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思平 戴志輝
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與藥物性肝炎的相關性研究
游思平 戴志輝
目的探討不同劑量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不同年齡段小兒支原體肺炎,引發(fā)藥物性肝炎的發(fā)生率,為臨床合理用藥,防止不良反應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選取符合標準的240例支原體肺炎患兒,按年齡大小分成3個年齡段,每個年齡段內(nèi)隨機分成阿奇霉素10 mg/(kg·d)治療組及8 mg/(kg·d)治療組,各40例。結果阿奇霉素序貫治療不同年齡段患兒與引起藥物性肝炎發(fā)生率存在相關性,年齡愈小,發(fā)生率愈高。結論不同年齡段支原體肺炎感染小兒應合理使用阿奇霉素,以免引起藥物性肝炎。
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藥物性肝炎
肺炎支原體是小兒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之一。支原體肺炎近年來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在小兒呼吸道感染中所占比例超過30%[1]。阿奇霉素作為紅霉素的衍生物,是新的大環(huán)內(nèi)酯類一氮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對支原體感染療效確切,且序貫療法可以減少醫(yī)藥費,也較符合抗生素使用原則,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在臨床上運用較普遍。但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被用于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時,不同的劑量對不同的年齡階段的患兒產(chǎn)生藥物性肝炎的病變有一定的相關性。本文針對三個不同年齡段的原體肺炎患兒分別使用不同劑量的阿奇霉素,結果顯示其之間相關性確實明顯?,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40例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所有患兒均符合符合《實用兒科學》第6版的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2]:并選取3個月~10歲,排除肝腎功能異常、有病毒性肝炎、對阿奇霉素過敏者。分組如下:3月~3歲組病例80例,所有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咳嗽現(xiàn)象;其中,干咳51例、肺部聽診未聞啰音63例,肺內(nèi)有中小水泡音9例,X線檢查肺門陰影重25例,斑片陰影18例,肺大片實變20例,肺紋理粗12例。3歲~6歲組80例,其中,干咳49例、肺部聽診未聞啰音66例,肺內(nèi)有中小水泡音12例,X線檢查肺門陰影重24例,斑片陰影19例,肺大片實變22例,肺紋理粗15例。6~10歲組80例,其中,干咳52例、肺部聽診未聞啰音63例,肺內(nèi)有中小水泡音11例,X線檢查肺門陰影重26例,斑片陰影20例,肺大片實變20例,肺紋理粗14例。每組隨機分成阿奇霉素10 mg/(kg·d)治療組(以下簡稱第一治療組)及阿奇霉素8 mg/(kg·d)治療組(以下簡稱第二治療組),各40例。經(jīng)過隨訪,各個階段的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病癥等一般資料情況對比無明顯差異性(P>0.05)。
1.2 方法
1.2.1 小兒支原體肺炎第一治療組給藥 各個年齡段的第一治療組均給予阿奇霉素10 mg/(kg·d)靜脈滴注,1次/d,連用3 d后改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10 mg/(kg·d),1次/d,連用7 d,共10 d為一療程。其他霧化,化痰,對癥治療相同。
1.2.2 小兒支原體肺炎第二治療組給藥 各個年齡段的第二治療組均給予阿奇霉素8 mg/(kg·d)靜脈滴注,1次/d,連用3 d后改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8 mg/(kg·d),1次/d,連用7 d,共10 d為一療程。其他霧化,化痰,對癥治療相同。
1.2.3 藥物性肝炎反應癥狀的監(jiān)測 各組治療前后給予X線照射法查胸片,使用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ALT,AST,ALP,TBIL,常規(guī)法檢測血象。并安排專業(yè)人員每天查房、觀察、紀錄患兒有無惡心嘔吐,無力,黃疸,食欲減退,皮疹等癥狀出現(xiàn)與出現(xiàn)時間。并根據(jù)國際藥物性肝炎診斷標準[3]:①用藥后1~4周內(nèi)出現(xiàn)肝臟損害表現(xiàn);②初發(fā)癥狀可有發(fā)熱、皮疹、瘙癢等過敏現(xiàn)象;③末梢血中嗜酸細胞>6%;④具有肝內(nèi)淤膽或肝實質(zhì)細胞損害的病理和臨床表現(xiàn);⑤淋巴母細胞轉(zhuǎn)化試驗或巨噬細胞(白細胞)移動抑制試驗陽性;⑥HBsAg、HBcAg和抗-HAV均陰性。具備上述第①條再加②~⑥條的任何兩條,即可考慮判斷為藥物性肝炎。
1.3 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判斷標準 按1993年頒發(fā)的衛(wèi)生部《抗生素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分痊愈、顯效、好轉(zhuǎn)、無效4級評定。痊愈+顯效=有效,據(jù)此計算總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5.0進行處理,組內(nèi)合組外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算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作為具有顯著性差異的標準。
