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縉云山風災跡地恢復群落植物物種多樣性

      2010-09-04 02:33:40許冬焱
      肇慶學院學報 2010年5期
      關鍵詞:縉云山風災跡地

      許冬焱

      (肇慶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廣東肇慶526061)

      縉云山風災跡地恢復群落植物物種多樣性

      許冬焱

      (肇慶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廣東肇慶526061)

      以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風災跡地恢復群落5個樣地調(diào)查資料為基礎,研究了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風災跡地恢復群落物種多樣性的特征.結果表明:各樣地間多樣性指數(shù)測值變幅不大,物種多樣性在群落不同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為:灌木層>喬木層>草本層.

      風災跡地;物種多樣性;恢復群落;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

      植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反映群落的組成結構、演替發(fā)育階段、穩(wěn)定性程度和生境特征,是近年來植物群落學研究的重點.群落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的研究對群落基本屬性認識及群落穩(wěn)定性判斷具有重要意義[1].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風災跡地恢復群落經(jīng)過近20年的演替,群落中的物種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對該恢復群落性質(zhì)、基本屬性和演替規(guī)律的認識,有助于更好地保護這片具有特殊意義的森林,因此對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踐價值.筆者通過對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風災跡地恢復群落不同樣地和不同層次物種多樣性的研究,探討了該群落物種多樣性變化的規(guī)律和生態(tài)學意義,為更好地保護該群落的物種多樣性,促進其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1 研究區(qū)概況及樣地概況

      1.1 研究區(qū)概況

      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地處我國中亞熱帶的重慶市近郊北碚區(qū)(北緯29°50′,東經(jīng)106°20′),是我國首批公布的全國風景名勝區(qū)之一,地貌屬于低山類型,最高海拔900 m左右.氣候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四季分明,夏季多雨,冬暖多霧,最熱月份(7月)的平均氣溫為28.6℃,最冷月份(1月)的平均氣溫為7.5℃,最高溫度為40.7℃,最低溫度為0.7℃;年平均降水量達1 143 mm;無霜期平均334 d.其地帶性土壤為三疊紀須家河組的長石石英砂巖,炭質(zhì)頁巖和泥質(zhì)砂巖為母質(zhì)風化而成的酸性黃壤[2].

      1.2 樣地概況

      本研究樣地設在被風災破壞后經(jīng)過人工恢復或自然恢復的面積比較大、比較典型的5塊地段,其環(huán)境情況見表1.其中樣地2為人工恢復,其他4個樣地為自然恢復.

      表1 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風災跡地恢復群落樣地環(huán)境特征

      2 研究方法

      2.1 野外調(diào)查

      在對群落作全面勘察的基礎上,采用典型取樣方法設置樣地5個.每個樣地設置8個10 m×l0 m的樣方,每個樣方內(nèi)設置1個5 m×5 m的灌木樣方和l個1 m×1 m的草本樣方.調(diào)查記錄了喬木層樹種(樹高>5 m,胸徑>10 cm)的植物名稱、胸圍、高度、冠幅,草本植物和灌木植物的名稱、株數(shù)(株叢)、高度、蓋度等;同時測定坡度、坡向、海拔、土壤深度和土壤濕度等環(huán)境因子.

      2.2 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的計算

      根據(jù)樣地資料,分樣地計算每個物種的蓋度、多度和頻度;再計算每一樣地不同物種的重要值(重要值計算方法參見文獻[1]).以物種的重要值為基礎,計算各物種豐富度指數(shù)(S)、多樣性指數(shù)(Simpson指數(shù)D和Shannon-wiener指數(shù)H)和均勻度指數(shù)(Pielou指數(shù)).具體計算方法參見文獻[1,3-4].

      3 結果與分析

      3.1 恢復群落特征

      根據(jù)對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風災跡地恢復群落樣地調(diào)查資料的統(tǒng)計,恢復群落有維管植物84種,隸屬于38科60屬.其中蕨類植物5種,隸屬于3科5屬;裸子植物2科4屬4種;被子植物33科51屬75種.該恢復群落成層現(xiàn)象明顯,可以分為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喬木層又可分為2個亞層:第一亞層高10~14 m,主要由小葉栲(Castanopsis carlesii var.spinulosa)、白乳木(Sapium japonicum)、羅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大果杜英(Elaeocarpus duclouxii)和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等組成;第二亞層高5~7 m,主要由四川大頭茶(Gordonia acuminata)、川山礬(Symplocus setchuanensis)、白毛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 var.glauca)、山黃皮(Aidia cochinchinensis)、細齒柃(Eurya nitida)、光葉山礬(Symplocus lancifolia)和川楊桐(Adinandra bockiana)等組成.這些樹木對群落的結構和群落環(huán)境的形成有明顯的控制作用,為喬木層的優(yōu)勢種.灌木層高不及4 m,常見種類有山黃皮(Aidia cochinchinensis)、菝葜(Smilax china)、杜莖山(Maesa japonica)、草珊瑚(Sarandra glabra)等,其中杜莖山、菝葜為灌木層的優(yōu)勢種.草本層稍稀疏,高約0.3~0.6 m,其優(yōu)勢種是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紅蓋磷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里白(Diplopterygium glauca)和淡竹葉(Lophatherum gracile)等植物.

