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團體輔導在促進“特殊需要學生”發(fā)展中的應用

      2010-09-29 06:28:32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0年9期
      關鍵詞:歸屬感組員責任感

      辛 威

      團體輔導在促進“特殊需要學生”發(fā)展中的應用

      辛 威①

      目的 探究“特殊需要學生”較為特殊的心理和行為特點。方法 以人本主義的理論為指導,突破以往對于“特殊需要學生”基于數(shù)據(jù)的定量研究模式,采用質(zhì)性研究結合定量分析的方法。結果 組員對兩個階段(最初/現(xiàn)在)團體小組的總體評價對比差異顯著(Z=-3.140,P<0.01);“建立歸屬感”維度下組員對兩個階段(最初/現(xiàn)在)團體小組的評價對比差異顯著(Z=-2.990,P<0.01);“建立自信”維度下組員對兩個階段(最初/現(xiàn)在)團體小組的評價對比差異顯著(Z=-2.875,P<0.01);“建立責任感”維度下組員對兩個階段(最初/現(xiàn)在)團體小組的評價對比差異顯著(Z=-3.020,P<0.01)。結論 團體輔導在幫助特殊需要學生的過程中是適用的;對于幫助特殊需要學生建立歸屬感、自信心和責任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團體輔導;特殊需要學生;質(zhì)性研究;歸屬感;自信心;責任感

      “特殊需要學生”都是初三年級的在校生,正處在一個獨立與依賴、成人與兒童之間的尷尬期。已有的研究表明,這些學生在知、情、意、行4個方面表現(xiàn)出相似的心理特點:疑懼心理與對立情緒,矛盾心理與自卑感,貪玩厭學意志薄弱,感情用事服軟不服硬[1]。

      “特殊需要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埃里克森認為每個人在其人生發(fā)展歷程中都將經(jīng)歷由出生到死亡的八個階段,這個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因而是不可變更的。危機是劃分每個發(fā)展階段的特征,它同時兼有一個積極的解決辦法和消極的解決辦法。積極的解決辦法有助于自我的加強,形成較好的順應能力;消極的解決辦法削弱了自我,阻礙了順應能力的形成。十四五歲的初中生正處在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階段,正面臨著一個自我統(tǒng)合與角色混淆的危機[2],就生理發(fā)展而言,這些青少年的身體快速成長,可以覺察自己已經(jīng)像個大人;性的覺醒也使青少年開始感受到異性的吸引力。但由于社會結構改變,由青少年的性需求所引發(fā)的問題該如何處理卻很少被正視。此外,青少年還必須用大部分的心力去面對一個重大的挑戰(zhàn),那就是過渡以升學為導向的學校教育[3]。許多人似乎自然而然的順利渡過這個被心理學家稱為“暴力與壓力”的青少年期,但是也有很多人在這個發(fā)展的關卡上遭遇困難,因為缺乏協(xié)助而迷失在人生旅途中不知何去何從[3]。國內(nèi)曾有研究者針對這些“特殊需要學生”的特殊教育問題進行過分析和研究[4],也有研究者曾試圖矯正這些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以提高其學習成績[5]。結果表明,這些雙差生是可以被教化的,也是希望被幫助被挽救的。還有不少的研究者或者是教育者也都對“特殊需要學生”的教育和轉(zhuǎn)化做過許多工作,提出過不少的方法和理論。他們非常關注這些特殊的學生,也希望整個教育界甚至全社會都能夠多關心多幫助這些有著特殊需要的學生[6]辛自強和俞國良曾經(jīng)研究過學習不良兒童的社會認知取向,試圖理解其學業(yè)和社會性困難的深層心理機制,嘗試以一種新的研究思路超越當前研究所面臨的困境[7]。

