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珍,王清蘭
(1.河南省中平能化醫(yī)療集團職業(yè)病防治院,河南平頂山 467000;2.河南省中平能化醫(yī)療集團四礦職工醫(yī)院,河南平頂山 467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組主要因慢性或反復發(fā)作性肺內(nèi)氣道阻塞而臨床以呼氣性呼吸困難為特征的疾病。若防治不及時,??梢鹇宰枞苑螝饽[、支氣管擴張、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以及支氣管肺炎等嚴重并發(fā)癥而影響人們的生命和健康。本文中筆者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COPD取得較好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COPD患者112例,所有病例診斷符合2004年COPD診斷和治療新指南(ATS年會)的診斷標準[1],患者均有咳嗽、喘憋、發(fā)紺、呼吸困難等癥狀。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6例。觀察組中,男30例,女26例;年齡49~82歲,平均58.3歲。對照組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51~80歲,平均59.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給予抗生素,應用支氣管擴張藥物,維持呼吸道暢通,持續(xù)低流量吸氧,糾正酸堿平衡及電解質(zhì)紊亂,控制心力衰竭等治療。治療組在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低分子肝素鈉靜脈注射,5 000 U/次,每6小時1次,連續(xù)5d。
好轉:意識轉清,咳嗽、咳痰減少,氣喘、氣促減輕,肺部干濕啰音減少,心臟功能分級改善,發(fā)紺和水腫減輕。無改變:以上各項無明顯好轉甚至加重。
所有數(shù)據(jù)輸入SPSS 10.0軟件包處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治療后,治療組在臨床癥狀咳嗽、咳痰、喘憋、心功能及精神狀態(tài)方面均有改善,治療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療效比較[n(%)]Tab.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in the twogroups[n(%)]
治療組治療前后血液黏度各項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COPD是以氣流阻塞為特征的慢性疾病,臨床上呈進行性發(fā)展,后期可發(fā)生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后者導致高黏血癥,促使肺動脈高壓,最終可發(fā)生右心力衰竭[2]。其機制是COPD造成肺功能障礙甚至呼吸衰竭,明顯的低氧血癥和(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機體為代償缺氧而增加紅細胞生成素,促使骨髓增加紅細胞的產(chǎn)量,導致高紅細胞血癥,使單位體積血液內(nèi)紅細胞數(shù)量增加,紅細胞的壓積就相應增高,全血黏度亦隨之升高,而且由于缺氧使紅細胞的順應性下降及其代謝障礙而產(chǎn)生細胞膜電位下降,使黏滯性增加。另外因缺氧和酸中毒使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后電位改變使血小板、紅細胞易被吸附、凝集在血管壁上,引起血流速度減慢,尤其缺氧可使血管滲透性增高,血管內(nèi)水分外滲,血液濃縮又進一步使血黏滯性增加。這些均可造成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和肺小動脈血栓形成,致肺動脈高壓,加重COPD的病情發(fā)展。因此,COPD要積極抗凝治療[3]。
表2 治療前后兩組血液黏度指標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indicators of blood viscosit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groups(±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血液黏度指標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indicators of blood viscosit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groups(±s)
指標 治療組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全血黏度低切(mPa·s)全血黏度高切(mPa·s)血漿黏度(mPa·s)紅細胞壓積(%)13.89±1.02 5.94±0.72 1.97±0.19 0.57±0.03 8.72±0.72 3.21±0.21 1.12±0.13 0.42±0.02 13.92±1.21 5.62±0.63 1.91±0.20 1.62±0.22 11.96±0.84 4.67±0.54 0.53±0.03 0.50±0.03
有資料顯示,在COPD治療中給予低分子肝素治療,對臥床不動及紅細胞增多癥、高血黏度所致的頭痛、頭昏、出汗多等臨床療效不佳者可大大提高臨床療效,使抗感染等治療見效快,明顯縮短住院時間[4-5]。本組資料顯示,治療組COPD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肝素治療后,臨床癥狀咳嗽、咳痰、喘憋、心臟功能及精神狀態(tài)方面均有改善,治療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前后血液黏度各項指標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提示肝素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血液黏度,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肝素的抗凝作用可能通過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干擾凝血酶的作用、防止血小板的聚集和破壞等形成[6]。
總之,COPD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療效確切,副作用少、安全方便、不需要實驗室監(jiān)測,是提高COPD臨床療效的重要措施,值得推廣。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8(25):451-452.
[2]陳灝珠.實用內(nèi)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751.
[3]葉任高,陸再英.內(nèi)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34.
[4]饒翠萍.低分子肝素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28例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7,9(20):44.
[5]朱蕾.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呼吸衰竭[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4,84(5):435-437.
[6]陳海英,陳麗萍,金雪娣.無創(chuàng)通氣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應用[J].臨床肺科雜志,2007,12(4):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