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仙居方言熟語看地域文化積淀

      2010-08-15 00:44:25錢文華
      臺州學院學報 2010年5期
      關鍵詞:熟語仙居方言

      錢文華 張 瑋

      (浙江電大仙居學院,浙江 仙居 317300)

      從仙居方言熟語看地域文化積淀

      錢文華 張 瑋

      (浙江電大仙居學院,浙江 仙居 317300)

      方言熟語承載了豐富的地域文化內容。從仙居方言熟語可以看出歷史地理、農耕生活、民情風俗等方面所積淀的地域文化成分。仙居方言熟語在語言風格上表現出一股山野氣息,與早期的越文化特征一脈相承。

      仙居方言;熟語;地域文化

      方言研究與地域文化研究具有互相借鑒、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密切關系。方言熟語是方言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人民群眾所創(chuàng)造、所喜聞樂見,承載了豐富的地域文化內容。關于熟語的范圍,崔希亮認為除了成語、慣用詞、俗語、諺語、歇后語以外,還可以包括格言、名聯、流行市語、流行歌謠等。[1]2本文探討的主要是仙居百姓口頭流傳久遠的、最能看出地域文化積淀成分的慣用語、俗語、諺語、歇后語、民謠等熟語。

      一、仙居方言熟語與歷史地理

      仙居地處浙江省東南部,括蒼山脈中段。建縣之初曰“樂安”(347年),后改為“永安”(930年),宋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以其地“洞天名山,屏蔽周圍,而多神仙之宅”,下詔改為“仙居”。[2]

      仙居“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典型的山區(qū)縣。歷史上的仙居可謂窮鄉(xiāng)僻壤,這在臺州是公認的,仙居百姓自己也說:“溫黃熟,六縣足;仙居熟,一餐粥。”“六縣”,民國時期指臨海、黃巖、溫嶺、天臺、仙居、寧海六縣。溫黃平原是浙東南沿海面積最大的海積平原,生態(tài)環(huán)境好,生活富裕。天臺也是山區(qū)縣,但仙居更窮些,于是便有了“黃巖頭,天臺腳,仙居算弗著”的俗語。

      民間曾流傳這樣一首歌謠:“仙居吃些清山水,個個吃勒(擬音字,結構助詞,表示述補關系)黃胖鬼;黃巖吃些黃泥漿,個個吃勒好后生。”由此可以得知,昔日仙居不僅生活清苦,而且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很差,黃胖病人隨處可見?!包S胖”一詞早就流傳于吳語地區(qū),《明清吳語詞典》收有該詞,釋義:一種面色黃而浮腫的病,又指因不健康虛胖而又懶洋洋的樣子。[3]“黃胖搗年糕,吃力弗討好”的說法吳語許多地方都有。仙居百姓也許見多了黃胖病人之故,好拿“黃胖”來說事,例如:

      “天只怕黃亮,人只怕膨脹”,由天象說到人的病象;

      “十里板倉崗,好人爬黃胖”,以健康人累成黃胖人的后果來形容翻越板倉崗之艱難;

      “黃胖人氣力,獨自人衣食”,是說少氣薄力的人最多只能解決自己的衣食問題,不能指望其養(yǎng)家糊口;

      “一弗可欺和尚,二弗可打黃胖”,說明做人要正直善良,不可欺善凌弱;

      “相分吃,相分壯,獨自人吃要黃胖”,勸導人們友愛互助,強調自私自利是沒有好結果的。

      社會發(fā)展到今天,人民群眾的生活環(huán)境、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都有了極大的改善,但“黃胖”系列熟語仍留給我們一份歷史的陳跡。

      仙居地勢由西向東傾斜,西部山地平均絕對高度在1100米以上,而位于東部的下各平原平均海拔僅20米左右。有民謠唱道:“天悠悠,地悠悠,仙居小縣顛倒頭;別縣都子里排出,仙居一都在上頭?!薄岸肌保判姓^(qū)劃名,宋代開始設鄉(xiāng)、都、保,明代去保設鄉(xiāng)、里。清光緒年間,縣城內設坊,東西各 5坊;縣城外設都,共 38都,都下設莊。[4]“都子”的“子”指小的,即排序靠后的。意思是:一般的“都”從城郊或平原等中心地帶開始劃分,越往山里或偏僻地區(qū),排序越靠后;而仙居的“都”相反,從高山峻嶺開始劃分,一至四都均處西部山地,依次排下來,末位的三十七都、三十八都排在東部平原一帶?!跋删宇嵉箍h,青田麥磨下爿旋”,反映的也是仙居的地理特征以及行政區(qū)劃的歷史面貌。

