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今的語文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千姿百態(tài)”、合作交流“百家爭鳴”、自主探究“百花齊放”、生活語文“花樣百出”……所有種種都被看做是新理念的生動演繹??筛∪A背后,認真審視、反思這些“熱鬧非凡的場面”,我們卻能深切地感受到一種華麗的臃腫:很多教師僅僅是模仿了課改的“形”,未真正領略其“神”,似乎大千世界都可以讓語文課堂來承載,而承載的結(jié)果是面面俱到,又面面不到,導致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高。在語文教學“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今天,堅持“真實、扎實、精致”,讓語文課堂教學“固本清源顯本色”顯得尤為重要。
一、課堂教學應立足于“真”
筆者在參加全國蘇教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大賽前,特級教師王愛華老師對我說“我們要呈現(xiàn)給大家的首先是真實的課堂。老師們從全國各地趕來學習,不是為了聽一堂排練好的‘假’課!”是啊,回想好多的公開課,課堂上“精彩”的生成是教師給的,而這虛假的精彩背后,更多的是學生依然停留在原有的基礎上,幾乎沒有得到發(fā)展。
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研討中,針對“什么樣的課是一堂好課”這一問題作了闡述,其中談到“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葉教授說:“只要是真實的,總是有缺憾的?!钡芏嗟墓_課,往往追求要上成一點問題也沒有的課,這種預設的目標首先是錯誤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首要立足的就是“真實”。真實的課堂應是不加粉飾的,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它沒有多媒體過多地故弄玄虛,沒有教師過多的矯揉造作,沒有課前反復排練的精細表演,一切源于學生的基礎。課堂中一切生成均應真實地流露。也許整個過程看似不那么流暢,但一切都是真的,學生就在這樣的真實中獲得發(fā)展。
【教學采擷】
在交流文中“??!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一句時,分三個層次來體會。第一層次,筆者先指名學生扯開嗓子喊一喊,再談感受。學生感受到桂花很香,作者十分快樂。第二層次,筆者鼓勵學生自己喊一喊,體會小作者的心情。學生感到十分興奮,因為桂花像雨一樣紛紛落下,此情此景奇妙之極。第三層次,筆者自己動情地喊,請學生感受。孩子們都在這迷人的桂花香中,完全沉醉了。
課上,筆者照顧了各層次學生的需要,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有梯度的教學情境,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去積極參與,顯然,孩子們在學習中快樂著并發(fā)展著。
二、課堂教學應著眼于“實”
“有意義的課,即扎實的課?!保ㄈ~瀾教授語)學生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在過程中產(chǎn)生了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得到了激發(fā),他們就會越來越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扎實”首先是目標的扎實高效。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目標的確定要基于孩子的實際,讓孩子“跳一跳,能摘桃”,切忌假、大、空。有了扎實的目標,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才有可能做到扎扎實實。
在《桂花雨》一課的教學中,筆者根據(jù)學生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制定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1.精讀課文第3自然段,通過重點句子和標點符號的朗讀感悟,走進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充分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搖花樂”。2.整體把握課文,找出描寫桂花香的句子,反復閱讀,品味桂花迷人的香味,感受作者彌散在字里行間的思鄉(xiāng)之情。3.激起學生閱讀作家琦君作品的欲望,為課后大量閱讀打下感情基礎。目標具體可感,基于學生實際,又高于學生基礎,孩子們通過這堂課的學習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教學采擷】
就本課的教學難點“感受作者彌散在字里行間的思鄉(xiāng)之情”,筆者是這樣突破的:先鼓勵學生默讀母親的話“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思考:真的是所有的花都比不上家鄉(xiāng)的金桂這么香嗎?在學生理解母親是因為愛家鄉(xiāng),才如此贊美家鄉(xiāng)的金桂后適時讓他們完成練習:外地的 再,還是比不得。在孩子們動情敘說的基礎上出示琦君的文字“水果蔬菜是家鄉(xiāng)的好,雞魚鴨肉是家鄉(xiāng)的鮮。當然,風景是家鄉(xiāng)的美 ,月是故鄉(xiāng)明?!币约肮沤裰型饷吮磉_思鄉(xiāng)之情的佳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薄皩帒俦距l(xiāng)一捻土,莫愛他鄉(xiāng)萬兩金?!薄懊啦幻?,故鄉(xiāng)水,親不親,家鄉(xiāng)人?!弊詈?,再動情誦讀母親的話語“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以此來體會母親用最樸實的語言:一個“再”字,一個“比不得”,就把這種思鄉(xiāng)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以至于作者每每聽到母親那樸實的話語,就會勾起自己對童年生活甜甜的回憶,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體會其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我們?nèi)魏我粋€人上課,都是精心設計,想力圖理念上的先進,方法上的有效。于是設計出很多理想化的課堂。但要記得,脫離目標,另搞一套,一味地情境,一味地花哨,一味地難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扼殺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其量只能算是標新立異。扎實的教學設計一定是尊重學習的主體——學生的,這是指向兒童生命的生長和發(fā)展的,是指向兒童靈魂的生長和精神的發(fā)育的!
三、課堂教學應致力于“精”
“精”即“精致”。筆者以為,當下課堂教學缺失的,迫切需要的,正是這樣一種細密美好。我們要在精致的課堂教學生活中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從而提升孩子們的品位,使他們的生活變得富有情趣。這樣的“精致美好”在課堂上應是無處不在的,哪怕是讀一段文字,默寫幾個生詞。
【教學采擷】
本課采用復習導入,默寫文中生字新詞。筆者不是浮光掠影讓學生簡單默、讀了事,而是以優(yōu)美的語言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比如,默寫“新鮮”一詞時,這樣講述:“桂花成熟時,把它搖下來,朵朵完整,新鮮。”默寫“糕餅”一詞時,講述:“桂花搖落以后,做成桂花鹵,過年時,就能做糕餅啦!”默寫“沉浸”時,又道:“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辈粌H是舊知識的檢測,對課文內(nèi)容的回顧,也巧妙地喚起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
無疑,筆者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美妙投入的學習狀態(tài)中,開啟了學生情感的閘門,挖掘了學生心靈的泉眼,打開了他們思維的隧道,徐徐而來,水波不興,如行云流水,清風鳥鳴。課堂教學顯得細膩而精致。
立足于“真”,著眼于“實”,致力于“精”,讓語文課堂“固本清源顯本色”,方能切切實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ㄘ熅庣妽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