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方石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湖北武漢430070)
在荒誕虛無中尋找出不朽的人生意義
葉方石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湖北武漢430070)
海明威《老人與?!肥且徊吭⒁馐重S富深刻的作品。其基本主題既表現(xiàn)了對人生荒誕無意義的了悟,更重要的是它在對人生無意義的徹悟基礎(chǔ)上抗拒荒誕,在同荒誕的抗爭中顯示人的尊嚴、價值,在虛無中尋找出不朽的人生意義。
《老人與?!?基本主題;荒誕;人生意義
海明威是美國20世紀最優(yōu)秀的作家之一?!独先伺c?!肥撬拇碜鳎淝楣?jié)源自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老人獨自在加巴尼港口外的海面上打魚,他釣到一條馬林魚,那條魚拽著沉重的釣絲把小船拖到很遠的海上,老人跟著它兩天兩夜,馬林魚的頭和上半身綁在船邊上,鯊魚游到船邊襲擊那條魚,老人一個人在灣流的小船上對付鯊魚,用槳打、戳、刺,累得筋疲力盡,鯊魚卻把它吃到的地方都吃掉了。當漁民們找到他時,老人正在船上哭,損失了魚,他快氣瘋了。
《老人與?!放c這個真實故事幾乎沒有多大區(qū)別。主人公桑提亞哥是一個古巴老漁民,“他是個獨自在灣流里一只小船上打魚的老頭兒”,“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顯得老邁,除了那一雙眼睛是愉快的,毫不沮喪”,“這個孤獨的打魚人,同別的漁民、漁商沒有任何聯(lián)系,他貧窮、古怪、靠喝冷水、吃生魚片打發(fā)日子。他無兒無女,唯一能與這個人世間發(fā)生接觸的就是小男孩曼諾林。”他很背運,一連出海84天,卻一無所獲,同行們怕沾惹晦氣,紛紛躲避他,連唯一和他相濡以沫的小男孩也被父母叫走了。盡管如此,“他的希望和信心從來沒有消失過?!钡?5天,他繼續(xù)駕船出海,終于釣住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為捕獲這條馬林魚,桑提亞哥在險象環(huán)生的大海中與馬林魚展開驚心動魄的搏斗,雙手被釣絲勒得血肉模糊,多次差點船覆人亡,但他沒有動搖,沒有氣餒,經(jīng)歷三天三夜生死搏斗,終于降服了馬林魚。然而,人生似乎是一場注定打不贏的戰(zhàn)爭。當老人滿載而歸途中,遭到成群結(jié)隊的鯊魚的進攻,它們緊緊包圍著馬林魚,你爭我搶,盡管老人奮力搏斗,終于無濟于事,待到返回港口時,馬林魚已被撕扯一空,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了。老人又失敗了。但當人們在路邊的小茅棚里發(fā)現(xiàn)他時,“老頭兒又睡著了,他依舊臉朝下躺在報紙上,手心朝上,兩只胳膊伸得挺直的。”姿態(tài)完全是一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樣子。“孩子坐在一旁守護他。老頭兒正夢見獅子?!?/p>
故事就是這么簡單。然而幾乎所有評論文章都認為《老人與?!肥且徊吭⒁馐重S富深刻的作品。海明威創(chuàng)作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追求含蓄,凝練的意境。他曾經(jīng)以冰山來比喻創(chuàng)作,說作品要像海上漂浮的冰山,八分之七應(yīng)隱于水下,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上??梢娝@得一種言外之意,趣外之旨。為了達到這種效果,他常常喜歡運用象征手法?!独先伺c?!凤@然運用了象征手法,人物故事顯然蘊含了多重意義。所以,作品自發(fā)表之日起,對它的理解就見仁見智,分歧較大。許多評論堅持它仍然是作家在許多作品中一貫表現(xiàn)的“英雄與環(huán)境”的富于一定現(xiàn)實主義色彩的傳統(tǒng)主題,歌頌了“你盡可以把它消失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子精神,并認為這是作品給讀者最主要的深刻啟示。有人說作品是一個有關(guān)人生命運的寓言,認為桑提亞哥是整個人類的化身,馬林魚、鯊魚、大海等作為人的對立面象征著神秘的命運和不可知的自然力,主人公與其搏斗及其失敗象征了人類與自然、命運以及外在于自身的異己力量的抗爭及其悲劇性的宿命結(jié)局。有人則獨辟幽徑,從故事的神秘數(shù)字以及一些人物細節(jié)和氣氛的描寫中參悟到作品的宗教意味和啟迪意義。