      鑒于研究對象的特殊性,研究者認為要解決其學業(yè)成績及不良行為問題,必須從改變其心理狀態(tài)入手,尤其是其自我認知的狀態(tài)。而團體輔導作為一種借助人際交互作用以幫助個人不斷認識自我從而獲得成功的有效手段,應是一種最佳的選擇。本研究以人本主義的理論為指導,給這些“特殊需要學生”提供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和氣氛,以達到讓這些學生全面客觀的認識自己,增強集體感,積極健康的成長的目標。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5名“特殊需要學生”,均為14~16歲的男生。他們來自某中學初三年級的各個班,都是每個班級中學習成績倒數(shù)第一或第二名,在每一科的考試中得分基本都是個位數(shù),根本無法跟上其他同學的學習進度。同時這些學生紀律也非常差,其中的個別學生還受到過學校的紀律處分?;谝陨显?學校將他們從各個班級分離出來,集中組成一個班級。

      1.2 方法

      1.2.1 團體輔導 ①通過優(yōu)點發(fā)現(xiàn),大風吹,心有千千結等活動,引導組員達成共識,共同確定小組進程安排;②設計信任摔倒,(態(tài)度V S方法)走路活動,價值觀拍賣,才藝展示等活動,幫助組員建立歸屬感、自信心、責任感,改變其不良行為習慣;③全面客觀的認識自己,增強集體感,積極健康的成長。

      1.2.2 工具 參考吳武典1992年主編的《團體輔導手冊》中的《領導過程評量表》編制成“團體成長評量表(組長用)”,由組長作答;參考黃惠惠1993年編寫的《團體輔導系列7》中的《團體輔導工作概論》自編成“團體成長評量表(組員用)”,由組員作答。問卷由20道題目組成,分為4個行為維度:分別是抗拒行為、操縱行為、協(xié)助行為和情緒行為;采取5點式量表作答,問題為小組實施到現(xiàn)在,組員表現(xiàn)出的各方面變化分別是比以前有很大進步、比以前略有進步、和以前差不多、比以前略有退步、比以前有很大退步,統(tǒng)計時分別計5,4,3,2,1分。依照此計分方式,將各行為維度上4位組長的評分求和然后算得平均得分,當該得分大于3分時,表明組長普遍認為在某一維度上組員的表現(xiàn)隨小組的進展呈進步趨勢;等于3分時,表明組長認為組員表現(xiàn)無明顯變化;小于3分時,表明組長認為組員表現(xiàn)隨小組的進展呈退步趨勢。問卷由4位組長評定。

      團體成長評量表(組員用)參考以往研究[9]中的《團體滿意度評量表》自編成“團體成長評量表(組員用)”。改編后的問卷由11道題目組成,涉及3個維度:建立歸屬感(1、3、4、9題)、建立自信心(5、7、8、10題)、建立責任感(2、6、11題);題目采用7點式量表作答,根據(jù)團體最初的情形與現(xiàn)在的情形分別給予1~7分的評分,7分表示最接近事實,1分表示與事實最不符。統(tǒng)計時仍按1~7分計分,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使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問卷由組員作答。參考以往研究[9]中的《團體滿意度評量表》自編成“團體成長評量表(組員用)”。改編后的問卷由11道題目組成,涉及3個維度:建立歸屬感(1、3、4、9題)、建立自信心(5、7、8、10題)、建立責任感(2、6、11題);題目采用7點式量表作答,根據(jù)團體最初的情形與現(xiàn)在的情形分別給予1~7分的評分,7分表示最接近事實,1分表示與事實最不符。統(tǒng)計時仍按1~7分計分,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使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問卷由組員作答。

      1.2.3 訪談法 小組輔導后期,圍繞團體輔導前后學生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化這一主題對班主任老師進行訪談,收集班主任對學生在團體輔導前后表現(xiàn)的評價。

