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紅玲
高校實行“三自主”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思考
□ 胡紅玲
“三自主”的選課模式,是教育部對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提出的要求。但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卻并非如理論設想的那么一帆風順。文章通過理論上的“三自主”同現(xiàn)實實施過程的“三自主”對比分析,提出了“三自主”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綜合其他研究文獻說明:在現(xiàn)階段,完全放開、不加制約引導的“三自主”并不能取得體育課程的最佳效果,應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有條件地逐步實施“三自主”教學。
“三自主”教學;問題及思考
2002年8 月6日教育部頒布實施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根據(jù)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guī)律,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別、班級建制,重新組合上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具有自主選擇課程內(nèi)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營造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氛圍。”“三自主”給予了學生最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權,尊重學生選擇,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調(diào)動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但“三自主”也對體育教師、更對我們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踐表明:倉促開設的新課較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全天候的選課亦并非符合教育及運動和生理的固有規(guī)律,自由的選項則助長了學生怕苦怕累的消極思想。完全放開、不加引導和制約的自由選擇,并非能使我們的體育課程取得最好的效果。強制性的要求對體質(zhì)持續(xù)下降的大學生尤為必要[2]。
本文從“三自主”在高校實施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通過理論要求同實際實施情況間的差距進行了對比研究,提出了各高校應根據(jù)自己現(xiàn)有場館設施、師資條件等情況有計劃地來逐步完善學生選課,慢慢完善“三自主”選課模式,而不應盲目、不切實際地來實施“三自主”教學,使得教學步入非正規(guī)教學渠道中。
1.1 “三自主”選課模式缺乏相應的引導
一般學生都是剛?cè)胄>鸵M行體育課選項,但高校學生的招生一般都是面向全國招生,招進來的學生體育基礎都是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在高中并未進行相應的體育項目鍛煉或?qū)W習,有的學生對開設的很多體育項目都聞所未聞或一知半解。對體育技術都談不上了解,對體育理論及自身鍛煉規(guī)律更是陌生。因此,這些學生在剛?cè)胄?,又缺乏相應引導的時候,當然不會優(yōu)先考慮體育課的選課等等,而是隨大流,跟隨其他同學迷迷糊糊選課。
1.2 自主選擇課程內(nèi)容的實際困難
體育社會學專家盧元鎮(zhèn)指出:“體育教材的選擇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技能;要有利于體育文化的繼承;要有利于形成學生身體鍛煉的習慣;要符合我國學校體育的實際;要為學生未來的生活服務。”《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實施以來,各高校也都以此為依據(jù),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各高校根據(jù)其所在地的地域特色,將很多具有民間特色的娛樂項目也搬進了體育教學的課堂。例如:西北地區(qū)的安塞腰鼓,中原地區(qū)的太極拳等。據(jù)了解,很多高校開展的選修課有二十多項。學生如果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修體育課程項目,除了多數(shù)學生能如愿以償外,另有一些項目選修人數(shù)很少,根本達不到開課的人數(shù),這樣以來,這部分學生很難如愿,往往是強行改選其他項目。因為選修項目并非自己原想的項目,致使這部分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習積極性較差、考試較難通過等一系列問題。
另一方面的困難是:學生所選的專項缺少該專項的任課教師。各大體育院系培養(yǎng)的體育教師其專項落后于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同樣也落后于學生的興趣需要。幾十多項的選修內(nèi)容,卻并沒有相應專項的教師過來任教。雖然體育技能學習過程中存在很多相似點,很多教師在短時間內(nèi)可以適應自己的非專項的教學,但由于并非自己從事的專項,學習過程又很倉促,致使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無論是教師教的過程還是學生學的過程都顯得力不從心。
