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 垛
松花頂是樂都縣境內(nèi)一座幾乎常年積雪且高聳入云的名山,位于樂都北山的達拉土族鄉(xiāng),海拔4056米,距縣城約35公里。
攀登的季節(jié),最好是農(nóng)歷三伏天。因為,這個季節(jié)松花頂白雪隱退,滿山蒼翠,水草豐饒,百花艷麗。加之氣候適宜,自然是比較理想的攀登季節(jié)。今年農(nóng)歷六月下旬,也是初秋剛到,末伏來臨之際,我們一行五六人乘車從縣城出發(fā),前去松花頂拍攝風光電視片,有幸攀登了一回松花頂,真正一飽了這座樂都名山的眼福。
在向?qū)У膸ьI(lǐng)下,我們越過李家昂村,走進一條名日“石板溝”的溝岔。向?qū)дf,石板溝是攀登松花頂?shù)慕?也是李家昂人坐圈放牧的地方。我們夜宿石板溝,翌日凌晨攀登松花頂。
進入石板溝,汽車開始搖晃起來,速度也明顯減慢。眼見的石板溝三面環(huán)山,層巒疊嶂。原野翠染,林草茂盛。山坡寬敞,溪水流淌。的確是一個天然好牧場。這不由讓人心曠神怡,情懷酣暢,淡忘了一路的車兒顛簸……
來到第一個圈窩,汽車已無路可走。于是,我們下車步行。當我們背起背包。扛起攝像機,抖起精神,準備出發(fā)之時。突然嗖嗖的冷風撲面而來,像是要有雷陣雨了。一下子我們也感到身上寒冷起來,趕緊穿上多帶的衣服。顯然,這里的氣候與炎熱的縣城,與我們剛離開不久的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形成鮮明對比,似乎這里已經(jīng)到了深秋時節(jié)。滾動的烏云迫使我們不得不停下步來“觀天象”而后行了。其實這里早已不見樹木,只有草坡。濃重的寒氣,也說明海拔越來越高了。此時如果不是來到藏族老人拉官卻放牧的圈窩,好客的夫婦倆熱情招呼我們走進窩棚,說不定我們真要遭受一次高原初秋暴風雨的襲擊,挨一回無處避雨的“凍肉”的。
在官卻老人的熱炕上,我們一邊喝酥油茶,吃鍋盔饃,拌糌粑,一邊寒暄。官卻老人告訴我們,他年已花甲。全家七口人,15畝耕地,種植著青稞、油籽、洋芋、小麥和青草。飼養(yǎng)著30頭牦牛和50多只羊,常年在這兒坐圈。日子過得“還算可以”??吹嚼先俗鲲堨锌挥玫呐<S塊小山似的堆滿圈窩,太陽能電燈高懸在窩棚梁上,收音機擺放在窗臺上,手機擱在炕桌上……這一切,無不體現(xiàn)出這偏遠山區(qū)放牧人家的現(xiàn)代生活氣息。從洋溢在老人臉上的喜悅中,更不難看出,他家的日子過得是多么舒心。
大約一個小時,風停了,雨也停下。我們告別官卻夫婦,向石板溝腦進發(fā)。
一路行來,層層疊疊的山坡,那碧綠、青黛、黯淡和明亮的各種色彩在眼前展現(xiàn),煞是好看。我們準備好攝像機,邊走邊拍。石頭上密麻麻橘紅的、黝黑的苔蘚,汩汩流淌的清澈小溪,山坡上、溝灘里吃草的羊群、牛群、馬群,以及空中翱翔的白鴿群,我們都不放過,一一攝入鏡頭……
山道越上越陡,腳步也自然越來越慢。我們每走一陣,都不得不停下步來喘口氣,甚至還要坐下歇上一會兒,再繼續(xù)前進。直到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我們踏進石板溝半山腰宿營的窩棚。
和官卻老人家一樣,這家窩棚的夫婦也是藏族,一樣的熱情好客。他們先是給我們倒茶、端饃。然后又是做飯,揪上我們青海人最愛吃的面片,還再三恭請大家吃飽吃好。飯后,又煮上羊肉“手抓”……憨厚的性格,純樸的情感,熱情的款待,細心的照料,真讓人感激萬分。
凌晨四點,是我們既定的出發(fā)時間。伴著燦爛星空,踏著皎潔如玉的下弦月光,我們準時動身,徒步奔向通往松花頂?shù)氖鍦仙巾?。這時,雖然夜空通明,但仍是夜不觀色。陡峭的山道不時有小石子絆腳,讓人感到每走一步都是那么費勁??斓绞鍦媳M頭時,竟連小道也沒有了,滿山滿坡都是密麻麻的草墩,就像鉆進了西瓜密集的地塊,簡直讓人無處下腳。加之這里已經(jīng)有了霜凍,每踩一腳,不小心就要踩到草墩上。冷不防滑下去,不是閃腳,就是跌跤……就這樣,在沒有道路的石板溝山坡上,我們睜大眼睛瞅著腳下,深一腳淺一腳,步履艱難地向上爬。大概不過兩公里的路程,我們卻足足爬了一個小時,才算到達石板溝山頂。
當我們站在石板溝山頂上時,啊,眼前開闊明朗起來!夜幕中的石板溝山頂平展展躺在面前,顯得那么朦朧曠遠,寂靜安然。迎面圓圓饅頭似的一座巨大山峰從地平線上拔地而起,巍然屹立,雄宏寬闊,直插云霄。山峰在晨曦映照下,青黛一色,宛如一位頂天立地的盔甲武士剪影立于天地間,像是在時刻守衛(wèi)著這片神圣大地……向?qū)ξ覀冋f,這就是松花頂!
