山東 李秀玲
葉瀾教授曾說:“課堂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可能發(fā)生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贝_實,我們的課堂上會發(fā)生太多意想不到的“事件”,而教學中的精彩往往源于課堂的“意外”,這意外的“節(jié)外生枝”也就是課堂預測之外的“生成”。這種生成并不是一種機械地按預先確定的思路進行的教學,而是要根據(jù)課堂情形的客觀變化,由教師靈活地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及時調整。它往往讓學生充滿著快樂的思考,伴隨著喜悅的感悟,彰顯著多姿多彩的個性。動態(tài)生成讓我們的教學充滿了挑戰(zhàn),充滿了靈性,充滿了智慧,充滿了精彩。那么,我們如何及時將鮮活而又有價值的生成資源,理智地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范疇之中呢?
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教學。教師絕不能再獨霸課堂,應當特別強調課堂教學時空共有,內容共創(chuàng),意義共生,成功共享。教師要運用充滿魅力的話語,鼓勵學生多提問,給學生以良好的生成環(huán)境和氛圍。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以鼓勵贊賞為主,即使離題千里,也不加以打擊。比如教《夸父逐日》時,當我大談夸父是一位執(zhí)著、勇敢、為人類造福,敢于挑戰(zhàn)的英雄。他敢于追求,同時熱于奉獻,即使在生命的終點,也將手杖化為鄧林,為人類著想.是人類千萬年來所敬重的英雄人物時,有一個同學突然提出:“老師,我覺得夸父是不是也有點盲目?他應該知道,即使他追上了太陽,不也得被太陽烤焦了嗎?這樣盲目的與不可抗衡的力量較量,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蔽覍@份意外的答案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及時引導同學們正確地認識夸父的形象。
課堂上的小意外,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不應該苛責學生學習,尤其不能用書上的觀點和自己的看法作為標準簡單地否定學生的見解。試想,如果學生絞盡腦汁地思考出的一個答案,雖然言之有理但就是因為不符合老師的標準答案而被一棍子打死,學生怎么再能暢所欲言、積極思維呢?教師應該用寬容的態(tài)度來奠定語文課堂的自由基調,激發(fā)出學生直抒胸臆的勇氣和膽量,提高學生語文課堂上的隨機應變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學生的頭腦會靈活,思維的閘門會開啟,智慧的浪花會迸發(fā),創(chuàng)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歡欣會被激蕩起來,我們的語文課堂就能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良田沃土。
新課標理念下,教學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是一個生成性的動態(tài)過程,有著一些我們無法預見的教學因素和教學情境。那么,如何利用這些動態(tài)因素,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挖掘呢?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更為自由的空間,在教學中進行彈性設計,充分預設,放眼整體,照顧個體,為學生的自由創(chuàng)造、自主構建預留空間。教授《爸爸的花兒落了》時,因為課文比較長,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課后搜集資料,以增進對課文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研讀課文,體驗作品中的情感。父愛、親情,這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因素,怎樣才能得以充分的發(fā)掘呢?為了實現(xiàn)情感上的認同,擴大學生領悟交流的空間,我提出問題:“結合自己的實際體驗,談談學習本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升入初中前,每個六一兒童節(jié),都是爸爸牽著我的手走出家門……爸爸的手很溫暖。
生:上個周末,我隨爸爸出了趟海割海帶,看到爸爸那飽經(jīng)滄桑的臉,幾乎跟海帶的顏色一樣,我被震撼了,深深地體會到了爸爸為了我們付出的太多!
生:我沒有媽媽,是爸爸帶大我的,可是我穿的衣服從來都是干干凈凈的,爸爸給了我父愛,也給了我母愛,我很快樂!我想對爸爸說:“爸爸,謝謝您的養(yǎng)育之恩,我要對得起您的這份愛!”