      1.2.4 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2月25日~3月11日(1~3次)小組中組員和組長的熟悉,建立和諧、融洽的小組氛圍,讓組員信任和接納組長,確定小組的進程安排。第二階段3月18日~4月22日(4~7次)通過小組活動引導組員正確認識自己,建立歸屬感、自信心和責任感,嘗試逐步改變組員不良的行為習慣。第三階段4月28日(第8次)總結整個的小組活動,引導組員分享在小組中的收獲,以達到讓其全面客觀的認識自己,增強集體感,積極健康的成長的目標。

      2 結 果

      2.1 團體輔導在幫助特殊需要學生過程中的適用性 為了驗證團體輔導在幫助特殊需要學生過程中的適用性,研究者對團體中組員的行為變化和組長對其行為變化的評價兩方面作了分析。學生在團體小組中的行為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4類行為上,分別是:抗拒行為、操縱行為、協(xié)助行為、情緒行為;組長評價的結果將以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

      2.2 組員的抗拒行為明顯減少 小組初期組員的抗拒行為比較明顯,尤其是吵鬧不守秩序和開玩笑行為最為突出。具體表現(xiàn):組長或者是某個組員在說話時,其他組員總是不能保持安靜,有竊竊私語的,有隨意插話和開玩笑的,嚴重影響了小組內(nèi)的表達與氣氛,影響團體的運作與和諧。

      按照團體輔導理論,基于對小組的運作還不夠清楚,有些組員可能會因此抗拒[10]。依據(jù)該理論,組長在言語態(tài)度上需特別留意,盡量表達對每個組員的接納和尊重,努力營造一種真誠和信任的小組氣氛,讓組員充分融入到小組中來。然后和組員共同制定小組的活動計劃,讓組員清楚小組的基本情況。

      組長首先處理隨意插話和開玩笑的行為,然后真誠的和組員一起討論制定小組的計劃安排,讓每個組員了解小組的設計和進度。最后,組長還提議小組制定一個規(guī)則,就是當小組里有人說話時,其他同學保持安靜聽發(fā)言者說話。該提議得到了全體組員的支持,以書面的形式寫在了一張大紙上貼在墻上,隨時提醒大家遵守自己制定的小組規(guī)則。

      經(jīng)過組長的處理,組員對小組的了解加深了,組員之間互相監(jiān)督主動遵守小組紀律,抗拒行為明顯減少。

      2.3 個人抗拒行為 小組初期個別組員出現(xiàn)沉默退縮、坐姿隨意的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為:組員A很少參與小組的討論及分享,每次圍圈坐的時候也總是盡量的往后坐,在小組中沉默的時候較多。

      按照團體輔導理論,該組員還沒有投入到小組中,這個組員可能是信心不足,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來觀察和分析,直到對組長和小組的氣氛有了足夠的信任,對他人接納自己有比較充分的把握時,才會一步一步開放自己和表達自己。遇到這種情況,組長必須努力建立一種真誠信任的小組關系,并且隨時注意當發(fā)現(xiàn)抗拒者對小組過程中任何回應與他的感受相關時,立刻抓緊和善用難得的機會協(xié)助抗拒者面對自己的困難[10]。

      組長首先努力在小組中創(chuàng)造和維持一個充滿同感、接納、尊重和真誠的關系,這樣可以讓組員較容易感受到別人對他的關愛和重視。再有就是對該組員多關注,一旦發(fā)現(xiàn)他有想說話想表達的沖動,就立刻鼓勵他說出來,幫助該組員面對自己的困難。

      經(jīng)過組長反復而真誠的鼓勵,組員A終于鼓起勇氣在小組里第一次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從此以后,該組員對小組更加信任和投入了,也沒有再出現(xiàn)過類似的抗拒行為。

      組長在抗拒行為各項目上的平均評分均大于3分,對整個抗拒行為維度的平均評分更是達到了4.11分。表明組長普遍認為隨著小組的進行,組員在抗拒行為上的變化較小組初期有很大的進步,在抗拒行為各項目上的表現(xiàn)都有非常明顯或者比較明顯的進步。

