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課堂的主要任務,就是教師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同構。點撥擔負著指導功能,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感悟文本的寬松氛圍,借助點撥,讓學生進行主動的情感體驗,與文本對話、與作者碰撞,與同學交流,與老師切磋,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同構,多角度、有效地進行閱讀理解。下面以蘇教版六(上)第六單元的一節(jié)復習課《樸實語言彰顯人物品質》為例,談談點撥在指導學生個性化閱讀中的作用。
一、借助點撥,激活思維,表達個性化的閱讀見解
這節(jié)復習課,教師分別選擇了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名人巴金、錢學森、詹天佑和林肯的一段有代表性的語言描寫作為主線串聯(lián)整個單元、整個復習課堂,讓學生在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和思維能力對這些語言做出個性化理解的基礎上,提升對文本的理解,踐行言語訓練。對同一段語言描寫,在一個學生說出自己想法的 基礎上,教師采用這樣的點撥:“有道理,還有其他想法嗎?”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打開他們的思維,表達自己的見解。請看這樣一個教學片段:
出示:我們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于來到了。祖國現(xiàn)在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chuàng)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師:再看這樣一段話,請大家讀一讀,結合課文想一想:這段話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呢?
生(結合課文思考):在新中國誕生的那個秋天,同學們勸說錢學森別回國,他說出了這段話。
師:同學們,當讀到“日夜盼望”這個詞語的時候,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呢?
生1:我仿佛看到錢學森吃不下飯的樣子。
師:還仿佛看到哪些情景?
生2:我仿佛看到錢學森在床上輾轉反側,怎么也睡不著的樣子。
生3:我仿佛看到錢學森在朦朧的月光下來回踱步,反復思考的情景……
師:當你讀“應當回去”這個詞語的時候,你又仿佛看到了錢學森說話時是怎樣的態(tài)度?
生1:毫不猶豫。
師:這個意思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表達?
生2:堅定、有力、果斷……”
課堂上,類似的點撥還有:“有道理,還有其他感受嗎?”“有道理,還仿佛看到其他的情景嗎”“有見解,還能用其他詞語來說說這個態(tài)度嗎?”“說得好,還能用其他詞語表達這個意思嗎?”……這些點評,激發(fā)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觸發(fā)了學生的類比聯(lián)想,展現(xiàn)了錢學森當時可能的生活場景,實現(xiàn)了語境還原。這樣的語境還原,使學生借助作品跨越了時空,實現(xiàn)了與作品主人公的對話,生成了生活化的語境。這種生活化的語境,讓學生透過文字看到了背后的主人公,看到了他的一顰一笑,對主人公的心境自然明了;這種生活化的語境,讓學生真切、自然地展現(xiàn)了思維的靈動性,仿佛見到了屬于自己的哈姆萊特,對主人公的情感清晰可感。
二、借助點撥,深入思維,滿足個性化的發(fā)展需要
點撥還能促進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滿足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如引導學生理解林肯的那段語言描寫,在一般學生都能說出這段話讓我們感受到林肯寬宏大量的基礎上,教師做這樣的設計——
師:是的,因為林肯的父親是個鞋匠,所以在他當選總統(tǒng)演講時,遭到了參議員的嘲笑。那么,在林肯的心目中,他的父親又是個怎樣的人呢?你是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呢?
生3:他說“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這里可以看出他非常愛父親。
生4:他說,他做總統(tǒng)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么好。也就是說,他認為父親是一位非常出色、非常偉大的鞋匠。
師:既然林肯認為自己的父親非常優(yōu)秀、非常偉大,那他為什么還要感激那個讓他難堪的參議員呢?這讓我們感受到林肯是個怎樣的人呢?
生:寬容、仁愛、寬宏大量……
師:林肯感激那位參議員,僅僅在告訴我們林肯的寬宏大量嗎?
生1:林肯表面上是在感激參議員,實際上是在用父親的優(yōu)秀和偉大有力地回擊那位參議員。
生2:林肯在用感激巧妙地回擊那位參議員。
生3:林肯在用感激讓那位參議員自己知道自己錯了。
師:由此可見,林肯真是一個——
生:聰明的人、有智慧的人、有辦法的人……
師:這真是——
(出示并齊讀:智慧捍衛(wèi)尊嚴,仁愛贏得尊敬)
師:讓我們齊聲誦讀這段話并盡情體會林肯的“智慧捍衛(wèi)尊嚴,仁愛贏得尊敬”吧!
