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宏 王淑英
清廉立身原則為氐
——訪原山西省紀委副書記、省監(jiān)委常務副主任張計書
■徐建宏 王淑英
中國共產黨入黨誓詞中有這樣的話:“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zhí)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在這樣簡單質樸的字句里,蘊含著一個淺顯但卻嚴肅的命題,那就是:原則。原則是每一個共產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要終身履行和遵守的從政準則,背離了這個準則,就必然要遠離黨的事業(yè)和人民的利益。在黨的工作的每一個領域,莫不如此。
2010年8月18日上午,記者采訪了原省紀委副書記、省監(jiān)察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張計書同志。通過訪談和了解,我們從他身上感受到了一個黨員領導干部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意識,這些特別突出的感受最終歸結為兩個字:原則。
張計書同志1937年2月生,山西省長治縣人。大學本科,副研究員。參加工作后歷任太原機械學院馬列主義教員、車間黨支部書記,太原市工辦副處長。1978年調入省紀檢委,1982年任副處級檢查員,1984年任省紀委常委、秘書長,1992年任省監(jiān)察廳廳長、黨組書記,1993年任省紀委副書記、省監(jiān)委常務副主任。1996年調任省人大常委,1998年1月任第九屆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2003年退休。
在張計書同志長達40余年的工作歷程中,在紀檢委工作的時間就接近20年。在這40余年的生涯中,他以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度責任感和廉潔自律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信賴和贊譽;尤其是在全省紀檢系統(tǒng),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也為自己的人生譜寫了一曲平凡而高尚的旋律。無論是最初的普通黨員、人民教師,還是后來擔任黨的重要部門的領導干部,抑或是在人大繼續(xù)發(fā)揮余熱的老同志,他都始終堅持以恪守黨性原則為自己的人生信仰,兢兢業(yè)業(yè),寵辱不驚。正是這種以原則立身的人生信條,使得年過七旬的張計書煥發(fā)剛毅而從容的精神風貌。
采訪過程中,天下著大雨,漫天的雨線打在窗外的樹葉上,發(fā)出巨大的回響,張計書十分平靜地向我們講訴著他在紀檢工作戰(zhàn)線上的一個又一個故事。他面帶微笑,神情謙和,一點也看不出曾經是在那么嚴肅的工作崗位上擔任過重要領導職務的干部。而他剛健的步伐和樂觀的談吐,又使我們感受到了一個領導干部所應具備的胸懷和擁有的氣度。
1978年張計書經組織考察,調入剛剛組建不久的省紀委檢察室工作。此前,他曾是太原機械學院的政治教員,市國防工辦的副處長,省委黨校本科學歷。
從高等院校進入省級機關,張計書懷著一種謙虛好學和不辱使命的心態(tài),以不辜負組織對自己的信任和培養(yǎng)。當時的省紀委只有4個處室,20幾個人,每天的工作忙碌而有節(jié)奏。張計書從最基礎的案件查處開始,認真負責地干好每一件份內工作,逐漸對紀檢工作有了自己初步的認識和體會。
由于家屬未調入城里,他每周要騎上自行車來回奔波幾十公里,但他一點也不覺得累;后來分了一間集體宿舍,全家住進了這間房,雖然擁擠,但其樂融融。特殊時代的別樣生活,鍛煉了他作為一個普通黨員干部執(zhí)著而堅韌的性格。
1982年春節(jié)前,張計書受命去晉城市查處一起領導干部大辦喪事的違紀案件。由于將近年關,事務繁忙,案情緊急,刻不容緩,為了節(jié)省時間,他和同事們只好乘飛機去。當飛機行駛到子洪上空時,由于天氣突變,飛機在中途出現了故障,機組人員按慣例要求每個人都留下自己想說的話,以應對不測。所幸老天有眼,故障排除,他們終于化險為夷。這次突發(fā)事件讓張計書明白了人必須經受各種各樣的考驗:生死,利害,榮辱等等,但重要的是如何面對這些考驗。
回憶起那一段時間的工作體會,張計書深有感觸地說:“作為一個受黨培養(yǎng)、為黨工作的普通黨員干部,不論身處何地,在何崗位,都要時時刻刻以黨的利益為重,自覺自愿地為人民服務,以不辜負組織對自己的信任。如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做人的準則一樣,黨員干部的立身之本就是黨性原則?!?/p>
這擲地有聲的話語,正是張計書從19歲入黨、25歲參加工作以來一直信奉和遵守的內心準則,也是一個出身于農民家庭,成長于建國初年的老牌大學生和共產黨員最初的人生體驗。
1982年,張計書被任命為副處級檢察員。1984年,他被提升為省紀檢委常委、秘書長。
擔任領導職務的張計書,工作更加忙碌,責任感更為強烈。他意識到,自己已不是一個普通的辦案人員了,而是一個肩負著更多使命的黨的紀檢機構的領導干部。他肩負著為人民謀利益和負責任的重擔。