      2.4 組員的操縱行為不再出現(xiàn) 小組初期,組員中存在著試圖推卸責任和依賴、屈從別人的行為。具體表現(xiàn)為:成員B經(jīng)常推卸責任,每當組長問及組員的感受時,他總是說:“老師先說說吧”;當我們有人分享完后,他又會接著說“老師還沒說呢”;而如果讓他說說他的感受,他就會逃避,說還沒想好。

      針對操縱者的行為,組長個人的自覺和情緒的穩(wěn)定十分重要。若有需要,組長甚至可以在被提問時拒絕作答,或可以閉起眼睛不說話[10]。

      組長開始做的不好,害怕引起尷尬,所以前幾次遇到這種情況組長都會主動談自己的想法,實際上是被他所操縱。后來的小組活動中組員B再次試圖推卸責任,組長直接挑戰(zhàn)該組員,問他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每次都要老師先說,問他此時的感受。同時,組長引導組員表達他們被操縱或看到別人被操縱時的感受。當發(fā)現(xiàn)組員B有表達自我的行為時,組長立即表示了對這些正確行為的欣賞,并且鼓勵他多溝通,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來。

      經(jīng)過組長的處理,組員B的這種逃避責任的行為出現(xiàn)得明顯少了,對小組的態(tài)度也越來越認真。組員B開始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像以前那樣沉默,推卸責任給組長了,類似的操縱行為再沒有出現(xiàn)。在后來的才藝展示活動中,該組員也是積極參與,主動要求擔任主持人,并且圓滿的完成了主持人的工作。

      組長普遍認為隨著小組的進行,組員在操縱行為上的改變比較明顯,在各項目上的行為改變均呈進步趨勢。

      2.5 組員的協(xié)助行為明顯增多 小組前期,協(xié)助行為極少出現(xiàn),尤其體現(xiàn)在遵照指示活動、幫助小組順利進行和自我暴露行為上。每當組長問及大家的感受時,總是沒有人愿意主動分享,時常冷場。

      組長適時適度的個人分享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強化自己與組員的關系,而且還會給組員樹立一個模范,促使他們放膽在小組中暴露自己。倘若組長所分享的是個人的某些不足時,這一行為會協(xié)助組員較輕易的在小組中分享他們的弱點與過失。因為既然組長也不完美,組員會較放心的將自己的不完美暴露在人前。組長適時地個人分享,包括承認犯錯誤,不作自我防御和不玩把戲來掩飾自己的行為,都是促進小組的重要因素[10]。

      組長主動和大家分享他的感受,起到表率作用。組長非常真誠,再加上副組長的配合,立刻在小組中形成了一個真誠理解分享的氣氛。然后組長表達了他和副組長希望聽聽組員的感受,鼓勵組員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聽完組長真誠而主動的分享,經(jīng)過組長的引導和鼓勵,組員對小組和組長更了解更信任了,進一步的融入到了小組中,開始主動的分享。之后的小組活動中,類似的協(xié)助行為明顯的增多,小組得以順利進行。

      組長在協(xié)助行為各項目上的平均評分均大于3分,對整個協(xié)助行為維度的平均評分更是達到了4.13分。表明組長普遍認為隨著小組的進行,組員在協(xié)助行為上的變化較團體輔導初期有非常大的進步,在協(xié)助行為各項目上的表現(xiàn)都有非常明顯的積極改變。組員已經(jīng)融入到小組的氛圍中,并且開始主動協(xié)助小組的進行。

      2.6 組員的情緒行為 小組活動過程中,組員出現(xiàn)了發(fā)泄行為和情緒激動行為,但是隨著小組的進行,組員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也有進步。具體表現(xiàn)為:由于小組的氣氛非常的好,使得組員C真誠的說出了心里話,表達了對組員D的看法,引起了兩人的爭執(zhí)。

