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良永
(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經濟貿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股東賬簿查閱權是股東知情權的重要內容,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公司法都明確規(guī)定了股東享有這一權利。所謂股東賬簿查閱權,是指股東在滿足法定條件后,可以要求公司按照其指示,提供會計賬簿或相關資料進行閱覽的權利。[1]由于會計賬簿及相關材料可以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公司經營活動的全貌和財務核算的依據,所以賦予股東賬簿查閱權具有特殊的意義。
首先,通過查閱公司賬簿,股東可以全面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減少訴訟的盲目性。[2]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是現(xiàn)代公司的重要特征。股東所有權和管理者經營權的對立,使得二者間的利益勢必存在分歧,而且高層管理者在從事公司經營管理時,可能會有自己相對獨立的利益需求,極可能會為獲取不正當利益做出不合規(guī)行為。[3]在此情形下,則可能導致股東追究管理層不當經營責任的糾紛。有了股東賬簿查閱權,股東就可通過查閱公司內部各種原始交易記錄、會計簿冊、資金運用情況以及決策細節(jié)等方面的實情,對是否追究管理者責任做出正確的決定,減少訴訟的盲目性。
其次,股東作為公司的投資人有權行使參與公司決策權,[4]行使此權利的前提條件是知悉公司真實的經營信息,股東只有享有了公司賬簿查閱權,才能通過行使這項權利知曉公司經營情況,并以此為依據做出最終的投資決策。
再次,通過查閱公司內部各種原始性的記錄,股東可以及時收集和保全有關董事違法的重要證據,防止因證據不足而無法追究違法董事責任的情形發(fā)生。
股東賬簿查閱權作為股東獲取公司必要信息的重要權利,是否每個股東都可以行使呢?換言之,股東賬簿查閱權究竟為單獨股東權還是少數(shù)股東權呢?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兩種立法例:少數(shù)股東權模式和單獨股東權模式。少數(shù)股東權模式是指股東持股達到一定比例方可行使賬簿查閱權,1969年美國《示范公司法》,2001年修訂的《日本商法典》采用的即為這種模式,如美國《示范公司法》規(guī)定持股5%以上的股東、《日本商法典》規(guī)定持股3%以上的股東才可行使查閱權。單獨股東權模式是指沒有持股比例限制,任何股東均可單獨行使賬簿查閱權,美國現(xiàn)行的 《紐約州商業(yè)公司法》、《特拉華州普通公司法》以及我國臺灣地區(qū)2001年修訂的 《公司法》都采取這種模式。根據我國2005年新修訂的《公司法》(以下簡稱新《公司法》)的規(guī)定,對股東行使查閱權亦無持股比例限制,因此應屬單獨股東權模式。
結合我國公司立法及公司治理的實際情況,股東賬簿查閱權的主體資格應滿足以下要件:
(1)實質要件:股東實際出資。公司法設立股東賬簿查閱權的目的在于維護股東的經濟利益,而股東的經濟利益來自于出資,那些無實際出資的人自然不享有查閱權。
(2)形式要件:股東名冊。股東名冊是有限責任公司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本公司進行投資的股東及其出資情況登記的簿冊。作為公司的實際出資人,只有完成股東名冊的登記后,才能取得賬簿查閱權。
(3)股東在行使賬簿查閱權時,無需具備一定的持股要件,或為公司股東已達一定期間。有關國家之所以在公司法中規(guī)定股東持有一定比例股份,或持股達到一定時間才可查閱公司賬簿,是因為查閱權主要賦予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而股份公司股東眾多,如不加限制,勢必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而在我國提起查閱公司賬簿及公司其他記錄的,在實踐中多為有限責任公司中的中小股東,如限制持股比例和持股時間則無疑剝奪了這些股東的正當權利。[5]根據新《公司法》第97條、第98條、第166條第2款的規(guī)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亦享有賬簿查閱權。
