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61 天津市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 張金剛)
(接2010 年第1 期)
(十二)
荒村寂寂水為家,人倚柴門數(shù)幕鴉。
一片夕陽紅不斷,霜林秋葉艷於花。
(十三)
埽盡柴荊不染塵,深秋夜景勝初春。
大風(fēng)卷樹如鳴鼓,明月流天似瀉銀。
(十四)
昨夜嚴威徹曉吹,霧凇12○花結(jié)樹垂垂。
茅檐向日珠懸額,枯木生春玉作枝。
(十五)
蕭蕭籬落嘯寒風(fēng),萬木波濤沸半空。
門外雪堆三尺白,座中火擁一爐紅。
(十六)
酒旗飏處柳初萌,臘(là)鼓喧時草漸生。
最是豐年多暇日,太平村巷盡歡聲。
《潛子詩鈔》
[注解]
①插柳:舊時我國中原地區(qū),歷年清明節(jié)門前插新摘柔韌的柳枝條,以禱念故去的人。物華:華同花同化,物華即物化,去世的人。古代裝飾棺車的帷幕。飾物在旁曰帷,在上曰荒,以及薪用木材等總名曰柳。《周禮天宮縫人》:“衣翣柳之材。”
②山妻:自稱其妻的謙詞。
③款門:敲門。
④寒食:節(jié)令名。在農(nóng)歷清明節(jié)前一或二日。相傳春秋時晉介之推輔佐重耳(晉文公)回國后,隱居山中,垂耳燒山逼他出來。之推抱樹而死。文公為悼念他,禁止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⑤上扶犁:在高上田地耕地。
⑥布谷:鳥名。以鳴聲似布谷,鳴叫又當播種之時,相傳為勸種之鳥。因布谷叫聲,“咕咕咕咕!”諧音為“快種五谷!”
⑦官私路:晉惠帝聞蝦蟆(青蛙和蟾蜍的統(tǒng)稱)叫,問左右曰:“此鳴者官乎,私乎?”左右答道:“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⑧ 蟻夢:唐李公佐《南柯記》傳奇記淳于棼夢入大槐安國,出將入相,享盡榮華富貴,醒后始知所游即庭前大槐樹下之蟻穴。后用蟻夢比喻榮華富貴的虛幻。
⑨ 居士李:《晉書·王戌傳》:王戌與群兒戲于道側(cè),見李樹多實,等輩多趨之,戌獨不往?;騿柶涔?,戌曰:“樹在道邊而多子,為若李也,取之信然,”后稱若李,亦稱居士李。
⑩ 故侯瓜:“召平泰時廣陵人,封東陵侯。秦亡后,家貧,種瓜于長安城東,瓜美,俗稱東陵瓜,亦稱故侯瓜,因在青門外,又稱青門瓜?!?/p>
11○西成:謂稱季收成。《書·堯典》:“寅餞納
日,平秩西成。 ”《傳》:“秋,西方,萬物成。 ”
12○霧?。憾眷F氣,著于樹枝上,因凍凝成的微粒,亦稱樹掛。
老農(nóng)(七言律詩)
飄蕭鶴發(fā)醉顏紅①,矍鑠②真夸田舍翁。
景攬鶯花春日雨,賓留雞黍古時風(fēng)。
扶筇③隴上皆鄰叟,沽酒村中喚牧童。
繞藤兒孫隨幾輩,豚蹄④報賽喜占豐。
《潛子詩鈔》
[注解]
注解:
①鶴發(fā)顏紅:白白的頭發(fā),紅紅的面顏。
②矍鑠:形容老年很有精神的樣子。
③扶筇:一種竹子做的手杖。
④豚蹄:豬蹄。報賽:用豬敬神祈求豐年,古代農(nóng)事完畢舉行的祭祀。
馮文洵:(1888-1934)河北省涿縣人,十八歲在津門,讀書七年后多次蒞津。一度出任河北省北運河務(wù)局局長。1922年攜眷定居沽上。著有《丙寅竹枝詞》。
丙寅天津竹枝詞(選六首)
光陰容易過填倉,紙剪金雞共太陽。
糖餅團圓煎餅薄,家家煎粉佐壺觴。
原注:正月二十五日,羅灰于地作囤形,謂之打囤。中置米谷或銀錢,謂之填倉。二月初一日,剪紅紙為雞,貼豆腐上,并烙糖餅以供太陽。初二日,吃薄餅或煎粉,俗稱燜子。
門懸蒲艾飾端陽,九子①盤堆角忝香。
更為兒童避蟲蚊,額間王子抹雄黃。
原注:端陽節(jié),小孩腹臍、耳邊均抹雄黃,并 于額寫王字,以避蟲蚊。
供尖撤后送家家,結(jié)習(xí)相沿未或差。
男祀灶王女圓月,咬春蘿卜咬秋瓜。
原注:中秋節(jié)供月餅或年供,撤后將供尖分送親友。又津俗: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立春時,食紫色蘿卜,謂之咬春;立秋食瓜,謂之咬秋。
買蟹歸來不忍烹,今宵更任你橫行。
相傳爬月占休咎②,紙捻燃燈照眼明。
