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趙浚宏
世界杯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
本刊記者 趙浚宏
2010年南非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在關注精彩賽事的同時,科技在世界杯的中的應用也越發(fā)引人關注,球衣、球鞋以及比賽用球全部被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足球比賽除了技術的較量也開始了科技的對抗。
在南非世界杯賽上,葡萄牙球星C羅穿的球衣,是由8個回收的塑料瓶子制成的。制造商從日本和中國臺灣的垃圾處理站收集塑料瓶,洗干凈、去除標簽、切成薄片、熔化,最后制成紗線,用這些紗線編織成球衣。據說,這種工藝做衣服比生產滌綸減少30%的能源消耗。
廠家用了近1300萬個塑料瓶制作各個國家隊的球衣,這相當于避免焚燒大約25.4萬公斤 長。 為了讓運動員在一場超過90分鐘的比賽中保持最佳狀態(tài),就不能讓他們穿著汗水打濕的衣服踢球。因此,制造商使用的透氣工藝會將人體汗水吸收并排至織物面料表層,而球衣兩側和球褲腰帶下面的散熱區(qū)增加了透氣效果,這些散熱區(qū)由200個細小的激光網眼組成。與以前的球衣相比,新款球衣的面料將空氣流通范圍增大7%,而重量卻減輕了13%。
現(xiàn)代草坪育種技術,使全球有各種各樣的草坪草品種上千個。不同品種的草坪草,顏色、密度等指標都不盡相同。就顏色而言,科學家就有從淺綠到中綠再到深綠的7個評價級別。除顏色,草的長短也有規(guī)定。英國名將歐文據說曾因為某球場的草皮過長而滑倒。事實上,草皮按國際足聯(lián)的規(guī)定為28毫米,誤差不能超過2毫米。在南非姆博貝拉球場,世界杯歷史上第一次使用了人工草皮。人工草皮在100%天然草表面下20厘米處植入人工纖維。天然草的根部同人造纖維相連,人造纖維將草皮固定的場地上,這樣一來,人工草皮既有柔軟平坦的表面又有穩(wěn)固的根基。且無論在任何天氣下,都能保證比賽不會受到草皮狀況的影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鼻蛐赡苁菆錾锨騿T的惟一武器,誰穿對了鞋,也許誰就找對了制勝門路。在世界杯角逐中要贏球除了教練布置和球員發(fā)揮外,誰都無法否認現(xiàn)代高科技在其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日本美津濃公司通過研究確定,經過特殊加工的球鞋能夠讓球增加球速和旋轉速度。要讓射出去的球變得更猛,關鍵是提高球的旋轉速度。通過對球慢鏡頭的研究發(fā)現(xiàn),球員一腳勁射球的時速可以到達每小時90公里以上,研究發(fā)現(xiàn)球速越快,球在空中的旋轉越慢。日本這家鞋廠邀請日本國腳本田圭佑一同幫助試驗。他們利用電腦技術計算球每次的旋轉速度和球速,然后在球鞋的表面加上不同角度和大小的膠墊,當足球和鞋面接觸時就能夠增加摩擦力,讓鞋面和球貼實,足球就會減少旋轉,速度更快;或者在球鞋表面附上不同的材料也能改變足球的旋轉速度。所以球場上除了球員的雙腳踢球,科技造就的球鞋將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三只腳。
在B組的第一場比賽中,腳穿美津濃球鞋的韓國隊后衛(wèi)李正秀攻入了第一個進球。對陣希臘的這場比賽中他在快速的攻防轉換下,開賽僅七分鐘就挑射球門遠角取得一分,并最終幫助韓國隊以2:0取得了首場勝利。在另一場比賽中,日本隊本田圭佑打入了全場唯一一粒進球,第39分鐘,剛剛度過自己24歲生日的本田圭佑接松井大輔右側傳球,近距離推射攻破非洲雄獅喀麥隆隊大門,這粒制勝球幫助日本隊在世界杯決賽圈中完成了歷史性突破,即在本土之外進行的世界杯中首次贏球。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款球鞋MizunoIgnitus第一次亮相就得到了極大的關注。第一位在南非世界杯上穿著這款最新球鞋出場的是尼日利亞的卡魯?烏切,他在第二場小組賽與希臘隊的比賽中也打進一球。另外,一批美津濃簽約選手如斯洛文尼亞隊的約基奇,巴拉圭射手圣克魯茲等都表現(xiàn)出色。
目前前在南非世界杯比賽球員中,球員的比賽用鞋一般都集中在4至5家運動品牌。由于本屆比賽用球“普天同慶”遭到球員普遍質疑,他們認為,該球的行進線路會發(fā)生漂移,使得傳球線路不夠準確。所以球鞋的合適與否更加受到球員的關注。據“美津濃”體育市場部副經理黃碩秋介紹說,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踢球球員的雙腳之間存在差異,而一般練習踢球者不會感受到這些微小差異,所以贊助商對重點簽約的隊員一般都會量腳定做,除了球員個體需求外,前鋒和后衛(wèi)對鞋的要求也不同,這區(qū)別于市場上銷售的普通品牌鞋。黃碩秋還說,廣告做得多、做得響的鞋不一定適合普通消費者,有許多鞋用的都是PV人造材料,場上球員專業(yè)用鞋與普通出售的鞋是有差別的,一雙好的對外銷售的普通運動鞋一般用袋鼠皮做貼面材料,他們希望為業(yè)余愛好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鞋子。
俗話說合腳的鞋才是最好的,輔助球員踢球的這第三只腳絕對是有性格的。各品牌間在拼比高科技的同時,其技術含量或者選材用料有時候并不在同一起跑線上。當初在悉尼奧運會上先穿高科技“鯊皮”泳裝的澳大利亞選手索普游得最好,最先得利,后來大家都穿就在同一起步線上了,再到后來這種泳裝被禁止在奧運會上使用。某品牌鞋也許在某個階段的水平并沒有到達同行高度,這時候他們也許用錢去砸球員,迫使他們穿該品牌鞋,最后倒霉的或許就是球員自己。球員轉會很多時候與品牌的商業(yè)利益捆綁在一起。最典型的就是舍甫琴柯,該隊員在意甲聯(lián)賽效力非常出名,轉會到英格蘭聯(lián)賽后球鞋也換了,但是他的狀態(tài)一落千丈。上屆世界杯巴西隊中大名鼎鼎的球星羅納爾多狀態(tài)時好時差,許多人懷疑與他和贊助商間不斷換鞋有關。與球鞋影響球員狀態(tài)較近的一個例子,就是高爾夫球桿,當新簽約贊助商需要換高爾夫球桿時,球手一般要適應很長一段時間,有的球手也可能最終都無法適應新球桿。
當然也有的球員穿慣了一個品牌的鞋子后,會對其產生心理暗示作用,有的一換鞋就不會踢球。許多運動員都有這樣的習慣,當年奧運會5000米長跑冠軍王軍霞穿美津濃的鞋奪冠,隨后她在每次重大比賽中都會穿這雙幸運鞋,直至她退役,她把這雙冠軍鞋珍藏起來。
目前許多品牌鞋都選擇青少年球員作為重要的贊助策略,其目的很清楚,一旦他們今后發(fā)展成功,贊助品牌也跟著出名,或許還能一直跟著某位球員不斷被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