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貞玉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山東曲阜 273165)
摩配為何沒有流行起來
沈貞玉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山東曲阜 273165)
“摩配”為什么沒有流行起來?“汽配”的類推力量太弱是原因之一;汽車配件的原型效應(yīng)及人的心理也抑制了“摩配”的流行;而“摩配”沒有產(chǎn)生隱喻或換喻,意義單一,使用范圍狹窄是其未能流行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梢灶A測,“摩配”短期內(nèi)不可能流行。
汽配;摩配;類推;原型效應(yīng);隱喻①
王希杰先生曾在《修辭學通論》(1996年)中預測“……二三年內(nèi),中國大陸將會流行一個新詞語‘摩配’”。[1](P249)這種預測是基于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從社會文化因素看,近些年中摩托車必將在中國普及,對摩托車的配件量日益增大,‘摩托車配件’這個短語不能滿足交際的需要了,需要一個雙音節(jié)詞語”。二是“從語言的角度上看,在潛性語言中,已經(jīng)存在一個潛詞摩配”。[1](P249)如果按當時時間計算,應(yīng)該是在1999年前后流行。但是事實上,直到今天,十幾年過去了,預測“摩配”流行的條件也早已具備,“摩配”卻只出現(xiàn)在摩托車及其配件行業(yè)中,且用例很少,如“浙江玉環(huán)東方摩配廠”、“重慶市佳佳摩配制造有限公司”等,它并沒有在大眾中流行起來。如《現(xiàn)代漢語縮略語詞典》(2002)收錄“汽配”而沒有“摩配”。[2](P286)這是為什么呢?首先需要清楚的一點是“摩配”一詞與其他類似的潛詞“坦配、導配”等不同?!澳ε洹迸c“汽配”從詞語生成方面來看應(yīng)該是同性質(zhì)的,都是縮略詞,即分別是“摩托車配件”和“汽車配件”的縮略。理論上,凡是機器的配件都可以稱“‘機器’簡稱+配”的形式。如火車配件可稱“火配”,坦克配件可稱“坦配”。但這些只是潛詞語,至少目前不會出現(xiàn)。因為一個詞的出現(xiàn)需要時間,需要群體認同和應(yīng)用。那些導彈、坦克等事物遠離大眾,更不用說是它們的配件了,所以可以肯定地說類似“導配”、“坦配”的詞不會流行。與此不同,摩托車是大眾熟悉的交通工具,相比之下其配件也并不十分陌生。就這一點而言,“摩配”一詞與其它類似的縮略語是不同的。那么“摩配”沒有流行,應(yīng)該另有原因。筆者試從以下幾方面對其原因做一些探討。
類推,也稱類比,索緒爾說“類比形式就是以一個或幾個其他形式為模型,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構(gòu)成的形式。”[3](P226)在縮略詞的構(gòu)成中,類推起著重要作用,如“外資”、“外商”、“外企”等一系列詞的形成。“汽配”是“‘機器’簡稱+配”這一類型縮略語中比較公認的一個詞?!翱s略語出現(xiàn)后,一般來說是與原詞語共存的。……縮略語的使用范圍要廣得多,使用頻率要高得多,原詞語反而變得冷僻,很少有人使用,但大部分沒有潛藏?!s略語的創(chuàng)造,多數(shù)具有類推性,即創(chuàng)造了一個縮略語后,可以類推出一群成族的縮略語”[4](P89~95)但實際上,“汽配”似乎不是如此,“汽配”與原詞語“汽車配件”共同存在于語言的應(yīng)用中(如“浙江寶馬汽配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西郊汽車配件市場中心”、“山西藍海汽車配件大世界”等),從北大語料庫現(xiàn)代漢語部分提供的關(guān)于“汽配”等相關(guān)例句收錄情況來看,“汽配”是原詞——“汽車配件”使用頻度高,縮略語使用頻度低。(見下表)。
注:“汽配”項中排除了3例不成詞(汽配)的例句,如“一汽配套設(shè)備”等。
而且,與“汽配”搭配的往往是放在其后的“城”、“市場”、“專賣店”、“直銷中心”、“產(chǎn)業(yè)”等,意義單一,限于行業(yè)之內(nèi),沒有更寬泛的應(yīng)用現(xiàn)象,這些都顯示出“汽配”的類推力很弱。
另外,包含更多信息量的縮略詞“汽摩配”(汽車和摩托車配件的省略語)也在人們視野中出現(xiàn),如“蕪湖縣汽摩配協(xié)會”等,這樣在行業(yè)語言里就有了“汽配”、“摩配”和“汽摩配”三個相關(guān)聯(lián)的縮略詞。無疑,外延更大,包含“汽配”和“摩配”的“汽摩配”的出現(xiàn)對“摩配”的流行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總之,“汽配”的類推能力是極其有限的,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到“摩配”借“汽配”類推作用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原型效應(yīng)是指范疇(原型范疇)具有非對稱結(jié)構(gòu),即其成員是非對稱的,一些成員比另一些成員更具代表性,是典型的成員,具有特殊的認知地位。這種原型效應(yīng)也體現(xiàn)在人們對各種機器配件的認識上。配件在人們心目中的定位并不像詞典定義那樣簡單,汽配中的“配”已有了原型效應(yīng),而摩托車或其它一些機器的配件形式在人們的頭腦中被邊緣化了?!芭浼痹凇稇?yīng)用漢語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1.(名)裝配機器的零部件。2.(名)損壞后補配的零部件。[5](P951)從廣義角度看,機器種類實在是多得很,相應(yīng)的配件自然也數(shù)不勝數(shù)。然而與人們關(guān)系最近,有配套部件的莫過于汽車了,它比摩托車更早進入大眾視野。而且汽車的種類也多,《當代百科知識大詞典》中按用途把汽車分成了六類:①轎車;②客車;③貨車;④牽引車;⑤專用運輸車,如存卸汽車;⑥特種車,如救護車、消防車等。[6](P814)各種汽車配件也就必不可少,他們大部分比較復雜,經(jīng)營方式也較多樣,如有專門生產(chǎn)廠家,有專修店,有專門銷售店等等,汽車的“配件”從行業(yè)內(nèi)向大眾“擴散”。與之相比,摩托車用途單一,其配件相對簡單,集中在摩托車修理處。所以,當人們提起配件,更多的是想到汽車配件,在摩托車流行之前就形成了一種“原型效應(yīng)”。
