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礪
(煤炭信息研究院,北京市朝陽區(qū),100029)
2008年秋季爆發(fā)的全球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了國際煤炭市場。2009年上半年,國際煤炭市場需求減少,令煤炭價格下降。同年下半年,隨著一些國家實體經濟有所回暖,國際煤炭市場需求漸見回升,價格緩慢上揚。2009年國際煤炭貿易總量與2008年基本持平,其中動力煤貿易量約達700.0 Mt左右,煉焦煤貿易量達約200.0 Mt左右。
2008年世界硬煤貿易量為937.8 Mt,比上年凈增11.8 Mt,增長幅度為1.3%。在世界四大煤炭貿易市場中,亞太地區(qū)煤炭貿易量最大,達484.4 Mt,比上年的465.5 Mt增長近4.0%。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印度是主要的煤炭進口國家或地區(qū),該地區(qū)的煤炭貿易量占世界煤炭貿易總量的一半以上。在世界第二大煤炭貿易市場歐洲煤炭市場,2008年煤炭貿易量為297.4 Mt,比上年減少5.0%。增長幅度最大的是拉美地區(qū)煤炭市場,從2007年23.7 Mt增長到2008年的27.3 Mt,增長幅度達15.3%。2008年世界硬煤貿易情況見表1。
表1 2007-2008年世界硬煤貿易情況Mt
從2008年國際硬煤貿易情況來看,不少煤炭生產國積極擴大煤炭出口量。其中,澳大利亞出口煤炭量仍保持世界第一位,為252.2 Mt,比上年增長3.4%;印度尼西亞躍居第二位,出口煤炭202.6 Mt,比上年增加5.6 Mt,漲幅2.76%;俄羅斯居第三位,出口增長3.2%,達101.3 Mt;哥倫比亞居第四位,出口煤炭73.9 Mt,增長12.58%;排在第五位的是美國,煤炭出口73.7 Mt,比上年增加27.54%。世界10大煤炭出口國煤炭出口情況見表2。
表2 2006-2008年世界10大煤炭出口國煤炭出口情況Mt
表3 2006-2008年主要硬煤進口國和地區(qū)硬煤進口情況Mt
2008年世界煤炭進口總量為922.6Mt,比上年增長了1.6%。主要煤炭進口國和地區(qū)仍然是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印度和德國。2008年主要硬煤進口國和地區(qū)硬煤進口情況見表3。
2008年世界內陸煤炭貿易量約為88.5 Mt,占世界煤炭貿易總量的9.4%。從事內陸煤炭貿易的國家主要是美國和加拿大。歐洲國家內陸煤炭進口主要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國家和地區(qū),通過鐵路運輸經由斯洛伐克中轉運送。
據澳大利亞農業(yè)與經濟局公布的最新數據報道,2009年國際動力煤貿易量將保持在700.0 Mt左右。中國、印度和韓國進口量將增加,日本和歐洲進口量將有所下降。
2008年世界動力煤市場海運貿易量為606.1 Mt,比上年略有減少。其中,貿易重點仍在亞太地區(qū)和歐洲地區(qū)。亞太地區(qū)達362.3 Mt,占動力煤貿易總量的59.8%。2007-2008年世界動力煤貿易量見表4。
2008年動力煤出口大國是印度尼西亞。該年印尼出口煤炭173.0 Mt,占國際動力煤市場份額的25.6%。澳大利亞退居第二,出口煤炭115.3 Mt,占國際動力煤市場份額的17.1%。緊隨其后的國家是俄羅斯、哥倫比亞和南非,該三國分別占國際動力煤市場份額的12.7%、10.9%和9.1%。
表4 2007-2008年世界動力煤貿易量Mt
從表4可以看出,動力煤主要貿易區(qū)域是亞太地區(qū)和歐洲地區(qū)。亞太地區(qū)煤炭貿易量2008年增長了1.9%。日本是動力煤進口大戶,該年日本動力煤進口量為128.2 Mt。韓國、中國臺灣、英國、德國和中國也是該地區(qū)動力煤的主要進口國家或地區(qū),其2008年進口動力煤分別為75.5 Mt、60.2 Mt、37.4 Mt、36.9 Mt和35.3 Mt。動力煤主要供應國是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俄羅斯和哥倫比亞。
2008年歐洲和北美地區(qū)動力煤貿易量從291.2 Mt減少到267.4 Mt。主要進口國分別是英國、德國、美國和俄羅斯。為該地區(qū)提供動力煤的國家主要有俄羅斯、南非、哥倫比亞、印度尼西亞、美國、波蘭和澳大利亞。