      3.2 不同樣地間物種多樣性的變化情況

      5個樣地均處于群落的形成階段,從圖1~4可知,風災跡地恢復群落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較高,各樣地間的多樣性指數(shù)變幅不大;測度風災跡地恢復群落物種多樣性時,各種多樣性指數(shù)基本表現(xiàn)出相同的趨勢,但因群落類型、生境條件的不同和人為因子的影響,各樣地間物種多樣性存在一定的差異,這說明多樣性指數(shù)能反映群落的狀況.例如:樣地5處于縉云山的東北方,地勢較平緩,土層較厚,立地條件好,而且人為干擾程度低,故樣地多樣性指數(shù)高;而樣地4雖然處于較低海拔,但因人為因素干擾嚴重,優(yōu)勢度特大,喬木層第一亞層樹種較大且種類較單一,土層較薄,故樣地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低.生境條件優(yōu)越且人為干擾輕,則多樣性指數(shù)就高,這可能是一條規(guī)律[5-7].

      3.3 不同層次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的變化情況

      森林群落中,生物量及所占空間均是喬木層最大,灌木層次之,草本層最小,但是物種多樣性卻表現(xiàn)出不同的趨勢.從圖1~4來看,風災跡地恢復群落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均是灌木層>喬木層>草本層.這是因為灌木層中不僅有灌木種類,而且還包含喬木的幼樹;而喬木層和草本層比較集中于幾個種類,還有灌木、喬木樹種在群落中的分布比較均勻;而草本植物在群落中分布不連續(xù),常呈斑塊狀.在一個特定群落內(nèi)的某一生長型,豐富度指數(shù)與物種總數(shù)成正比,與總個體數(shù)成反比,與個體在群落內(nèi)的分布無關;而均勻度指數(shù)強調(diào)個體在群落內(nèi)的分布,即群落內(nèi)個體數(shù)分布越均勻,均勻度越高.在某一層次內(nèi),當物種豐富度和均勻度指數(shù)都高時,多樣性指數(shù)也高;當豐富度指數(shù)低且種群分布不均勻時,多樣性指數(shù)就低[8].

      圖1 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風災跡地恢復群落物種豐富度指數(shù)

      圖2 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風災跡地恢復群落Simpson指數(shù)

      圖3 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風災跡地恢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數(shù)

      圖4 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風災跡地恢復群落Pielou指數(shù)

      3.4 不同海拔、坡向物種多樣性的變化

      從圖1~4可見,風災跡地恢復群落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的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隨海拔變化的趨勢不明顯,這與“整個中亞熱帶東部常綠闊葉林群落多樣性沒有表現(xiàn)出一個明顯的隨海拔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6]和“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在海拔梯度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規(guī)律性”[9]的結論是一致的.山地分布區(qū)域的環(huán)境條件、山地的相對高度、人為干擾的程度、不同海拔的群落類型等,都有可能對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產(chǎn)生影響[10],其中不同海拔范圍人類活動的干擾狀況、群落類型、群落小生境以及水熱條件的組合,是影響群落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的重要因子.在縉云山風災跡地恢復群落中,其海拔變化不大,最高和最低海拔相差200 m,都屬于低山范圍.在人為干擾作用大的群落,喬木層優(yōu)勢種的種類少,個體數(shù)多且樹大;在人為干擾作用小的群落,優(yōu)勢種較多且個體較小.灌木層和草本層的存在主要受喬木層所創(chuàng)造的植物環(huán)境影響,而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不大;因此,在這種自然和人為因素的作用下,風災跡地恢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在海拔梯度所表現(xiàn)出的波動性是很正常的,這說明風災跡地恢復群落物種多樣性的一致性.

      在海拔變幅不大的情況下,坡向促使熱量在微環(huán)境內(nèi)重新分配,成為限制植物生長的主要因素,陽坡比陰坡溫度高,光照時數(shù)長,水熱組合好.這里我們用2個坡向位置相差較大的樣地2(東南30°)和樣地3(正北)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除Pielou指數(shù)外,樣地2各層的各種指數(shù)均比樣地3高.