還有一種心理不容忽視,汽車修理,人們的心理重心在“配件”上,因為汽車配件復雜,是大件,且修理更換“配件”的幾率更大。摩托車修理,人們的心理重心一般放在修理上,因為大多數(shù)時候要換的“配件”僅是火花塞、小鏈等一類較小的,有數(shù)的幾種零件,與汽車的“配件”無法相提并論。
對摩托車配件的“輕視”自然對“摩配”一詞的流行產(chǎn)生了巨大的抑制作用。
隱喻和換喻在傳統(tǒng)修辭那里是作為兩種修辭格看待的,現(xiàn)在人們把他們看作人的認知能力。“隱喻與換喻都是人類認知的手段,隱喻涉及兩個不同領(lǐng)域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而換喻常常涉及同一個認知領(lǐng)域的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隱喻根據(jù)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換喻著重的是事物本身的特點或它與其他事物之間的特殊關(guān)系。”[7](P26~34)隱喻和換喻是詞義擴展的重要手段。人類不可能把自己的經(jīng)驗和知識與語言中的詞單一地一一對應(yīng)起來,按語言的經(jīng)濟原則,人們更傾向于一種形式具有幾種意義。許多詞在本義的基礎(chǔ)上,其意義經(jīng)過歷史性的擴展和詞義的泛化,形成了共時狀態(tài)的意義群,這些意義具有相似或相關(guān)性,其形成離不開隱喻和換喻。許多新詞得以流行也正是這個原因,如“出爐”,原指取出爐內(nèi)烘烤、冶煉的東西;又比喻公布出來,與世人見面。再如“底線”,原指足球、籃球、羽毛球等運動場地兩端的界線;新義比喻最低的標準、限度等。
而“摩配”的意思就是“摩托車的配件”,意義單一,沒有產(chǎn)生另外的隱喻或換喻意義,而且它的使用范圍僅限于摩托車行業(yè)內(nèi)。即便是“汽配”也并沒有成為一個被廣泛使用的詞,主要也是由于沒有出現(xiàn)隱喻或換喻用法,意義單一,使用范圍太窄。如《應(yīng)用漢語詞典》中解釋“汽配”只有一個義項:汽車配件。[8](P994)在《現(xiàn)代漢語頻率詞典》收錄的8000多個詞語中沒有“汽配”,[9]足見其使用的頻率之低。在這樣的情況下,“摩配”更是不可能頻繁地走進大眾的言語中的。更甚者,《現(xiàn)代漢語詞庫》中“汽配”和“摩配”、“汽摩配”都沒有被收錄。[10]可見,由于沒有在本義上產(chǎn)生隱喻或換喻,其意義單一,使用范圍狹窄,保持詞的資格尚且不易,在大眾中流行就更加艱難。
綜上所述,幾種原因制約了“摩配”的流行,確切地說,其仍處于潛性狀態(tài)。而且根據(jù)現(xiàn)在情況來看,“摩配”不會真正地流行,至少短期內(nèi)是如此。
[1]王希杰.修辭學通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
[2]袁暉,阮顯忠.現(xiàn)代漢語縮略詞典[Z].北京:語文出版社,2002.
[3]索緒爾(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1.
[4]于根元,王鐵琨,孫述學.新詞新語規(guī)范基本原則[J].語言文字應(yīng)用,2003,(1).
[5]商務(wù)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應(yīng)用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0.
[6]曲欽岳.當大百科知識大詞典[Z].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
[7]束定芳.隱喻與換喻的差別和聯(lián)系[J].外國語,2004,(3).
[8]商務(wù)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應(yīng)用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0.
[9]北京語言學院語言教學研究所.現(xiàn)代漢語頻率詞典[Z].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6.
[10]梁揚.現(xiàn)代漢語詞庫[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呂 艷]
W hy Does Not"M otorcycle Accessories"Become Popular?
S IM Jung-ok
(College Literature ofQufu Nor malUniversity,Qufu 273165,China)
Why does not"motorcycle accessories"become popular?One of the factors is that the analogy strength of"auto Parts"is too weak.And prototype effectof"auto Parts"and human’s psychology have also restrained the unpopularity of"Mo2 rocco matches".Another important reason of unpopularity is of"motorcycle accessories"having no metaphor or metonymy,and its singlemeaning and the narrow scope of using.We can predict that"motorcycle accessories"will not become popular in the short ter m.
Auto parts;motorcycle accessories;analogy;prototype effect;metaphor
H195
A
1004-7077(2010)03-0056-03
2010-04-20
沈貞玉(1971-)女,韓國人,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應(yīng)用語言學碩士生,棗莊學院外國語系韓國語外教,主要從事中韓語言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