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到尾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便利店
文/到尾
在臺灣,有1萬多家便利商店,這種密度在世界上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
幾乎每個臺灣人每天都要去便利商店報到好幾次,它們簡直是萬能的。
在臺灣,我曾經(jīng)想挑戰(zhàn)一個禮拜不進便利商店,但很快就沮喪地投降了—對一個獨居又慵懶的宅男來說,這根本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半夜被饞蟲催醒,家里斷糧,外面館子又都關了,怎么辦?別慌,便利商店里有救命的面包、餅干、御飯團、熱狗腸、飲料,當然還有熱氣騰騰的便當。
每月1日,我們的雜志出刊上市,便很想知道雜志的反響如何,要是附近沒有書店怎么辦?不要緊,便利商店里就能看到雜志。
信用卡忘了還款,明天就到期了,但第二天是周六銀行不營業(yè),怎么辦?便利商店有信用卡代繳服務。
網(wǎng)路上有“不開眼”的人急著要買我的帥氣簽名照,郵局關門了,怎么辦?用便利商店的快遞服務就行了。
還沒完,還有復印、打印、發(fā)傳真、買游樂園演唱會門票、提款、沖洗照片……最貼心的是,有些便利商店還有小桌子、小椅子可以讓你愜意地坐在那兒吃飯、喝茶、看報紙!
夠了!我投降!便利商店,我算是敗給你了。
臺灣有1萬多家便利商店,這種密度在世界上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而且臺灣的便利商店當真對得起“便利”二字。幾乎每個臺灣人都離不開它,天天都要去便利商店報到好幾次。這也造成一些現(xiàn)象:一是雜貨店絕跡了。雜貨店就是大陸的“小賣鋪”,臺灣以前叫做“柑仔店”,給人破破爛爛的感覺,盡管很有人情味,很便宜,還可以賒賬,但還是敵不過又貴又不能賒賬,但窗明幾凈、整潔清爽的開架式便利商店。二是便利商店暴多,每條街都有好幾個。有時一條街上甚至有兩家以上“七號商店”。
“七號商店”是我舅爺爺為7-11取的名字,因為他不知道“seven-eleven”怎么發(fā)音。說起“七號”,它可是臺灣便利商店的第一把交椅。臺灣的年輕人如果說“數(shù)字商店”就是指它了。如果他們說“數(shù)字周刊”呢?對了,他們說的是《壹周刊》。這是題外話。
臺灣的便利商店有所謂“四大金剛”。除了7-11以外,二號金剛就是日本來的“全家便利超商”,它的口號是“全家就是你家”。這說得倒挺符合現(xiàn)狀的,便利商店真是堪比我家??!季軍是公認賣便當最好吃的“萊而富”,掛尾巴的是沒有什么特色的“OK店”。
這些便利店中,7-11和“全家便利超商”已經(jīng)在大陸落戶了,只不過和臺灣那種滿街都是的盛況相比,還是很稀少的。北京似乎還沒有“全家”便利店,7-11也是去年才殺入上海灘的。
至于大陸和臺灣7-11店的最大差別恐怕就在于賣的食物了,臺灣比較貴我就不說了,最有意思的是,大陸的7-11竟然有一個小廚房可以現(xiàn)做熟食!我第一次看到都傻眼了,想都沒想過可以這么搞。臺灣地兒小,7-11永遠都是外面的食品工廠做好了之后再用最快速度和最好的保鮮技術送到店里來,買的時候可以用微波爐加熱。
在臺灣,7-11和“全家”算是一對冤家。明明7-11已經(jīng)穩(wěn)居超商龍頭位置了,但是“全家”硬是發(fā)揚死纏爛打的精神,緊咬著“七號”不放。只要某處開了一家7-11,那么在它周圍百步之內肯定可以發(fā)現(xiàn)如影隨形的“全家”。
除了地理位置之外,產(chǎn)品也是。只要7-11推出新產(chǎn)品,“全家”也定會馬上推出。7-11推出關東煮,“全家”也推關東煮;7-11推出公仔,“全家”也跟風照辦……要我說,他們的廣告口號可以這樣寫:“全家就是你家,沒創(chuàng)意也到家”。
當然,其他的像“萊而富”和“OK店”也會跟風,只是跟得沒“全家”那么緊,跟牛皮糖似的?!叭R而富”的特色就是它的食物比較好吃,這可不只是我個人的意見,周圍朋友也都這么認為。雖然7-11打廣告最兇,產(chǎn)品種類也最多,有一些吃的味道也還不錯,不過整體比較起來,還是“萊而富”的東西最好吃。
在大陸,連清潔下體的洗劑都能上電視廣告,愣是沒有便利商店打電視廣告,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在臺灣,7-11和“全家”不把錢當錢似的猛打各種廣告─不只是電視廣告。尤其是7-11,各種砸大錢的行銷推廣、明星代言都一一上陣。他們還設計了個可愛的吉祥物,叫“open小將”,是個頭上長了彩虹毛的莫名奇妙的擬人化小動物。它還有生日呢,你猜是幾號?對啦就是7月11日!反正臺灣人對這種卡哇依的玩意兒最沒有抗拒力,就算為了這只小怪獸,也會往7-11跑得更勤。
如果“open小將”真是個活物的話,想必它早就肥美得跟豬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