夜幕中的松花頂,乍一看,似乎近得可以伸手觸摸。然而,定睛一看,仍是遙遠,若影若夢。這時,離天亮還早,我們決定在此休息,等待拍攝日出。
真是高處不勝寒。等日出,說實話,使我們飽受了一次高山秋寒的侵襲。即將破曉的天空越來越明朗,可天氣越來越冷了。凜冽的寒風直刺身骨,吹得我們瑟瑟發(fā)抖,渾身打顫,手腳很快麻木了。雖說大家都穿了多帶的衣服,但誰也沒有料到在這風寒交錯的高山頂上,多穿的衣服仍然不能御寒。但為了不失時機地拍攝到松花頂日出,大家不得不在這無處躲避風寒的高山頂上,一邊忍耐,一邊走動,盡量加大活動力度,無奈地癡癡等待……
清晨六點半,太陽終于出來了。啊,我們的心里豁然亮堂起來,熱乎起來!苦苦等待了一個半小時日出的我們,這時顧不得渾身麻木,手腳冰涼,抓緊時間搶拍下這大好晴天的松花頂日出勝景。拍完鏡頭,閑暇之余,我們才清楚地看到。位于我們正東的松花頂,真的雄宏壯闊,直立突兀。整個山峰就像爆發(fā)過的火山,顯得那么秀氣壯美。再一看,流沙又像藏族漢子頭上的條條小辮,均勻垂吊下來,更顯得那么玲瓏俊俏。望著眼前蒼翠如玉的高高松花頂,不能不讓人驚嘆大自然造物主鬼斧神工的奇巧和精妙!
從石板溝山頂?shù)剿苫斏礁?之間還相隔大約一兩公里寬的山坡和溝壑。小溪從山間流出,在陽光照射下,奔流南下。草場上到處是密麻麻的草墩,宛如西瓜地里一個個圓圓的西瓜,裸露出大小一致、排列均勻,且很有規(guī)律的草墩圖案,顯得那么明快而富有節(jié)奏感。近看腳下,栽絨地毯一樣密集的小草生長著,無數(shù)各色小花盛開著。在寒風吹拂下,小草小花微微擺動,像是在為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招手致意,點頭微笑。由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與氣候條件所限,這里的花草雖然小的剛蓋住地皮,再也不能長高。但在我看來,它們不是小得可憐,而是小得可愛,小得天真爛漫,真正的“小巧玲瓏”。比如蒲公英,花朵小的只有指甲蓋大,可花開得仍是那么金黃金黃,惹人喜愛。在這高寒地帶,這些小草小花們不甘寂寞,不敢示弱,競相生長,頑強地生存,用自己矮小的身體點綴這里的景色,裝扮這里的大地,甚至滋養(yǎng)這里的生靈。
太陽高高升起,我們的身上漸漸暖和起來,我們向松花頂走去。不一會兒,身后傳來人們的喊叫聲?;仡^一看,原來是要幫送我們?nèi)ニ苫數(shù)睦罴野喝恕K麄儬恐蝗候咇R,從山下匆匆趕來。早已困乏了的我們,見有騾馬騎了,不由自主停下步來等待。當然,感激之情也涌上心頭!
