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刑事訴訟中刑訊逼供之證明責任

      2010-08-15 00:55:22
      鐵道警察學院學報 2010年3期
      關鍵詞:刑訊程序性被告人

      錢 洋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100038)

      淺談刑事訴訟中刑訊逼供之證明責任

      錢 洋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100038)

      刑訊逼供是偵查程序中的一個頑疾,在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下,對刑訊逼供證明責任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刑訊逼供的證明具有特殊性,這種特殊性使得對其事實的證明十分困難,應當明確刑訊逼供的證明責任,以有效應對與遏制刑訊逼供。

      刑事訴訟;刑訊逼供;證明責任

      刑訊逼供作為一種侵犯人權、破壞法治的行為,既存在于中國,也存在于世界。刑訊逼供既是一個歷史性問題,也是一個現(xiàn)實性問題。在中西法制史上,刑訊作為偵查程序中的一種合法取證方式,大行其道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雖然現(xiàn)代各國在法律中都嚴格禁止刑訊逼供,但在刑事司法實踐中仍有大量的秘密刑訊和變相刑訊。

      今天我們批判刑訊逼供的主要論點是:這種方式實際是以強制手段逼迫一個人做自我歸罪,顯然是一種有罪推定的思維,從根本上違背了現(xiàn)代法治的基本要求。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強制手段本身就是一種變相刑罰,它實質上是在偵查階段對一個刑事責任尚未最終確定的犯罪嫌疑人施加的刑罰,是對憲法所確立的“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的踐踏。除此之外,刑訊逼供最容易引發(fā)的另一個后果就是被刑訊人的翻供。口供這一證據(jù)種類本身就具有易變性和不穩(wěn)定性的特點,刑訊逼供的存在無疑加劇了這一特征,大量翻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將嚴重影響訴訟程序的穩(wěn)定。

      近年來,隨著民主政治的日益開明、監(jiān)督程序的逐漸完善,大量因刑訊逼供造成的冤假錯案終于“浮出水面”,2005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檢院王振明副檢察長透露,一年間侵犯人身權利罪案件共計立案1204件、1751人,起訴1924人,有罪判決1450人。更有近年發(fā)生的云南杜培武案和湖北佘祥林案,令全國震驚,令法律界震驚[1]!可見,杜絕刑訊逼供的目標依然“路漫漫其修遠”。令人欣慰的是,隨著對刑訊逼供個案的報道日漸全面、深入,司法高層遏制刑訊逼供的態(tài)度愈發(fā)堅決,社會各界反對刑訊逼供的呼聲也每況愈高。然而,值得我們注意和深思的是,刑訊逼供的證明是一個十分復雜和棘手的現(xiàn)實問題,對刑訊逼供事實的證明往往很難完成,這是造成刑訊逼供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對刑訊逼供的證明責任進行探討,對于遏制刑訊逼供行為、保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偵查行為的規(guī)范化、完善刑事訴訟法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刑訊逼供事實證明的特點

      在司法實踐中,對刑訊逼供是否存在的證明,實際上涉及兩方面的考量因素:一是偵查程序中是否遵循了口供自愿的原則,即口供是不是在無刑訊逼供的情況下取得的。二是偵查機關是否存在濫用職權和越權行為。并且,我國的偵查活動是一種依職權進行的單向公權行為,具有相當?shù)碾[蔽性。以上因素決定了刑訊逼供事實的證明具有以下特點。

      (一)刑訊逼供事實是一種待證的程序性事實

      刑訊逼供事實是一種待證的程序性事實,而且對這一事實爭議的提出通常是在對被告人待證犯罪事實的實體性認定的過程中發(fā)生的,是一種程序性裁判中的證明。在刑訊逼供案件中,提出控告的原告是主訴訟中的被告人,而控告指向的對象是訴訟中的追訴方。在我國目前提出存在刑訊逼供的案件中,對刑訊逼供事實的證明往往很難完成,這直接造成了刑訊逼供獲得的證據(jù)在法庭上難以被排除。在庭審過程中,即使被告人提出曾遭受刑訊逼供的申訴,法官的做法也常常是“記錄在案,庭后調查”,或以“是否存在刑訊逼供行為與本案事實無關”為由駁回申訴,抑或是要求警方出具一份是否存在刑訊逼供現(xiàn)象的材料,這種做法在司法實踐中相當普遍,當事人的權利根本得不到救濟。