      組長立即終止了爭執(zhí),對兩個組員說“大家要知道,我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并不等于在批評別人,這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對組員C說“剛才是你第一次在小組中向別人表達不同的意見,你的表現(xiàn)讓大家重新審視你,實在是你的一個突破”,又對組員D說“你冷靜的想想,組員C對你的表達難道不是真誠的嗎?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嗎?他能對你說出心里話,你不覺得高興嗎?難道你愿意聽的只是虛偽的假話嗎?”,組長又對其他組員說“可能有人為剛才出現(xiàn)的爭執(zhí)感到不安,不過,大家有沒有發(fā)覺,經(jīng)過剛才的爭執(zhí)過程之后,我們小組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驟然拉近了許多?我感覺到大家的認識加深了,關系也近了。大家愿意分享一下此時的感受和看法嗎?”

      聽完組長的話,組員都陷入了思考中。在組長的引導下,組員C和組員D在真誠的氣氛中互相表達了兩人的感受,交流了彼此的想法,隨后互相握手表示友好,對于剛才的爭執(zhí)雙方都承認了不對和沖動的地方,希望對方原諒。最終爭執(zhí)順利解決,小組氣氛更加團結和友好了,組員的關系也更加融洽和親近了。

      組長對整個情緒行為維度的平均評分是3.55分,對情緒行為各項目 (除了“守密”和“哭泣”行為)的平均評分都大于3分。說明組長認為小組對于組員的情緒行為變化還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組員的情緒行為變化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

      對于“守密”和“哭泣”兩個行為,組長的評分都為3分,即組長普遍認為在這兩個行為上組員在小組前后期的表現(xiàn)沒有明顯變化。研究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小組從開始到結束都不存在保密的問題,也始終沒有發(fā)生組員哭泣的行為,所以小組中不存在這兩方面的問題,組員的該行為在小組前后也沒有改變,所以在評分中出現(xiàn)了3分的情況。

      2.7 在特殊需要學生建立歸屬感、自信心、責任感過程中的影響 研究者為了探詢團體輔導在特殊需要學生建立歸屬感、自信心、責任感過程中的作用,對班主任進行了訪談,并且通過自編問卷收集了組員的自評結果,用SPSS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與處理。

      2.7.1 訪談結果整理 ①通過團體輔導,這些學生真正融入到了這個特殊的集體中,找到了團體歸屬感。“他們是一個特殊的團體,通過小組輔導,這個團體相處得更融洽更友善了,他們真正的把自己融入了這個團體?!雹谕ㄟ^團體輔導,這些學生建立了自信心?!靶〗M活動對他們很有吸引力,他們愿意參與,愿意在團體中展示自己,重新認識自己??梢哉f,小組創(chuàng)造了一個環(huán)境,通過活動他們找到了一種平等的感覺,愿意也敢于表現(xiàn)自己,這種自信是以前沒有過的?!雹弁ㄟ^團體輔導,這些學生的責任感增強了,對自己對別人對社會的認識更客觀理智了?!巴ㄟ^團體輔導,我們看到了一些可喜的變化,尤其體現(xiàn)在提高他們的認識上,無論是對自己的認識還是對別人、甚至是對社會的認識,都更客觀更理智了。還有就是他們的責任觀念有了明顯的提高,開始知道什么是責任,對自己的言行要負責?!?/p>

      2.7.2 15名學生兩個階段(最初/現(xiàn)在)團體小組的總體評價對比 見表1。

      研究者對數(shù)據(jù)采用了非參數(shù)檢驗中的配對t檢驗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見表1),總體來講,組員對兩個階段(最初/現(xiàn)在)團體小組的評價差異顯著(P<0.01)。結合描述統(tǒng)計中的平均數(shù),可以表明組員對團體小組的評價顯著上升,即認為“現(xiàn)在”的團體小組的狀態(tài)較“最初”的狀態(tài)更令人滿意。

