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亞芳 葉秀娟
(廣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廣西防城港 538021)
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或難治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等因月經(jīng)異常需要手術治療時,由于出血時間長或經(jīng)量過多等問題造成病人住院時間長,術前住院日延長導致住院費用增加。為探討如何能縮短病人出血時間、減少出血量、縮短術前住院日,我們采用媽富隆、三合激素對于異常子宮出血又需手術治療者進行術前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異常子宮出血,經(jīng)藥物治療無效,有子宮切除指征的病人98例,其中子宮肌瘤54例,子宮腺肌癥25例,功血19例;重度貧血12例,中度貧血35例,輕度貧血44例,血色素正常7例。隨機分A、B、C3組,A組(媽富隆組)、B組(三合激素組)各33例和C組(非激素治療組)32例。A組:年齡35~54歲,平均(47.6±3.1)歲。病程3個月~2年,平均(9.6±1.7)個月;B組:年齡36~55歲,平均(46.8±4.1)歲,病程4月~2.5年,平均(8.6±2.1)個月;C組:年齡38~50歲,平均(47.2±3.8)歲,病程4個月~2.2年,平均(9.3±1.8)個月;各組間年齡、病程、出血時間、貧血程度等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3組均于經(jīng)期第6天收住院,入院后予止血、口服補血藥、預防感染及宮縮劑應用,必要時輸血,在以上治療的基礎上,A組:媽富隆(荷蘭歐加農公司生產,含去氧孕烯0.15mg,炔雌醇30μg)每次2片,q12h,連服2d,血止后每次2片,q24h,連服2d,血止后每次1片,q24h至手術前1d停藥。B組:三合激素(規(guī)格:1mL/支,含苯甲酸二醇1.25mg,黃體酮12.5mg,丙酸睪酮25mg)1支,q8h,肌肉注射,血止后三合激素1支/d至手術前1d停藥;C組:入院后單純予止血、口服補血藥、預防感染及宮縮劑應用,必要時輸血。
A組100%(33/33),B組100%(33/33),C組46%(15/32)。
表1 三組止血時間、術前住院日、住院時間及費用比較(x-±s)
子宮肌瘤及子宮腺肌病的臨床表現(xiàn)是異常子宮出血,主要是月經(jīng)過多,經(jīng)期延長,或不規(guī)則出血,經(jīng)量時多時少且淋漓不斷,后者伴有進行性痛經(jīng)。子宮肌瘤是與雌、孕激素相關的腫瘤,雌激素是肌瘤生長的主要促進因素[1],子宮平滑肌瘤合并子宮內膜病變是患者子宮出血癥狀的病理組織學基礎,體內高水平雌激素作用使子宮內膜顯著增生,導致經(jīng)期延長;子宮腺肌病常合并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有學者認為基底層子宮內膜侵入肌層可能與高雌激素刺激有關[2]。無排卵型功血者子宮內膜病變的發(fā)生也與高水平雌激素有關,綜上所述,無論是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還是功血所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大都因子宮內膜在單一雌激素的刺激下持續(xù)增生,而間質因缺乏孕激素作用反應不足,導致子宮內膜組織脆弱,而自發(fā)破潰出血。近年研究表明孕激素在子宮內膜止血中起重要作用,既可修復子宮內膜,又使子宮內膜不致于太厚,從而使停藥后出血不多。媽富?。科パ踉邢?.15mg,炔雌醇30ug),是第三代炔諾酮類孕激素,具有高度選擇性,與孕激素受體親和力強,其孕激素活性較炔諾酮強18倍,有使子宮內膜由增殖期轉變?yōu)榉置谄诘淖饔茫迯妥訉m內膜,從而達到快速止血,有效減少子宮出血量的目的[4]。
快速止血是指給藥后24~48h內出血停止。本組資料顯示,異常子宮出血者入院后常規(guī)止血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媽富隆,48h內止血率達100%,達到快速止血以便進行術前陰道準備,縮短術前住院日、住院時間及減少住院費用的目的,與三合激素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病人依從性較三合激素好。與非激素治療組比較,止血時間、術前住院日、住院時間及醫(yī)療費用方面統(tǒng)計有顯著性差異(P<0.01),可見,媽富隆與三合激素均能達到快速止血,減少血量的丟失,縮短術前住院日、住院時間及降低住院費用,療效確切,但媽富隆口服給藥,使用方便,減輕病人痛苦,減少護理工作量,病人依從性好,對醫(yī)患雙方均有好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科[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084.
[2]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651~657.
[3]葉秀娟.三合激素在子宮手術前月經(jīng)異??焖僦寡膽肹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27):3798~3799.
[4]陳鶯春,潘立志.媽富隆聯(lián)合婦康片治療絕經(jīng)過渡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藥導報,2009,15(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