      (二)刑訊逼供事實之證明可能引發(fā)新的刑事訴訟程序

      如果被指控的追訴機關在該程序性裁判中失利,將可能引發(fā)一個新的對刑訊逼供罪進行追究的訴訟程序,在這一程序中,依程序法被指控的原追訴機關的執(zhí)法人員將成為實體法上的刑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梢?對刑訊逼供事實之證明可能會引起兩次證明程序:一是在針對被告人犯罪事實審理的程序中發(fā)生的程序性裁判中的程序法上的證明,二是針對刑訊逼供罪的訴訟程序中的實體法上的證明。

      (三)對刑訊逼供事實的舉證異常艱難

      在刑訊逼供案件中,要舉證證明刑訊逼供行為是非常困難的。首先,常常只有一對一的證據(jù),也就是說只有一個刑訊者,一個受害人,除此之外,只有天知地知了。其次,刑訊逼供留下的痕跡物證往往很快就被消滅掉,刑訊者往往都知道怎樣規(guī)避法律的制裁,怎樣及時消滅本來就很少的物證來保護自己。再次,刑訊逼供的過程隱蔽,往往發(fā)生在特定場所,如公安民警的辦公室、看守所等,一般不會讓普通群眾進入,即使有其他警察在場,這些在場的警察通常也不會主動指證自己的同事。對于刑訊逼供事實舉證之艱難,何家弘教授曾有過這樣的論述:“在司法實踐中,刑訊逼供案件多因取證難而處理難。刑訊逼供的受害人一般都處于失去自由和孤立無援的境地,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既無法取證,也無法舉證。當事情過后他們具有取證和舉證能力時,又因為事過境遷,難以再拿到充分的證據(jù)。即使由檢察官或法官介入調查,也由于知情人多為警察,取證困難重重。于是就造成這樣一種現(xiàn)狀,一方面是刑訊逼供屢禁不止,另一方面是刑訊逼供者被繩之以法的寥寥無幾。刑訊逼供罪的刑罰對執(zhí)法人員的‘打人’行為也就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量?!盵2]

      從刑迅逼供事實證明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出,其證明既不同于一般實體事實的證明,也不同于普通程序性事實如回避、管轄爭議的證明,具有其特殊性和艱難性,而我國目前在立法上和司法實踐中對此認識還比較混亂,處于空白地帶。

      二、對刑訊逼供證明責任的思考

      對于證明責任問題,早在古羅馬時期,人們就已經(jīng)提出了至今仍膾炙人口的著名訴訟原則“誰主張,誰舉證”。這時的證明責任的本意是指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主張負有舉出足夠的證據(jù)加以證明的義務,否則就要承擔不利于自己的后果。但是,證明責任理論絕非是這一簡單原則可以完全解決的問題,證明責任的概念在我國學界也有著眾多的觀點[3]。刑訊逼供證明責任是個相當復雜的問題,并非某一單一原則可以概括。對刑訊逼供證明責任的探討,應該包括兩方面的思考,一是刑事訴訟中證明責任的分配問題,二是刑訊逼供可能引起兩次證明程序,那么兩次證明程序中證明責任又該如何分配。

      目前,對于刑事實體問題,由公訴人承擔證明責任的原則已經(jīng)得到了公認,我國的刑事訴訟立法中也體現(xiàn)了這一精神。除了特殊的如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的案件外,證明責任都由控訴方承擔,被告人不承擔證明責任。在刑事訴訟中,被告人即處于天然的弱勢地位,一般來說,他們主張的都是自己無罪或罪輕,對一個失去自由、在偵查機關控制之下的被告人來說,要證明這些事實是很困難的,若要強迫他們證明自己無罪或罪輕,就會陷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境地。另外,與國家公訴機關相比,他們距離證據(jù)要遠得多。因此,在刑事訴訟中,出于保障被追訴人的理念,公訴人對于實體問題承擔證明責任是合理的。

