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賀杲 彭蕻琳
分層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zhì)量和幸福感的影響
余賀杲 彭蕻琳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急性腦卒中患者主觀幸福感與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方法將120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門診藥物治療和康復治療,干預組除常規(guī)治療外,還采用護理干預。包括醫(yī)院護理干預、家庭護理干預及社會護理干預。對2組患者的主觀幸福感采用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感量表(MUNSH)進行評價,對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存質(zhì)量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生存質(zhì)量測定量表(WHO-QOL-100)進行比較分析。結(jié)果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的主觀幸福感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與對照組相比,經(jīng)護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生存質(zhì)量評分明顯提高。結(jié)論社康分層護理干預(包括醫(yī)院、家庭、社會)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主觀幸福感及生存質(zhì)量。
護理干預;腦卒中;主觀幸福感;生存質(zhì)量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指評價者根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存質(zhì)量的整體性評估[1]。對于腦卒中患者而言,肢體功能惡化,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下降,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因此,我院對急診科腦卒中患者采取了護理干預措施,效果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腦卒中患者120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63.65±13.64)歲,其中男62例,女58例。納入標準: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并經(jīng)頭顱CT或MRI證實為首次腦梗死或腦出血;病情穩(wěn)定,意識清醒者。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和干預組各60例。2組年齡、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常規(guī)門急診藥物治療和康復治療外只進行隨訪及調(diào)查,不進行任何護理干預。干預組除常規(guī)治療外給予護理干預,具體干預內(nèi)容如下。A醫(yī)院護理干預:A、醫(yī)院護理干預(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是進行心理護理的前提[2],首先要尊重、接納患者,與患者說話時態(tài)度和藹,溫柔體貼,用恰當?shù)恼Z言解釋,主動與患者交談,采取心理疏導療法,運用語言、表情、行為、暗示等方法,有意識誘導患者把心中的抑郁釋放出來,減輕壓力。消除其抑郁心理。(2)心理護理干預[3]。安慰患者,向患者耐心解釋疾病的病因、發(fā)展和轉(zhuǎn)歸,使患者對疾病有良好的認識,克服對疾病的恐懼心理,使患者感到有安全感和好轉(zhuǎn)的希望,鼓勵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4]。并鼓勵病友間及正常健康人的交流和溝通,使其盡快回歸社會。(3)體位護理干預?;紓?cè)臥位時患者軀干稍向后旋轉(zhuǎn),后背用枕頭穩(wěn)固支持。患者的重心保持前傾,健側(cè)上肢可放在身上或后邊的枕頭上,健側(cè)臥位時患者軀干與床面成直角。應盡量少采用仰臥位。B、家庭護理干預。這是護理人員與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的一種護理干預方式。運用懷舊療法,通過對過去的事件、情緒、思維的喚醒,從而喚起家屬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盡最大努力提高生活狀況。并不斷進行懷舊療法,即選擇一個舒適環(huán)境,家屬、親友在患者身旁陪伴足夠的時間,拿出已有的相冊觀看,已有的錄音、錄相放給大家一起聽看,一起回憶,通過家庭成員進行懷舊治療。C、社會護理干預。周末、節(jié)假日要提醒其他家庭成員適當調(diào)整患者患病后的生活安排,讓其他家庭成員分擔一下長期照顧患者的壓力,增加照料者與家庭成員、同事、親戚、朋友的溝通機會,使照料者能夠得到適時的休息和放松,減少孤獨、寂寞感。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經(jīng)過6 mo護理干預后,采用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感量表(MUN-SH)對患者的主觀幸福感進行評定[5]。MUNSH正性因子代表正性情感和體驗,負性因子代表負性情感和體驗,總分等于正性因子分減去負性因子分,總分的范圍為-24~24分,正性因子和負性因子為0~24分。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zhì)量測定量表(WHO-QOL-100)對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進行評價。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主觀幸福感評分比較見表1。
注:1)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生存質(zhì)量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生存質(zhì)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生存質(zhì)量評分比較(±s,分)
注:1)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前 干預后干預組 60 63.21±1.65 72.08±1.371)對照組60 63.86±1.41 65.24±1.14
腦卒中患者由于缺少專業(yè)的護理,其功能恢復緩慢甚至惡化,影響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使生活質(zhì)量下降,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我院急診科對腦卒中患者采取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使患者提高了生存質(zhì)量,又重新恢復主觀幸福感。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在心理衛(wèi)生領域是一個越來越受關注的課題,是反映某一社會生存質(zhì)量的重要心理參數(shù)。主觀幸福感指評價根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存質(zhì)量的整體性評估,包括認知評價、正性情感和負性情感3個方面,影響患者的主觀幸福的因素有認識評價、社會支持、應激水平、軀體狀況和社會經(jīng)濟地位等。腦卒中不僅影響軀體功能,而且影響智力、記憶等,因此影響患者的主觀幸福感,進一步影響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
腦卒中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和肢體康復情況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影響的,肢體功能的恢復對生存質(zhì)量明顯的改善作用[6]。腦卒中患者身體功能的突然喪失,沒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并因腦部受損的部位、范圍、程度不同及個體性格的差異可產(chǎn)生較重的心理、情感障礙,極易導致腦卒中后抑郁癥,其生存質(zhì)量的各個方面均比正常人顯著降低。腦卒中患者軀體功能的受損程度越大,其生存質(zhì)量就越低。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加速患者腦側(cè)支循環(huán)的建立,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功能,而功能的改善又可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相應地得到提高。
家庭是患者最主要的社會支持來源,除此之外,社會支持還包括家庭其他成員、親戚、朋友、同事、社會居民等。為增進有效適應,護士應不失時機地對患者的適應以及因其產(chǎn)生的刺激因素加以判斷和干預,利用社會心理干預最大限度的為患者建立社會支持網(wǎng)絡,在患者感到無助和孤獨時可以通過社會支持來解決心理問題,使患者在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與社會關系等方面均處在良好的適應狀態(tài)。文中的護理干預指的是醫(yī)院護理干預、家庭護理干預以及社會心理干預相結(jié)合(對照組只作醫(yī)院常規(guī)護理),盡可能地調(diào)動一切社會支持系統(tǒng),使患者和家屬得到正確的康復護理知識,盡可能使患肢功能恢復,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且具有較高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
[1]吳明霞.30年來西方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發(fā)展,心理學動態(tài),2000,8(4):23-28.
[2]岳文浩,張紅靜,潘芳.醫(yī)學心理學,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8.
[3]畢愛華,張潤.臨床心理護理的現(xiàn)狀及對策.護士進修雜志,2006,21(9):814-816.
[4]Peterson SJ,Bredow TS.Middle Range Theories.New-york:Application to nursing research,2004:179-188.
[5]李敏,丁雨,黃智玉.老年腦梗死患者主觀幸福感與認知功能研究.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2,11(2):136-137.
[6]許云輝,林秀瑤.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7):10-12.
Stratif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quality of life in stroke patients and Well-being
YU He-gao,PENG Hong-lin.CommunityHealthDepartment, Shenzhen People’sHospitalShenzhen,Guangdong,518033,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Methods120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intervention group,with 60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out-patient drug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conventional treatment,but also by nursing intervention.Intervention,including hospital care,home care intervention and social care intervention.2 groups patients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happiness 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MUNSH)evaluation,2 groups patient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develop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WHO-QOL-100)comparative analysis.ResultsThe of intervention group,subjective well-being of patients with total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intervention group,by the care of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sco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Community stratified care interventions(including hospitals,family,social)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intervention;Stroke;Subjective well-being;Quality of life
518033 深圳市福田人民醫(yī)院社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