也有從主人公追捕馬林魚的無限勇氣和高超技藝中,發(fā)現(xiàn)它和作者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過程相似,認為它暗示了海明威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心理體驗。還有從主體出發(fā),感受出歷經(jīng)種種磨難而進入暮年老邁的海明威的意識中不屈的生命意志,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關(guān)于《老人與?!匪枷胍饬x的上述種種解讀,的確開辟了條條路徑,引導讀者進入作品世界的不同天地,也增添了作品的無窮魅力,同時也激勵了更多人從冰山的“八分之七”里尋找新的意義而樂此不疲。海明威對評論者們的努力也深以為然。有記者曾問及他的作品有無象征手法,他回答說:“我想有象征手法,因為評論家們不斷發(fā)現(xiàn)它”;“如果五六個或者更多善于解釋的人能夠繼續(xù)解釋下去,我為什么要干涉他們呢?讀我寫的任何作品,是為了讀它時感到愉快,你所發(fā)現(xiàn)的不論是別的什么東西,可以衡量你對小說所理解的程度?!保?]盡管讀者和評論對《老人與海》的思想存在種種理解,盡管海明威對自己作品的意蘊采取一種開放態(tài)度,但二十世紀西方人普遍的生存體驗即世界人生意義虛無的焦慮和尋找生存意義的急切,以及20世紀西方哲學美學大潮流還是將許多評論者和讀者對作品的理解思路引入20世紀文學基本主題之一──荒誕之中。當然首先應(yīng)該指出:作為一個生活創(chuàng)作于20世紀中前期的作家,他對彌漫于整個西方社會的精神危機不可能沒有切膚之感,不可能不在創(chuàng)作中自覺不自覺地表現(xiàn)。要知道,海明威在創(chuàng)作《老人與?!分?,就以表現(xiàn)二十年代西方青年一代精神幻滅而享譽文壇,被人稱之為“迷惘的一代”的歌手。
所以筆者也認為:《老人與?!返幕局黝}還是與荒誕有關(guān)系,但與卡夫卡的小說和荒誕派戲劇的荒誕主題不一樣,它既表現(xiàn)了對人生荒誕無意義的了悟,更重要是它在對人生無意義的徹悟基礎(chǔ)上抗拒荒誕,在同荒誕的抗爭中顯示人的尊嚴、價值,在虛無中尋找出不朽的人生意義。
《老人與?!肥紫缺憩F(xiàn)對人生無意義的了悟。它像一個寓言,十分鮮明地揭示這一寓意。
從老人命運看,他曾經(jīng)當過水手,到過非洲,曾經(jīng)還有過一個妻子。從他“一雙愉快的,毫不沮喪”的眼睛看,他始終未對生活絕望過。但在現(xiàn)實中,桑提亞哥是個人生失敗者。他孤獨,無兒無女,這個世界上,除了一個叫曼諾林的小男孩,他和這個世界沒有聯(lián)系。他貧窮,除了勉強謀生的一條小船和夜晚蔽身的一個小茅棚,再一無所有。他的一生既未給自己,也未給這個世界留下什么。
從小說的故事看,作品先后講述了87天的故事。前84天,老人每天駕孤舟出海,盡管他的“希望和信心從沒有消失過”,但每天劃著空蕩蕩的小船回來。我們可以想象出老人經(jīng)歷的84天的心靈歷程,每一天他的心靈是這樣的三部曲:希望──努力──失敗,第二天再重復這個三部曲。一直到第85天,他終于釣住一條巨大的馬林魚,這激起他巨大的希望。于是他付出了比平時更巨大的努力,在海上與馬林魚、鯊魚、大海搏斗了三天三夜,付出了饑餓、勞累、鮮血,差點是生命的代價,而最后收獲的是更慘痛的失敗。桑提亞哥的故事和命運告訴我們:人類永遠無法戰(zhàn)勝命運,人生是一場永遠打不贏的仗,用海明威的話說,就是“勝者一無所獲”。成功是短暫的,偶然的,失敗卻是永恒的。人生就像老人那張用面粉袋補過的舊帆,“看上去像一面永遠失敗的旗幟”。不管老人多么執(zhí)著,多么勇猛,經(jīng)歷了多少次艱險與困窘,也不管桑提亞哥具有何等的英雄氣概或何等堅韌的毅力,可他仍然逃不過失敗的命運。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人們抗爭越強烈,越持久,而付出的代價也就隨之越大,失敗自然也越加悲慘,越加酷烈。
再從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看,《老人與?!返脑⒀蕴卣饕蚕喈斆黠@,盡管《老人與?!返墓适掠猩钤?,而海明威對作品人物,故事描寫異常生動逼真,生活圖畫十分具體可感,但細心的讀者仍能體悟出作品的寓言味道。請看開篇:
“他是一個獨自在灣流里一只小船上打魚的孤獨的老頭兒,他在那接連去了八十四天,一條魚也沒有捕到?!边@種口吻,筆調(diào)多像是講述一個遙遠年代的傳說故事,故事沒有具體時間、地點。一老一少兩個人物雖然也有名字,但除了少許幾處點到他們的名字外,絕大多數(shù)場合只稱呼他們“老人”,“孩子”。事件也是人類最古老的活動──捕魚。這一切看似無心,實則有意,海明威對這些要素作模糊化處理,意圖是顯然的,他要在讀者和作品之間拉開心理距離,造成“間離化”效果,有意要將讀者感受、思索由現(xiàn)實層面引向寓言層面,去尋找作品的寓言意義。可以說,海明威在《老人與?!分斜憩F(xiàn)生存無意義的寓意完全是自覺的。
