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文,姜樹新,王玉忠
(1.河北省林木種苗管理站,河北 石家莊 050081;2.秦皇島市公路管理處,河北 秦皇島 066000;3.河北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白榆育苗技術要點
李秀文1,姜樹新2,王玉忠3
(1.河北省林木種苗管理站,河北 石家莊 050081;2.秦皇島市公路管理處,河北 秦皇島 066000;3.河北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白榆(Ulmus pumilaL.SP)為落葉喬木,榆科、榆屬,是我國重要的鄉(xiāng)土樹種,廣泛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中和華東等地區(qū)。白榆喜光、耐寒、抗旱,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尤喜濕潤肥沃土壤,具抗旱、抗寒、耐瘠薄、耐鹽堿的特性,在降水量不足350mm的壩上地區(qū)亦能正常生長,使之成為東北、華北和淮北平原栽培最為普遍的當家樹種。
育苗地宜選擇地勢平坦、有水源、排水良好,土層較厚、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土壤中性或微堿性,含鹽量在0.1%以下,忌選低洼易澇地育苗。
1.2.1 整地、施肥 在育苗前1a秋季或春季土壤解凍后播種前進行整地,深翻20cm以上,施腐熟的有機肥3×104~4.5×104kg/hm2,磷酸二銨 300kg/hm2左右。
1.2.2 土壤消毒、殺蟲 作床前進行土壤消毒和殺蟲。土壤消毒用2%~3%的硫酸亞鐵水溶液噴灑在土壤表面后旋耕,用量為1500~2250kg/hm2。土壤殺蟲用50%的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撒在土壤表面后翻耕、灌水,用藥量為2g/m2;或用5%的西維因粉劑,制成藥土撒在土壤表面后旋耕,用藥量為5g/m2。
播種前,灌水保墑,耙地作床。苗床南北向,苗床寬1.5m為宜,根據苗圃地塊的大小,長寬可適當調整。河北省北部山區(qū)也可采用大壟雙行育苗,先作壟、耙碎土塊壓平,壟面寬50~70cm,壟溝距20cm,壟可長可短。
在4~5月間,當白榆的果實由綠色變?yōu)辄S白色、中部隆起即可采收。種子質量應達到GB7908林木種子質量分級規(guī)定的Ⅰ級、Ⅱ級標準。
種子采收后應于通風處自然陰干,以去掉種翅為好,注意不能損傷種子。最好隨采隨播。如不能及時播種,應密封貯藏于干燥低溫環(huán)境下,貯藏期間種子含水量保持在7%~8%,溫度低于10℃,可推遲播種時間30d。
經處理的種子可提高出苗率,處理方法為播種前將種子與濕沙混拌,濕沙與種子的體積比為2:1或3:1,濕沙的含水量為飽和含水量的70%,溫度控制在5℃,每日翻動2~3次,貯放2~3d,待1/3的種子露白時立即播種。白榆種子也可直接播種,最好搓去果翅。
2.4.1 播種時間 一般隨采隨播,最遲不超過1個月。播種前對畦床灌足底水,待水分全部滲入土中,土不粘工具時進行播種。
2.4.2 播種量 根據種子質量等級、預產苗量等因素,播種量一般為 37.5~75kg/hm2。
2.4.3 播種方法 一是條播。行距30~40cm,播幅3~5cm,溝深2~3cm。播種要均勻,以防缺苗斷行。覆土厚度0.5cm左右,鎮(zhèn)壓后覆土,使種子與土壤密接。床面可覆蓋作物秸稈保墑。二是大壟雙行條播。條寬3cm,條深3~5cm,條距30cm,覆土0.5cm即可,鎮(zhèn)壓后覆土。