擔任秘書長的那年,張計書奉命去臨汾地區(qū)參加中紀委端正黨風工作巡查,工作由中央、省、地三級紀委組成,三級公、檢、法派人參加。張計書是以代表省紀委身份參加工作組的。因為工作組人員級別高、陣容大,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同時,由于案情錯綜復雜,各種因素摻雜其中,為了協(xié)調和平衡各種矛盾,同時又要嚴厲懲處違法亂紀人員,張計書生活節(jié)奏很緊張,工作很辛勞。前后歷時近一年時間,終于有一個圓滿的結果,得到了中紀委、省委領導的肯定。他深有感觸地說:“近一年的工作對我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和學習?!?/p>
1992年,張計書被任命為省監(jiān)察廳廳長。1993年,省紀委和監(jiān)察廳合署辦公,他又被任命為省紀委副書記、省監(jiān)察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由于山西的監(jiān)察工作搞得比較好,加之張計書同志的努力,1992年,監(jiān)察部副部長何勇來山西視察前,特別提議東北、華北的監(jiān)察工作會議在山西太原召開,并邀請時任省領導王森浩和馮芝茂參加會議。對于組建時間不長的省監(jiān)察廳來說,這是體現工作成效的最高鼓勵。會議召開前,張計書十分榮幸地被何勇同志點名參加了監(jiān)察部組織的赴國外考察團,考察團由何勇副部長任團長,先后考察了丹麥、挪威、瑞典等四國的廉政制度建設。
在回顧這段工作經歷時,張計書總結道:“作為一個領導干部,特別是紀檢監(jiān)察系統(tǒng)的決策者,要時刻以黨的最高理想為出發(fā)點,胸懷全局,高瞻遠矚。在具體的職務工作中,要恪守黨的組織原則,也就是‘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的原則。要善于思考、勤于調查,廣泛聽取各方意見,采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的工作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各種復雜和不利的情況下,妥善化解矛盾,解決問題。這是一個領導干部必須遵守的從政準則?!?/p>
從張計書平淡而從容的談吐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黨的老干部對黨、對事業(yè)的拳拳赤子之心。
1996年,時年59歲的張計書同志遵照省委的安排,來到了省人大工作。由于尚未換屆,他先任人大常委、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1998年換屆后,擔任了第九屆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
人大的工作和省委機關工作形式上看似乎迥然不同,但其實質是一致的。在省人大,張計書仍然以他一貫的工作作風用心地投入到各項地方法規(guī)草案的起草、討論和審定之中。他身強體健,總有干不完的事,用不完的勁。他認為,人大的工作主要憑自覺,雖然沒有考核各項工作實效的嚴格標準,但多年來在黨的重要崗位上煉就的基本素養(yǎng),足以使他更加敬業(yè)和認真。各項法規(guī)的制定和實行,都是帶有全局性和普遍性的,必須與依法治國和依法行事結合起來,使之成為一個地方的圭臬,社會的守則。
2003年,張計書同志從人大離休,開始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他仍然時刻關注國內外大事、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和省內各種新聞和民生方面的動態(tài)。他是農民的兒子,他質樸的本性使他時刻牢記自己曾經是一個為黨工作了一輩子的老黨員、老干部?;貞浧鹪谌舜蟮墓ぷ鳎钋榈卣f:“其實人大也并非人們印象中的僅僅是發(fā)揮余熱的地方。所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其實最能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公眾訴求。我們黨的宗旨是什么?就是一切為了人民,人民利益的實現就是黨的最終目標和努力方向。每一個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要時刻不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要終生為黨著想,終生做黨的宗旨的代言人。”
在對張計書同志將近一個上午的采訪中,他給我們講了許多自己人生各個階段的故事,從中我們也感受頗多,特別是體會到了一個特定年代的革命老干部堅強的原則性和為人楷模的精神力量。
早在他就讀于中北大學本科班的時候,服從組織安排,進入省委黨校學習;黨校畢業(yè),當學校需要他回去當政治教員時,他二話沒說,毅然返校;在市工辦當副處長時,因工作需要,他再次服從安排,來到省紀委工作,從普通干事做起,一直到擔任領導干部。不論在什么崗位上,他都任勞任怨,兢兢業(yè)業(yè),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一個共產黨員的承諾。
張計書同志還給我們講了一個他在“文革”中的小故事:大串連大造反開始的時候,他和幾個有良知的同事一起,為了繼承革命傳統(tǒng),瞻仰革命圣地,磨練革命意志,他們從五一廣場出發(fā),肩背行李,頭戴草帽,手拄拐杖,徒步12天趕赴革命圣地延安,去感受精神上的洗禮。
張計書同志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從他的言談舉止中完全可以讀懂他內心的篤定,一種信念與理想的篤定。如今,拂去歲月的風塵,我們不禁為張計書同志掌喝采:愿清廉立身,原則為氐成為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