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光,韓德清,羅 偉,盛英武
(湖南省株洲市一醫(yī)院,湖南株洲 412000)
高血壓腦出血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外科治療的目的在于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減輕出血后的病理變化[1]。本研究觀察2009年3月~2010年2月我院10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外科治療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09年3月~2010年2月在我院治療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00例,隨機分為A組和B組,各50例。兩組根據外科治療的時機,分為超早期、非超早期治療組。100例患者中,男 55例,女 45 例;年齡 36~70 歲,平均(48.0±5.3)歲。 A、B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A組:顯微鏡下根據CT結果用腦針穿刺,以確定血腫部位;找到出血動脈,用雙極電凝徹底止血,避免傷及側裂血管。B組:在A組基礎上,對于血腫壓迫時間超過6 h,術后腦搏動不良的患者,行骨瓣減壓術,術后使血壓控制在(120~140)/(85~95)mm Hg(1 mm Hg=0.133 kPa)內,以保證腦組織的灌注壓。超早期外科治療在6 h內,非超早期外科治療時機均在發(fā)病6 h后[2]。
術后3~8個月進行療效評定。優(yōu):無明顯神經功能障礙;良:生活自理,輕度神經功能障礙;中: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自行走動;差:植物生存狀態(tài);死亡??傆行?優(yōu)+良+中。
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由表1可知,兩組超早期總有效率均高于非超早期,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超早期的療效優(yōu)于 A 組超早期(P<0.05)。
表1 兩組外科療效比較(例)Tab.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treatment efficacy in two groups(case)
高血壓腦出血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病,隨著神經影像學的不斷發(fā)展和外科手術技術的進步,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指征也逐漸放寬,手術方法多樣,療效遠優(yōu)于內科治療[3-5]。手術目的是清除占位效應,盡早保護腦功能,提高腦出血的治愈率,減少死亡率和致殘率。手術方式的選擇應根據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GCS評分、全身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
本研究通過采用不同外科手術方式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觀察外科療效。結果表明,兩組超早期的療效均明顯優(yōu)于非超早期,證實在發(fā)病后6 h以內的超早期手術能提高手術效果,提示腦出血超早期是進行手術的最佳時期,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是腦出血患者治療的關鍵因素。
本研究顯示,B組超早期手術療效優(yōu)于A組超早期,提示清除血腫加去骨瓣壓減術對超早期腦出血患者療效優(yōu)于單純清除血腫術。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能在直視下完全或次全清除血腫,有效止血,而且去骨瓣減壓對緩解高顱內壓有利,有利于患者恢復[6]。總之,應遵循個體化治療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恢復腦功能為最終目的。
[1]馮國慧,焦衛(wèi)東,張習濤,等.265例高血壓腦出血的外科治療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8):94-95.
[2]姬西團,章翔,費舟,等.高血壓腦出血顯微外科治療[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08,7(6):545-548.
[3]藺儉,楊曉黎,苗鋒.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治療分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28(3):129-130.
[4]陳小來.高血壓腦出血的超早期顯微手術治療[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9(12):99-100.
[5]雷啟坤,董玉華.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壓變化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8(31):18-20
[6]葉偉,楊立莊,王洪軍,等.開顱血腫清除術與血腫碎吸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06,5(3):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