有人認為應借鑒相關國家立法,對股份公司股東查閱權在持股比例及持股期間上加以限制,筆者認為,鑒于我國股份公司中小股東知情權常得不到保障的現(xiàn)實,不應對其查閱權有此持股比例及持股期間的限制。至于因此會導致股東濫用查閱權或引發(fā)大量訴訟的擔憂雖可理解,但筆者并不認為取消持股比例及持股期間限制就是導致上述問題產生的唯一原因。根據我國新《公司法》第34條第2款之規(guī)定,股東行使賬簿查閱權應說明目的,滿足“正當性目的要求”這一要件,不符合正當性目的的查閱,公司有權拒絕。還有,公司基于公司根本利益及長遠發(fā)展目標的實現(xiàn),也不會隨意阻礙股東正當?shù)牟殚喺埱?。只要設置了科學合理的查閱機制,對公司的正常經營并不會造成妨害,反會因為公司管理透明度增強、股東行使權利渠道暢通而對公司發(fā)展產生積極的影響。至于一些抱有不正當目的意圖惡意訴訟的股東,亦會因為考慮惡意訴訟的成本而望而卻步。
股東可查閱的賬簿的客體范圍決定著股東知情權的多少。在此問題上主要有兩種立法例:一是概括式。如《日本商法典》第293條之6概括地規(guī)定了股東可查閱公司賬簿,但沒有明確列舉其對象范圍。二是列舉式。如我國澳門地區(qū)《商法典》第252條即規(guī)定,除法律規(guī)定為必備之記賬及會計簿冊外,公司應配置:股東會議事錄之簿冊;監(jiān)察機關議事錄之簿冊,但以設有監(jiān)察機關議事錄之簿冊者為限;負擔及擔保之登記冊簿;股份之登記簿冊;債券發(fā)行之登記簿冊。[6]
我國新《公司法》采取單純列舉的方式規(guī)定了股東賬簿查閱權客體的范圍。根據新 《公司法》第34條及第98條的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可查閱的賬簿記錄包括: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jiān)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股份公司股東可查閱的賬簿記錄包括: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公司債券存根、股東大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jiān)事會會議決議、財務會計報告。是否上述賬簿記錄之外的其他賬簿記錄股東就無權查閱?單純從法條的規(guī)定來看,似乎應嚴格按照法條的規(guī)定界定“賬簿”的范圍,法條明確列舉的才屬可查閱的對象,法條沒有規(guī)定的則不在查閱的范圍。從公司法賦予股東查閱權的立法初衷分析,通過擴大“賬簿”的解釋,將更多的公司賬簿記錄納入查閱范圍應當更為合理。
相關國家立法為我們提供了借鑒。根據美國普通法的規(guī)定,股東可以查閱的資料范圍比較寬泛,包括公司基本章程、附屬章程、董事會、經營委員會及股東大會的議事錄、契約書、通信、納稅申報書以及會計原始憑證等相關記錄等。[7]我國相關的司法判例對突破新《公司法》明確列舉的限制,擴大“賬簿”的解釋范圍也提供了實踐基礎。南京南連光華液化氣有限公司訴詹德威知情權糾紛案中,該案一審法院和二審法院均支持對公司“公司賬簿”作擴大解釋,[8]該案例雖發(fā)生在新《公司法》實施之前,然已體現(xiàn)出司法機關保護股東知情權的明顯傾向。
新《公司法》第34條第2款規(guī)定:股東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的,應當向公司提出書面請求,說明目的,即要向公司說明查閱的具體理由。因此,股東所提理由是否正當成為行使查閱權的關鍵。那么,股東有哪些正當理由可以要求查閱公司賬簿呢?