      仙居縣城是臺州地區(qū)除府城(臨海)外較久遠的一座古城。主干街道只有一條,東西走向,清代基本定型,西面為“上街”,東面為“下街”。當人們要表達“跑遍了全城,想盡了辦法,最后的結果卻很糟糕”這樣的意思時,常常說“上街走下街,斫塊肚下灘”,“肚下灘”即豬肚皮上的肉。

      昔日橫貫東西的上街、下街,南北延伸的小弄小巷,路面大抵用石板鋪就,鄉(xiāng)村里也隨處可見石板路?!按舐肥逅腿饲椤敝S刺的是“慷公家之慨”、“慷他人之慨”的“精明人”。我們從這個俗語可以得到另一種信息:作為建筑材料,仙居石板的使用十分普遍。事實正是這樣,早在宋代,仙居人就在距縣城約十里的飛鳳巖中開采石材,所采石材不僅用于本縣,還源源不斷地運往府城(臨海),年復一年,打出了一個“石倉洞”。現在,石倉洞已成為旅游景點。距離石倉洞不遠有個“石板路村”,村名的來歷便是古時有一條由縣城通往步路村的石板大路正好穿村而過。

      二、仙居方言熟語與農耕生活

      仙居下湯新石器遺址表明,早在6000-7000年前,下湯人已告別深山穴居生活,進入河谷平原定居,開始了水稻種植為主的農業(yè)生活。農諺自然是仙居方言熟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反映日常生活事理的熟語,也較多地打上了農耕文化的烙印。

      “偷秧弗是賊”,與“偷書不為賊”異曲同工,后者對讀書人而言,前者對種田人而言。插秧時節(jié)偷秧,為解燃眉之急,農民是理解并包容的。當人們急需某物而沒有,無奈拿了他人的東西時,會用這個俗語來自我辯白。

      “人家嘸主腦,種些雜納稻”,“雜納”指雜七雜八、好好壞壞摻和在一起。一戶人家沒有主心骨,日子過得亂糟糟的,如同田里種著“雜納稻”。

      “礱糠搓繩——起頭難”,“礱糠”是稻谷礱過后脫下的外殼,想用它來搓繩子,根本就無法起頭。與“萬事開頭難”、“凡事起頭難”比起來,這個歇后語要形象生動得多。

      “稻桿繩落水——假緊”,稻桿繩浸到水里一下子變得緊實,撈出來一曬,便恢復蓬松的原狀。借此來諷刺那些臨時表現積極的懶人。

      “爛污田翻搗臼——越陷越深”,“爛污田”即滿是稀泥漿的水田,石臼滾下去,越是翻動,陷得越深,以此形容身陷困境。越是掙扎,陷得越深。

      仙居百姓在表達“總有關聯,總會碰到”這一意思時,慣用“犁弗著耙著”這一俗語。耕田時,總是先用犁把土層一路一路地翻開,隨后用耙把翻開來的土塊泥團壓碎耙平。犁呈三角形,接觸面窄;耙橫向排列鐵齒或木齒、竹齒,接觸面寬很多。從泥土的角度來說,先被犁,后遭耙,就算躲過了犁,也躲不過緊隨其后的耙?!袄绺ブ抑?,這塊碰不到,那塊碰得到,眼下碰不到,過后碰得到,因而總歸回避不了。由此可見,一句源自農活兒的俗語包含了“普遍聯系”的哲理。

      在傳統的農業(yè)生產活動中,牛是農民的寶貝,農民對牛的感情極為深厚。仙居農村曾流傳一首數百字的訓牛謠,開頭是“嗨噓!牛啊牛,兩眼望犁路,兩耳聽囑話”。接下來的“囑話”中,有的教牛如何犁田;有的叫牛認命,生為牛就得學犁田;有的叮囑牛怎樣的耕作姿式才能避免受傷;還有的說明犁得好賞什么,犁不好罰什么,等等。最后告誡:“牛啊牛,句句囑話記心頭,轉世弗用再做牛?!闭麄€歌謠內容豐富,且語重心長。其中有些語句已演變?yōu)樗渍Z,用來表現社會事理。例如:

      訓牛謠中有一小節(jié)為“牛繩牽牽叫‘牽?!祝〝M音字,就)是嗷(擬音字,叫)爾(你)往左走;牛繩抖抖叫‘投牛’,白是嗷爾向右走”。這一小節(jié)后來縮簡為“嗷爾‘牽’白‘牽’,嗷爾‘投’白‘投’”,意即“叫你往左你就往左,叫你向右你就向右”,引申義為任意擺布人或被人任意擺布。

      跟牛相關的熟語很多,下面再舉幾例:

      “牽牛上板壁”,其難度遠遠超過了“趕鴨子上架”,是無法辦到的事;

      “牛吃麥差羊尋——差錯人”,牛吃麥苗,派羊去尋找,羊樂得一塊兒啃麥苗,真是差錯了人;

      同樣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的意思,仙居百姓說成“大水牛推(擬音字,沖)去,涼帽花拾轉”。“涼帽花”即破舊的箬帽,洪水沖走了大水牛,放牛的人只撈回破箬帽。如果說某人“大水牛推去,還倒勒拾涼帽花”,就是譏諷此人迂笨,不想辦法挽住大利益,卻在那兒撈取蠅頭小利。

      同樣是“遠親不如近鄰”的意思,仙居百姓說成“親眷做知府,不如鄰舍有黃牯”,“黃牯”,公黃牛,干農活兒的“壯勞力”。跟“遠親不如近鄰”比起來,這個諺語的含義更具體、深刻,凸現了農耕生活特征,反映了農民的思想感情。

      三、仙居方言熟語與民情風俗

      語言與民俗都是人類社會的原生文化形態(tài)。有些民俗已經消失或正趨于消失,但反映這些民俗的部分熟語不僅流傳了下來,有的還相當活躍,甚至成了口頭禪。例如:

      慣用語 “小塔里”、“塔里去”, 等于罵 “小死人”、“去死吧”。它源于一種喪葬習俗:早先許多地方都有一種低矮的磚塔,窮苦人家死了小孩,就用破草席一卷扔進塔里。這種習俗已經消失,而“小塔里”、“塔里去”仍活躍在口語中,并且不限于罵小孩,也罵大人,“爾格塔里”即“你這個死人”。現在,罵人意味漸漸弱化,有時表示嗔怪,有時表示親昵??梢哉f,“塔里”已成為一種民俗的語言化石。

      仙居民間有這樣一個習俗:人們在出門時或碰到不吉利、不順心的事情時,總要口誦幾遍“蹩腳姓肖”。這個俗語源自一個民間傳說:從前有間太白廟,內供太白神。逢年過節(jié),人們要敬獻祭禮,許愿求安。太白神一向以禮厚、禮奇的情況來決定降災還是施福。有個姓肖的人,又窮又蹩腳(跛腳),太白神看不起他,屢屢降災、降病給他。蹩腳肖氣不過,想出了報復的辦法,結果連續(xù)兩年以奇致勝,贏得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第一年,元宵許下“獨腳祭禮”謝恩之愿,除夕以搗米杵頭還愿;第二年元宵,許下“兩腳十八眼”之祭禮,到除夕,以一條九格木梯作為還愿。太白神受到捉弄,氣得不行,只等轉年降災。轉年,蹩腳肖不再許愿,料到要大旱,把種稻谷改為種旱地作物,還叫鄉(xiāng)鄰也這樣種。結果,天旱之年,蹩腳肖和鄉(xiāng)鄰仍獲得豐收。[5]在百姓心目中,蹩腳肖大智大勇,簡直是個神奇的人物,自己出門或遭遇不吉利的事情時,喚一聲“蹩腳姓肖”,就能請他保佑自己,驅除晦氣。久而久之,“蹩腳姓肖”成了口頭禪,一碰到不順心的事情,人們便會脫口而出?!磅磕_姓肖”其實已經成為咒語,“它是人類崇信自己語言具有神秘魔力的必然產物”,[6]屬于一種信仰民俗。