同學們踴躍的發(fā)言,用真情詮釋著父愛。“老師”,一個怯怯的聲音響起,平時比較內向的一位女同學站了起來。我用鼓勵的眼神望著她,“老師,我今年度過了一個沒有父親的父親節(jié)……”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沒有人聽我說‘父親節(jié)快樂’;沒有人接過我從路邊采摘的帶著露珠的野花;沒有人品嘗我夾過去的可口的飯菜……爸爸已經(jīng)永遠地離開了我……老師,現(xiàn)在我很后悔,沒有做一個更懂事的孩子,讓爸爸少為我操心。但是,以后,我一定做一個讓爸爸驕傲的孩子!”這一回答完全超出我備課時的設計軌跡,可是又不能忽視孩子的這份深情??粗瑢W們閃著淚花的眼睛,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我看到,一份愛的宣言寫在了同學們的臉上,印進了同學們的心底。
這節(jié)課意外的枝節(jié)告訴了我,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只有將線性設計柔化為彈性設計,才能使學生的個性擺脫層層束縛,得以恣意張揚。課堂也才有可能因此而激情蕩漾,靈感迸發(fā)。
學生的需要來源于我們對相對靜止的“文本”的挖掘,也來源于我們對師生與生生之間對話、合作、交流過程中迸發(fā)出來的有價值信息的察覺與把握。根據(jù)學生的需要而教,讓學生用心靈走進教材,那么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次生命意義的建構。在教《三峽》一文,我布置學生搜集整理有關《三峽》的資料。課堂上同學們躍躍欲試:
生:長江流域,曾經(jīng)閃耀著大溪文化的異彩,誕生過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才女王昭君。
生:長江,我國的第一大河,全長6300余公里。它流經(jīng)四川盆地東緣時沖開崇山峻嶺,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
生:我搜集的關于三峽的詩句: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生:“老師,我這里有一張展現(xiàn)三峽風光的光盤,”安帥用雙手捧著一張光盤站到我面前。“我是三峽的移民,我們家就住在三峽庫區(qū),為了三峽建設,我們離開了祖輩生活的家園。臨走的時候,除了帶上我的課本,就只帶了這一張光盤。我一定會再回去看看三峽,看看‘高峽出平湖’的壯觀!”我沒有多說什么,馬上將光盤放進VCD機中,一幅幅描繪長江三峽雄奇瑰麗景色的畫面展現(xiàn)在同學們眼前。面對同學們渴望的眼神,我又把準備好的現(xiàn)如今三峽風光的圖片展示給大家:蓄水后的三峽,奇峰競秀雄姿猶在。蓄水雖然對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產(chǎn)生一些影響,但高峽平湖的峽江風光卻更加旖旎多姿。此時,我的內心也跟同學們一樣,激情澎湃:“同學們,舍小家,顧大家。三峽移民用自己的奉獻寫下了三個大字:為國家。深明大義的是移民,無私奉獻的是移民,可親可敬的是移民,值得稱頌贊美的是移民!”
由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我們學校的外籍生占學生總數(shù)的40%。他們來自不同的省市,我為什么不借此機會讓學生贊贊自己的家鄉(xiāng)呢?我及時調整了設計思路。“贊贊我的家鄉(xiāng)”話題一出,教室里掀起了一陣陣高潮:
生:我的家鄉(xiāng)在河南省鄧州,那里的夜景特別美!
生:我的家鄉(xiāng)在遼寧省,那里有著名的抗美援朝紀念館。
生:我的家鄉(xiāng)在黑龍江,那里有神奇的五大連池。
…………
“祖國江山如畫,我們要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边@是大家一致的感慨。同學們真的是經(jīng)歷了一次愛國愛家的生命洗禮。
這樣的課堂效果比我原來的設計要好得多??磥?,教學作為一種藝術的存在,確實有其獨特的令人驚嘆的神奇魅力。只是,這樣的藝術魅力的展現(xiàn)需要我們不僅有一顆敏感的心,更需要一種機智,一種靈活的引導技巧。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是豐富多彩的,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情況。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見”和“高潮”,教師應發(fā)揮教學機智,把握住課堂生成的機會,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生成和變動著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活的教育資源,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讓擦出的火花燃燒起來。
當然,任何的多元理解都不能離開文本,個性飛揚而不隨心所欲,思維馳騁而不胡思亂想。從這一層來看,生成有時是需要擱置,需要在委婉的拒絕中尋求平衡的。課堂可舍棄的“意外”有很多,教師應該高屋建瓴,進行全局把握,靈活駕馭,讓學生盡情綻放自己的思維,成就“意外”生成的精彩。在追求課堂的真實、自然、和諧中,實現(xiàn)師生生命價值的不斷超越。
總之,課堂是師生生命經(jīng)歷的重要場所,“意外”帶來的“動態(tài)生成”,是生態(tài)課堂極力倡導的教學理念。隨著教學環(huán)境、學習主體、學習方式的變化,課堂也因動態(tài)生成而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特態(tài)情境。教師要樹立動態(tài)生成的正確態(tài)度,把握有利時機,為學生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制造一定的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智慧之泉在生成的課堂中自由流淌,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讓課堂因生成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