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杰,張忠民,王潤華(貴州省人民醫(yī)院胃腸外科,貴州 貴陽 550002)
病例 女,23歲。因轉移性右下腹痛10天入院。查體:T 39℃,急性痛苦面容,腹平坦,滿腹壓痛反跳痛,以右側腹為甚,腹肌強直,右下腹稍豐滿,未捫及明顯包塊,肝濁音界存在,腸鳴音弱,右側大陰唇紅腫,壓痛,有波動感。WBC 1.57×109/L,N 80.2%。腹部CT示(圖1~4):闌尾炎穿孔并彌漫性腹膜炎,腹壁、會陰部蜂窩織炎。入院后2h急診行剖腹探查術,取右側經腹直肌切口入腹,至腹膜前間隙發(fā)現切口與一膿腔相通,入腹后見末端回腸、回盲部及升結腸與后腹壁粘連包裹形成膿腫,闌尾位于盲腸后位,構成膿腫壁的一部分。腹膜外間隙形成一巨大膿腔,向前延伸至前腹壁腹直肌鞘外緣,向上至肋弓下緣,向下至右側大陰唇。行闌尾周圍膿腫切開引流,腹壁膿腫、會陰部膿腫切開引流術,引流出黃色渾濁膿液約800ml,并分別于闌尾周圍膿腫、下腹壁腹膜前間隙、右側大陰唇放置引流管。腹壁膿液培養(yǎng)為大腸埃希菌。術后患者每日仍有80~300ml膿液引流出,伴發(fā)熱,37.4~38.6℃,術后10天引流量減少至30ml/日,體溫37℃左右,好轉出院。
討論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最常見的急腹癥,一旦確診,應早期行闌尾切除術,否則可能形成腹腔膿腫、內外瘺,甚至并發(fā)門靜脈炎、感染性休克等。若形成闌尾周圍膿腫,在非手術治療無效,腹部體征加重,體溫不降,白細胞升高時應手術切開引流。本患者病史體征典型,本應早期行闌尾切除術。但患者拖延時間較長,形成闌尾周圍膿腫伴高熱后仍未能及時引流,致使炎癥沿腹膜后間隙向周圍蔓延,直至整個右側腹壁腹膜外間隙、會陰部形成一巨大膿腔。急性闌尾炎并發(fā)腹壁膿腫者非常罕見,而形成如此巨大腹壁及會陰部膿腫者國內外尚未見文獻報道。本患者為青年農村女性,因受到經濟及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制約,延誤治療。除病史和體查外,本病的診斷主要依賴CT,其有助于了解病變原發(fā)部位及炎癥波及范圍。從圖1~4我們可以看到:闌尾增粗、糞石嵌頓,周圍包裹性積液,右側腹壁自肋緣下至右側大陰唇形成一巨大膿腔,為治療提供參考。本病的治療為及時切開引流,且保證引流通暢。從此病例應總結的教訓是,一旦確診闌尾炎,及時手術是阻止類似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