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鵬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開展健康教育已成為當今護理工作的一大主題,尤其是臨床開展的新業(yè)務、新技術,通過健康教育可使病人更多的了解疾病的知識,新技術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的應對等[1]。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是一項新業(yè)務、新技術,可避免病人頻繁扎針的痛苦,為病人提供了一種無痛性治療途徑,尤其是多次接受化療的病人,可有效預防化療性靜脈炎的發(fā)生[2]。2009年1月—2009年5月,我科對56例癌癥化療病人實施了“三日知曉法”健康教育模式,提高病人對PICC置管的依從性及相關知識知曉率。經臨床觀察,效果滿意,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人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齡28歲~78歲(46.74歲±8.64歲),病人病情、年齡、性別、入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均為多程化療需要長期輸液治療的病人。
1.2 實施“三日知曉法”健康教育模式 由病人所在治療組的專業(yè)護士負責對病人實施“三日知曉法”健康教育宣教。置管前3 d:向病人解釋調查問卷的第1項~第5項問題;置管前2 d:向病人解釋調查問卷的第6項~第10項問題;置管前1 d:向病人解釋調查問卷的第11項~第14項問題。
1.3 資料收集與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法進行調查,回答滿意程度以百分制計算得分,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t檢驗。
PICC是一種由外周靜脈插入,導管尖端定位于中心靜脈的靜脈通路建立技術,與傳統(tǒng)的中心靜脈置管技術相比,PICC操作簡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發(fā)癥少,為抗生素、腫瘤化療等需要長期維持靜脈通路的病人提供完整而又有效的途徑[3]。PICC置管費用相對較高,安志潔等[4]研究認為,留置時間為3個月~9個月。PICC不僅能夠減少反復多次靜脈穿刺帶來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療藥物引起的化學性靜脈炎與藥物外滲所致的組織壞死情況的發(fā)生。置管期間病人淋浴前可用保鮮膜包裹保護,淋浴后盡快用干毛巾擦干局部并檢查敷料,若有潮濕應及時到醫(yī)院更換。平時在家可以用清潔絲襪20 cm一段套在置管手臂肘部以加強保護導管[5]。睡眠時避免長時間壓迫置管側枝體制血液緩流,而發(fā)生靜脈血栓[6]。每周到醫(yī)院沖管、換膜、換肝素帽。
結果可見,“三日知曉法”健康教育模式是病人選擇并接受PICC置管治療的重要內容,應將其貫穿于置管的全過程,通過實施“三日知曉法”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了病人對PICC置管的認知程度和置管的依從性,提高了自我護理能力。
[1] 生艷,譚士君.中心靜脈置管的臨床應用及護理進展[J].哈爾濱醫(yī)藥,2005,26,(1):1.
[2] 竇亞琴,韓凱榮.行外周中心靜脈置管病人的健康教育[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7,20(03):360.
[3] Harter C,Ostendorf T,Bach A,et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for autologous blood progenitor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aema to logical malignancies[J].Support Care Cancer,2003,11(12):790-794.
[4] 安志潔,陳鵬.PICC置管病人家庭護理手冊的應用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08(5):23.
[5] 王麗雙,孫明華,梁學衛(wèi).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病人的護理[J].家庭護士,2008,6(6B):1565-1566.
[6] Sansor FR,Gorgis A,Boncvahi B,et al.The unmet supportive care needs of patients with cancer[J].Cancer,2000,88(1):22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