原注:中秋夜,用紙捻浸油系蟹背上燃之使 行以占財運。向里爬者吉,外者否,謂之爬月。
屈指嘉平③二十三,東廚打掃灶王龕④。
糖瓜占口荒唐甚,好話只應(yīng)也不談。
原注:祀灶日,俗謂灶王升天,白人家善惡于 玉皇。祭時用糖瓜粘其口,使之不言惡事。
窄窄弓鞋⑤步步嬌,銀花⑥火樹過元宵。
出門不為尋親友,一走能將百病消。
原注:正月十六婦女在街游行,謂之走百病。
[注解]
①九子:九顆星。《史記·天宮書》:“尾為九子?!蔽捕怂拗唬行蔷蓬w。
②休咎:善惡,吉兇?!稌ず榉丁坊訛槲渫蹶愇逍嘘庩栃菥滔喑塑b,翻覆若波瀾。
③嘉平:臘月的別稱。《史記·秦始皇紀》:“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月嘉平?!薄端麟[》:“殷曰嘉平,周曰大臘,亦曰臘。”秦改殷之舊稱。
④龕:供奉神佛的小閣子。
⑤弓鞋:弓形的鞋,舊時婦女所穿。宋,黃庭堅《山谷詞·滿庭芳》之四:“直待朱璠去后,從伊便窄襪弓鞋?!?/p>
⑥銀花:鏤銀作花以為飾。唐白居易《題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韻》詩:“錦額簾高卷,銀花盞慢巡?!?。
農(nóng)史古跡
漁陽氏
張君歌①
桑無附枝②,麥穗兩歧③。
張君為政,樂不可支。
(民國《薊縣志·藝文》卷十)
[注解]
①張君歌:是東漢時,民間歌頌漁陽太守張堪為政的業(yè)績?!逗鬂h書·張堪傳》:“張堪,字君游,南陽宛人也?!轁O陽太守……勸民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漁陽郡,秦漢時治所在漁陽(今密云縣西南)轄境相當今河北省圍場以南、薊運河以西、天津市以北、北京市懷柔、通縣以東地區(qū)。隋大業(yè)、唐天寶至德間又曾先后改玄州、薊州為漁陽郡,治所在漁陽,皆即今天津市薊縣。
②桑無附枝:無叢生或細長葉小的側(cè)枝。樹冠枝條健壯,葉片肥大繁茂,適宜采擷養(yǎng)蠶。
③麥穗兩歧:一個麥穗上分杈生出小穗,形像大路上的岔道—歧路,故稱麥穗兩歧。分杈小穗與主穗均可結(jié)實,古人認為是祥瑞之兆,叫“瑞麥”。 近代叫“分枝小麥”,通稱“佛手麥”、“手兒麥”、“五穗麥”等,即麥穗分枝的圓錐小麥。20世紀50年代武清縣仍有種植。
陶潛:365-427)東晉詩人,字元亮,又字淵明。尋陽(今江西九江市)人。因不愿屈政,棄官歸里,以詩歌自娛。
擬古詩①(其二)
(一)
辭家②夙嚴駕,當往至無終③。
問君今何有,非商復(fù)非戎。
聞有田子泰④,節(jié)義為世雄。
(二)
斯人久己死,鄉(xiāng)⑤里習(xí)其風(fēng)。
生有高世名,既沒傳無窮。
不學(xué)狂馳子,直在百年中。
(民國《薊縣志·藝文》卷十)
[注解]
①擬古詩:模仿古人詩文。
②辭家:遠離家鄉(xiāng)。夙:早。嚴駕:整備馬車。三國曹植《雜詩》之五:“僕夫早嚴駕,吾將遠行游。”
③無終:古縣名,秦置,治所在今天津薊縣。縣北有無終城,另有無終山。
④田子泰:名田疇,字子泰,東漢右北平無終人,好文習(xí)武,為國除奸御侮。東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征烏丸時,途過無終(今薊縣)田疇主動擔(dān)任導(dǎo)引,抄小路神速取勝,曾多次受到漢獻帝與丞相曹操的嘉獎封賞,均堅辭不受,仍回故鄉(xiāng),致力農(nóng)桑,數(shù)年間增至5 000家,制定法條,興辦學(xué)校,一時民風(fēng)良好,聞名遐邇。田疇事跡受到與自己同為潔身自好,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大詩人陶淵明的景仰,欲千里迢迢蒞無終田疇故里瞻仰,并賦詩禱念。
⑤鄉(xiāng)里:農(nóng)民久居之地,指農(nóng)村或小城鎮(zhèn)。
無名氏
薊門田家歌①
我有數(shù)株桑,堪為父母裳。
我有一樽酒,堪為父母壽。
我桑恐易凋,我酒不常有。
今年幸減租。杯②來莫停手。
(民國《薊縣志·藝文志》卷十)
[注解]