根據(jù)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判斷標準,各組療效相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第一組與第二組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恢復時間也無太大差異性,P>0.05,而第一組和第二組的肝損害情況有差異性,P<0.05見表2。
表1 各組的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情況(例,%)
表2 各組臨床癥狀和體征恢復情況比較(±s,d)
表2 各組臨床癥狀和體征恢復情況比較(±s,d)
組別 例數(shù) 體溫恢復 咳嗽明顯減輕 肺部啰音消失 肝損傷(%)8 mg/(kg·d)組 120 2.2±1.2 4.2±1.1 6.1±0.9 1(0.8%)10 mg/(kg·d)組 120 2.1±1.1 4.1±0.9 6.2±1.1 3(3.3%)
由本組統(tǒng)計證實了阿奇霉素序貫治療患兒會引起藥物性肝炎發(fā)生的可能確實存在相關性。并且這也與藥物性肝炎的病因相符合,第一治療組和第二治療組除了不同劑量的情況,而其他情況均同等的比較條件下,雖然療效相當(痊愈、顯效、好轉(zhuǎn)、無效,P值均大于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體溫恢復與體征恢復時間都相當(P值均大于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然而,在肝功能損傷比較上,所引發(fā)的藥物性肝炎比率有明顯的差異,8 mg/(kg·d)組所引發(fā)的肝損傷率0.8%與第二組10 mg/(kg·d)組引發(fā)肝損傷3.3%有明顯的差異性,由此可以總的說,8 mg/(kg·d)組與10 mg/(kg·d)組療效相當,但是藥物的合理利用與肝功能的損害有關系。據(jù)詳細統(tǒng)計顯示年齡段在3個月~3歲的肝損傷率5%(2/40)明顯比3~6歲與6~10歲的病發(fā)率2.5%(1//40)高,說明年齡越小,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與藥物性肝炎相關性就越大,即年齡愈小,劑量應當減少,可減少藥物造成的肝損害發(fā)生。臨床醫(yī)師應以此為警惕,合理使用藥物,特別是當對象是小兒和抗生素時,掌握合理的劑量盡量減少藥物性肝炎的發(fā)生。
[1]袁壯,董宗祈,魯繼榮,等.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治療中的幾個問題.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2,17(8):449-457.
[2]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諸福堂實用兒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11-12.
[3]BENICHOU C.Criteria of drug-induced liver disorders.Hepatol,1999,11(6):272-274.
Study on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MP treated by sequential therapy with Azithromycin and drug hepatitis
YOU Si-ping,DAI zhi-hui.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engcheng,Guangdong 5103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ate of drug hepatitis of Adriamycin after sequential therapy at different age groups.And to supply the reasonable guide for using medication on clinical.Methods240 caces with MP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y age.Each group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roup Azithromycin 10 mg/(kg·d)(40 cases)and group Azithromycin 8 mg/(kg·d)(40 cases).ResultsThere ar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MP treated by sequential therapy with Azithromycin and drug hepatitis,and the age is younger the rate of drug hepatitis is higher.ConclusionThe young child should use the Azithromycin base on different ages,so as not to cause drug hepatitis.
Azithromycin;Sequential therapy;Mycoplasma pneumonia(MP);drug hepatitis
511300廣東省增城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