動力煤貿易量增幅最大的地區(qū)是拉丁美洲,從2007年的9.4 Mt增長到2008年的13.7 Mt,漲幅達45.0%。向該地區(qū)提供動力煤的國家主要有哥倫比亞、印度尼西亞、南非、美國和加拿大。
據澳大利亞農業(yè)與經濟局公布的最新數據報道,2009年國際煉焦煤貿易量比2008年有所下降,在1.95億t左右。
2008年世界煉焦煤貿易總量比上年增加15.0 Mt,達到261.8 Mt。亞太地區(qū)仍是煉焦煤成交量最大的地區(qū),達122.1 Mt,占全球煉焦煤貿易總量的46.6%。其次是歐洲市場,貿易量71.5 Mt,占全球煉焦煤貿易總量的27.3%。增長速度最大的是亞太地區(qū),增幅達11.0%。而其他地區(qū)煉焦煤貿易量比上年均有所下降。2007-2008年世界煉焦煤貿易量見表5。在全球煉焦煤貿易中,澳大利亞、美國和印度尼西亞是主要供應國,而進口國家主要是日本、印度、韓國和巴西,進口量分別為57.4 Mt、28.8 Mt、24.1 Mt和11.3 Mt。
表5 2007-2008年世界煉焦煤貿易量Mt
焦炭進口的國家主要是經合組織(OECD)國家。2008年經合組織國家進口焦炭19.1 Mt,較2007年增加0.5 Mt,增幅為2.5%。2008年,德國、美國、奧地利、加拿大、日本和法國是經合組織焦炭進口的6個主要國家,占經合組織焦炭進口總量的68.9%。其中,德國焦炭進口量占經合組織國家焦炭進口總量的22.7%。2008年,經合組織國家出口焦炭12.9 Mt,較2007年下滑4.9%。波蘭、美國、法國、日本、捷克和西班牙是經合組織焦炭出口的6個主要國家,占經合組織焦炭出口總量的86.9%。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第一季度國際煤炭價格快速下滑,澳大利亞紐卡瑟爾港標準動力煤價格3月下旬降到60.3美元/t,4~5月間一直在60美元/t左右徘徊。6~8月開始回升至70美元/t左右。9月份經小幅調整后,10月份開始穩(wěn)步上揚,年底已回升到80美元/t以上。
2008年國際動力煤價格整體大幅上揚。首先,從動力煤的進口價格看:2008年經合組織國家動力煤進口平均價格為121.19美元/t,比2007年的72.65美元/t增長了66.8%;2008年日本進口動力煤平均價格125.42美元/t,比上年的70.92美元/t增長了76.8%;2008年歐盟15國動力煤進口平均價格是137.79美元/t,比2007年的82.21美元/t增長了67.6%。動力煤進口到岸價(CIF)價格見表6。
表6 動力煤進口到岸價(CIF)美元/t
其次,從出口單位值看,出口單位值直接反映產煤國家的煤炭出口價格。該價格包括煤炭從煤礦運至出口港口的運輸成本,但不包括國際運輸成本。2008年,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哥倫比亞、南非和美國的出口單位值均有大幅增長,增幅最大的是哥倫比亞,增長了108.2%。2007-2008年動力煤出口離岸價(FOB/FAS)見表7。
表7 2007-2008年動力煤出口離岸價價格(FOB/FAS)美元/t
國際市場的煤炭貿易大多依靠海上運輸交貨。2008年在937.8 Mt的世界煤炭貿易總量中,海路運煤達849.3 Mt,比上年增加了17.0 Mt,漲幅為2.0%。其中動力煤606.1 Mt,降幅為0.1%;煉焦煤243.2 Mt,增長了7.8%。2001-2008年世界煤炭貿易海上運輸量見表8。
表8 2001-2008年世界煤炭貿易海上運輸量Mt
世界煤炭貿易中煤炭海上運輸的主要流向是:太平洋主要流向是從澳大利亞東海岸及印度尼西亞流向日本、韓國、東南亞;從美國西部向西橫渡太平洋流向東北亞和東南亞;從中國東海岸流向日本、韓國;大西洋主要流向是從美國東海岸橫渡大西洋流向歐洲;印度洋主要流向是由南非經過印度洋流向亞洲或由澳大利亞向西至歐洲。除此三大洋以外,波羅的海及歐洲北海沿岸也有少量海運煤炭貿易。
煤炭可由兩種遠洋貨船載運。一種是裝運散貨的干貨船,另一種是既可裝運石油,也可裝運礦石、煤炭等散貨的干濕散貨兼運船。前者是煤炭海運的主體,后者因裝運作業(yè)復雜,需要對船艙進行洗艙等處理,故經濟性較差,現已較少使用。其中,煤炭海運貨船約有半數是噸位在6萬噸級以下的船,1~3萬噸級的小型船方便靈活,可??啃⌒秃8?因此使用數量不少,使用最多的是6~8萬噸級的中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