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獲取動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興趣對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和事業(yè)起積極的促進作用”,“廣泛的興趣能激發(fā)人的求知欲,促使人去接觸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獲得各種信息,掌握各種知識?!睈垡蛩固乖f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br/> 興趣是一種心理現象,具有個體人格化的心理特征。它反映著主體對于某種事物的一種傾向性的態(tài)度,具體表現為對這一事物的喜好。
興趣是激發(fā)人們積極對待所從事工作的一項動機因素,它能夠引起人持久而穩(wěn)定的注意,使感知清晰,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啟發(fā)人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進而提高工作質量,而這恰恰是做好編輯出版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種素質。
一 興趣的心理特點
1.范圍性。興趣的范圍有寬窄之分,當然是多多益善。達爾文曾說過,就我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對我后來發(fā)生影響的就是:我有強烈的多樣趣味,沉溺于自我感興趣的東西,深刻了解任何復雜問題和事物。廣泛的興趣會促使你去接觸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獲得各種信息,掌握各種知識,你也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與此同時,這種興趣既可以使你提高工作能力,又能使你的智力和性格得到鍛煉和發(fā)展。
2.中心性。一般而言,人的興趣是由多種興趣構成的興趣體系,也有個重要和次重要的問題,即也要有個主攻方向,間或發(fā)展其他方面的興趣。編輯人員在自己的興趣體系中要選擇出適合自己性格、能力特點,并對工作有所幫助的興趣作為自己的中心興趣,如前面提到的精神方面的興趣。中心興趣往往能使我們獲得精深的知識,培養(yǎng)才能,使工作具有創(chuàng)造性。
3.內容性。興趣有高、低和雅、俗之分。高雅的興趣對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起積極的促進作用,不僅鍛煉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陶冶情操。編輯人員在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時,應該有意識地不把興趣僅僅停留在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上,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上,這樣我們定會增知長智,同時也能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4.效能性。興趣的效能是指興趣對活動產生的效果大小。如果興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和期望等待狀態(tài),缺乏理性思考,沒有對行為產生驅動力,這樣的興趣對工作的積極意義不是很大。比如,你對書稿的內容很感興趣,但對某些疑問卻不去作深入的探究,其結果是疑問依舊得不到解決,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次增加學識的機會。對編輯出版人員來說,要有濃厚的興趣去積極努力地探究問題,具有窮追不舍、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
5.穩(wěn)定性。僅憑心血來潮、三分鐘熱度即產生的興趣,稱不上真正的興趣,對編輯出版工作的幫助也會很有限。興趣的培養(yǎng)同做其他事情一樣,要能穩(wěn)定、持久地堅持下去,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也決不動搖。在這方面,很多古今中外的故事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二 興趣的心理激發(fā)
興趣不僅是心理現象,也是一種特殊動機。這是因為人在一生的活動中,不僅需要信念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而且需要有“興趣”像脈沖一樣給予刺激。如果對什么事物都不感興趣,工作起來也不會富有激情,自然也就談不到做好工作了。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弗洛里一針見血地指出:“不必先談研究學問,其實無論做什么事興趣第一!……有了興趣后才能專心一致,不論干什么,在這大原則下,才有所成!”本文所指的興趣之所在,主要是精神方面的,更多地體現在對各種知識渴求的層面上,因為對編輯出版者而言,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本錢,知識就是資格。