      2.7.3 不同維度下組員對兩個階段(最初/現(xiàn)在)團體小組的評價對比 見表2~表4。

      表1 組員對兩個階段(最初/現(xiàn)在)團體小組的總體評價對比(n=15)

      表2 “建立歸屬感”維度下組員對兩個階段(最初/現(xiàn)在)團體小組的評價對比(n=15)

      表3 “建立自信”維度下組員對兩個階段(最初/現(xiàn)在)團體小組的評價對比(n=15)

      表4 “建立責任感”維度下組員對兩個階段(最初/現(xiàn)在)團體小組的評價對比(n=15)

      3 討 論

      結合問卷的3個不同維度(建立歸屬感、建立自信心、建立責任感),為了更清晰地看到組員對哪個(些)維度的評價變化較大,對3個維度以及各維度中的所有項目進行了非參數(shù)檢驗中的配對t檢驗。結果表明在建立歸屬感、建立自信心、建立責任感3個維度上組員的兩階段評價均表現(xiàn)出了非常高的顯著性水平,這與本研究的預期是相符的。說明通過小組活動,組員都感到在這3個方面有收獲;在3個維度的所有項目中,除了3、9、10題結果不顯著外,其余的所有項目組員兩階段的評價均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顯著性水平。

      3.1 團體輔導的局限性 本次研究歷時2個月,共完成團體輔導8次,期望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周期內(nèi)實現(xiàn)改變個體固有的心理模式和價值體系的目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作為探索性的質(zhì)性研究,本次研究從方法到實際操作的全過程均處于嘗試性的摸索階段,也可能還不夠科學、不夠系統(tǒng)。因此,這種前后評價差異的不顯著也可能是由于研究周期較短或者研究方法不夠成熟造成的。當然也不排除由于樣本數(shù)量偏小而影響了統(tǒng)計效果的可能性。

      3.2 團體輔導在改變特殊需要學生不良行為習慣上的作用通過對班主任老師的訪談,證明團體輔導在短時期內(nèi)改變特殊需要學生不良行為習慣上的作用不是很明顯,班主任認為是時間太短的原因。心理輔導的成果往往是隱性的,不能立竿見影。小組對他們不良行為習慣上的改變不是很明顯,畢竟時間還是太短,他們的很多行為習慣形成不是一天兩天了,要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個逐步積累最終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

      3.3 團體輔導在幫助特殊需要學生的過程中是適用的 可以看出組長在所有行為維度上的平均評分均大于3分,即組長普遍認為小組進行以來,組員在各行為維度上的行為改變均呈進步趨勢,小組確實給組員帶來了行為上和心理上的積極改變。這與本研究的預期是相符的,團體輔導在幫助特殊需要學生的過程中確實是可行的。

      3.4 團體輔導對于幫助特殊需要學生建立歸屬感、自信心、責任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而在短時期內(nèi)改變特殊需要學生不良行為習慣上的作用不是很明顯此次小組輔導的最終目標是要協(xié)助學生建立歸屬感、自信心、責任感,幫助特殊需要學生改變不良行為習慣,實現(xiàn)自我潛能。而了解自我是實現(xiàn)自我的前提條件,了解自我就要加強學生的自我輔導,實現(xiàn)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認識,自我勵志,自我努力,自我激勵,自我控制,使學生具有正確的自我評價,確立積極可行的目標,自覺的努力奮斗,進而促使其自我認識和發(fā)展的能力提高,最終達到全面客觀的認識自己,實現(xiàn)自我潛能,積極健康的成長的目標。

