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研究芻探

      2010-09-19 05:36周旺東
      大眾商務·下半月 2010年7期
      關(guān)鍵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周旺東

      【摘 要】只有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的結(jié)合、融合、磨合、整合,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才能成為現(xiàn)實。論文從多角度解讀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并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趨勢。

      【關(guān)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文化聯(lián)結(jié)

      中圖分類號:B8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283(2010)07-0293-0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近年來理論研究的熱點問題,使用頻率極高。無論是著作、論文,還是研討會、課題、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都是主題詞之一,引起了廣泛的關(guān)注與探求。

      1 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解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取得了許多成果,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實踐層和文化層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過程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即:一是和中國實踐相結(jié)合,二是和中國文化相結(jié)合。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包括實踐詮釋,而且包括文化解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質(zhì)內(nèi)容,要在中國社會實踐和中國文化傳統(tǒng)兩個維度上展開。與中國實踐和中國文化相結(jié)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個基本途徑。對此,近年來的研究已經(jīng)越來越普遍地注意到了,并取得了積極成果。

      1.2 政治層和學術(shù)層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方面,就中國化的政治層面而言,當代中國哲學具有政治化的特點,有時候政治層面與學術(shù)層面是相互交錯、相互滲透的,難以完全分清。比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是政治層面的中國化;另一方面,就學術(shù)層面而言,比較起政治層面,就顯得成果不多,相當滯后。就是說學術(shù)與政治兩個層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是不匹配、不協(xié)調(diào)的。總的看,學術(shù)層面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突破性的進展不多,大體還處于起步階段。

      1.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經(jīng)驗馬克思主義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指馬克思主義同時代特征和中國實際相結(jié)合,同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思想和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實踐經(jīng)驗相結(jié)合,帶有中國特性和中國氣派;中國經(jīng)驗馬克思主義化,則是指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把中國的經(jīng)驗上升為科學的理論。

      1.4 馬克思主義“化”中國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指導了中國社會實踐,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社會面貌。同時馬克思主義改造與提升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思維方式;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也要注意中國的具體情況,考慮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文化積淀,或者說得更清楚,是中國人在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文化習慣在運用馬克思主義。這兩種情況,前者可稱作馬克思主義“化”中國,后者可視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兩者的結(jié)合,就是我們說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1.5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過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這一過程的結(jié)果。這一界說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是過程與結(jié)果是相互聯(lián)系的,比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也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形成的過程,同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形成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又比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可以產(chǎn)生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結(jié)果,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產(chǎn)生過程也可以導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結(jié)果。

      1.6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nèi)容與形式

      把民族性當作形式,在過去和今天的理論研究與文化討論中是一種相當普遍和流行的說法。比如新民主主義的內(nèi)容,民族的形式;社會主義的內(nèi)容,民族的形式;具體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內(nèi)容是馬克思主義,形式上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誠然,形式與內(nèi)容決不能分成兩截。民族性是形式,又不僅僅是形式。它不僅體現(xiàn)在形式中,也體現(xiàn)在內(nèi)容中。而且只有不僅體現(xiàn)在形式中,同時也體現(xiàn)、滲透和包含在內(nèi)容中的民族性,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因此,僅僅把民族性作為形式,是遠遠不夠的。

      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出路

      如何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是哲學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具體來講,應從以下幾方面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

      2.1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背景

      從文化上看,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確立,歸根結(jié)底是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人對西方文化和固有文化都陷入了一種肯定——否定、否定——肯定的架構(gòu)之中,即對西方文化是要肯定的,在現(xiàn)代化方面它是先生,但是先生老是欺負學生,作為侵略者,又要否定。面對西方文化的強勁攻勢和近代中國的節(jié)節(jié)敗退,屢戰(zhàn)屢敗,不適應時代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要否定的,但是否定中又有民族性、民族感、民族精神的問題,因此又要肯定。要肯定的又要否定,要否定的又要肯定,構(gòu)成了近代以來中國人對于文化認識的矛盾和復雜背景。一方面,中國文化,既可以被稱為偉大的遺產(chǎn)又可以被稱為吃人的禮教;另一方面,西方文化既可以是文明的導師又可以是強權(quán)、霸權(quán)和侵略者。一方面,要享用西方文明的成果,另一方面要杜絕西方社會的罪惡,由此產(chǎn)生的可能的結(jié)果和合適的出路,就是接受馬克思主義這種“西方的反西方主義”。就是說,馬克思主義是“西方的”,但它又揭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矛盾、危機和罪惡,在這個意義上,它又是“反西方”的。這樣的一種主義,正適合了中國人既要學習西方文明,又要防止西方資本主義產(chǎn)生的種種罪惡的矛盾心理。