      仙居口語里的“吃茶”有兩種含義:一是日常喝水,包括白開水、茶葉泡的水;一是禮節(jié)習俗,“茶”指“桂圓茶”、“雞子茶”等。作為禮節(jié)習俗的“吃茶”,又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女子受聘定親的儀式,這在南方地區(qū)廣為流傳,由來已久;一是招待親友的禮數。尤其是正月,往往一天之內要招待好幾撥親戚朋友,桂圓茶必須隨時準備著??腿顺圆瑁荒芎葴?,不能吃桂圓,因為老祖宗有俗話傳下來:“吃茶泡,嘸娘教?!睘槭裁床荒堋俺圆枧荨??因為作為“茶泡”的桂圓要倒回鍋里反復使用。貧窮人家買不起桂圓,卻又不能不買上半斤、一斤,不然“吃茶”這個“禮節(jié)數”就做不到了?!俺圆枧?,嘸娘教”,反映的是窮日子造成的舊習俗。如今,吃茶的習俗仍保留著,“茶泡”也可以吃,有時不吃掉桂圓反倒要被主人“責怪”。

      在節(jié)氣禮俗中,仙居百姓對“立夏”分外看重。立夏在農村是個大節(jié)日,俗語有 “背犁背耙望立夏”之說。這天一大早,家家煮雞蛋或鴨蛋(通常腌成咸的),家境好的還要泡雞子茶、桂圓茶,叫“補力茶”;中餐或晚餐買肉燒菜上酒,全家會餐。立夏時節(jié),收種之交,農事繁忙,須多吃補品,增強體質,防止疰夏?!坝锈氉隽⑾模瑖`鈿坐勒餓”,這一俗語開初用來表示過立夏要有開資的費用,不然只能干坐著挨餓,后來引申為有錢時大吃大喝,沒錢時眼睜睜挨餓。

      臺州民間自古就流傳著“臨海的城,仙居的燈,黃巖亂彈呀呀聲”的民謠?!跋删拥臒簟保葬槾虩o骨花燈最為著名,它是民間藝苑里綻放的一朵奇葩。“據考證,仙居元宵鬧花燈歷史傳統悠久,各種廟會及民間慶典活動均需花燈鬧場”,“農村大戶人家長子出生后還要在本宗族祠堂廟宇掛花燈以示慶賀并供人觀賞”,可見,“仙居無骨花燈深深根植于仙居民間習俗文化的土壤之中”。[7]針刺無骨花燈發(fā)源地在皤灘,故稱“皤灘花燈”。相傳這種花燈始創(chuàng)于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詔每年進貢仙居“皤灘花燈”十對,曰“十全十美”。因此,皤灘花燈又稱為“唐燈”。這種燈通體無骨架,全由銹花針刺成圖案花紋的紙片粘貼而成,工藝獨特,古樸典雅,名揚遐邇。1996年,仙居針刺無骨花燈榮獲中國民間藝術作品金獎;2006年1月,入選中國民間燈彩特種郵票;2006年6月列入國務院第一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重視保護傳承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今天,“仙居的燈”重新大放異彩,被譽為“中華第一燈”。

      四、仙居方言熟語與語言的地域風格

      “語言風格,就是語言的區(qū)別性特征的總和?!保?]498廣義的的語言風格包括 “語言風格”和 “言語風格”;狹義的語言風格可以從語言的“民族風格”、“時代風格”和“地域風格”來品味,也可以就“語言材料本身所潛藏著的修辭色彩和修辭功能”進行研究。[8]501下面,擬就仙居方言熟語的地域風格作一番粗淺的分析。

      總的看來,仙居方言熟語帶有一種山野氣息,樸質,率直,聰慧,鏗鏘,幾分粗俗,幾分詼諧。

      先看幾例表現親情的諺語:

      “娘待兒路樣長,兒待娘箸樣長”,母親對子女的愛撫像漫漫長路,而子女對母親的孝敬卻只有筷子那么長。通過對比,表達了對母親的贊嘆和對不孝子女的鞭撻;

      “老婆做格鞋?。ūВ┑降梗ㄆ茡p),娘做格鞋著到倒”,老婆做的鞋子抱著舍不得穿,直到抱成舊鞋;娘做的鞋子只管穿,穿破為止。也是通過對比,表達對“娶了媳婦忘了娘”的那種男人的揶揄。

      “老郎愛妻,上街背到下街頭嬉”,這一句表現的是老夫愛少妻的“幸福生活”;