2.5.1 間苗、補苗、定苗 白榆一般播后5~7d即可發(fā)芽,10d后幼苗可全部出土。床面覆蓋作物秸稈的,當30%~40%幼苗出土時分批揭除覆蓋物。當苗木出現第2對真葉時開始第一次間苗,按照“間弱留壯”、“間密補稀”的原則,對缺苗斷行的床面進行移栽補苗,株距4~5cm。當苗木長出3~4對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和定苗。間苗宜在灌水后或雨后,土壤濕潤不粘時進行。間苗和補苗后應及時灌水。
一般地區(qū)可在苗高10~15cm時定苗,一般留苗株距在10~15cm,留苗量15~22.5萬株/hm2。河北省壩上地區(qū)可在苗高5~6cm時定苗,一般留苗株距6~10cm,留苗量30~45 萬株/hm2。
2.5.2 灌水、施肥 發(fā)芽前土壤干旱時噴淋地表,不可澆蒙頭大水。有覆蓋物的苗床墑情不足時,可直接向覆蓋物上灑水補墑。間苗后,澆水和追肥可結合進行。在6~7月追肥,施肥量硫酸銨60kg/hm2或復合肥150kg/hm2,間隔半月后追施第2次。8月中旬停止追肥,并控制土壤水分。
2.5.3 松土、除草 幼苗期加強中耕除草,松土除草宜淺鋤。苗木稍大時結合松土進行除草,并隨著苗木的生長逐漸加深深度,以不傷苗根為宜。雨后和灌水后及時松土。
2.5.4 病蟲害防治 幼苗出土后的1個月內易發(fā)生榆炭疽病,應以預防為主。幼苗期可噴灑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溶液或1∶2∶200的波爾多液,每半月1次,連續(xù)噴2~3次。
榆樹幼苗易受蚜蟲、榆藍葉甲(又名榆藍金花蟲)的危害。蚜蟲的防治用2000~3000倍5%吡蟲啉乳油溶液進行噴霧。榆藍葉甲的防治用1500倍2.5%溴氰菊酯溶液噴藥觸殺。
在第2年,選擇主干突出、生長良好的小苗進行移植,行距30~40cm,株距20cm,留苗量為9萬株/hm2左右。定植后需修側枝以留主干,即在早春移植1a生播種苗或扦插苗時,剪留高度為苗干的30%~40%,并將剪留高度內的側枝剪去;夏季選留一個生長健壯,直立向上的枝條作主枝,其余側枝進行輕短截,以培育通直粗壯的主干。
6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陰天全天或晴天的上午10時以前、下午16時以后進行。
3.2.1 扦插設備 霧插設備可以采用“雙長臂自壓式旋轉掃描裝置”和“葉濕自控儀”配套組裝而成,實施自動噴霧控制。
3.2.2 插床建設 圓型插床,直徑12m,插床四周用磚砌高35cm墻檔(墻寬為橫磚寬,水泥勾縫),基部留排水孔。床內自下而上鋪卵石15cm,粗沙層厚3~5cm,基質層厚15cm。如采用微噴設施,插床可改為長方形。
3.2.3 搭遮蔭棚 用55%~75%遮蔭網將插床全部遮蓋,蔭棚直徑14m,呈蒙古包狀,中心最高點2.1m,插床周圍設固定木樁架固定。
3.2.4 扦插基質 扦插基質為細沙、珍珠巖和蛭石或草炭土和蛭石,混合比例為珍珠巖、蛭石、細沙為1:1:2,或草炭土、蛭石為1:1。扦插前將基質噴透水,再用0.15%的高錳酸鉀溶液噴淋,徹底消毒,基質濕度以手握成團不滴水為宜。
剪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截成每段長15cm的插穗,剪去中下部葉片,保留上部2~3片葉,綁縛成捆。在濃度為400mg/kg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0s。
扦插深度4cm,株行距5cm×5cm,將插穗周圍的基質按實。扦插完立即啟動全自動噴霧裝置噴霧,將基質噴透。