      3.5 團體輔導為學校和教育機構幫助和教育這些特殊需要學生提供了一種值得借鑒和完善的新思路 特殊需要學生迫切需要得到學校和社會的進一步關注,他們并不是無藥可救,相反,這些學生是可以被教化的,也是希望被挽救的。本研究采用團體輔導的方式進行質(zhì)性研究,將團體輔導融入“特殊需要學生”群體的研究中是本研究的一個特點,也是一次嘗試,以期望為我國這一領域的研究做出一定的探索,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依據(jù)。由于時間和條件的限制,本研究只是試圖幫助這些學生建立歸屬感、自信心、責任感,改變其不良行為習慣,所作的干預還是處在一個比較淺的水平。但是,這次比較成功的小組輔導經(jīng)歷證明了團體輔導對于幫助這些特殊需要學生的積極作用,相信沿著這個思路走下去,一定會有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為解決特殊需要學生的特殊問題提供方法和依據(jù)。

      [1]黃民南.淺析中學“雙差生”的心理特點及成因[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1998(3):18-20

      [2]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47-380

      [3]吳武典.團體輔導手冊[M].2版.臺北:心理出版社,1992:5-10

      [4]肖陽梅.論普通教育中的特殊教育[J].內(nèi)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28(4):163-164

      [5]劉錦林.讓“雙差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J].教育探索,1998(1): 40-67

      [6]楊長軍.淺議“雙差生”的教育轉(zhuǎn)化工作[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20:65-66

      [7]辛自強,俞國良.學習不良兒童研究的社會認知取向[J].心理科學,2001,24(5):544-548

      [8]錢銘怡.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13-231

      [9]黃惠惠.團體輔導工作概論[M].臺北:心理出版社,1993:56-60

      [10]林孟平.小組輔導與心理治療[M].香港:商務印書館,1993:151-181,201-251

      Effect of Group Counseling on Assist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X inW ei.X i’anM ilitary A cadem y,X i’an710108,P.R.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psychological aswell as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w ith special needs.M ethods

      Based upon the theory of Humanis m,this study broke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model that had been used in previous studies of" students w ith special needs",while merging both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gether.Results Students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evaluations on two stages during the period of group counseling(Initial stage/Current stage)(Z=-3.140,P<0.01);On the d imension of"Building A Sense ofBelonging",students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evaluationson two stages during the period of group counseling(Initial stage/Current stage)(Z=-2.875,P<0.01);On the d imension of"Building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students also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evaluations on two stages during the period of group counseling(Initial stage/Current stage)(Z=-3.020,P<0.01).Conclusion Group counseling is a propermethod in the processof helping students w ith special needs;It is also an effectiveway to help these students build up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self-confidence,and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Group counseling;Studentsw ith special needs;Q ualitative research;Sense of belongling;Self-confidence;Sense of responsibility

      2010-04-30)

      ① 中國.陸軍學院三戰(zhàn)教研室(西安) 710108 E-mail:xinweibnu-xw@163.com

      猜你喜歡
      歸屬感組員責任感
      價值感與歸屬感
      英國“大爺”的責任感
      華人時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8
      你的不開心,讓園藝溫柔治愈
      心理與健康(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激活中隊活力,內(nèi)化少先隊員組織歸屬感
      少先隊活動(2020年7期)2020-08-14 01:17:48
      國企如何實現(xiàn)“高質(zhì)量”發(fā)展——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
      當代陜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8
      蔣佩琪 在大陸打拼更有歸屬感
      海峽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34
      小組落幕
      培養(yǎng)責任感強的孩子
      啟蒙(3-7歲)(2016年10期)2016-02-28 12:27:07
      還是不錯的
      成長加油站
      娱乐| 昌乐县| 深圳市| 怀化市| 夹江县| 乐至县| 彰武县| 咸丰县| 五原县| 泰安市| 渭南市| 平乡县| 洱源县| 尼勒克县| 江山市| 濮阳县| 合川市| 江安县| 芦溪县| 宜川县| 马龙县| 惠水县| 丽江市| 苍南县| 蓝田县| 中方县| 易门县| 龙胜| 濮阳县| 元朗区| 德州市| 阳春市| 武邑县| 宜宾县| 呼玛县| 民丰县| 南昌县| 陇川县| 呼图壁县| 天祝| 莲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