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巍,劉 偉
(哈同公路管理處金家管理所)
淺談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及控制方法
王巍巍,劉 偉
(哈同公路管理處金家管理所)
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問題日益突出,并成為具有相當普遍性的問題。通過分析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產(chǎn)生的原因,從中找到控制裂縫的措施及解決的方法,從而為保證建筑物和構件的安全奠定了基礎。
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研究;控制措施
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的類型分為微觀裂縫和宏觀裂縫。微觀裂縫主要有三種:骨料和水泥石粘合面上的裂縫,稱為粘著裂縫;水泥石自身的裂縫,稱為水泥石裂縫;骨料本身裂縫,稱為骨料裂縫。微觀裂縫在混凝土結構中的分布是不規(guī)則的、不貫通的,并且肉眼看不見。宏觀裂縫是由微觀裂縫擴展而來的。溫度作為一種變形作用,在混凝土結構中引起的裂縫分為表面裂縫和貫穿裂縫。這兩種裂縫在不同程度上都屬于有害裂縫。
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的成因是:當混凝土結構產(chǎn)生變形時,在結構的內(nèi)部、結構與結構之間,都會受到約束。當混凝土結構截面較厚時,其內(nèi)部溫度分布不均勻,引起內(nèi)部不同部位的變形相互約束,稱之為內(nèi)約束,當一個結構物的變形受到其他結構的阻礙時稱之為外約束。工程中的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所承受的變形,主要是由溫差和收縮產(chǎn)生,其約束既有外約束又有內(nèi)約束。
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由于結構截面大,體積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所釋放的水化熱會產(chǎn)生較大的溫度變化和收縮膨脹作用,由此引起的溫度應力是導致鋼筋混凝土產(chǎn)生裂縫的主要原因。這種裂縫的起因是溫度變化引起的變形,當變形得不到滿足時才會引起應力,而且應力與結構的剛度大小有關,只有當應力超過一定數(shù)值才引起裂縫。
混凝土內(nèi)部的最高溫度多數(shù)發(fā)生在混凝土澆筑的最初3~5 d,隨著混凝土齡期的增長,溫度逐漸下降,而彈性模量增高,因此混凝土內(nèi)部降溫收縮的約束也就愈來愈大,以致產(chǎn)生很大的拉應力,當混凝土的抗拉強度不足以抵抗這種應力時,開始出現(xiàn)溫度裂縫。
變形受到約束引起應力,當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在基巖或老混凝土上時,由于壓縮模量較高,混凝土溫度變化所產(chǎn)生的變形受到約束,而在新澆混凝土內(nèi)部形成溫度應力,在升溫階段,約束阻止新澆混凝土的溫度膨脹變形,在混凝土內(nèi)形成壓應力。而在降溫階段,新澆混凝土收縮因存在較強大的地基或基礎的約束而不能自由收縮,在新澆混凝土內(nèi)形成拉應力。
應力超過了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導致裂縫的產(chǎn)生,混凝土早期抗拉強度是很低的。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水泥標號的提高,水泥用量的不斷增加,抗拉強度也會相應增加。另外,由于水化熱的影響,1d齡期的小試件強度可比實際大尺寸構件中的強度低 50%,也就是說導致混凝土構件的早期強度降低;而 28 d齡期的小試件強度則可比實際構件強度高30%;也就是說對設計而言不安全。因此這也是要限制最高溫度的一個原因。
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期間,外界氣溫變化的影響也很大?;炷恋膬?nèi)部溫度是澆筑溫度、水化熱的絕熱溫升和結構散熱降溫等各種溫度的疊加之和,外界氣溫愈高,混凝土的結構溫度也愈高,如外界溫度下降,會增加混凝土的降溫幅度,特別是在外界氣溫驟降時,會增加外層混凝土與內(nèi)部混凝土的溫度梯度。溫度應力是由溫差引起的變形造成的,溫差愈大,溫度應力也愈大。在高溫條件下,大體積混凝土不易散熱,混凝土內(nèi)部的最高溫度可達 60℃,并且有較大的延續(xù)時間。在這種情況下研究合理的溫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內(nèi)外溫差引起的過大溫度應力顯得更為重要。
混凝土的收縮變形;混凝土收縮變形引起的溫度應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就會產(chǎn)生裂縫,因此混凝土的收縮也是引起裂縫不可忽視的因素。
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控制及措施在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由于水泥水化熱引起混凝土澆筑內(nèi)部溫度和溫度應力劇烈變化,從而導致混凝土發(fā)生裂縫。因此,控制混凝土澆筑塊體因水化熱引起的溫升、混凝土澆筑塊體的內(nèi)外溫差及降溫速度,是防止混凝土出現(xiàn)有害的溫度裂縫的關鍵問題。
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的基本控制措施分為設計措施、施工措施和監(jiān)測措施。隨著材料科學的發(fā)展和施工技術的完善,現(xiàn)場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如留永久性變形縫或伸縮縫、用蛇形冷卻水管來降低大體積混凝土內(nèi)部溫度、采用液態(tài)氮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以及使用微膨脹混凝土減緩干縮等等。綜上所述,為防止裂縫、減輕溫度應力,主要應從控制溫度和改善約束條件兩個方面著手。
(1)采用改善骨料級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摻混合料,加引氣劑或塑化劑等措施以減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和混凝土時加水或用水將碎石冷卻以降低混凝土的澆筑溫度;
(3)熱天澆筑混凝土時減少澆筑厚度,利用澆筑層面散熱;
(4)在混凝土中埋設水管,通入冷水降溫;
(5)規(guī)定合理的拆模時間,氣溫驟降時進行表面保溫,以免混凝土表面發(fā)生急劇的溫度梯度;
(6)施工中長期暴露的混凝土澆筑塊表面或薄壁結構,在寒冷季節(jié)采取保護措施;
(7)使用低熱或中熱水泥。水泥的主要發(fā)熱成分是鋁酸三鈣和硅酸三鈣,制造時適當降低這兩種成分的含量即可降低其水化熱。
(1)合理地分縫分塊;
(2)避免基礎過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過大的高差和側面長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強養(yǎng)護,防止表面干縮,特別是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對防止裂縫的十分重要,應特別注意避免產(chǎn)生貫穿裂縫,出現(xiàn)后要恢復其結構的整體性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施工中應以預防貫穿性裂縫的發(fā)生為主。
根據(jù)以上述分析,大體積混凝土在三個階段產(chǎn)生的溫度應力均與內(nèi)外部的溫差有關,因此,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內(nèi)外溫差,就成為了有效控制溫度應力的關鍵。對此,《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曾作了如下要求“大體積混凝上表面和內(nèi)部溫差應控制在設計要求的范圍內(nèi),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溫差不宜超過 25℃”,并對澆筑溫度也作了“不宜超過28℃”的規(guī)定。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差控制一般從三方面著手:第一是控制混凝土的絕對發(fā)熱量;第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混凝土內(nèi)外溫差;第三是改善周圍的約束條件,改進配筋狀況,減小裂縫寬度。所以,要真正實現(xiàn)大體積混凝土的質量控制,則應從原材料、設計、施工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抓起。
總之,大體積混凝土中產(chǎn)生裂縫有多種原因,主要是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勻性,以及結構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模板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等。為了保證建筑物和構件的安全,我們一方面要從控制溫度、改變約束、降低溫度著手,另一方面應可能設法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只有在施工中采取以上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控制裂縫的出現(xiàn)或延伸,進而保證建筑物安全、穩(wěn)定的工作。
U214
C
1008-3383(2010)08-0054-01
201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