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昂.蓋特勒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一年之后,金融服務業(yè)和其他行業(yè)似乎已經觸底,然而,隨著經濟復蘇再次給人們帶來新的希望,如何避免重復導致這次危機的主要風險行為,將是監(jiān)管機構和企業(yè)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
風險并未得到足夠重視
美國總統奧巴馬已經警告華爾街不要重復相同的錯誤;在澳大利亞,斯旺財長也宣稱,“廉價的貨幣”時代已經過去,風險因素將相應計人價格。但盡管對金融系統進行了改革,美國的投資銀行似乎再次不顧風險,又開始使用其慣用伎倆。高盛、摩根大通和其他一些金融機構,收到數百億美元的政府援助,卻再次將大量資金投入債券、商品和復雜的金融產品。
澳洲會計師公會的一項近期調查表明,盡管發(fā)生了全球金融危機,風險并沒有得到小型企業(yè)的足夠重視。同時,企業(yè)越大,開展財務管理活動的可能性就越高。考慮到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災難,這種調查結果令人吃驚。
但是,德勤合伙人安德魯·斯羅曼(Andrew Sloman)認為,情形總是如此?!坝行┕緩囊婚_始就可能沒有控制風險”。
為什么會這樣呢?看看長期的經濟繁榮就知道了。斯羅曼說:“經濟連續(xù)繁榮時,企業(yè)可能從未在未預見的重大風險事件上栽跟頭。信貸市場總是十分開放,借錢很容易?!?/p>
斯羅曼的觀點與從事全球風險咨詢的甫瀚公司的調查結果相吻合。該項調查表明,大多數公司在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制度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多數公司并不打算投入資源來完善其風險管理制度。
審查治理結構改善風險管理
斯羅曼估計,銀行會開始更加認真地審查企業(yè)的治理結構以確保其貸款風險更低。此外,隨著信貸市場的緊縮,企業(yè)如果有一套風險管理制度,則可以表明它可能是更好的貸款客戶,從而獲得競爭優(yōu)勢。最后,保險公司會要求企業(yè)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伊恩·布朗(Ian Brown)是uNE合伙企業(yè)的公司服務總監(jiān)。他說,現在圍繞風險管理出現了很多機會,這個“機會”實際上就在于制定和測試計劃。很多問題是可預見并長期存在的,經理們需要花時間去評估對其公司有重大影響的風險,并進行控制。有關戰(zhàn)略和計劃并不需要包羅萬象,但是,解決一些主要風險會大大改善公司的狀況。
“信息技術是另一項潛在風險,因此要好好保護電腦,留好備份,保護網絡與服務器,確保維護企業(yè)運轉的重要電腦應用軟件的安全,確保有適當的信息技術支持,有不間斷的電源供應設備,并對員工進行適當的電腦培訓?!?/p>
布朗說:“對很多組織來說,有了計劃就已經向前邁了一大步——進行測試當然更為重要。”
經濟逐步回暖管理壓力上升
金融危機給世界帶來“震驚”,它證明有些事情真的會發(fā)生。那么,公司如何才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呢?澳大利亞精算師協會會長湯普森(Trevor Thompson)說,隨著經濟逐漸回暖,要求建立風險管理制度的壓力會進一步上升。
湯普森說:“如果經濟開始回升,監(jiān)管機構、公司董事和高管層會要求對他們的風險水平有更加深入的認識以及了解如何控制這些風險。董事們將有自身的責任,高管層也要確保其風險管理的信譽,基金受托人和監(jiān)管機構也同樣如此。沒有人想在風險問題上再出紕漏。你會看到,股東乃至顧客也會長期要求公司風險水平得到很好的管理。這就有點像是擔心健康問題。也許你第一次遇到有些身體問題時會很幸運度過,但讓你更加清醒。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后來去健身房了?!?/p>
像很多專家一樣,湯普森認為并不會出現新的風險,企業(yè)面臨的只是那些管得不好和認識不足的風險。例如,人們還不理解從事某些證券交易或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這些交易所帶來的風險水平。
的確,擁有充足的資金供應是公司應從這次危機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訓之一。這將成為風險管理的新模式。湯普森說:“這就與你的個人生活一樣。年景好的時候應該作些儲備,因為終究會有困難時期出現。我們將這種情況稱為反周期資金管理。也就是說,在經濟好的時候要增加資金要求,這樣一旦情況變糟,不至于走投無路。”
當然,這件事在人們的個人生活中比較容易處理,而對企業(yè)來說難度就更大了。因為這對企業(yè)來說是背離直覺的:企業(yè)業(yè)績好轉時,它們會開始發(fā)放更多的股利,而實際上,它們應該儲備一些。
現在。出現了一個真正的機會,那就是在公司內為風險專家設置職位,讓他們能夠深入研究,并為經理層預測各種風險模型,使得他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其風險情形。如果公司開始這么做,就表示他們從這次經濟危機中吸取了教訓。湯普森說,首席風險官的職位會有很大的增長機會。雖然多數首席風險官重點關注的是經營風險,將來會逐漸轉變?yōu)殛P注系統風險,以便全面掌握基本經濟情況和財務管理中的風險水平。如果不這么做,危機就會再次發(fā)生。而且,由于各國的市場更加復雜,聯系更加緊密,下次的危機將更加糟糕。如果要避免危機的再次發(fā)生,就必須優(yōu)先制定風險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