①據(jù)《薊縣志》介紹,此歌作于明朝前期。當時植棉尚未普及。百姓衣衫主要靠麻織品、絲綢,冬季披獸皮,只有老人才能衣棉,故植桑養(yǎng)蠶,占農(nóng)業(yè)的一定比重。
②杯:即成酒的酒杯。
李基和:約清初人。
唐槐①
記得開元②寺里松,半隨濃艷③謝春風(fēng)。
白頭誰復(fù)譚天寶④,烽火⑤漁陽剩此翁。
(民國《薊縣志·藝文》卷十)
[注解]
①唐槐:唐朝時期載植的槐樹,后人稱唐槐。在今縣城東二十五里穿芳峪。
②開元:唐玄宗的年號(713-741)。
③濃艷:春季萬物艷麗。
④譚天寶:譚:說,同談。 《莊子·則陽》:“彭陽見王果曰:夫子何不譚我于王?”《譯文》:《譯文》音談,本亦作談,李云,說也。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
⑤烽火:喻戰(zhàn)爭或戰(zhàn)火。此翁:比喻古老的槐樹。
朱書:字杜溪,生于康熙年間,著有《朱杜 溪文集》留世。
興水利
焯焯徐氏子①,畿東辟畦塍②。
汪盧左李輩③,嘉意還相承。
至今葛沽間。黃云秋如蒸④。
安得此事舉,重見大農(nóng)丞⑤。
便使東南漕⑥,日減不復(fù)增。
地氣可轉(zhuǎn)移,誰云力能勝。
任事若無人,坐言倚誰憑。
[注解]
①徐氏子:即徐當啟。
②畿東辟畦塍:在京都之東天津開辟農(nóng)田。
③汪盧左李輩:即汪應(yīng)蛟、左光斗、蘆觀象、李繼貞。均為明代在天津開發(fā)稻田聞名的前輩。
④黃云秋如蒸:秋天水稻成熟,金黃色的稻粒,像黃云蒸騰般的好看。
⑤大農(nóng)丞:指較早在海右岸開發(fā)稻田的汪應(yīng)蛟。
⑥東南漕:指從東南吳越一帶以往通過漕運南糧北調(diào)。
龍震:(1675-1723)字文雷,號東溟,天津人。著有《玉紅草堂集》、《玉紅草堂后集散錄》,今俱存。
康熙已亥①五言詩新河
挖地通漕運②,新河分海流。
向多黃稗草,忽聚白沙鷗。涯際③連津水,潮聲過薊州。
曰④盤山不遠,一般可重游。
(《玉紅草堂集》卷四)
[注解]
①己亥:康熙五十八年(1719)。明中葉為避海運風(fēng)險,提供薊州軍糧,于天順六年(1458)在今塘沽區(qū)北塘一帶開挖新河,作為運河分支,明末淤廢。清初為建東陵,又重開新河(系指康熙時代的新河),乾隆中葉又廢。
②漕運:舊時指國家從水路運輸糧食,供應(yīng)京城或接濟軍需。
③涯際:邊際。津水:指海河,即開挖的新河與海河運河通聯(lián)。
④曰:語助詞。盤:回繞。山,燕山。全句詩意為:薊運河灣多,行船須回繞前進,不遠就到了燕山腳下。
查為仁:作者簡介請看本刊2008年10月 第5期第41頁
大屯口①
大口屯臨東海濱,黃沙漠漠②水無痕。
只因燕市③多屠販,誤使人呼打狗④屯。
(《津門詩抄》附寶坻縣)
[注解]
① 大口屯:今寶坻區(qū)大口屯鎮(zhèn)。
② 漠漠:廣漠的平原。屠販:以宰殺牲畜、豕、狗及販運為業(yè)的人員。
③ 燕市:即北京。東海:原注即七里海。
④ 打狗:狗的嗅覺特別靈敏,屠販帶物進村,群狗狂吠,攻擊,主人為了息事寧人,呼打狗平息了事。取起近似諧音,把“打狗”成為“大口”。
汪沆:作者簡介請看本刊2008年10月第 5期第40頁
津門雜事詩(選二首)
呼許呼耶銜尾行①,千檣玉粒貢神京。
若為少惜東南力,酸棗林②邊買犢耕。
《元史武宗紀》:“至大三年,市耕牛、農(nóng)具,給直沽酸棗林屯田軍。”
[注解]
①銜尾行:銜:馬嚼子。尾;馬尾。比喻前后單行相連接。漢,桓寬《鹽鐵論·力耕》:是以贏驢駝馳銜尾入塞。
②酸棗林:元至大三年(1310)開墾荒地的地方,大致在今西青區(qū)沙窩村附近。
白、衛(wèi)爭趨三會流,治河使者展全籌。
放淤一記宏方略,倚柱休懷漆室①憂。
(《梓里連珠集》1986年天津古籍出版社)
白、衛(wèi):河水,同會三岔口入海。三會口即三岔口,見杜氏《通典》。雍正八年設(shè)立北路河院,每以九烈大臣任之,陳榕門觀察著有《南運河放淤紀》,堤防疏浚,指陳盡姜、載郡、邑二志藝文。
[注解]
① 漆室:引自“漆室女”一詞,漆室,春秋魯邑名。魯穆公時,君老太子少,國事什危,有少女深以優(yōu),固倚柱悲歌,感動旁人。后以為關(guān)心國事的典故。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