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要把閱讀活動變?yōu)閷W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使學生在富有個性的閱讀活動中發(fā)展閱讀能力,從而提高閱讀水平。那么,如何在課堂中凸顯以人為本,張揚學生的個性,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個性閱讀的舞臺呢?我做了如下的嘗試:
一、營造個性化閱讀的氛圍
良好的語文課堂就是張揚學生個性閱讀的天地。在學生面前,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就像一片鮮艷的花朵,而他們則是一群五彩斑斕的蝴蝶。蝴蝶總是憑著興趣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花朵,不同的蝴蝶無疑會選擇不同的花朵,所有的蝴蝶都集中在同一朵花的場面恐怕是沒有的。然而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似乎總有一雙無形的手把所有的學生牽引到同一“花朵”上。其實,不同的學生,因為各自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不同,在同一時期、同一地點會對相同的文本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
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開放的閱讀氛圍,尊重差異,把學習的權(quán)利還給學生,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水平,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印象深刻的內(nèi)容進行研讀。
二、激發(fā)個性化閱讀的興趣
如果語文教師能夠打破常規(guī),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募舨煤挽`活的處理,根據(jù)課文特點運用適當?shù)慕虒W手段,設計出不同尋常的導入方式,使學生感到新奇、興奮,產(chǎn)生躍躍欲試的沖動,就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于永正老師為《全神貫注》一課設計的導入方法,就值得仿效。于老師進入課堂,先讓學生背一句自己喜歡的名人名言,待熱情高漲的幾位學生背誦后,于老師便以向?qū)W生推薦一段名人名言的形式,出示課文最后一段——茨威格說的話,讓學生熟讀這段名言,然后啟發(fā)學生體會,從這段話里你得到什么啟示?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學生專心朗讀,認真思考,踴躍發(fā)言,不但發(fā)表了獨特的見解,而且提出了有質(zhì)量的問題。最后,于老師以解決這些問題為切入口,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品味語言,感悟內(nèi)容。這種精心剪裁、巧妙導入的新穎方法,產(chǎn)生了強烈的反響,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教師還可以發(fā)揮評價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個性閱讀的興趣。運用語言激勵學生是一個教師的重要教學手段與藝術(shù),對引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開拓個性化閱讀的空間
1.閱讀材料自主選擇。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選擇,給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在教同一篇課文時,可以給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權(quán)力,這就體現(xiàn)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自主性。
2.學習方法自主選擇。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邊讀邊想,可以邊讀邊表演,可以集體讀、個人讀,也可以是批注閱讀……學生通過有感而發(fā)、有疑而注、有得而寫,滿足個體學習的需要,促進個性品質(zhì)的發(fā)展。當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閱讀時,他們會學得主動、自覺、輕松、愉快,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
3.交流方式自主選擇。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體驗,他們必然會希望和別人交流,和別人分享,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要使學生的體驗能得到很好的表述和交流,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交流的方式。學生可以選擇和教師交流,也可以找小伙伴交流,還可以回家和家長交流……學生在體驗與觀點交流的碰撞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使其更喜歡閱讀,享受閱讀。
四、重視個性化閱讀的感悟
閱讀教學就是要通過開放拓展空間,通過策略提升訓練,逐步使比較穩(wěn)定的個性化感悟成為一種常態(tài),自然演繹著生命的精彩。就閱讀教學的實踐來看,常用的方法有:
1.模擬生活。模擬一種生活情景,讓學生擔任一定的角色,像演員體驗生活一樣去開展學習活動。如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做小主人,可以模擬一個家庭環(huán)境,讓學生展開想象:家中只有你一個人,此時來了爸爸媽媽的同事,你該怎樣招待別人。通過模擬體驗活動,學生對自己的生活又多了一些理解和感悟。
2.巧補空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帶,讓學生自己去想象其中的內(nèi)容。如《特殊的葬禮》一文中,總統(tǒng)的演說內(nèi)容就是一個補白點。教學時,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感受,想一想,說一說,還可以寫一寫總統(tǒng)的演講內(nèi)容。這樣既是對課文內(nèi)容空白處的填補,又是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升華。
3.辨析求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故意展示學生理解的對立面,引導學生不斷自我批判,修正自己的理解,最后得出正確、合理、富有個性色彩的認識和結(jié)論。記得教《小兒垂釣》一詩時,有這樣一個句子:路人借問遙招手。在理解其中的“招手”時,我說,別人問路時,小兒怕把魚兒嚇走,竟毫不猶豫地向別人搖手,示意自己不知道,他真是太沒有禮貌了。學生通過討論和觀察,提出反駁,他們說小孩是招手,讓路人靠近說話,這樣既不會嚇走魚兒,又幫助了別人。在辯論中,學生不僅理解了詩句的內(nèi)容,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思維更活躍,個性更張揚。
雖然個性閱讀之路漫漫,但只要我們不斷奮進追求,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彰顯個性、張揚個性,就可以閃現(xiàn)學生的靈性,我們的課堂就會多一些活力,多一些精彩!
?。ㄘ熅幒钇G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