      在刑事訴訟中,被告人在特定情況下要承擔某些證明責任,這為我國相關立法所規(guī)定。主要有:第一,被告方對某些控訴反駁應承擔一定的證明責任。如被告人辯稱自己在案發(fā)時不在現(xiàn)場,那么他就要提出證明當時他在哪里的證據(jù)。被告人辯稱自己沒有作案時間,那么他就要提出證據(jù)證明當時他在做什么。如果被告人辯稱自己的行為是在別人威脅下實施的,那他就需要提出受到威脅的證據(jù)等。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日起試行的《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辦理各類案件有關證據(jù)問題的規(guī)定(試行)》第66條明確規(guī)定:“被告人以自己精神失常、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或者基于合法授權、合法根據(jù),以及犯罪時不在犯罪現(xiàn)場為由進行辯護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jù)予以證明。”這雖然不是正式的立法規(guī)定,卻是我國對被告方對某些控訴進行反駁時應承擔一定的證明責任的首次明確規(guī)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第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一些程序性事實負有證明責任。如被告方提出回避申請、管轄權異議等程序性問題時,應承擔證明責任,如果不能提出足夠的證據(jù)支持自己的主張,就不能得到法庭的支持。第三,在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負有證明責任。我國《刑法》第395條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的財產(chǎn)或者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人,差額巨大的,可以責令說明來源。本人不能說明其來源是合法的,差額部分以非法所得論,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財產(chǎn)的差額部分予以追繳?!边@說明,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實行證明責任倒置,也就是說,犯罪嫌疑人將承擔證明責任,如果其不能提出足夠的證據(jù)說明其財產(chǎn)的合法來源,就要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

      根據(jù)以上所述,在刑事訴訟中,控辯雙方分別承擔一定的證明責任,控方要承擔犯罪事實證明責任,即證明被告有罪的責任。而在訴訟進行中,被告對自己提出的某些主張,有提出證據(jù)的責任。此種責任,英美法系稱之為“用證據(jù)推進的義務”,日本法則稱之為“設定爭點的義務”。

      三、程序性裁判中刑訊逼供證明責任的分配

      在對被告人待證犯罪事的審判過程中,刑訊逼供事實的認定屬于程序性裁判中的事實認定。通過以上對刑事訴訟證明責任分配的探討,被告人對這一程序性事實負有證明責任,即承擔用證據(jù)推進的義務。但是,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證明責任,不應理解為簡單的“誰主張,誰舉證”。因為,要求提起程序性裁判的被告人,在刑事追訴程序中處于弱勢,甚至處于被逮捕被羈押的狀態(tài),要其完全舉證證明刑訊逼供的存在,是不現(xiàn)實,也是不公平的。因此,筆者認為,程序性裁判中刑訊逼供證明責任的分配應遵循以下規(guī)則。

      首先,被告人應就其主張的刑訊逼供事實承擔一定的證明責任。在庭審過程中,被告人一旦主張在偵查階段被刑訊逼供,就必須提供相關事實來進行證明。但這種證明不應是一種說服性證明,其證明要求相對較低,只要讓法庭認為具有可能性即可。有學者把這種證明責任認為是“提出刑訊逼供指控的被告人應當承擔初始的推進性舉證責任”,即用合理的陳述、傷痕、驗傷報告、證人證言等證據(jù)證明很可能有刑訊逼供發(fā)生[4]。當被告人進行初步證明之后,這種證明責任應轉移至控方。

      其次,控訴方應對刑訊逼供事實承擔說服性證明責任。在英美法系國家,對于任意性自白,通常主張先假定自白非出于自愿,因此對于這種假定必須予以推翻才能被采信,亦即,如果控方不能舉出證據(jù)予以證明,那么該證據(jù)將被排除。我國臺灣地區(qū)2003年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對自白任意性的舉證責任問題作了重大改革[5],明確規(guī)定了檢察官應就自白的任意性負舉證責任。我們可以借鑒英美和我國臺灣地區(qū)刑事訴訟中關于自白任意性由檢察官負舉證責任的規(guī)定,在立法中明確控訴方應對刑訊逼供事實承擔說服性證明責任。這種責任是由被告人轉移而來的,控訴方必須運用證據(jù)證明不存在刑訊逼供,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準??卦V方如果不能用充分證據(jù)證明,就應承擔刑訊逼供的法律責任和后果。

      四、刑事實體法追訴中刑訊逼供證明責任的分配

      如果在上述程序性裁判中,控訴機關沒有完成說服性證明,那么就可能開始一個新的對刑訊逼供罪的追訴程序。一旦對該罪名立案,那么前案偵查程序中的偵查人員就變?yōu)樾淌略V訟中的被追訴人,也就是處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地位。那么,在這一追訴程序中,對刑訊逼供證明責任的分配又將如何呢?

