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物理第一節(jié)課上,教師要做的是讓學生明白物理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為什么要學習物理以及怎樣學習物理,上出高效的第一課。
關鍵詞:初中物理;第一節(jié)課;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LO)11(S)—0063—2
初中物理第一節(jié)課上什么?這是即將學習物理的初中學生熱切期盼的,也是每一位物理教師面對新一屆學生時最為忐忑的。有的教師會向學生介紹學習物理的方法;有的教師會找來幾樣實驗器材,演示幾個物理實驗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有的教師會開門見山,直接講授新課。然而,這些做法都不能夠達到初中物理第一節(jié)課應有的效果。初中物理第一節(jié)課是讓學生了解物理學科學什么的課,是讓學生了解學好物理有什么用的課,更是讓學生知道怎樣學習物理的課。第一節(jié)課上好了,學生會帶著高昂的激情去學習新的知識。第一節(jié)課上不好,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陰影,成為厭學的導火索。本文欲用三個“W”和大家探討初中物理第一節(jié)課上什么。
1 了解物理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What)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這是《初中物理課程標準》中給出的定義。在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級上冊《引言》中沒有進行嚴格的界定,只是利用幾個有趣的現(xiàn)象來讓學生認識物理這門學科。課本上觀察玻璃鐘罩內長短蠟燭哪個先熄滅的活動,比較新奇,又具有不確定性,告訴學生利用今后要學習的物理知識就能夠解釋這個現(xiàn)象,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動手做一做,透過裝水的玻璃杯看書本上的字,隔著玻璃、課本、,搪瓷盤、塑料片等用磁鐵吸引大頭針,嘗試讓沉在水底的雞蛋浮起來等,讓學生感受到熟悉的東西也存在許多不為他們所知的奧妙,物理學其實就是研究身邊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并弄清其中道理的科學。課本上觀察加熱內有金魚的盛水燒瓶的活動,鑒于對小動物生命的尊重,不適宜在課堂上演示。
在初中物理第一節(jié)課上,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一些物理現(xiàn)象:放學回家老遠就能聞到?!阄?,從路燈下走過時地面上會有。影子,書包掉在地上會聽到——聲音,用手拍桌子手也感到——疼痛。這些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只要留心觀察,生活中處處有物理。教師還可以利用隨手可得物品進行演示和提問:為什么拿起一個粉筆頭無論怎樣拋出去,總會落到地上?為什么把塑料尺在頭發(fā)上摩擦幾下,就能夠吸引碎紙屑?為什么粉筆一扳就斷、書本卻扳不斷?告訴學生,物理這門學科要平常多動手,多問幾個為什么。
2 為什么要學習物理(Why)
為什么要學習物理?讓學生了解學好物理有什么用,這是初中生學習物理的源動力。然而,許多物理教材中沒有涉及這一點,蘇科版初中物理課本也是這樣,需要物理教師在初中物理第一節(jié)課上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學習物理。
首先,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讓學生了解物理對于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如:上課時師生間的交流運用了聲學的知識,家里煮飯炒菜運用了熱學的知識,對鏡梳妝和照相都運用了光學的知識,自行車上用到了許多力學的知識,家中的各種電器都用到了電學的知識,打電話則是電磁原理的應用。把這些介紹給學生能夠激起他們學習這些物理知識的欲望。
其次,學習物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介紹一些偉大物理學家的故事,讓學生明白要成就一份事業(yè)既需要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又要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如:介紹牛頓蘋果落地的故事,告訴學生要注意觀察;介紹伽利略兩個鐵球的故事,激勵學生不要迷信權威;介紹奧斯特發(fā)現(xiàn)電生磁的故事,讓學生懂得機遇總是賦予有準備的頭腦;介紹課本上富蘭克林“費城風箏實驗”的故事,使學生明白為了追求真理無所畏懼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最后,物理知識是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必備基礎。教師向學生介紹物理學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貢獻以及在現(xiàn)代科技成就中的地位,讓學生意識到要建設好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必須學好物理。如:結合歷史知識介紹三次工業(yè)革命,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機迎來了機械化的時代,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是法拉第發(fā)現(xiàn)磁能生電迎來了電氣化的時代,第三次工業(yè)革命是電子計算機的發(fā)明把人類帶人了信息化的時代,這些變革都是利用所掌握的物理知識取得的杰出成就,同時又推動了物理學的進一步發(fā)展?,F(xiàn)代生活中的照明、交通、通訊、航天、國防等領域都充斥著物理學的成果。學生了解這些背景知識后,會增強學好物理知識建設祖國的使命感。
3 怎樣才能學好物理(How)
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是學科教師的基本職責。我們不能泛泛的告訴學生怎么樣才能學好物理,學生聽不懂這些空洞的教條;我們更不能挾著教師的威嚴,說要學好物理必須要做到哪幾點,那樣會讓學生對物理望而生畏。結合實際問題來滲透學習物理的方法是比較可行的途徑。
首先,學好物理要善于觀察、樂于動手、勇于提問、勤于思考、聯(lián)系實際。教師在演示課本上的小實驗時,要邊演示,邊與學生互動,從而滲透物理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如:做蠟燭實驗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猜一猜哪根蠟燭先熄滅,然后告訴學生猜想并不一定是準確的,我們應該動手做一做,觀察究竟是哪根蠟燭先熄滅。還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剛才看到的現(xiàn)象是不是偶然的,換用一個大小不同的玻璃罩罩在上面,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否相同,告訴學生要學會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另外,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根據(jù)課本上介紹的科學探究的一般環(huán)節(jié),在課后去完成“裝滿水的杯子里還能放多少回形針”的探究活動,撰寫實驗報告在全班進行展示和互評,經歷類似科學家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其次,學好物理必須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借用以前教過的優(yōu)秀學生的事跡,把要對學生進行指導的學習方法穿插進來,介紹一些先進學習經驗的小故事,介紹他們是如何預習、如何聽課、如何作業(yè)和如何鞏固的,讓學生從中學習一些好的學習物理的方法。
(欄目編輯 張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