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中國黃河治理事業(yè)的起步

      2010-08-15 00:49:04陳棟
      關鍵詞:水土保持洪水黃河

      陳棟

      新中國黃河治理事業(yè)的起步

      陳棟

      介紹了清末和民國時期黃河水患的嚴峻形勢,闡述了新中國成立后至1958年前在治理黃河方面所開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績,總結了建國初期治理黃河的成功經(jīng)驗。

      建國初期;黃河治理;措施;經(jīng)驗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流經(jīng)祖國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大平原,哺育了中華民族的成長,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的治亂于國家的盛衰緊密相關。無論從政治、經(jīng)濟或文化方面看,黃河在我國都占有重要地位。

      一、近代黃河面臨的嚴峻形勢

      近代由于政治腐敗,國力日衰,河防日漸松弛。黃河連年決口,終于在1855年發(fā)生銅瓦廂大改道[1],結束了自南宋以來黃河南流700年的歷史。黃河在銅瓦廂決口以后,由奪淮入海改從利津單獨入海,黃河南北的淮河和海河都擺脫了歷史上被黃河奪走出路的干擾。原有的水系被破壞,水利建設應該相應地跟上,但是那個時候水利建設基本上停滯,嚴重的水旱災害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存基礎。1938年6月,為了阻止侵華日軍沿隴海線西進,然后順平漢線南下會攻武漢,中國軍隊在河南中牟趙口和鄭州花園口決開黃河大堤,奔騰黃水一泄千里,流經(jīng)河南、安徽和江蘇三省60多縣,奪淮奪江入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黃泛區(qū),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阻敵西進的目的,但同時也給抗戰(zhàn)中的人民造成了新的災難[2]。

      防治水災、治理黃河是國家大事,是安定社會、發(fā)展經(jīng)濟的重要條件。清末到民國時期,政治腐敗、經(jīng)濟凋敝、戰(zhàn)亂不斷,沒有把安定社會、發(fā)展經(jīng)濟放在首位。黃河大部分堤壩依靠群眾修守。每遇一次大洪水,防洪設施就遭受一次大破壞,由于沒有足夠的財力人力而不能得到及時維修養(yǎng)護。人民群眾每年防汛修堤負擔極重,洪水災害對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造成日益嚴重的破壞。黃河流經(jīng)地區(qū)水土流失嚴重,特別是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黃河流經(jīng)地區(qū)的水土流失,通過千溝萬壑和大小支流,每年向黃河輸送大量泥沙,其中有4億噸淤積在河道內(nèi),使黃河下游河床不斷淤高,河口流路不斷變化延伸,黃河成了地上“懸河”。同時國家人口不斷增加,為了擴大生存空間,不斷與水爭地,使得排洪障礙大大增加,洪水災害的損失和社會影響越來越大,黃河已經(jīng)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

      二、新中國治理黃河的方略及實踐

      新中國成立后,安定社會、恢復生產(chǎn)、發(fā)展經(jīng)濟成為全國人民的要求,其中最迫切的任務就是防治洪澇災害。黨中央順乎民意,集中國家財力物力,積極進行黃河水災的根治工作。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等中央主要領導同志的關懷下,治黃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治黃方針和治黃機構的建立

      1949年,黃河流域大部分獲得解放,同年6月在濟南成立流域機構——黃河水利委員會,這標志著黃河從戰(zhàn)爭時期的分區(qū)治理,走向全流域統(tǒng)一治理和開發(fā)的新階段[3]70。12月,政務院第12次政務會議任命王化云為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統(tǒng)一的治黃機構自此建立。與此同時,新中國的治黃方針也在制定中。1949年8月,黃河水利委員會起草了《治理黃河初步意見》,并首次提出引黃灌溉濟衛(wèi)工程,董必武同志對此在復信中基本表示同意。1949年11月,水利部召開的各解放區(qū)水利聯(lián)席會議上,該工程又被作為“有極大收益的工程”之一獲得支持,會議還決定要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二)防洪工程建設