結合公司運作中易出現(xiàn)的問題,如出現(xiàn)以下情形,股東則可提出查閱的要求:(1)公司與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所擁有的企業(yè)有關聯(lián)交易的;(2)公司在法定會計賬簿以外另設會計賬簿,或以公司以外名義登記資產或儲蓄現(xiàn)金的;(3)有事實證明或有舉報公司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有貪污、挪用、侵占公司財產的;(4)公司應收賬款嚴重超出同行業(yè)平均水平,或呆賬、死賬超過同行業(yè)平均水平的;(5)公司管理費用、制造成本、銷售費用顯著高于同行業(yè)平均水平的;(6)公司提報的財務會計報表出現(xiàn)錯誤,或內容出現(xiàn)矛盾的;(7)有證據足以懷疑公司會計賬目可能有弄虛作假,或嚴重混亂的;(8)公司突然發(fā)生嚴重虧損的;(9)公司主要領導或財務負責人離職的;(10)公司突然核銷、報廢大量資產的;(11)公司因不正當交易受到納稅調整數(shù)額較大的;(12)公司或公司的子公司向股東、董事、監(jiān)事和高管人員提供借款的;(13)控制公司日常經營活動的大股東有轉移支付情況的;(14)公司有違反公司財務制度和會計準則事實的。
公司發(fā)生上述情形之一的,或者會使部分股東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會使公司的利益受到損害,股東作為公司的投資者,無論是出于保護自身利益的目的還是維護公司的利益,都有理由要求查閱公司賬簿,以便盡早解決問題和防止損失的擴大。只有查閱公司賬簿,才能查核證實存在的問題、性質及嚴重程度,從而確定責任人和補救的方法,達到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錯誤,減少損失的目的。
權利的行使與實現(xiàn)要有正當程序做保障。如果說上述書面請求及正當理由是對提出查閱權股東的要求,那么,其查閱權的實現(xiàn)則更多依賴于公司法律設計的保障程序。新《公司法》第34條規(guī)定:公司應該自股東提出書面請求之日起十五日內書面答復股東并說明理由。倘若公司無端懷疑,無故拒絕提供查閱,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閱。在遇有重大、緊急事由時,可申請法院對公司會計賬簿以及相關資料采取訴訟保全措施等。筆者認為,為了充分發(fā)揮股東賬簿查閱權的作用,除了這些之外,還需要做出如下規(guī)定:1.股東查閱賬簿既可由本人為之,亦可獲得律師、會計師或其他代理人協(xié)助。鑒于會計師負有保守職業(yè)秘密的義務,公司不能以查閱涉及商業(yè)秘密為由,拒絕股東的查閱請求。2.股東在查閱公司會計賬簿以及相關資料之前,對公司內部的記賬和會計處理狀況,特別是對公司內部究竟設有何種任意性會計賬簿以及會計資料一無所知,為了保證股東的利益,股東在查閱賬簿的請求書中,只要敘明其查閱賬簿的具體理由和目的即可,不必敘明其查閱的具體對象。3.在公司實務中,控制股東完全可以通過公司章程限制小股東行使賬簿查閱權。如,限制查閱次數(shù),限制查閱范圍,拒絕由專業(yè)機構協(xié)助股東查閱,指定專人陪同、拒絕股東復制會計賬簿等。因此,為了維護小股東利益,應該規(guī)定,公司章程或股東間關于股東不得查閱會計賬簿及相關資料的約定無效。
任何一項民事權利都不是絕對的和毫無約束的,而是相對的。作為一種民事權利,股東查閱權確立的初衷是為了股東更有效地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雖然股東的利益可以通過公司經營活動的獲利而得以實現(xiàn),但這卻不是股東利益實現(xiàn)的唯一途徑?,F(xiàn)代公司的兩權分離、股權的可轉讓性以及股權的日益分散使得每一股東都具有相對獨立的利益取向。為了實現(xiàn)自身利益最大化,股東完全可能利用缺乏規(guī)范和制約的查閱權制度實施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更為嚴重的是,一旦股東心懷惡意,或為了出賣商業(yè)機密牟取利潤,或為了利用商業(yè)秘密服務于股東從事的或持有股份的競業(yè)公司,而去獲取相關信息,知情權的行使就成為損害公司業(yè)務、擾亂公司經營、泄露公司秘密的行為。[9]為平衡股東與公司之間的利益關系,各國在充分保護股東賬簿查閱權的同時,也在查閱時間、地點及查閱目的等方面予以必要的限制。一般而言,股東要求查閱賬簿,應在必要合理的時間內提交書面請求,并在公司指明的地點查閱,以避免妨礙公司的正常經營。此已成為美日兩國公司立法的通例。根據《日本商法典》第293條之6第2款規(guī)定,股東請求查閱公司的賬簿,須以附理由的書面形式提出。據美國《修正標準商事公司法》第16.02(A)節(jié)的規(guī)定,股東要想查閱或復制公司的會計賬簿,應當至少提前5個工作日給公司以書面通知,并在公司指明的合理地點對賬簿進行查閱。在這方面,我國新《公司法》規(guī)定了股東應以書面形式提交查閱請求,但對提交請求的時間及查閱地點未有任何規(guī)定,這可能會導致股東與公司之間的爭議,對股東查閱權的行使及公司的正常經營都會造成妨害。建議在司法解釋中明確解決的辦法,可借鑒美國的做法,規(guī)定最遲應在查閱若干日前提交請求書,并在公司指明的合理地點進行查閱。
