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生而言,童年是充滿趣味且富有意義的。小學作文教學理應關注兒童的心靈感受和精神家園。因此,小學作文應當是“童化作文”,即應該用兒童的精神去闡釋,用兒童的文化去觀照,用兒童的生態(tài)去構建,使小學作文成為真正的兒童作文。然而,當前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兒童精神”失真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
一、現(xiàn)狀掃描
1.童情的缺失?!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因此,幾乎所有語文教師都要求學生在習作中做到“以情感人”。但是,要怎樣才能以情感人,以什么情去感人,都是值得教師深刻反思的一個問題。這里的關鍵是必須以“真情”感人。遺憾的是,有些學生誤把感情當技巧,胡編亂造虛假感情作文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比如,寫“老師”不是選取“帶病堅持上課”,就是選取“犧牲雙休日幫我補課”。尤其在學年末或畢業(yè)考試中,為了得到一個作文高分,不少學生故意編造父母離異、殘疾,甚至雙亡等虛假情節(jié)。這種虛假化的作文現(xiàn)象,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還抑制了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2.童趣的流失。兒童的生活世界豐富多彩,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發(fā)生著,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他們自己。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兒童的生活世界里充滿了無窮的趣味性素材。然而,不無遺憾地看到,學生作文中原本固有的那份童趣味正一點點在流失。他們的精神世界,已經被教師的思想一點點取代。這些教師無視兒童的年齡特征、認知心理,往往以成人的思維來看待兒童,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兒童,說成人的話,做成人的事。這種成人化傾向,違背了小學作文教學的規(guī)律,使得童趣蕩然無存。
3.童意的喪失。每次作文課上,許多教師都以為學生不會寫作文,而花大力氣“教”作文。這是一種程式化、套路式、機械型的填鴨式教學。比如,如何寫開頭,怎樣寫結尾,都有規(guī)矩;如何寫事,怎樣寫景,都有格式。于是,我們經??吹竭@樣的現(xiàn)象,全班幾十篇作文,一樣的開頭,一樣的過程(如果寫的是同一活動),一樣的結尾。這樣從“流水線”上下來的“孿生”作文,盡管非常規(guī)范,但毫無生氣,很難令人產生共鳴。在教師“教”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什么?原本關于話題所產生的寫作沖動在固有的程式中僵化了,屬于自己個性特征的話語方式在教師壟斷的話語權中湮沒了。
二、策略探詢
以上作文教學中失真的現(xiàn)象,在我們的作文課中比比皆是。這樣的作文教學對兒童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作文教學需要回歸本真狀態(tài)?!巴魑摹本褪且獙⒘曌鹘虒W“融化”在兒童生態(tài)之中,即兒童的生存、兒童的生活、兒童的生命。具體策略為:
1.化習作于兒童的閱讀。兒童的作文中流露出的內容是空洞的,文字是枯燥的。從很大程度上來講,與兒童精神世界的匱乏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因此,拓寬兒童的閱讀視域顯得十分必要?!巴魑摹本褪且獙懽饔袡C地融入兒童的課外閱讀中,在讀中學會寫,在寫中引導讀。這樣,不僅有效地引領了兒童的閱讀過程,還加強了兒童領悟作品內涵的能力。
2.化習作于兒童的游戲。玩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在輕松活潑、自由自在的游戲中,孩子們可以享受到無窮的樂趣??梢?,從兒童視界中的游戲出發(fā),充分調動兒童參與寫作的興趣,挖掘兒童的內在言語潛能,是培養(yǎng)兒童學會寫作的一種有效途徑。“童化作文”正是基于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找準他們的興奮點,把握他們的興趣點,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兒童的寫作欲望。在寫作教學中,將游戲引入課堂,放大游戲的功能,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樂”起來,進而讓學生的筆下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有感可發(fā)。
3.化習作于兒童的體驗。體驗是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對人或物或事情進行了解、感受,體驗到的東西使得我們感到真實,并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巴魑摹本褪且I學生回歸自然狀態(tài),回歸生活常態(tài),與自然直接對話,以豐富童年的體驗;與生活攜手同行,使言語表達成為他們書寫心靈世界的窗口。
4.化習作于兒童的想象。童年是人生中最富想象的一段歲月?!巴魑摹币逼鋵嵆蔀閮和淖魑?,首先要開發(fā)兒童的想象空間。在作文訓練時,要有意識地讓兒童進行續(xù)寫、改寫,想象未來和未知的世界,這樣兒童思維馳騁的空間便會越來越廣闊。
?。ㄘ熅幭奶欤?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