      “新討老婆三年香,上肥坑頭張三張,三年過后避九疆”,這則諺語辛辣地諷刺了喜新厭舊的男人?!吧戏士宇^張三張”,意思是老婆上趟廁所都不放心,要再三張望;“避九疆”,意思是避得遠遠的,夫妻情義蕩然無存。

      再看幾例反映日常生活事理的諺語:

      “吃么,雞好;做么,嬉好”,好吃懶做的形象活脫脫立在眼前;

      “賺,賺八百;用,用一千”,入不敷出的狀況簡單明了地擺了出來。

      周振鶴、游汝杰在論及方言與民俗的關系時指出:北京舊時口語忌用“蛋”字;上??谡Z卻不忌用“蛋”字,而忌用“卵”字,因為它專用于指人的私處,所以“卵”字只用于詈語。[9]“卵”字用于詈語的例子在仙居口語里十分常見,其中一部分因“習以為?!鼻冶磉_爽快,已經不覺得單單是在罵人,當然,貶義色彩還是明顯的。

      例如慣用語:“買卵好”、“捧大卵”,意即拍馬屁;“賭卵講”, 意即強詞奪理;“抖卵”,意即好表現;“腿(擬音字,夸耀)卵”、“腿卵報”,意即吹牛;“硬卵頭犁”,意即不認輸,錯到底。

      再如俗語:“背硬卵弗轉肩”,義同 “硬卵頭犁”,但更突出了固執(zhí)已見,堅決硬到底的意味;“人多打旁卵”,意即人多了反而相互干擾;“菜頭(蘿卜)多水,矮卵多鬼”,意即小個子聰明,點子多。

      上述“卵”字熟語,登不得大雅之堂,但在街頭巷尾時時聽得到,說的人往往脫口而出,似乎不這么說就收不到酣暢的效果。不過,隨著文化教育的普及,文明程度的提高,這類熟語在城鎮(zhèn)居民日常口語中的運用已經越來越少了。

      “從許多語言的習用詞或俚語里,我們往往可以窺探造詞的心理過程和那個民族的文化程度。”[10]仙居縣境,夏、商、周、春秋皆為甌地,戰(zhàn)國始為東越地。“吳與越相比,吸收外來文化的時間早,范圍廣,國力也就強于越,文化也更發(fā)達。越則更多地保留了古老、淳樸、豪放,并帶有一些野性的文化特征?!保?1]語言本身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方言既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又是地域文化的組成部分,仙居方言熟語所帶有的山野氣息與早期的越文化特征是一脈相承的。

      仙居方言熟語富于山野氣息的成因,還與方言這一載體 “本身所潛藏著的修辭色彩和修辭功能”密切相關。

      仙居話屬吳方言臺州片?!芭_州方言片以臨(海)市為中心,市北與仙居、天臺、三門3縣通稱上鄉(xiāng)話,口音比較強硬;市南與溫嶺、黃巖、玉環(huán)、椒江4縣市通稱下鄉(xiāng)話,口音較柔軟;上、下鄉(xiāng)語音有細微差別?!保?2]其實,上、下鄉(xiāng)語音的差別是頗為明顯的。

      由于處處山隔溝阻,稍遠距離交流就要大聲呼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仙居方音洪亮、鏗鏘的特點。這一特點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仙居音系中開尾韻、入聲韻特別豐富。就以開尾韻為例,一些古漢語元音尾韻母、鼻音尾韻母,在仙居話里都演變成了開尾韻母,因而仙居話開尾韻母在整個韻母系統中占相當大的比重。比如:“班、攀”仙居話念[pA334]、[p‘A334];“帶、太”,仙居話念“[tA55]、[t‘A55]”;“強、墻”,仙居話念“[d iA113]、[iA113]。這些字音,丟掉元音韻尾和鼻音韻尾,留下韻腹(或韻頭加韻腹),發(fā)聲簡單而響亮。上面所舉的“新討老婆三年香,上肥坑頭張三張,三年過后避九疆”,用來押韻的“香[ iA334]”、“張[t iA334]”、“疆[t iA334]”,加上反復出現的“三[sA334]”,說出來朗朗上口,分外響亮、有力。

      山野氣息的呈現,除了方言語音因素以外,語匯與句法的運用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語匯方面,慣用當地的土俗詞語。例如:箸(筷子),鈿(鈔票),茶泡(泡糖水的桂圓、荔枝等),涼帽花(破破爛爛的箬帽),肥坑頭(茅坑);?。ūВ?,嬉(玩),著(穿),嗷(叫),斫(“斫塊肚下灘”,斫,指到市場買豬肉)。