      4 結論

      通過對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風災跡地恢復群落物種多樣性的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風災跡地恢復群落物種多樣性比較高,各樣地間多樣性指數(shù)測值變幅不大;測度縉云山風災跡地恢復群落物種多樣性時,各種多樣性指數(shù)基本表現(xiàn)出相同的趨勢.

      2)從總體來看,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風災跡地恢復群落物種多樣性在群落不同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為:灌木層>喬木層>草本層.

      3)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風災跡地恢復群落的Simpson指數(shù)和Shannon-wiener指數(shù)與物種豐富度具有相似的規(guī)律.

      4)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風災跡地恢復群落物種多樣性沒有表現(xiàn)出隨海拔高度明顯變化的規(guī)律,這說明風災跡地恢復群落物種多樣性的一致性.在同一海拔帶內(nèi),坡向對群落物種多樣性的影響較大,陽坡的水熱組合比陰坡好,因而陽坡群落的物種多樣性比陰坡高.

      5)除環(huán)境因子影響縉云山風災跡地恢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外,人為因子的干擾對物種多樣性的影響也較大,尤其是在路邊;因此,應加強森林保護,減少人為干擾,促進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的恢復,盡可能對生物多樣性進行有效保護.

      [1]陳靈芝.生物多樣性保護現(xiàn)狀及對策[C]//錢迎倩,馬克平.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13-36.

      [2]劉玉成,鐘章成,繆世利,等.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植被概況[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4,9(5):117-128.

      [3]馬克平.生物多樣性的測度方法(上)[J].生物多樣性,1994,2(3):162-168.

      [4]馬克平.生物多樣性的測度方法(下)[J].生物多樣性,1994,2(4):231-239.

      [5]賀金生,陳偉烈.中國亞熱帶東部常綠闊葉林主要類型的群落多樣性特征[J].植物生態(tài)學報,1998,22(4):303-311.

      [6]賀金生,陳偉烈,蔣明喜,等.長江三峽地區(qū)退化生態(tài)系統(tǒng)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特征[J].生態(tài)學報,1998,18(4):399-407.

      [7]金則新.浙江仙居愈坑森林群落物種多樣性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1,19(3):225-232.

      [8]郭正剛,劉慧霞,孫學剛,等.白龍江上游地區(qū)森林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的研究[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03,27(3):388-395.

      [9]程瑞梅,肖文發(fā).三峽庫區(qū)森林植物多樣性分析[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2,13(1):35-40.

      [10]BARUCHZ.Ordinationandclassificationof vegetationalong altitude gradientinthe Venezuelanparamos[J].Vegetation,1984,55:115-126.

      Study on Species Diversity of the Restorable Community of the Wind-damaged Slash in Jinyu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XU Dongy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 526061,China)

      The restorabl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nd-damaged slash in Jinyu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are studi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enty-year wind-damaged community in Jinyu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had high species diversity index,which did not altertoo much with investigated plots,the orderof the magnitude of species diversity was:shrublayer>tree layer>herblayer.

      wind-damagedslash;species diversity;restorable community;JinyunMountainNature Reserve

      Q948

      A

      1009-8445(2010)05-0052-05

      (責任編輯:陳靜)

      2010-06-10

      許冬焱(1968-),女,河北唐山人,肇慶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

      猜你喜歡
      縉云山風災跡地
      1990—2019年新疆不同等級風災變化特征
      氣象科技(2022年2期)2022-04-28 09:06:24
      封二、封三:寒蔥嶺戰(zhàn)跡地 (伏擊戰(zhàn)) 新考
      北疆不同等級風災的時空分布特征差異性研究
      南疆喀什地區(qū)風災時空特征及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發(fā)30 m分辨率全球火燒跡地數(shù)據(jù)產(chǎn)品
      火燒跡地造林技術
      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大興安嶺區(qū)域火燒跡地★
      山西建筑(2017年15期)2017-07-01 22:03:22
      重慶縉云山旅游資源開發(fā)初探
      縉云山
      縉云山森林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與群落特征
      湟中县| 乌审旗| 石楼县| 天祝| 七台河市| 滨海县| 沂南县| 云龙县| 城口县| 开封县| 松桃| 阳东县| 梁河县| 永和县| 若羌县| 乌兰察布市| 佛山市| 衡东县| 叙永县| 新邵县| 吉安县| 南投市| 兴隆县| 岳阳市| 休宁县| 潜山县| 塔城市| 东山县| 西昌市| 化州市| 乐亭县| 平远县| 盘山县| 尖扎县| 株洲县| 师宗县| 金寨县| 汝城县| 库尔勒市| 襄汾县|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