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馬金瑜 ■http://www.blogweekly.com.cn
在那個小鎮(zhèn)我成了被嘲笑的對象
■ 口述/馬金瑜 ■http://www.blogweekly.com.cn
貴州仁懷市九倉鎮(zhèn)上的米粉還是很好吃的,鎮(zhèn)政府對面這家小米粉館的老板娘還很年輕,在騰騰的熱氣中,她邊撈米粉邊笑:“你是第一次來九倉吧?……我是從四川嫁到這里的,第一年嚇死我了。”孩子來鬧著要零錢,她嗔怪著打他:“火箭殼殼掉下來,砰—看你還買啥子!”
在這個只有一條長街的小鎮(zhèn)上,我是上至七八十歲爺爺奶奶下至幾歲小孩嘲笑的對象:“嚇!那個東西(衛(wèi)星和火箭殘骸)每年都掉好幾回。”在“嫦娥二號”殘骸要落下來的那天,九倉鎮(zhèn)上趕集的人依然擠滿了一條街。菜場的阿婆拉著自己的土雞不肯撒手讓人買走,補鍋匠細細密密地敲打著一口坑坑洼洼的鋁鍋,買秋菜種子的人擠在店鋪門口,就在這天凌晨4點,街上還不?;厥幹i叫—5頭豬在這一天被殺了,而15個小時后,“嫦娥二號”火箭的助推器殘骸就有可能落到這里—天上掉東西,早已成為他們生活中賣菜殺豬一樣的一部分。
盡管近30年來這里一直是火箭和衛(wèi)星殘骸的理論落區(qū),但外人很少知道,這里的人怎樣把一口鋁鍋用三代人,然后在趕集的時候,走很遠的山路用背簍背來,花一塊錢,請補鍋匠換一個鍋底。下午快六點的時候,趕集的人都逐漸散去,整條街上,只有一個去世的阿婆睡在家里頭。一直到七點零八分左右,聽到遠遠地悶響,才曉得火箭殘骸掉在了某處,我看著一列摩托車沿著山路,在夜色里慢慢地駛向鎮(zhèn)子里,在被陰云和霧氣濃重遮蓋的天空下,這些上山避難的老百姓騎著摩托車回家,那一串緩緩移動的燈光,竟像是從天上下來的。還有許多趕到山坡上的村民,我是看不見的,他們回到家,大約很晚了。
與牽著牛羊抱著蛋雞和糧食上山相比,現(xiàn)在,殘骸落區(qū)的老老少少平靜多了。我不過像是一個趕來看熱鬧的人,然后匆匆離開,而他們的生活,從前過了快30年,以后還要繼續(xù)很多年。我想起有一首名叫《賢良》的民謠這么唱:“你就是天上的奇女子呀,我就是地上的拉拉纓……”在我的故鄉(xiāng)寧夏賀蘭山腳下,遍布著拉拉纓這種小草,在西北一帶,這是一種極為普通的野草。無論風雨寒暑,其實對于拉拉纓都是一樣的,只有承受這樣的命運活下去。回去的路上,我就一遍一遍聽著《賢良》:“我就是那地上的拉拉秧喲……我就是那地上的拉拉纓喲……”
聯(lián)系編輯:caiyalin@blogweek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