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nèi)粘I钪谐3S谩罢労稳菀住币辉~來指事情做起來并不如看上去的那么簡單,但是一般人卻很少知道,實際上“談何容易”這個詞最開始卻不是指稱行事不易的,而是指言談舉止不可輕易從事,前后意義已經(jīng)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那么,其詞流變的過程究竟是怎樣的?其間促成這一變化的因素又是什么?以下略作分析。
“談何容易”一語,始出東方朔《非有先生論》:“(非有先生曰)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夫談有悖于目拂于耳謬于心而便于身者,或有說于目順于耳快于心而毀于行者,非有明王圣主,孰能聽之?……蒙不辜之名,戮及先人,為天下笑,故曰談何容易!……如是,邪主之行固足畏也,故曰談何容易!……太公、伊尹以如此,龍逢、比干獨如彼,豈不哀哉!故曰談何容易!”《文選》李善注:“言談?wù)f之道,何容輕易乎!”張銑注:“再言之者,所以言談之辭,何得輕易而為之?!庇帧尔}鐵論·箴石》:“賈生有言曰:‘懇言則辭淺而不入,深言則逆耳而失指。’故曰‘談何容易’。談且不易,而況行之乎?”馬非百注:“談,說話。何容,怎能容許。易,輕易。”由此可知,此語原意是指“言談不容許輕易”,“何容”連讀,意為豈容。
錢鐘書先生曾對“談何容易”一語自“漢、魏,中歷唐、宋、明”的流變情況作過詳細論述,指出此語以后者“乃譏難事而易言之,空談易而不知實行難,一反言之匪易之原意”,并引用了西漢中晚期時焦延壽所著《焦氏易林》中的《解之蒙》“朽輿疲駟,不任銜轡。君子服之,談何容易”詞句證之。他還特別指出,《焦氏易林》中的“談何容易”一詞,為“說來易而做來難之例,已同今用矣”。
從錢先生的論述中,我們可以大致勾勒出“談何容易”一語的流變情況:①漢武帝時:談+何容+易(言談不容許輕易)→②漢魏六朝時:x[或省略,或作“談/事/言”]+何+容易(行事不易)→③唐宋以下:談何容易/談豈容易/言之豈容易/豈容易可談哉(行事不易)。
可見,“談何容易”一語語義演變的關(guān)鍵在于兩點——
其一,由“談/何容/易”到“談何/容易”的結(jié)構(gòu)變化,從韻律學(xué)角度看,1+2+1的形式只是暫時的,四字音節(jié)一般應(yīng)分為2+2格式,這樣才能保證漢語純韻律的“自然音步”規(guī)則的實現(xiàn)。
其二,“容”“易”二語凝結(jié)成固定的詞,表示與“難”相對的意義,這其實是漢語詞匯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的詞化現(xiàn)象。所謂詞化是指由于經(jīng)常連用,一些本來非詞的結(jié)構(gòu)形式逐漸凝固成詞。“容易”固定成雙音節(jié)詞,大概是在漢魏六朝時,如《漢書·楊惲傳》:“事何容易!脛脛?wù)呶幢厝??!薄逗鬂h書·何進傳》:“國家之事,亦何容易!”《三國志·蜀志·張嶷傳》:“太傅受寄托之重,亦何容易!”《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四海之人,結(jié)為兄弟,亦何容易?!庇帧睹銓W(xué)》:“校定書籍,亦何容易,自揚雄、劉向,方稱此職耳?!币陨现T例雖以“何容易”的結(jié)構(gòu)出現(xiàn),但“何”字是加強語氣,實際強調(diào)的是“不易”,“容”“易”已經(jīng)連用成詞。唐宋以下,“容易”更可與“何”割裂,單獨使用,如李益《輕薄篇》“死生容易如反掌”,李商隱《春深脫衣》“陳遵容易學(xué),身世醉時多”等等。
在詞化以后,“容易”一詞中“容”的原意其實已淡化,起作用的是“易”這個語素。俞敏先生在《化石語素》一文中就曾提到了這種語言現(xiàn)象,他認為一些雙音節(jié)詞中的某個語素就像“原有作用慢慢僵化的化石”,對整個詞義不起作用,如“鳳凰”“舒服…‘冒失”中的“凰”“服”“失”。張博先生則將之視為“組合同化”的詞義衍生現(xiàn)象,“是語言用戶將同義組合關(guān)系投射到非同義組合而引起的”。他認為“同義連用是上古漢語雙音節(jié)組合中的強勢組合”,“人們習(xí)慣于把兩個組合在一起的詞的語義關(guān)系理解為同義關(guān)系,從而用其中一個詞的意義去類推另一個詞的意義”。組合體中一個要素對另一要素的語義同化要經(jīng)過過渡階段才能實現(xiàn),其過渡形式之一即是:“組合體中被同化要素的語義虛化或磨損,成為綴余部分,整個組合體的語義與同化要素的語義相當(dāng)?!笨梢?,“容易”固定成一個詞,正是這種“組合同化”的結(jié)果。“容”“易”連用,原指“容許”“輕易”;在“易”同化“容”的過渡階段,“容易”表示與“難”相對,其實這只是“易”的意義,“容”已失去原義。
綜上所述,“談何容易”一語的變遷,其實就是漢語詞匯的結(jié)構(gòu)詞化和意義同化雙重作用下的結(jié)果。從最初的“談/何容/易”結(jié)構(gòu)表示“不容輕易”的原意,到西漢末年時,“容易”就已開始連用,“易”的意義逐漸同化“容”,而結(jié)構(gòu)也轉(zhuǎn)變成了漢語四字音節(jié)的常用2+2格式,“談何容易”轉(zhuǎn)而表示“不易”的意義。到東漢魏晉以下,詞義與結(jié)構(gòu)就已固定化了,并且流傳至今。
參考文獻:
[1]班固:漢書·東方朔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2:2868—2871.《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引同.
[2]錢鐘書:管錐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576.
[3]馮勝利:論漢語的“自然音步”[J].中國語文,1998:(1):42.
[4]俞敏:化石語素[J].中國語文.1984(1).
[5]張博:組合同化:詞義衍生的一種途徑[J].中國語文,199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