?。▽W生齊讀這段話)
上述片段,教師采用點撥提醒學生們注意:林肯感激那位參議員,僅僅在告訴我們林肯的寬宏大量嗎?通過這個點撥,引導思維能力強的學生深入思考。慣于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于是,教學活動向縱深推進,文本內涵漸漸豐富,優(yōu)等生的發(fā)展需要得以滿足,其他學生從中獲得啟發(fā),思考的深度撐起了教學的高度。教師借助點撥讓學生的思考越多、越深、越精,為有效抵達教學的高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借助點撥,遷移思維,培養(yǎng)個性化的表達能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遍喿x是寫作的基礎,所謂“勞于讀書,逸于作文”,“下筆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讀書破萬卷”的基礎上的。兒童具有與別人分享想法和感情的天生愿望,一旦他們認識到語言文字的交際作用,他們就會渴望運用語言文字這一工具,在課文的個性化閱讀中促進自身習作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如蘇教版六(上)第六單元,在抓住四篇課文語言描寫表現(xiàn)人物特點這一寫法進行閱讀感悟的基礎上,教者及時進行如下讀寫遷移——
師:俗話說得好,聞其聲如見其人,聽到一個人的說話聲音,我們就能知道他的性格特點;觀其言如見其人,看到一個人的語言描寫,我們就能體會到他的性格特點。
出示:
請同學們閱讀下面的片段,想一想:透過德國乒乓球名將波爾的語言描寫,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波爾呢?
片段:到了決定勝負的一局。劉國正以12:13落后,如果再輸一分就將被淘汰。觀眾心里都為他捏了一把汗。就在這時,劉國正的一個回球出界。波爾的教練見狀立即起身狂歡并準備沖進場內擁抱自己的弟子。可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xiàn)了,就在一瞬間,波爾立即舉手示意,指向臺邊——這是一個擦邊球,應該劉國正得分!教練很驚訝,觀眾也很驚訝,怎么可能呢?就這樣,劉國正被自己的對手從即將被淘汰的深淵救了回來,最終反敗為勝。這到底為什么呢?還是讓我們來聽聽波爾的解釋吧:“這個球是否擦邊,最多只有一毫米之差,觀眾是看不見的,對面的劉國正更看不清楚。但是,公正讓我別無選擇!”
?。▽W生閱讀并思考,教師巡視了解并指導;同桌交流)
師:如果是一般人,在這決定自己成敗的關鍵時刻,他會怎么做?
生:不放過到手的勝利,將錯就錯。
師:波爾是怎么做的?
生:波爾立即舉手示意,指出這是一個擦邊球,應該劉國正得分。
師:又是怎么說的呢?
生:這個球是否擦邊,最多只有一毫米之差,觀眾是看不見的,對面的劉國正更看不清楚。但是,公正讓我別無選擇!
師:這讓你看到一個怎樣的波爾?
生1:大公無私。
生2:誠實。
生3:公正。
……
師:是呀,透過波爾的語言描寫,我們看到了一個光明磊落、坦蕩無私的優(yōu)秀運動員。
師:孩子們,通過四篇課文的復習和一個片段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深深地體會到人物樸實的語言,能夠明顯地表現(xiàn)他的性格特點,我們?yōu)檫@些作者的高超寫作技巧而敬佩,為這些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而感動。
出示并敘說: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不少這樣的優(yōu)秀人物吧,快快拿起筆,寫一段話,表現(xiàn)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吧!可別忘了描寫人物的語言喲!
?。ㄒ魳仿曋?,學生思考并寫作)
選擇幾個片段,教師點撥:這個片段中的語言描寫,讓我們看到一個怎樣的人呢?1.爸爸駕著農(nóng)用車送我們去姥姥家,路上遇到騎著摩托車去北凌街辦事的年輕夫婦,人家摩托車壞了,爸爸主動送人家去北凌街修車、辦事——爸爸為他人著想、不求報答。2.暑假的一天,天空突然烏云密布,媽媽先幫助家中無人的鄰居收好玉米,再忙著收自家的玉米——媽媽在困難之際心想他人。3.同桌頂著狂風來到我家,給生病的我補課——同桌克服困難、助人為樂……
教師小結:是呀,俗話說得好,“聞其聲如見其人,聽到一個人的說話聲音,我們就能知道他的性格特點;觀其言如見其人,看到一個人的語言描寫,我們就能體會到他的性格特點”。讓我們齊聲誦讀并記住這段給我們的寫作帶來幫助的話語吧!(學生齊讀“聞其聲如見其人,聽到一個人的說話聲音,我們就能知道他的性格特點;觀其言如見其人,看到一個人的語言描寫,我們就能體會到他的性格特點”)
上述教學設計,教者將閱讀和寫作緊密結合起來,在借助點撥,引導學生對四篇課文中典型語言描寫進行個性化閱讀理解的基礎上,設置一篇短文過渡?!霸谀愕纳钪?,一定也有不少這樣的優(yōu)秀人物吧!快快拿起筆,寫一段話,表現(xiàn)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吧!可別忘了描寫人物的語言喲!”在這個要求的點撥統(tǒng)領下,學生選擇自己的材料,抒寫自己的感受,教師借助點撥進行指導,既鞏固了個性化閱讀的成果,又提高了個性化表達的能力,有效延伸了教師指導下的個性化閱讀,真可謂水到渠成、一舉多得。借助點撥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發(fā)表自己的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每個學生的潛能,促使學生逐步掌握閱讀技能,增強自讀自悟和觀察表達的能力,讓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不同的發(fā)展。
?。ㄘ熅幒钇G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