騎著騾馬,我們很快來到松花頂山腳下。我們稍作休息,準備登山了。從這里仰望鉆入云天的松花頂,巍峨威嚴,雄宏挺拔,直立陡峭,險峻可畏,大有頂天立地、高不可攀之勢。這在讓人肅然起敬的同時,也不由嘆為觀止。
開始登山了。同行人中有兩位是女同志,按照習慣,是不能登山的。無奈,她們只好等候在山下。我們順著彎彎曲曲的山間小道,開始向上爬。我牽著自己剛騎過的小青馬,因它性子急、腳步也非???一見到石坎還要往上跳。這不由地逼著我也快步向上跑步走,要不就會被踩到腳或被撞倒的。見此情景,李家昂人說,上松花頂不能心急,得慢慢來,一步一步走。于是,我勒緊轡頭,遏住小青馬,才使腳步緩慢下來。
走到山腰,我突然驚奇地發(fā)現(xiàn),早晨我們從石板溝山頂上看到的松花頂那一灣一灣流下山坳的流沙,實際上并不是流沙,而是成堆相連的一溜溜塊狀大石頭。這些石頭就像從山頂上噴出后流下來似的,重重疊疊,層層壘壘,寬度均有好幾米。真讓人驚奇萬分,感慨不已!
途中,我們還著實體會了一下“攀登”二字的確切含義。上山時,好多時候都要抓住山巖,邁著小步向上行??吹靡娚巾斁驮谘矍?似乎觸手可及,可是,走了好半天,還像原地踏步一樣。越往上走,越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且有點胸悶氣短。每走上三五步,不得不停下來歇歇氣,深呼吸。這時,我想起比松花頂高一倍多的珠穆朗瑪峰,不知勇士們是憑借著怎樣的力量在攀登??上攵?他們所具有的膽識、勇氣和毅力,是何等的驚人!
我們終于攀上了松花頂。啊,松花頂真的是那么雄宏壯觀,無可比擬。極目四顧,千山萬壑盡收眼底。延綿大山,都在松花頂腳下。我們平時從谷底、溝壑看到的巍峨山峰,在這里看來,就像丘陵一樣,均顯得那么低矮、渺小。茂密的森林,也像大片的綠草地,分不清哪是林,哪是草……就這樣,松花頂在云煙升騰、山嵐纏腰,猶如萬馬奔騰、海浪洶涌澎湃的千萬座大山之間,昂然屹立于群峰之首,體現(xiàn)出了真正的大山品格!
松花頂四周都有河流發(fā)源。這些河流伴著大海波濤般的群山,蜿蜒流向遠方。其中最大的一支是引勝河。極目遠眺,河水儼然一棵平躺的銀色大樹,錦繡的枝椏伸向多座山峰之間,甚至伸向松花頂。陪襯得松花頂銀光閃爍,格外秀麗。綿延的南大山、巍峨的武當山、遙遠的冰溝奇峰以及近鄰互助不知名的山峰,此起彼伏,如夢如幻。這一切,不由給人一種胸襟開闊、其樂無窮的美感!我為自己能有機緣登上松花頂而感到由衷高興!
松花頂頂端極為平坦,一塊約有兩畝大的長方形平地,平展展躺在山頂上。登上山頂,就像登上了樓頂,平展得讓人一千個放心。頂上有一大峨博,懸掛鑄鐵鐘,又給人一種威嚴、神奇和神秘之感。和鄉(xiāng)親們一起,我們拜謁過這位“北山總神”后,席地而坐。伴著燦爛陽光、陣陣寒風,大家輪流喝著青稞酒,暢談著松花頂。鄉(xiāng)親們說,松花頂是“北山總神”,也是“北山爺爺”,南山的阿伊桑邁是“奶奶”。每年農(nóng)歷六月十五,達拉、共和、引勝、壽樂和鄰縣互助的松多、紅崖子溝一千余名群眾,匯集在松花頂山下,舉行盛大的跑馬會……聽著故事,看著松花頂,頓覺自己也似乎成了“神仙”,一種只可意會、不可名狀的幸福感溢于心頭……
走在松花頂上,不知是山暈,還是人暈,才一會兒,我突然有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心好像懸浮起來了,腳下也輕飄飄的,似乎沒有著實落地一樣。我下意識地想到,恐怕這就是“高山反應(yīng)”了!于是,我輕手慢腳,小心翼翼行走。因為,除了山頂有平地外,直立陡峭的山峰看下去,真叫人望而生畏、膽顫心驚。有生以來攀登這樣的高峰,真的又驚又喜,難以忘懷。
我們下山了。一路上,有的敘說著松花頂?shù)某绺唠U峻,有的敘說著松花頂?shù)膲验熋利?鄉(xiāng)親們希望我們再來……這次登山,我們自然而然享受到大自然“清榮俊茂,良多趣味”美感的同時,也實實在在經(jīng)歷了一次人生勇氣的自我挑戰(zhàn)和意志的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