      一般觀點認為,在追訴刑訊逼供罪中,根據(jù)刑事證明理論,證明刑訊逼供這一犯罪事實的責任應由新的控訴機關承擔,此時的被告人(實施刑訊的原偵查人員)承擔的義務及享有的權利也應與其他刑事訴訟中普通被告人的權利義務相當,即不承擔證明自己有罪或無罪的責任。但是,在司法實踐中,這種應由檢察機關承擔的責任往往被全部或部分轉嫁給了刑訊逼供的受害人,由刑訊受害人來舉證。既然由檢察部門來偵破刑訊逼供案件都很難,讓受害人舉證證明刑訊逼供行為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筆者認為,由于此時被告人身份特殊,應當借鑒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中關于證明責任的分配規(guī)則,由被告人承擔證明責任,否則的話他就要承擔對其不利的法律后果,這種證明責任倒置的規(guī)定,體現(xiàn)了法律對國家工作人員行為正當性、廉潔性的高要求。如果立法做出這樣的調整,偵查工作就要面臨新的挑戰(zhàn)。出庭作證和固定自白任意性的證據(jù)等都將是要面對的新問題。這既可以促使公安部門更加注重庭審,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只關注偵查破案,也可以促使警察在偵查訊問活動中,更注意采取對取證行為的固定措施,如完善錄音、錄像制度等。

      五、結語

      刑訊逼供是一種野蠻、愚昧的辦案方式,從根本上違背了現(xiàn)代法治的基本要求,沒有一個法治國家會允許刑訊逼供合法地存在。目前,刑訊逼供在我國偵查程序中依然比較普遍,因此,在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下,研究刑訊逼供的證明責任問題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由于涉及整個刑事司法制度的變動,筆者所探討的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就目前來看,還缺乏與之配套實施的相關制度性規(guī)定。但是,筆者堅信,刑訊逼供證明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最后,引用崔老的一句話結束本文:愿學界同仁與廣大干警都能振奮精神,為禁絕刑訊作出自己的貢獻[6]。

      [1]梁慧星.將羈押場所劃歸司法部徹底禁絕刑訊逼供[EB/OL].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id=1688.

      [2]何家弘.證據(jù)學論壇(第2卷)[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9.

      [3]崔敏.刑事證據(jù)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2.89.

      [4]何家弘.刑事訴訟證明責任之我見[J].政治與法律,2002,(1).

      [5]最新簡明六法全書[Z].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

      [6]崔敏.求真集——我的治學之路[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358.

      責任編輯:趙新彬

      D925.2

      A

      1009-3192(2010)03-0086-03

      2010-03-08

      錢洋,男,安徽蕪湖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訴訟法專業(yè)偵查學方向博士研究生,南京市公安局干部。

      猜你喜歡
      刑訊程序性被告人
      基于貝葉斯解釋回應被告人講述的故事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38
      唐朝刑訊存在的合理性研究
      肝細胞程序性壞死的研究進展
      唐代刑訊制度研究
      商(2015年13期)2015-05-30 16:24:48
      程序性細胞壞死及其信號通路
      略論中國古代的刑訊制度
      論被告人的自主性辯護權
      ——以“被告人會見權”為切入的分析
      中國檢察官(2014年7期)2014-09-22 05:15:02
      淺析程序性知識教育游戲設計
      河南科技(2014年15期)2014-02-27 14:13:00
      論被告人的閱卷權
      論被告人的閱卷權
      湘潭市| 钦州市| 达州市| 祁东县| 岳阳市| 宜丰县| 翼城县| 皋兰县| 昌邑市| 桓仁| 额尔古纳市| 错那县| 镇江市| 江油市| 栖霞市| 若尔盖县| 崇明县| 万州区| 墨竹工卡县| 杭锦旗| 荣昌县| 巴青县| 盐池县| 保定市| 明光市| 宣恩县| 洞口县| 本溪市| 固阳县| 武义县| 济南市| 峡江县| 长乐市| 镇康县| 筠连县| 桐柏县| 涡阳县| 余江县| 巴林右旗| 博湖县| 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