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從教二十年來,除了擔任體育課教學外還擔任田徑隊的訓練工作。跳高運動員一直采用背越式訓練,能較好地掌握背越式跳高技術,跳高成績比原來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效果良好。那么,普通高年級男生是否可以掌握背越式跳高技術呢?背越式跳高技術對提高他們的跳高成績是否有所幫助?帶著這樣的疑問,在我校師資、場地、器材基本具備的情況下,本人利用十次課的時間對六年級男生進行了背越式跳高教學實驗。
一、研究對象與實驗流程
(一)研究對象
六年級一班男生19人,六年級二班男生18人。
(二)實驗流程
1 實驗前的數(shù)據(jù)比對(差異檢驗)。實驗前對兩班男生的跳高專項成績和身體素質(zhì)進行摸底測試并進行統(tǒng)計比較(表1)。
2 選定實驗班與對照班。經(jīng)檢驗以上各項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兩班男生在跳高的技術和成績以及身體素質(zhì)方面沒有明顯差別,基本上相同或相近,這樣為實驗結(jié)果的可信性提供了前提保證。根據(jù)隨機抽樣原則,抽取六年級一班為實驗班,進行背越式跳高教學;六年級二班為對照班,進行傳統(tǒng)的跨越式跳高教學。
3 教學實驗。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進行背越式跳高和跨越式跳高(各進行10課次的教學)。為保證教學的有效進行,本人制定了跨越式與背越式跳高進度表(表略)。
4 對實驗班同學進行技評。為了了解學生掌握背越式跳高的程度,在實驗課后老師對他們的跳高技術進行評分。原地背越式過竿與四步弧線助跑起跳是背越式跳高的兩個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只要能掌握這兩個技術環(huán)節(jié),背越式跳高技術也就基本掌握了。所以教學中筆者采用了多種練習形式使學生掌握這兩個技術環(huán)節(jié)。本人還邀請另兩名體育老師參與技術評分,取三位老師的平均分作為學生的技評得分,由此計算出班級同學的技術平均分。經(jīng)過嚴肅認真的評分,實驗班背越式跳高的技評平均分為72分,原地過竿的平均分是76.5分;四步弧線助跑起跳的平均分是76分。
5 實驗后的數(shù)據(jù)收集、比對(差異檢驗)。
二、結(jié)果與分析
從實驗班學生的技評得分中不難看出,六年級男生基本上能較好掌握背越式跳高的技術動作;從表2看到實驗班男生的跳高成績由實驗前的1.07m提高到實驗后的1.12m,在均數(shù)檢驗中具有顯著性差異,即跳高成績比原來有明顯的提高;對照班男生的跳高成績由原來1.069m提高到1.095m,經(jīng)檢驗無顯著性差異,在實驗后成績對比中,雖然實驗班的平均成績比對照班的平均成績高,但檢驗結(jié)果卻不顯性,也就是說,通過科學的訓練,背越式和跨越式兩種跳高方式都可以提高學生的跳高成績,但背越式跳高在成績的提高上效果顯著,而跨越式跳高對提高成績卻不明顯。
從表3中我們看到,在縱跳摸高方面,實驗班的同學由原來的40 cm上升到43,3cm,在檢驗中具有顯著性,而對照班的同學前后成績相差不大,檢驗中不顯性;在50m跑方面,實驗班由原來的8”3提高到8”1,檢驗結(jié)果具有顯著性差異,而對照班的前成績在檢驗中不具有顯著性。由此可見,背越式跳高在提高跳高成績的同時,對縱跳摸高和50m跑兩項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也是明顯的、有效的,而跨越式跳高對發(fā)展這兩個身體系質(zhì)項目幫助不大。但是,在立定跳運方面,無論是實驗班還是對照班,在前后成績的對比中都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即前后成績提高不明顯,這也許是立定跳遠和跳高在起跳的方式和肌肉的用力上不同所造成的。
綜上所述,小學六年級男生不僅可以較好地掌握背越式跳高的技術動作,而且在跳高成績和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方面優(yōu)于傳統(tǒng)的跨越式跳高。
三、小結(jié)與建議
在小學六年級的男生中可以進行背越式跳高教學,而且有必要進行。學生不僅可以掌握背越式跳高技術,而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對跳高成績和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也有顯著效果。背越式跳高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運動項目,因此,教學中應注意:
1 在教學中首先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既不拖拉又不急于求成,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克服背向過竿的恐懼心理,始終慣徹精講多練、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以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和教學任務的完成。
2 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參與練習。
3 抓住教學的重難點加以突破。只要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難點,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學習背越式跳高的原地背越式過竿與四步弧線助跑起跳者兩個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4,注意教學中的安全措施,保護與幫助,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避免運動損傷。這既是對學生身心健康的負責,也是學生全身心投入練習的心理保證,是順利進行教學,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huán)。
附1:如何自制海棉包
在背越式跳高教學中關鍵的體育器材是海棉包,但海棉包的價錢較高,有的學校無法購買,體育老師只能動手自制,方法如下:在地上鋪上一層柔軟的物品(如:棕墊、稻草、麥桿等),再把廢舊的汽車內(nèi)胎充上氣(約6-7分)平鋪,用軟繩固定放在第一層上面(汽車內(nèi)胎約6-8個),最上面用破舊的棉被鋪在汽車胎上,這樣就作成了一張簡易的跳高床。
附2:背越式跳高技術評分標準(僅供參考)
1 60-70分:助跑有一定節(jié)奏,有弧度,起跳較有力,有挺身動作背向過竿。
2 70-80分:助跑節(jié)奏好,能控制住身體重心,起跳有力,背向過竿,挺髖較積極。
5 80-90分:助跑節(jié)奏強,能掌握好身體重心,放松,起跳快速有力,挺髖,收腹積極,輕松落地。
4 90-100分:要求與3基本相同,另要求有一定的高度,動作更協(xié)調(diào),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連貫自然。
附3:跨越式跳高教學進度說明
對照班級:六年級的同學已經(jīng)學過跨越式跳高,因此本次上課的任務就是改進技術動作,發(fā)展學生彈跳力、協(xié)調(diào)、柔韌等身體素質(zhì),起到復習、鞏固、提高的作用。教學計劃在此從簡。
實驗班級:第一至四課時:主要進行各種擺臂、擺腿和原地過竿訓練,掌握擺臂、擺腿和原地過竿技術。
第五至七課時:主要進行助跑與起跳的結(jié)合練習,建立技術連接,發(fā)展彈跳力。
第八至九課時:進行完整練習,起提高的作用。
第十課時:進行高度與技評考核,了解學生的掌握和進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