對人生荒誕無意義的了悟只是一個起點,《老人與?!犯袃r值的思想是在這個起點上對荒誕的抗爭、超越,即從虛無的人生中努力尋找出人生不朽的價值來。海明威筆下一系列的“硬漢子”形象被世人稱為“硬漢子精神”。著名海明威研究專家董衡巽指出:所謂“硬漢子精神”是海明威筆下他所喜愛的“斗牛士,獵人,拳擊家和漁夫”,“他們或者為了保持個人的榮譽,職業(yè)的尊嚴,或者為了生計,表現(xiàn)出臨危不懼、與厄運斗爭”的精神[2],這種“硬漢子精神”在《老人與?!返纳L醽喐缧蜗笊砩象w現(xiàn)得最為充分。他那句名言“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已經(jīng)成了海明威的“硬漢子精神”的最好詮釋。
看看“硬漢子精神”在桑提亞哥身上的具體演示:他一連84天出海一無所獲,人們認為“老頭兒背運”,“很多打魚人拿老頭開玩笑”惟一和他有來往的小男孩曼諾林也被父母親叫走搭別人的船打魚去了,但老人照樣每天出海,一雙眼睛仍然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比較一下原型與小說中人物對待失敗的態(tài)度十分耐人尋味。原型中那位古巴老漁民見自己的勞動果實馬林魚被鯊魚吃光之后,“他快氣瘋了”,“在船上哭”。而小說里的老人經(jīng)歷了同樣打擊之后,他卻十分安詳?shù)厮?,而且還在做夢,夢見了象征力量的獅子。老人正渴望著新的戰(zhàn)斗。桑提亞哥屢屢背運,為什么還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為什么遭遇巨大的失敗仍能安然而睡,并在夢中渴望力量,渴望新的戰(zhàn)斗呢?這正是我們理解“硬漢子精神”的本源關(guān)鍵所在。
首先,老人為什么失敗不沮喪?因為他徹悟了生存的荒誕,失敗的宿命,用海明威的話說“勝者一無所獲”。成功是短暫的,偶然的,失敗是永恒的,努力是徒勞的,人生本質(zhì)是一場悲劇。老人徹悟這一生存哲理,他超脫了現(xiàn)世的成敗,不再為人生現(xiàn)世的成敗所累。
其次,老人既徹悟了生存的荒誕和失敗的宿命,為什么還渴望力量,渴望新的戰(zhàn)斗?老人渴望力量,渴望戰(zhàn)斗,并不是渴望收獲輝煌的果實,而是渴望體驗戰(zhàn)斗過程的驚心動魄,渴望在戰(zhàn)斗中展示自己的智慧、技藝、意志、力量。捕魚對桑提亞哥來講并不僅僅是謀生,而更重要的是顯示他本質(zhì)力量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兇險莫測的大海正是他表演的舞臺。他在與馬林魚的周旋中,在同鯊魚的搏斗中,感到的既不是恐怖,也不是沮喪,而是享受到戰(zhàn)斗的喜悅。如當馬林魚身上所有淡紫色的寬大條紋都裸露出來時,老頭兒想:“它真美極了!”當魚把它折磨得筋疲力盡時,他溫和地,高聲說:“魚啊!我愛你,非常尊敬你,今天就是你末日,我要弄死你。”老人把魚,把自我,把捕魚過程都審美化了。再看看作品對老人的一些心理描寫:“他想:雖然這是件不仁義的事兒(指殺死馬林魚),我也要向它證實,什么是一個人能辦得到的,什么是一個人忍受得住的”?!拔腋嬖V過孩子,我是一個古怪的老頭兒”,他說:“現(xiàn)在我一定證實這句話。”“過去他曾經(jīng)證明過一千次,但都落空了,現(xiàn)在,他又要去證明了。每一次都有一個新的開端,他也決不去回憶過去他這樣做的時候”。
“證實”,“證明”,“古怪”這些詞語,能讓我們清楚地窺視到老頭兒獨特的內(nèi)心世界。他拼搏的目的只是為了“證實”、“證明”自己。證明什么呢,要證明他高超技藝、智慧,證明他是最杰出漁人,還要證明他是不向厄運低頭的硬漢子,“你盡可以把它消失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在桑提亞哥心目中,這才是人的尊嚴,人生的價值意義所在。
其實,這正是海明威在虛無荒誕的廢墟上所尋找到的人生意義。
[1]董衡巽.海明威談創(chuàng)作[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85.
[2]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3.
I14
A
1006-5342(2010)11-0063-02
201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