在賬簿查閱主觀要件上,各國公司法都規(guī)定股東須出于正當目的才可行使查閱權。簡單地說,查閱公司賬簿是為了保護股東或公司的利益即為正當目的。美國和日本就界定何為正當目的有著不同的立法例,即美國的概括式立法例和日本的列舉式立法例。根據美國《修正標準商事公司法》第16.02(C)節(jié)的規(guī)定,正當目的應符合三個要件:股東提出查閱和復制文件的請求是善意的,是為了適當?shù)哪康?;股東闡明了他查閱或復制這些文件的目的,并且這種目的的闡明是合理的具體的;所查閱的記錄同他所欲達到的目的有直接的聯(lián)系?!度毡旧谭ǖ洹返?93條之7規(guī)定,有依前條規(guī)定的查閱公司賬簿的請求時,除有可認定其請求符合下列事由的相應理由的情形之外,董事不得拒絕:(1)股東非為有關股東的確?;驒嗬男惺苟埱笳{查時,或者為損害公司業(yè)務的運營或者股東的共同利益而請求時;(2)股東成為與企業(yè)競業(yè)的人、與公司進行競業(yè)的有限公司或者股份公司的股東、董事或者執(zhí)行經理時,或者為與公司進行競業(yè)的人持有該公司股份的人時;(3)股東為將前條第1款的閱覽或者謄寫有關會計賬簿及資料所獲知的事實向他人通報獲利而提出請求時,或者在請求日的前兩年內,為通過向他人通報從有關該公司或其他公司的會計賬簿及資料的同款的閱覽或謄寫中獲知的事實獲利的人時;(4)股東在不適當?shù)臅r間,提出前條第1款的閱覽或者謄寫有關會計賬簿及資料的請求時。[10]
我國新《公司法》第34條第2款同樣規(guī)定了查閱要出于正當目的,建議借鑒日本的立法例,對不正當目的查閱的情形進行列舉,凡股東出于不正當目的要求查閱的,公司則有權拒絕。
如股東懷有正當目的公司又無正當理由拒絕查閱如何處理?我國新《公司法》規(guī)定了公司拒絕股東查閱其會計賬簿時的救濟辦法。根據新《公司法》第34條的規(guī)定,當公司拒絕股東查閱會計賬簿的請求時,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閱。實踐中,公司無正當理由拒絕股東行使賬簿,股東救濟途徑有二:一是請求查閱權時法院責令公司為股東提供特定公司賬簿;二是在遇有緊急事由、重大賠償損失,可申請法院對公司賬簿采取訴訟保全措施。對于無理拒絕股東賬簿查閱權的公司經營者,還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1]劉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權的保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65.
[2]劉向林.股東賬簿查閱權的法律適用問題探析[J].時代法學,2006(10):60-63.
[3]喬欣.公司糾紛的司法救濟[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3.
[4]張遠堂.公司法實務指南[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101.
[5]吳高臣.股東查閱權研究[J].當代法學,2007(1):78.
[6]張衛(wèi)英,王梅霞.股東的賬簿查閱權及其實現(xiàn)[J].財會月刊,2006(9):52-53.
[7]劉海鷗.論股東賬簿查閱權的行使[J].法律適用,2007(7):71.
[8]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蘇民三終字第029號[Z].2003.
[9]龐梅.股東知情權與法律適用[J].法律適用,2007(8):52.
[10]劉玉杰.論股東的賬簿查閱權[J].會計研究,200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