1.3 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實際困難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實施需要學校教務部門的大力協(xié)助,尤其是在進行體育上課時間的安排上,更需要優(yōu)先考慮氣候變化特點、學生生理特點及一日內(nèi)學生身體活動的變化等,但當全校所有課程集中排課時,優(yōu)先編排體育上課時間是很難保證的。從很多高校的開課情況了解到:學生自主選擇上課時間也是空談,基本還是按照學??傮w排課時間來上體育課的。
1.4 自主選擇任課教師的實際困難
嚴格地說,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自主選擇任課教師也是在一定范圍內(nèi)的。一方面是學校現(xiàn)在開設的很多專項并沒有相應專項的任課教師來進行教學;另一方面,很多教師專項課選修學生分布不均勻,教研室常需綜合考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情況,來協(xié)調(diào)教師和學生間的人數(shù),在這種協(xié)調(diào)的過程中,學生自由選擇任課教師也是在一定程度或一定范圍內(nèi)的。
1.5 高?,F(xiàn)有場地器材不足給選課帶來的困難
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是保證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體育訓練正常進行必不可少的物質(zhì)條件,是檢查、督導、評估、規(guī)范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研究表明:許多高校在擴招后,體育場館的生均擁有量大大低于國家標準,達不到生均4.2平方米的最低要求。教育部直屬高校除北京大學等少數(shù)高校外,其余都沒有達到標準[3]。有50%的高校其場地、器材能勉強應付上課使用,25%明顯不足,25%嚴重不足。體育課沒有場地和器材對學生自由選項無非是最大的難題。
2.1 根據(jù)學校實際,在一定范圍限制內(nèi)實施“三自主”
“三自主”選課模式充分考慮了學生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興趣,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也調(diào)動了教師的授課積極性,授課質(zhì)量提高。這是“三自主”選課模式的優(yōu)點所在,但好的事物如果不考慮其生存的條件環(huán)境,也會適得其反。現(xiàn)有高校體育課教學條件和情況,只能允許我們在一定限制內(nèi)來實施“三自主”教學。畢竟,它的一步到位對我們的社會、學校管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2 實施“三自主”選課同時應把握好體育的最終目的
“三自主”選課模式,是在充分考慮學生主體的前提下提出來的,也是體育課進步的一種表現(xiàn)。目前,高校體育課也都在充分滿足學生興趣、愛好的同時,以各高?,F(xiàn)有條件,逐步加以實施。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不能一味的迎合學生興趣,而不考慮學生體質(zhì)現(xiàn)狀。我國學生體質(zhì)健康狀況連續(xù)下降的實際,再次給我們敲響警鐘,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考慮學生興趣、愛好,更應把握好體育“增強健康,增進體質(zhì)”的最基本的目的,提高體育教學的質(zhì)量,重視教學活動的量和強度,切實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實現(xiàn)體育課最基本的目標而教學。畢竟,體育課程是在校學生最主要、最積極和最有效的健身形式。體育課程的任何改革,都不應背離“增強體質(zhì)”的宗旨和使命。如果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就助長了其怕吃苦受累的思想。顯然,體育課不苦不累同增強體質(zhì)是相矛盾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實踐的檢驗,可以使我們更清楚的認識“三自主”選課模式在實際實施中遇到的
困難險阻,從而更好地解決遇到的問題。但不能遇到問題就否認最初的研究理論。普通高校體育課實施“三自主”教學,也是在充分考慮學生主體地位,一切以學生為本的前提下提出來的。而且,在部分條件都很成熟的學校實施的很成功。推廣過程中,需要我們按步驟、有計劃地從各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以“健康第一”為出發(fā)點,既要考慮學生的個體需要,考慮學生的積極性、參與運動鍛煉的主動性,又要考慮國家和社會對學生的具體要求,考慮學生整體身體素質(zhì)下降的現(xiàn)實情況。將學校體育的近期效應與長遠效應相結(jié)合,最終推動學校體育基本目標的實現(xiàn)。
[1]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S].教體藝 [2002]13號,2002-08-06.
[2]石宏等.普通高校體育課“三自主”選課模式的利與弊[J].體育學刊,2007(7):84-87.
[3]許書琦,戴紅燕等.吉林省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實施“三自主”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 [J].教學研究,009(5)36-37.
[4]項立敏,張青.高校體育“三自主”教學產(chǎn)生的問題分析[J].體育學刊,2007(7):88-91.
[5]張來明.普通高校三自主體育教學的實踐研究 [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8):1117-1119.
[6]孫曄.普通高校三自主體育選項課難點與對策研究 [J].鹽城工學院學報,2008(3):85-88.
(黃河科技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