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安全培訓
2010年第7期“熱點追蹤”欄目《同華煤礦“5·30”事故回顧》申寫道:“事故調查組發(fā)現,此次事故回風申的獲救人員,多數是因為壓風管和風筒漏氣而生還,而遇難人員則因不熟悉壓縮自救器、壓風自救器的使用操作造成缺氧窒息身亡……”這聽起來有點兒奇怪:明擺著的專門添置的應急救援器材,不但沒有起到應急救人效果,還造成了窒息死亡。反而是設備故障——“跑”風“漏”氣,真正救了我們工人的命。
其實作為一個稱職的事故調查人員,一個懂行的安全工作者,常深入企業(yè)生產現場,那就一點兒也不奇怪了。不光是工人不會用隔離式(供氣式)防毒設施,經過多層次安全培訓的生產技術管理人員也不會用。我們之所以事故頻發(f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工人及其領導對切實有用的安全生產技術知識缺乏應有的尊重。我們生產第一線迫切需要安全培訓。而目前常見的安全培訓,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課堂理論脫離生產實踐。雖然課堂也講事故案例,但有的案例分析缺乏現場和技術分析,簡單歸結為那種叫人耳膜起繭的“某某違章作業(yè)”,缺乏說服力。
安全培訓師、安全工作者應到工廠生產第一線去,面對現場講解安全技術和事故防范措施,解答工人和技術人員的疑難問題。不要口里講一套,行的又是另一套,而要身體力行做出榜樣。
廣東廣州讀者趙鑄新
勞防市場監(jiān)管亟待加強
2010年第7期“本刊特稿”欄目《把勞防市場做大做強——記中國·漢正勞防用品批發(fā)大市場開業(yè)》一文,展現了全國最大的勞防用品批發(fā)市場的風采。應該引起注意的是,在市場發(fā)展的同時,我們的市場監(jiān)管也應該同步跟進,確保勞防用品市場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有很多單位和個人置國家法律法規(guī)于不顧,擾亂勞防用品市場的正常秩序,表現為生產、經營和配備偽劣勞防用品或無安全標志的特種勞防用品,致使許多勞防用品安全性能根本不達標,嚴重威脅著從業(yè)人員的安全。還有一種情況,勞動防護用品雖取得了安全標志,但實際質量不過關,材料、強度不迭標。筆者就有親身體驗,北京一家知名企業(yè)生產的安全帽,同種材質、同種型號,現在的卻比4年前的輕40%,薄得幾乎透明,可依然是標志齊全、供銷兩旺。還有一些施工人員佩戴的安全帽,依然是2元一頂的“山寨版”安全帽,不用說遭受外力,用手就能將帽頂壓陷,其安全性能可見一斑。
這些贗品能夠流入市場并得以存活,說明我們的監(jiān)管還存在著漏洞,勞防用品市場秩序還沒有得到真正的規(guī)范。監(jiān)管部門應加大對勞防用品市場的整治,從源頭上控制生產不合格產品,從市場上打擊經銷不合格產品,從終端上杜絕使用不合格產品,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從業(yè)人員的生命安全權益。
河北唐山讀者鞠慶紅
“歌功頌德”不如“警示教育”
2010年第7期“說長道短”欄目刊登的《<八天八夜>引出的反思》一文,讀后令人驚嘆!回顧“3·28'王家?guī)X煤礦透水事故發(fā)生前的“除銹亮劍”“牢固樹立只有依靠快速發(fā)展,才能解決一切的理念”“花錢買進度、合法建項目”“提前5個月完成工期”的緊張氛圍,明顯的事故隱患——王家?guī)X煤礦上方廢棄小煤礦老塘積水的嚴重威脅,被建井工程的指揮者一再忽視。究竟有多少萬立方米的積水?在這起事故發(fā)生前,無人認識到這一重大事故隱患的危害嚴重性有多大,更無人提出、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積極引排、治理這一高懸頭頂的“地下水庫”。
在事故發(fā)生前的一個月、前幾個小時,井下巷道中已有事故的先兆——煤壁出現滲水點,而且滲水量日益增加。然而,這一切都在“搶工期、追進度”的指導思想下,“以人為本”的理念被“以進度為本”所代替,眾多礦工的生命被讓位于搶占煤炭市場。
事故中不幸喪生的38名礦工和他們家屬的處境令人同情。某些決策者不是依法調查處理事故,不是認真汲取事故教訓,撫慰死難礦工家屬的心靈創(chuàng)傷,卻踩著死難者的遺體為自己仕途上的升遷,歌功頌德,以俊遮丑,不但無過反而有功。為了逃避事故責任的追究,無視38條無辜生命的喪失,不顧死難礦工家屬的悲痛,何其冷漠!何其自私!
筆者建議:為某些領導者歌功頌德的編劇、導演能改弦易轍,制作一部安全生產警示錄的電視系列片。用近年來發(fā)生的典型生產安全事故的真相、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責任認定、事故防范措施,來教育廣大從業(yè)人員。使事故死難者的生命價值不被白白浪費,使安全生產教育具有活生生的案例,使受教育者的人數大大超過受歌功頌德者的人數,更使同類事故不再重復發(fā)生,無數無辜生命受到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保護,這才是這部警示錄的真正社會效益所在。
北京海淀讀者俞勝章
編輯寧遠
(2010年第9期讀者有獎評刊表同2010年8期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