只復述理論或只講大道理而不去應用,對我們來講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怎樣才算應用?筆者認為更好地把對精神方面的興趣激發(fā)出來,進而變?yōu)橄胱龊镁庉嫵霭婀ぷ鞯膭恿?,就是在應用,而且是在很好地應用。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激發(fā)動機的中心目的,就是為了調動人們的主觀能動性。這也是應用心理知識指導編輯出版工作的一個標志,也算是心理學知識在編輯出版實踐中的實際運用。因此,我們應注意在以下方面對興趣進行激發(fā)——
1.熱愛本職工作。興趣是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步確立的。與日常生活不同,與工作有關的興趣更具有指向性和針對性,所以只有從熱愛編輯出版工作起步,才能產生廣泛的興趣,進而有所側重,有所選擇,確立自己的興趣中心。這樣的興趣必定是工作所需要的,若堅持努力,相信會對編輯出版工作產生積極作用的。
2.堅持穩(wěn)定的愛好。愛好是在興趣的基礎上,對某種事物具有濃厚興趣所引起的一種傾向,較之一般興趣的程度更強烈,是興趣的表現和內容,能使興趣更加充實。堅持穩(wěn)定的愛好,就是培養(yǎng)、發(fā)展興趣的實際行動。專業(yè)興趣可以歸人愛好的范疇,同其他工作一樣,編輯出版工作也要講自己的專業(yè)興趣。
3.積極從事實踐。實踐出真知,實踐出智慧,有再好的興趣,不去實踐,也換不來實際、具體的成果,這一點對編輯出版人員尤為重要。對我們而言,實踐主要是指學習實踐和工作實踐。學習是為了工作,工作離不開學習,兩者相輔相成。本文所談興趣,主要是指編輯出版人員要研究激發(fā)學習興趣,以獲取更多的知識,服務于編輯出版工作。積極從事實踐,又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首先,激發(fā)精神方面的興趣,離不開讀書學習。從毛澤東的光輝著作中,可以看出毛澤東同志是博學多識的,這與他博覽群書的愛好密不可分。編輯出版人員對讀書感興趣,通過讀書學習得到更多的知識,反過來再把這些知識運用到編輯出版工作中,從而達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目的。
其次,學習不能拘泥于形式,方式方法可多種多樣,結合工作實際不是更有針對性嗎?在此想說的是,既然通過讀書可以得到知識,我們的工作對象不就是一本本很好的書嘛!不妨先把對知識的興趣放在稿件上,這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實踐。編輯查找稿件中的差錯,不是跟稿件本身過不去,而是要跟存在的差錯作對,因此不妨換個角度看我們工作的對象。
第三,對事物的興趣應該是自發(fā)的,隨時隨地地發(fā)揮作用,而不能只掛在嘴上。前面提到了編輯出版工作的根本是要靠知識說話,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興趣對獲取知識的重要性以及應用在工作中的必要性。本人深刻體會到,興趣是我們發(fā)掘知識的得力工具,可以彌補自己知識的欠缺;興趣又是我們手中神奇的“寶葫蘆”,可以變我們的知識為“無中生有”,這樣工作起來就有了底氣,可以說是妙不可言。
第四,對事物的興趣還應該是長久的,堅持不懈的。有些知識的獲得完全得益于個人對事物興趣的養(yǎng)成,如習慣于聽廣播、看電視、讀報刊、與人交流等。能做到興趣廣一些、雜一些,我們知道的自然就會多一些,辨錯本領相應的就能多長幾分。
只有對學習懷有濃厚的興趣,并善于多學習、多積累,才會體會出運用知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在編輯過程中發(fā)現了別人沒有覺察到的差錯,而這種差錯恰巧在自己的知識范圍內,或者是雖叫不準,但通過查證而得到了驗證自己是對的時,我們會有很愉悅的感覺。究其原因,感到多知道一點還是好啊!
三 結語
有報道稱,現在圖書、期刊中的差錯有從單一的字詞、標點錯向常識性、知識性等差錯蔓延之勢,從我們接觸到的稿件情況看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這樣的差錯對讀者的危害更甚。所以說,作為編輯出版人員除了有責任心、熱愛本職工作外,操作起來還得憑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對獲取知識很重要,再把這種興趣變?yōu)闊釔劭峙赂匾饔脮???资ト嗽f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br/> 總之,編輯出版人員要培養(yǎng)、激發(fā)對各類、各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興趣,并把它上升到熱愛的層次,同時也注意在編輯出版工作中加以運用,再加上在其他方面的努力,相信做好編輯出版工作就不會只是一句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