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紹河/文 陳曉龍/評
我在閱讀近期出版的幾種不同類型期刊時,驚異地發(fā)現(xiàn),封面都是梯田的風光照片。那清晰優(yōu)美的線條,那恢宏磅礴的氣勢,那絢麗燦爛的色彩,令人興奮而震撼,看后久久難忘。原來我熟視無睹的梯田,竟有這般龐大的雕塑之美。
我至今沒有參觀過云南云陽哈尼人的梯田,也沒有機會去看湖南新化紫鵲界的梯田。據(jù)說,這兩處堪稱世界梯田奇觀,是祖先留給我們不可多得的自然與文化遺產。但也沒有什么遺憾,在我出生和生長的地方,坡坡嶺嶺到處都是梯田,我就長期生活在梯田構成的風景里和梯田孕育的文化里。
我家的吊腳樓建在一面山坡的半腰里。樓前屋后全是層層疊疊的梯田,漫山遍野舒展開去。出門回家,都要從梯田曲曲彎彎的田埂上走過。我熟悉這些梯田的角角落落,哪塊田像一彎新月,哪塊田像一條青布腰帶,哪塊田像一只雄雞,哪塊田像一口天井,我閉著眼睛都說得出來。哪條田埂有多少步長,哪丘田里黃鱔泥鰍多,哪塊田里水生蔬菜嫩,我想都不用想就心里有數(shù)。
我是一個好靜喜獨處的人。小時候,閑著無事,我常常面對著梯田,坐在石頭上托著兩腮,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地和梯田作著無聲交流。我看見無窮無盡的弧線,像優(yōu)美的線譜,在微風的彈撥下,汩汩流淌出悅耳的樂音,鄉(xiāng)親們和著這仙樂,一邊勞動,一邊哼著小調或唱著情歌。我看見灌滿山泉水的層層梯田,仿佛無以數(shù)計的魔鏡,在暖暖陽光的映照下,亮晶晶,明晃晃,把整個山寨照得山光水鮮,人靚物美。我還看見,鄉(xiāng)親們把梯田當作稿紙,用靈巧的雙手,將翠綠的秧苗栽成一行行立體的詩句,讓貧困的生活添了好些詩意,也讓梯田帶著一身濃濃重重的色彩和我們朝夕相處。
對梯田的長期觀賞閱讀,我不由得對祖先仰慕起來。我曾問過長輩,寨子里山坡上的梯田是哪朝哪代開鑿的。大家都說不出子丑寅卯來,只說從小就看見有這么多梯田。我敢肯定,在有人定居在這里之前,不可能有梯田,是我們的祖先,因為生存的需要,一代代、一輩輩慢慢開墾出來的,先是一小塊兒,再是一小塊兒,經年累月,就有了這規(guī)模。這里最老的梯田,恐怕有上千歲了吧。古人是有長遠眼光的,他們?yōu)樽訉O留下了可耕種的土地。這才是最寶貴的財富。我想象著當年開墾梯田的壯舉,有人披星戴月,有人櫛風沐雨,有人夜以繼日,有人代代不息,他們用鋤頭、用木棍,甚至用雙手,一點點兒地雕鑿著大地,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他們用生命改造著生存環(huán)境,卻無意中創(chuàng)造了一種奇異的文化,建筑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梯田把自然與人文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充分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至高境界。她不是單一的風景,她在帶給人們美的享受的同時,更主要的是靠自身的出產養(yǎng)育了這一方水土這一方人。梯田和人的關系更緊密,更富有人情味兒和文化味兒。梯田不僅生產五谷雜糧,也生長文化,生長民歌,生長愛情。我曾經驕傲地說過:我的鄉(xiāng)親天天生活在文化里,他們都是名副其實的文化人。
鄉(xiāng)親們對梯田呵護有加。他們把田坎修剪得輪廓分明,把田埂鋪填得平平整整,把溝渠整理得順順暢暢,把田塊梳耙得熨熨帖帖,真像是鍛造價值連城的藝術品。哪里田坎崩了,溝渠堵了,田里淤了,鄉(xiāng)親們都會及時修補,保持她的完美無缺,完好無損。早年,我也常常去參加修補梯田的勞動,那份投入、那份純情,是很難讓人想象的。
后來,我進了小縣城,整天住在水泥樓房里,心里卻牽掛著山坡上的梯田。早些時候,還有鄉(xiāng)親進城來,要我?guī)椭┧嘀惖臇|西,說是修補毀損的梯田用,我也盡量幫助他們弄一些回去。但近年卻不再有人要我?guī)椭嗔?。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被山洪暴雨毀壞的梯田也沒有人修補,祖宗留下的梯田正在慢慢損壞。去年夏天,年過古稀的父親進城來,說是一場暴雨,把他承包的梯田毀壞了多處。我說趕緊找人修補一下。父親搖搖頭:“我種不動地了,修補好了也無人種?!蔽疫€是出錢請人把毀壞的地方修補好了,盡管她荒著,總不能讓梯田在我的手里毀掉。說不定,再過好多年,我為之驕傲的梯田,就會支離破碎,到時,不知見了祖先怎么向他們交代。
梯田是我國七種田制之一。我們的祖先憑著聰明才智,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這部大地雕塑。當今的人,應該站在梯田里,好好去閱讀這部經典,思考她深沉而永恒的主題。
【感悟】這是一篇情感真摯耐人尋味的散文佳作。文章開頭用具有“清晰優(yōu)美的線條、恢宏磅礴的氣勢、絢麗燦爛的色彩”的梯田的風光照片勾起了“我”的憶鄉(xiāng)思緒:故鄉(xiāng)的祖先們奮斗久遠,眼光長遠,創(chuàng)業(yè)艱難,創(chuàng)造出了奇異的文化和獨特的風景——梯田。鄉(xiāng)親們對梯田呵護有加,“鄉(xiāng)親們把梯田當作稿紙,用靈巧的雙手,將翠綠的秧苗栽成一行行立體的詩句,讓貧困的生活添了好些詩意”,寫出了鄉(xiāng)親們在梯田里辛勤勞作,栽下一行行翠綠的秧苗,生活雖然貧困但充滿了樂趣。而“梯田把自然與人文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充分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至高境界”,則引發(fā)了“我”對梯田深深的情思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