可用微噴灌電腦控制儀自動控制,也可人工控制噴灌。前半個月,保證3~5次/d,每次30s,氣溫過高時,中午加噴1次,以保持葉片濕潤。扦插前期,大盤用遮陽網封閉,半個月后撤掉遮陽網,每天增加噴霧2次,30天左右長出新根。扦插后至移栽前,每隔1周噴1次800~1000倍多菌靈藥液。
扦插后50d左右,可以進行大田移栽。移栽前7d進行通風煉苗。在陰天或傍晚進行移栽,移栽前先開溝,株行距20cm×40cm。用小鏟小心起出放入移植盤中(盡量不傷根或少傷根)并迅速運送到移栽地,將苗埋入溝后輕輕壓一下,隨即澆水。移栽后要用55%~75%遮蔭網進行1周的遮蔭保護。移栽后,結合松土除草1~2次。
3月份,在農歷驚蜇后進行深耕(如果是熟地,旋耕也可),耕前撒施農家肥7.5×104kg/hm2或基肥(腐熟的廄肥)4.5×104~7.5×104kg/hm2,磷酸二銨 300kg/hm2,深翻 25cm 以上,深耕細整,清除草根、石塊,以南北朝向做畦。育苗地前茬是農作物的,先淺耕滅茬再整地。
可在落葉后至萌芽前進行,適宜在春季進行。選取粗度在0.3~1.2cm的白榆優(yōu)良無性系的當年生健壯枝條作穗材,剪成8~10cm的接穗,剪口要平整。將接穗放入90~100℃石蠟中速蘸,迅速投入冷水中冷卻,撈起后將表面水份瀝干,裝進編織袋中,置于冷藏庫,在1~3℃的溫度下冷藏,可貯藏至4月中下旬。嫁接前4~5h取出接穗,待接穗溫度與空氣溫度一致后再嫁接。
3月中旬白榆尚未發(fā)芽前樹液即將流動時開始嫁接,可持續(xù)到4月下旬結束,避開雨天進行。
采用切接法。選取保存良好的接穗,在其下端斜剪一下,剪去1/3的木質部,斜面長2cm左右,再在斜面背面,用剪斜削一小斜面,稍稍削去一些木質部,小斜面長約0.3~0.5cm,注意兩個削面須平滑;然后將砧木從離地面12~15cm處剪斷,從斷面上選擇皮厚、紋理通順部位,自外往里1/3處用剪刀剪一斜切口,切口長約2cm,切口長度應與接穗的長斜面長度一致;然后把接穗的長削面向里,插入砧木的切口內,并將兩側的形成層對齊,然后用0.03cm的普通塑料農膜綁緊、綁嚴。一株砧木嫁接一根接穗。
嫁接后立即澆水,并及時扶正苗木。半個月后,接穗開始萌發(fā),當萌條長到2~3cm左右時,選留一個健壯枝條,其余蘗條(包括砧木上的蘗條)全部抹掉,之后要連續(xù)多次抹除蘗條,一直持續(xù)到6月下旬。嫁接1個月后,當嫁接部位完全愈合時進行解綁。7月中旬前,每20d澆1次水,進入雨季后,減少澆水次數。施肥從6月底開始,以尿素為主,300kg/hm2,開溝撒施,結合澆水進行,到9月中旬停止。張承地區(qū)到8月中旬停止。
[1]GB 6001-1985,育苗技術規(guī)程[S].
[2]GB7908-1999,林木種子質量分級[S].
[3]冀 Q/LY2-85,育苗技術規(guī)程[S].
[4]DB13/T651-2005,苗木質量分級 白榆[S].
[5]王連洲.白榆種子育苗技術[J].林業(yè)實用技術,2007,(4).
[6]劉亞民.白榆播種育苗與造林技術[J].河北林業(yè)科技,2000,(S).
[7]徐潤仙.白榆育苗方法[J].內蒙古林業(yè),2003,(2).
[8]王山,包玉蓮.白榆育苗技術[J].內蒙古林業(yè),2003,(6).
[9]王和太,冷強,等.白榆栽培及應用[J].中國林副特產,2001,(2).
[10]孫立元,任憲威.河北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7.
S792.19
B
1002-3356(2010)01-0087-02
200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