      全國解放后,遵照“依靠人民,保證不決口,不改道,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與國家經(jīng)濟建設”的方針,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防洪工程建設。大堤是黃河下游防洪的屏障,50年代初期,集中力量全面整修和加固了堤防。1950年,河南封丘縣修防段工人靳釗發(fā)明了用鋼錐錐探堤身來發(fā)現(xiàn)隱患的辦法,推動了堤防加固工作的開展。黃河大堤雖經(jīng)多次加固,但隱患很難完全除盡,必須長期堅持固堤工作,這是黃河防洪工程的一項長期任務。解決黃河下游的防洪問題,堤防很重要,但是單純依靠堤防不能解除洪水威脅。由于歷史和自然原因,黃河成了一條上窄下寬的地上“懸河”。山東省陶城埠以上是寬河段,有明顯的削減洪峰的作用,但過去修建了大量民埝,嚴重影響了排洪能力。在50年代初期,堅持實行“廢除民埝”的政策,對于河道排洪和削減洪峰均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

      在實行“寬河固堤”的同時,還必須“定槽”即通過河道整治,控制中水河槽(平灘流量下的河槽)。明代潘季馴明確指出:“治河之法,別無奇謀秘計,全在束水歸槽?!蔽覈麑<依顑x祗先生也認為“河床不可不固定”,“因為有了固定中水位河床之后,才能設法控制洪水流向,不然便如野馬無韁,莫如之何,只有斤斤防守而已”。建國后,首先在山東試修護灘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統(tǒng)一認識以后,又逐步發(fā)展到陶城埠以上寬河段,黃河下游洪水、泥沙主要通過主槽排泄入海。維持一個穩(wěn)定的主槽有利于河道排洪,同時還改善了下游航運條件。

      干、支流上的水庫在控制洪水、調(diào)節(jié)水沙方面有重要作用。建國后為了控制洪水,修建了三門峽水庫。1954年10月,黃河規(guī)劃委員會正式提出《黃河綜合利用規(guī)劃技術經(jīng)濟報告》,確定修建三門峽水庫。1957年4月,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工。1962年,安裝第一臺機組并試運行。三門峽水庫建成后,由于庫區(qū)泥沙淤積嚴重,未達到原設計效益,但防御大洪水和防凌的效益十分顯著,它標志著黃河下游防洪已從單純依靠堤防發(fā)展到依靠工程體系確保防洪安全的新階段。

      (三)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

      建國初期,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其中黃河中游就有58萬km2[4]。水土流失是黃河下游水患的重要原因,并且損失的大部分為肥土和熟土。嚴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地日益貧瘠,人民生活日益貧困。歷史上治理黃河大多注重下游,也有不少人認為黃河決口的原因是泥沙的淤積,泥沙的淤積又來自上游的水土流失。但歷史上對水土流失問題,大多停留于理論探討。建國后的治黃工作一直高度重視治理水土流失問題。1951~1954年,政府組織中國科學院、農(nóng)業(yè)部、林業(yè)部、水利部等有關單位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對黃河中上游水土流失區(qū)進行了綜合性的水土保持勘察,調(diào)查研究,總結歷年治水經(jīng)驗。1955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關于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fā)黃河水利的綜合利用規(guī)劃決議》,把水土保持工作列為治黃工作的重要部分。1955~1957年,中國科學院又組織開展了黃河水土保持的考察。在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努力下,到1957年底黃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甘肅省初步完成控制面積3.4萬km2,陜西省初步控制水土面積1.951萬km2,山西省1956年就完成初步控制面積1.14km2。水土保持有效攔截了泥沙,減水減沙效果顯著[3]91。

      但從全流域來看,由于水土保持的面太大,加之開礦修路等原因,干流的泥沙沒有顯著減少??傮w來看,建國初的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是顯著的。

