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教材解讀
教學本組課文時,教師要深入解讀教材,把握課文美的旋律,體驗愛的溫馨,鼓動情的風帆,把美的種子播撒在每個孩子的心田。
一要認真研讀教材,吃透本單元教材編排的意圖和作用。本單元可以說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就這一組教材的內容和文體來說,都是寫景的散文,是對二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薩的天空》三篇寫景散文的進一步拓展,又為高年級以《夾竹桃》為代表的主題單元的學習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為借物抒情散文的深入學習,積累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經驗和方法。
二要挖掘語文因素,把握本單元教材編排的訓練體系。本單元除朗讀、默讀、背誦和預習課文等常規(guī)項目外,主要安排了四個重點:①聯(lián)系語境理解詞語、句子;②學習課文中常見的構段方式;③學習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④積累課文的優(yōu)美詞語和精彩段落。教師要充分把握教材的訓練特點,因課設練,充分發(fā)揮教材作為“例子”的作用。比如,《泉城》《九寨溝》和《田園詩情》三篇課文韻律感強,教材安排了朗讀背誦、積累優(yōu)美詞語的訓練?!度恰芬晃膭釉~描寫精當,教材安排了理解詞語的練習?!毒耪瘻稀纷詈笠欢卧谌钠鹂偨Y和首尾呼應的作用,教材安排了“想想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的練習?!豆鸹ㄓ辍氛Z言平實,教材安排了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重點句的訓練,諸如此類。
三要咀嚼品味,深思精研,努力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美育因素。本單元四篇課文蘊藏著豐富的美育因素。珍珠泉、五龍?zhí)?、黑虎泉、趵突泉的形態(tài)美、色彩美、動態(tài)美躍然紙上,九寨溝的自然風光詩情畫意,荷蘭的田園風光風景如畫,都以美的形象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教師要充分挖掘,幫助學生去體驗美、感受美,進而創(chuàng)造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把美的種子留在孩子的心田。
單元教學建議
1.注重朗讀,回歸語文教學本質
本單元四篇課文文質兼美、形神具備。特別是《泉城》《九寨溝》《田園詩情》三篇課文,層次清晰,語言清新,語句流暢,學生一讀能懂。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感悟、積累,逐步學會欣賞。通過整體感知、感悟、積累和熏陶的讀書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如教學《田園詩情》,要引導學生品讀重點句:“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遠處的幾座燈塔在閃爍著微弱的光芒?!弊寣W生多讀幾遍,細細體會,學生的腦海里會浮現(xiàn)這樣一幅畫面:晚霞消逝,夜幕降臨,牲畜沉睡,一切都顯得無聲無息,只有遠處的燈塔像瞌睡人的眼,閃著昏黃暗淡的光,這是多么甜美靜謐的境界。夜晚,寧靜的荷蘭也是一首詩。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熱情,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動情——入情——移情”三方面同步發(fā)展。
2.注重梳理,引導學生學會概括課文內容
比如《九寨溝》一課,有三個要點,一是九寨溝名字的由來。二是九寨溝是一個童話世界。這里又包括了兩個層次,①九寨溝美麗的自然風光,②九寨溝的珍奇動物。三是九寨溝真是人間仙境。于是,這一課的主要內容就概括為:本課通過對九寨溝名字的由來以及九寨溝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珍奇動物的介紹,告訴人們,九寨溝真是一個童話世界、人間仙境。要求學生概括時盡量用簡潔的語言,把課文從厚讀薄,在語文實踐中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3.咀嚼品味,引導學生深入細致地理解文本
《泉城》一文,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就采用一組排比句,總寫濟南的泉不但多而且美。在排比句中,作者還用比喻句來描寫泉水噴涌時的種種形態(tài)和聲音,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這些詞句,通過品讀,體會蘊含于字里行間的意蘊和情味?!毒耪瘻稀芬晃?,應抓住“神奇”、“童話世界”、“人間仙境”這三個關鍵詞語,激發(fā)學生探究課文的興趣,讓學生圍繞這三個詞語進行質疑:九寨溝究竟神奇在哪里?為什么說它是一個童話世界、人間仙境?《桂花雨》一文,應抓住課文最后一段中的“搖花樂”,讓學生體驗、感受作者童年時代搖桂花帶來的快樂。
4.加強積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
本單元四篇課文,教學時,應采取多種方法,讓學生掌握、積累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以及段落、篇章:①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文本,不僅要朗讀、默讀,最好能達到誦讀;②讓學生把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精彩的段落摘錄下來;③“練習3”的“讀讀背背”中的8個詞語可聯(lián)系本單元課文內容,大體弄懂意思,讓學生反復朗讀,熟讀成誦,并和本單元課文里相關的詞語一起形成一組有關描寫山水景色的詞語積累;④指導學生背誦教材中要求背誦的段落或課文。
5.把握讀寫結合點,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比如,引導學生借鑒《泉城》一文總分總的寫法,寫無錫的天下第二泉;借鑒《九寨溝》一文首尾呼應的寫法,寫太湖風光;借鑒《田園詩情》一文的分鏡頭特寫的形式,寫無錫動物園,寫出動物的姿態(tài)、活動特點;借鑒《桂花雨》中“搖花樂”場面描寫,寫一件童年趣事,并能借景、借物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ㄘ熅庣妽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