      句法方面,慣用結構單純、節(jié)奏明快的短小語句。例如:“犁弗著耙著”,五個字,兩個音步(犁弗著//耙著),入聲韻“著[d u ]”一頓一挫,寓意顯豁,語氣肯定。再如:“賺,賺八百;用,用一千”,“吃么,雞好;做么,嬉好”,“溫黃熟,六縣足;仙居熟,一餐粥”,這些熟語用詞平實,造句簡短,節(jié)奏感強,語義直白,語調鏗鏘,讀著它們,“山頭人”形象躍然紙上,山野氣息撲面而來。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fā)展,古老的仙居方方面面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一些地域文化現象漸漸為歲月所湮沒,反映這些現象的熟語也正慢慢淡出人們的口語交際生活?!皬纳鐣幕慕嵌瓤?,語言是文化的代碼,而熟語是語言代碼中最經濟、最有效的代碼,因為熟語中所蘊涵的文化內容具有歷史的深度和現實的廣度,使用的時候可以信手拈來,這種方便是其它詞語形式和表達方式所不能比擬的。”[1]3因此,發(fā)掘、整理方言熟語與地域文化資源,是一項值得及時關注的工作。

      [1]崔希亮.漢語熟語與中國人文世界[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

      [2]仙居縣續(xù)志編纂委員會.仙居縣志[Z].北京:中華書局,2007:63

      [3]石汝杰,[日]宮田一郎.明清吳語詞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275.

      [4]仙居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光緒仙居縣志(標注本)[Z].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0:110.

      [5]仙居縣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省仙居縣卷[M].杭州:浙江省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1989:163.

      [6]烏丙安.中國民俗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5:281.

      [7]楊維平.關于仙居無骨花燈保護傳承的調查與思考[J].臺州社會科學,2006(4):107-109.

      [8]王希杰.修辭學通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

      [9]周振鶴,游汝杰.方言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03.

      [10]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11.

      [11]張荷.吳越文化[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42.

      [12]臺州地區(qū)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臺州地區(qū)志[Z].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1078.

      On Regional Cultural Accumulation From Xianju Dialectal Idioms

      Qian Wenhua,Zhang Wei
      (Xianju College of Zhejiang Radio&TV University,Xianju,Zhejiang 317300)

      Dialectal idioms contain rich regional culture.Xianju dialectal idioms reveal its history, geopraphy,farming life and customs of Xianju.From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Xianju dialectal idioms are embodied characteristics of bold and unconstrained which is the same as Yue culture.

      Xianju dialect;idiom;reional culture

      H173

      A

      1672-3708(2010)05-0014-05

      2010-09-10

      錢文華(1968- ),女,浙江仙居人,講師,省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張 瑋(1957- ),女,浙江仙居人,高級講師,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

      猜你喜歡
      熟語仙居方言
      張志惠
      藝術家(2024年1期)2024-03-02 08:01:22
      方嚴的方言
      東方少年(2022年28期)2022-11-23 07:09:46
      仙居楊梅賣迪拜 每顆售價60元
      方言
      杜光庭《題仙居觀》所詠地理位置考
      國學(2020年1期)2020-06-29 15:14:36
      留住方言
      說說方言
      淺析熟語認知機制的分類——以中韓熟語為例
      仙人居住的地方 浙江·仙居
      中國記者(2014年1期)2014-03-01 01:37:37
      乍聞音酷似,細品味異同——同、近音異形熟語薈萃(五十三)
      天津教育(2012年10期)2012-08-17 09:01:18
      吴堡县| 西宁市| 睢宁县| 仙居县| 遂溪县| 扎赉特旗| 拜泉县| 临武县| 嘉荫县| 桐梓县| 越西县| 珠海市| 本溪市| 长春市| 米脂县| 蒙山县| 新龙县| 汉阴县| 南郑县| 漳浦县| 建德市| 民丰县| 信宜市| 酉阳| 天全县| 五台县| 东海县| 莱州市| 揭东县| 扎赉特旗| 洮南市| 玉田县| 综艺| 武川县| 巴东县| 璧山县| 海原县| 灵川县| 元氏县| 晋江市| 澄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