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茂江
[摘要] 本文針對如何學習英語的問題,介紹了學習中容易走入的四個誤區(qū),并且詳細介紹了這幾個誤區(qū)的特征,有助于學習者少走彎路。
[關(guān)鍵詞] 學習誤區(qū)積累訓練
1.引言
目前,為了適應(yīng)社會發(fā)展,適應(yīng)高等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zhuǎn)變,教育部已經(jīng)啟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程。該工程旨在加強應(yīng)用和實用性英語教學,全面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和寫作表達能力,同時鼓勵在英語教學中使用網(wǎng)絡(luò)和多媒體技術(shù),提倡個性化學習。
2.學習誤區(qū)
怎樣學英語?恐怕很多人都說不清楚,只能非?;\統(tǒng)地回答:多讀、多記、多背、多做練習。其實,這個“多”字指的只是學習時間、精力投入的數(shù)量,并沒有回答學習方法的問題。況且過于片面地強調(diào)"多"字,不設(shè)基本限度,就會導致忽視學習效率,造成做大量的無用功的現(xiàn)象,導致了學習英語的誤區(qū)。
第一,不愿意塌實、認真地學習英語,卻過分講究方法和技巧。語言的運用是一種技能,但這種技能不是專靠技巧能夠獲得的。太講究方法和技巧會被其占用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對學習的內(nèi)容本身投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反而會影響學習的效果。
我有很多學生,講起學習方法來一套一套的,可每次成績卻不好。這是因為他們只顧鉆研方法和技巧,在學習內(nèi)容上花的時間和精力太少,而且養(yǎng)成了投機取巧、不肯下功夫的習慣。方法和技巧只能適當利用,并且要從自己的學習實踐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這樣才會真正有用。要從心底產(chǎn)生一種對英語的喜愛之情,把學英語當成一個開心而愉快的旅程,而不是硬著頭皮、頭懸梁、錐刺骨的苦力。因此,
第二,只注重速度和效率,但不愿花時間經(jīng)常復習已學過的內(nèi)容。語言運用是一種技能,技能只有靠熟能生巧,要不斷重復才會熟練,只有熟練了才會形成一種不假思索的技能。講究學習方法、追求學習效率,本無可厚非。然而,不能過分地吹噓“速成法”在學習中的作用。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也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很多人都是英語很差,但都夢想著能攻克英語。于是一個怪圈出現(xiàn)了,這也頻繁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開始尋找捷徑,開始研究李陽好,還是新東方好,還是某某學習方法好。每樣都學幾天,然后覺得不好,不好的理由就是見效慢,然后再尋找。希望能有捷徑攻克英語的人都忽略了一個實質(zhì)問題,那就是學習知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他人的幫助只能推動學習的步伐,但代替不了學習的全部過程。老師的單詞再多、知識點再多也只是他自己的,要轉(zhuǎn)換到自己的大腦里,就要聽完后下工夫去記憶、去背誦。如果將“捷徑”理解為“事半功倍”,那么學語言應(yīng)當也必須摸索與講究“捷徑”。那就是大量的積累-—詞匯的積累、語法的積累、句型的積累以及實踐應(yīng)用的積累。當我們不停的去尋找更多的有關(guān)“速成法”資料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時間,那就是生命。我們浪費掉一個小時,我們的生命就少一個小時。我們一生中做過很多浪費時間的無意義的事了,那么在學習上就不要再浪費了。
第三,不能持之以恒。學習要有連續(xù)性、持續(xù)性,而學英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走走停停便有成就。一個人挖井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挖井總是到快要出水的時候他就放棄了,還抱怨為什么費了那么大的力氣還是看不到水。他不知道其實他只要再堅持一下就可以吃到水了。我們的學生往往也是如此,前一天記的單詞到第二天幾乎忘了三分之二。再記,還是忘,因此失去信心。還有的同學練聽力,剛開始買來各種聽力材料,都是市場上很火的,凡是別人說好的,他全買。結(jié)果,每個資料都只聽了開頭幾頁,就堅持不下去了。問其原因,回答說:聽不懂,太費勁。其實任何人在剛開始的時候都要經(jīng)歷這個階段的??傉J為別人是天生聰明的,自己太笨。豈不知英語好的學生在開始的時候也有很多問題,但是往往在堅持聽一個月英語之后就可以聽懂80%了。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持之以恒。第一天可能只聽懂了一個單詞,但是記住了這個單詞的發(fā)音。第二天再碰到同一個單詞的時候,這就是原始積累了。每天聽一點,那么一個月積累下來,就可以聽懂簡單的對話了。長期堅持下來,就會發(fā)現(xiàn)竟然可以聽懂了。但是學生們往往堅持不到一個星期,因為他們覺得沒成效,聽力的成效不是一個星期就可以達到的。
第四,重學輕用。我們學英語,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英語進行交流。交流是目的,而不是語言本身。我們往往把英語僅僅當作一門知識在學,從小學到大學,最后還是不會說英語。為什么我們花了十幾年、二十年的時間學了一大堆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根本用不上的東西?語言的實踐性很強,如果只學而不用,就永遠也學不好。要學會在應(yīng)用中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興趣,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語言是有聲的,我們對語言的感受首先是語言的聲音作用于我們的大腦。如果不練習聽力,只是默默地閱讀和背單詞,其結(jié)果不僅聽不懂別人講英語,而且閱讀水平也難以提高。將近十年的瘋狂英語、無數(shù)培訓班以及書店里琳瑯滿目的英語圖書和資料并沒有使大多數(shù)人的英語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很多所謂過了四六級的人還不如國外的小孩子,說不能說,聽不能聽。
我們究竟應(yīng)該用什么方法才能使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英語的交流呢?語言的交流與掌握大量的詞匯、句型、語法是兩回事。舉個例子:一位輔導員想請一位外教講一些英美文化。他提前一天對外教發(fā)出邀請,結(jié)果外教說他第二天有事,婉拒了這位輔導員并說應(yīng)該早點通知他。到了第二天,這位輔導員發(fā)現(xiàn)外教在悠閑地逛街。事后,他才了解到要邀請英美國家的人必須至少提前一個周有時甚至一個月,這一點我們中國人認為是不可思議的。其實,就語言本身的知識來說,我們已經(jīng)過關(guān)了,而且我們所學的英語知識全是標準的英語。我們?nèi)鄙俚木褪窃诮涣髦衼磉\用英語。要學習一個國家的語言,就需要了解這個國家的風俗習慣。作為一個中國學生,如果不根本改變自己的思維結(jié)構(gòu),從而融入到英美人的思維結(jié)構(gòu)和習慣。如果依然保持自己中國式的思維習慣,雙方交流都有問題,那么他沒有真正地學會英語。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我建議要把我們學習的目標收縮,把追求大而廣的英語知識轉(zhuǎn)化為追求一種定量性的技巧。
3.結(jié)束語
本文中提到的四個誤區(qū)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出現(xiàn)而往往卻容易忽視它們。英語學習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反復訓練,并不斷地總結(jié)經(jīng)驗,避免走入以上的誤區(qū),這樣將會使我們的英語學習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 錢冠連,蔡基剛等,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筆談之三.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5,37-383
[2] 文旭,認知語言學的研究目標、原則和方法.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2,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