      三、新中國治理黃河的經(jīng)驗

      建國初,黨和政府領導人民在下游修防、水土保持和開發(fā)利用黃河水利電力資源等方面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實踐,9年的治黃實踐其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取得成就的同時,積累了大量經(jīng)驗。

      (一)依靠群眾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1958年7月,黃河下游出現(xiàn)史上最大洪水,黃河防汛總指揮部確定了“依靠群眾,固守大堤,不分洪,不滯洪,堅決戰(zhàn)勝洪水”的方針。廣大人民群眾以“人在堤在,水漲堤高”的英雄氣概,奮力搶護。戰(zhàn)勝了洪水,保證了安全。實踐證明,只有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力量,才能在治黃工作中取得最后勝利。

      (二)重視人才

      現(xiàn)代治黃不同于以往,對科學技術要求較高,這就需要人才,發(fā)揮人才在治黃中的主導作用。建國初期,我國水利主管部門非常重視人才。1953年全國水利會議提出:“我們對于現(xiàn)有的技術干部,領導上應該幫助他們提高思想水平,加強群眾觀點的教育,使技術與群眾相結合,但不要對他們要求過高,不應拿共產(chǎn)黨員的標準來衡量他們。我們對技術干部的要求,主要的是要求他們發(fā)揮其技術專長?!保?]106在重視人才的同時重視教育,興建水利學校,為治黃事業(yè)培養(yǎng)人才。

      (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黃河水患的根本原因是水土流失,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治理黃河的重中之重。實踐證明,要使水土保持工作持久健康的發(fā)展,必須堅持土、水、林、草綜合治理,農(nóng)、林、牧全面發(fā)展的方針。

      (四)做好防洪工程體系建設

      建國初期治理黃河的實踐表明,必須建立一個以堤防、干支流水庫、河道整治工程等組成的防洪體系,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調(diào)度,才能確保防洪安全。

      綜上所述,新中國黃河流域治理工作的成效是顯著的。雖然由于經(jīng)濟和技術方面的限制,還存在一些問題。實踐證明,只要全國上下齊心協(xié)力、堅持不懈、艱苦奮斗,并充分利用科學技術,根治黃河流域洪澇災害,綜合利用黃河流域自然資源,使其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做貢獻,是很有希望的。

      [1]張含英.歷代治河方略探討[M].北京:水利出版社,1982.

      [2]渠長根.1938年花園口事件研究綜述[J].許昌學院學報,2003(3).

      [3]水電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治黃研究組.黃河的治理與開發(fā)[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4]中國社會科學院.1953-1957中華人民共和國經(jīng)濟檔案資料選編:農(nóng)業(yè)卷[G].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1998:679.

      book=133,ebook=758

      K928.42

      A

      1673-1999(2010)15-0133-02

      陳棟(1982-),男,山東人,西北師范大學(甘肅蘭州730070)文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xiàn)代史。

      2010-04-22

      猜你喜歡
      水土保持洪水黃河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寫春秋
      《水土保持通報》征稿簡則
      多彩黃河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6
      黃河寧,天下平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2
      水土保持
      『黃河』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2
      洪水時遇到電線低垂或折斷該怎么辦
      黃河知道我愛誰
      當代音樂(2019年2期)2019-06-11 21:17:05
      又見洪水(外二首)
      天津詩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25
      水土保持
      紫金县| 砀山县| 富民县| 都江堰市| 交城县| 湘阴县| 惠东县| 汽车| 沧州市| 额济纳旗| 上犹县| 安阳县| 天等县| 钦州市| 江川县| 三穗县| 谢通门县| 治多县| 平塘县| 贵溪市| 稷山县| 深水埗区| 吉隆县| 米易县| 介休市| 旬阳县| 年辖:市辖区| 布尔津县| 丽江市| 古田县| 黎城县| 鄯善县| 新兴县| 建湖县| 武清区| 青神县| 高淳县| 大厂| 渑池县| 孟连| 桐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