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建
護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統(tǒng)中的一個分支,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1]。隨著健康教育的開展,社會已給出了肯定的評價:健康教育是一項投資少、產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但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認識到,盡管護理健康教育在不長的時間內取得了較明顯的成績[2],但目前我國護理健康教育的知曉率仍就偏低,實際效用不高。探究其原因,在于我國尚未建立適合我國臨床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方法及評價體系。目前國內研究護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更多的是關注健康教育內容、方法,而對構建健康教育評價體系的研究甚少。本文在此對構建護理健康教育的評價體系作粗淺探討,希望通過對構建雙重健康教育評價體系的嘗試與摸索,能更好地發(fā)揮評價體系的監(jiān)督和反饋功效,以進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實際效用。
護理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顯示出其巨大的作用,但護理人員在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只重視將健康教育的內容告知給病人,而忽視了病人的感受及接受程度,使得健康教育是灌輸的多,注重反饋的少;單向傳播的多,雙向交流的少,因此客觀地評價其水平,大體上還是處于初始階段[2]。護理人員在護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過程中,往往是開始于護理評估和計劃——健康教育的準備階段,著重于實施階段,而護理評價則流于形式,既缺少對護理健康教育對象的反饋,又缺乏細化、量化、客觀的評價指標或標準,從而使得護理程序理論在護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顯得“虎頭蛇尾”。有調查顯示,81%的護理人員不能有效進行健康教育效果評價。一些護士不重視、缺乏健康教育計劃實施后的監(jiān)測評價[3,4],從而使得護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大打折扣。
護理健康教育的評價應貫穿于健康教育過程的始終,其目的是測定教育對象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以便不斷修正計劃,最終實現護理目標。在護理健康教育這一護理操作過程中,涉及護理人員、病人及家屬兩方面,因此構建護理健康教育評價體系也應從這兩方面著手。只有將它作為護士的一項基本技能來培訓與考核;只有從病人及家屬對健康教育的實際掌握程度予以評價,我們才能切實提高護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2.1 醫(yī)院對護士健康教育能力的評價體系 現階段,護理人員是護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實踐者,構建醫(yī)院對護理人員健康教育能力的評價體系,可以從知識傳播者這一源頭上發(fā)現問題,從醫(yī)院管理的角度出發(fā),加大對護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大對護理人員健康教育知識以及能力培養(yǎng)的投入,順應醫(yī)療體制改革的形勢。對縮短平均住院日,減少醫(yī)療糾紛,降低保健費用均有著積極的作用。
2.1.1 醫(yī)院對護理人員關于健康教育概念認知程度的評價
健康教育以個人、集體的行為改變和環(huán)境改變?yōu)橹埸c,根據健康問題特征和角色變化而采取各種教育形式,其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習慣,是連接衛(wèi)生知識和健康行為的橋梁,是促進“人人健康”的核心策略[2]。護理人員只有準確把握了健康教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才能真正轉變以往僅注重知識單向傳播,而不注重信息反饋、效果評價的衛(wèi)生宣教觀念。
2.1.2 醫(yī)院對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相關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健康教育是一門牽涉多學科的應用學科,各門學科在健康教育中互相滲透、互相補充。這就要求健康教育者不僅要掌握好護理學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掌握好人文科學、美學、行為學和心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從而使護理人員在開展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能夠針對不同需求的病人進行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既有一定的深度又符合病人個性化的需要。
2.1.3 醫(yī)院對護理人員溝通能力的評價 溝通是一個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規(guī)則互通信息的過程,是形成人際關系的手段。醫(yī)院對護理人員溝通能力的評價不應該僅限于考查護理人員是否具備了基本的溝通知識,關鍵還應該關注護理人員在開展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是否恰如其分地運用了這些知識及一定的溝通技巧,是否為了達到溝通的效果,選擇了在恰當的時間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因人而異的開展健康教育。唯有有效的溝通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滿足病人對健康教育知識的需要,也才能真正促使病人將對健康教育的認知轉變?yōu)榻】敌袨椤?/p>
2.2 護士對病人掌握健康教育知識實際效果的評價 隨著整體護理的開展,護理健康教育的評價應突出以病人為中心,即對由護理人員的工作評價轉變?yōu)閷Σ∪说膶嶋H效果評價。從而使護理人員將“做了護理健康教育”的認知轉變?yōu)椤白龊媒】到逃薄?/p>
2.2.1 健康教育實際效果的評價形式 現階段,健康教育的評價形式大體有直接觀察、對病人提問、與病人家屬交談、聽取病人復述和自我評價、書面評分、小測驗、由病人和家屬演示護理技能等,護理人員可以針對不同的教育類型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評價方式,適當選用以上諸多評價方法中的一種或多種對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進行客觀評價。以便評估病人是否真正獲取了所需的健康教育知識,是否樹立了健康信念,是否能靈活運用所學的健康教育知識,改變自身不良的健康行為,規(guī)避影響健康的不良風險,從而促進健康和維護健康。
2.2.2 健康教育實際效果的等級評價 參照美國2000年護理評價標準和分類系統(tǒng)[5],護理人員可采用上面介紹的評價形式對健康教育實際效果進行如下的等級測量法:①病人未能獲取健康教育知識;②病人僅部分獲取健康教育知識;③病人獲取了所需健康教育知識;④病人樹立健康教育信念;⑤病人養(yǎng)成健康行為。護理人員只有重視對健康教育效果的實際評價,并通過教育—評價—反饋—再教育的方式,才能將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最終實現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的統(tǒng)一。
總之,構建雙重護理健康教育評價體系是護理程序理論在健康教育中的具體應用,它不僅可以確保護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同時也有利于全民逐步養(yǎng)成健康行為,從而推動全民健康。當然,對這一評價體系的構建也是一個不斷探索和逐步完善的過程,需要所有的護理同仁為之努力。
[1] 屈新云,楊圓圓.健康教育對糖尿病病人并發(fā)糖尿病足的影響[J].全科護理,2009,7(10A):2619-2620.
[2] 黃阿仙.實施門診健康教育的體會[J].全科護理,2009,7(12A):3187-3188.
[3] 徐連文.護理健康教育所面臨問題的思考[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5,21(12):1582-1583.
[4] 徐燕.關于醫(yī)院健康教育實施現狀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8):52-53.
[5] Marion J.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M].St.Louis:M osby,200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