      2.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進化論

      馬克思主義形成于19世紀40年代,而進化論大體形成于19世紀60年代。1898年嚴復翻譯《天演論》,進化論傳入中國。從形成來看,是馬克思主義在前,進化論在后。而從中國人的接受來看,則是進化論在前,馬克思主義在后。產(chǎn)生于馬克思主義之后的進化論成為中國人接受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條件與橋梁,這一現(xiàn)象值得關(guān)注,令人深思。

      2.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原生態(tài)的馬克思主義

      中國人接受馬克思主義經(jīng)過了日本人、蘇聯(lián)人的“二傳”,由于視角的原因,理解的原因,翻譯的原因,一些表述也許不甚準確,其中可能還有非馬克思主義的附加,這使早期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宣傳有先天不足,使早期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具有某種簡單性和機械化的傾向。由于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迫切需要,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不久,在研究還剛剛起步的情況下,應用問題就提上了日程,可以說傳播與應用幾乎是同步的,理論形態(tài)很快就轉(zhuǎn)化為實踐形態(tài)。同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一些主要傳播者,如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毛澤東等人,都兼具革命家和理論工作者的雙重身份和雙重角色,這恐怕與以后當代中國哲學具有政治化特點,并一度使哲學政治化有關(guān),這是我們在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應當予以注意的。

      2.4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日本中介”

      眾所周知,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其實,此前日本渠道已經(jīng)送來了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到日本留學,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傳播有影響的人物主要有陳獨秀、李大釗、李達等??梢哉f,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在日本要比中國早,一些馬克思主義著作是從日本得到的,通過日文本學習到了馬克思主義。

      2.5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蘇聯(lián)教科書模式

      日本渠道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具有重要影響,可以說1927年以前,來自日本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中擔當了主角。此后,特別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后,這一主角地位逐漸為來自蘇聯(lián)的馬克思主義所取代。蘇聯(lián)哲學(主要是教科書)對中國的影響持續(xù)而久遠: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唯物辯證法與自然科學》、《辯證法唯物論入門》、《哲學與馬克思主義》;30年代末至40年代的《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辯證法唯物論》、《歷史唯物論等,以及20世紀50年代我國高校教學用的,都是蘇聯(lián)教材,如《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簡明哲學辭典》。從蘇聯(lián)傳入的馬克思主義,主要是教科書的形態(tài)。這種形態(tài)的馬克思主義以其特有的系統(tǒng)性和權(quán)威性而后來居上,在中國占“正統(tǒng)”地位達半個世紀之多。從總體上看,無論是李達的《社會學大綱》,還是艾思奇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都未能從根本上突破蘇聯(lián)哲學教科書的影響。真正的改革和突破應當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

      2.6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西方馬克思主義

      西方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把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代西方思潮,特別是現(xiàn)代西方哲學流派結(jié)合在一起的思潮,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新探索。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來說,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努力會在兩個方面有所啟示。一是理性思考的態(tài)度。在他們看來,倘若馬克思活到今天,他也一定會去鑒別、消化和吸收現(xiàn)代西方哲學流派。既然當年他對德國古典哲學能夠這樣做,那今天他對西方現(xiàn)代哲學也會如此。二是貼近現(xiàn)實的精神。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在蘇東巨變后痛定思痛,更加自覺地貼近現(xiàn)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馬克思主義的生長點,使馬克思主義走出低谷,回擊對馬克思主義的各種挑戰(zhàn),會對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產(chǎn)生強烈震撼。

      總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還在繼續(x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也須要拓展與深入。如何在與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對話中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如何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結(jié)合起來,建構(gòu)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形態(tài),確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應當為此而不懈努力。

      げ慰嘉南:

      [1] 陶德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個前提性問題[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5(2)

      [2] 梅榮政,楊軍.揭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理論新篇[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

      [3] 郭德宏.近十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述評[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4(4)

      [4] 鄭又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探[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1)

      [5] 程中原.關(guān)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第一次提出[J].黨的文獻,2005(2)

      [6] 陶德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個前提性問題[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 2005(2)

      猜你喜歡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淺析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發(fā)展狀況
      如何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
      HIP –HOP AGANDA?
      關(guān)于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入思考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主體”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中的兩個方法論問題
      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專家筆談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2015年國內(nèi)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述評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宝鸡市| 永兴县| 新河县| 光山县| 同德县| 栾城县| 淮南市| 武夷山市| 吉林市| 岚皋县| 江北区| 竹山县| 岚皋县| 扶余县| 吴忠市| 临清市| 宁远县| 长寿区| 县级市| 咸阳市| 象州县| 池州市| 沧州市| 武冈市| 延庆县| 红河县| 杂多县| 开阳县| 灌南县| 湘阴县| 伊宁县| 塘沽区| 阿城市| 广平县| 汝州市| 西畴县| 南京市| 汽车| 广昌县| 康马县|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