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鋒,鄧星梅
(曲靖市婦幼醫(yī)院兒科,云南曲靖655000)
早產(chǎn)兒尤其是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由于其營養(yǎng)儲備不足,生后又不能立即耐受胃腸喂養(yǎng),故容易影響生長發(fā)育甚至以后的生活質量。因此,早產(chǎn)兒的早期營養(yǎng)尤為重要。經(jīng)典的靜脈營養(yǎng)方案[1]是循序漸進地給予氨基酸和脂肪乳,逐日遞增,約1周后才達足量水平,因此在出生最初1周內,通過靜脈營養(yǎng)所提供的熱卡是不能滿足機體需要的。鑒于此,筆者對極低出生體質量兒采取出生后24 h內給予氨基酸1.5 g·kg-1,每天增加1.0 g·kg-1,72 h達到3.5 g·kg-1足量靜脈營養(yǎng)的方法,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報告如下。
選擇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曲靖市婦幼醫(yī)院兒科收治的極低出生體質量兒78例,男56例,女22例,胎齡28~32周,體質量1 100~1 499 g。所有患兒均于出生后24 h內入院,入院時均不能經(jīng)口喂養(yǎng)。排除先天性畸形,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的患兒。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觀察組40例,男29例,女11例;對照組38例,男27例,女11例。2組患兒的性別、胎齡、出生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組患兒入院后均給予暖箱保暖、持續(xù)正壓通氣、肺表面活性物質、機械通氣、預防感染,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藍光治療黃疸等治療。觀察組于出生后24 h內給予氨基酸(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批號:10900083)1.5 g·kg-1,靜脈滴注每天增加1.0 g·kg-1,目標劑量為氨基酸3.5 g·kg-1·d-1;對照組出生后24~48 h內僅給予葡萄糖,氨基酸于出生后第3天開始應用,開始劑量0.5 g·kg-1·d-1,靜脈滴注,每天增加0.5 g·kg-1,目標劑量為氨基酸3.5 g·kg-1·d-1。2組患兒自出生后48~72 h起,根據(jù)患兒具體情況,給予管飼喂養(yǎng)或奶瓶喂養(yǎng)早產(chǎn)兒配方奶,腸內營養(yǎng)達419 J·kg-1·d-1時,停用靜脈營養(yǎng)。
觀察2組患兒生后第1、7天pH、碳酸氫鹽、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血尿素氮的變化;記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恢復出生體質量時間、靜脈營養(yǎng)時間。
患兒能自己吸吮奶,體質量達2 000 g以上,無需其他輔助治療。
2組患兒第1、7天pH、碳酸氫鹽、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及血尿素氮變化的比較見表1;2組患兒恢復出生體質量、靜脈營養(yǎng)、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見表2。觀察組治愈35例(87.5%);死亡5例(12.5%),其中2例死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3例死于DIC。對照組治愈33例(86.8%);死亡5例(13.2%),其中3例死于肺出血,2例死于敗血癥。2組患兒治愈率、病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動脈血氣、血生化指標的比較±s
表1 2組動脈血氣、血生化指標的比較±s
*P>0.05,ΔP<0.05與對照組比較。
組別n出生后時間pH碳酸氫鹽/(mmol·L-1)總膽紅素/(μ mol·L-1)谷丙轉氨酶/(U·L-1)血尿素氮/(mmol·L-1)觀察組40第1天7.33±0.06*22.3±3.3*33.5±4.2*20.5±4.0*4.27±0.9*第7天7.35±0.10*23.5±4.7*195.2±8.2*26.3±3.7*5.48±1.2Δ對照組38第1天7.34±0.0723.5±4.732.8±4.121.5±4.34.32±1.0第7天7.36±0.0923.7±4.9192.9±7.925.1±3.54.47±1.3
表2 2組恢復出生體質量、靜脈營養(yǎng)、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的比較±s
表2 2組恢復出生體質量、靜脈營養(yǎng)、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的比較±s
*P<0.01與對照組比較。
組別n恢復出生體質量時間/d靜脈營養(yǎng)時間/d住院時間/d住院費用/萬元觀察組409.5±1.9*12.8±3.2*19.3±5.6*1.048±0.36*對照組3813.9±2.618.9±4.725.6±8.61.693±0.97
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由于出生后前幾天不能立即耐受胃腸喂養(yǎng),往往在生后1~2周,所攝取的熱卡難以滿足其所需,必然會造成機體的負氮平衡,影響其生長發(fā)育。因此為了保證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存活,應用靜脈營養(yǎng)已成為維持其營養(yǎng)供給的重要方法。氨基酸的主要功能是促進蛋白質的合成,維持生長發(fā)育。靜脈營養(yǎng)中的氨基酸可以逆轉出生后前幾天的負氮平衡,提高必需氨基酸的血濃度,增加蛋白質的合成率[2]。早產(chǎn)兒如出生后每天僅接受葡萄糖可丟失儲存蛋白質10%,造成機體的負氮平衡,使體質量進一步下降,使患兒出現(xiàn)宮外生長遲緩。由于胰島素和胰島素生長因子是調節(jié)胎兒生長的主要激素,在宮內及出生早期,胰島素的分泌取決于血漿中氨基酸的濃度。因此,早產(chǎn)兒應盡早輸入氨基酸以增加內源胰島素的分泌[3],這樣有利于早產(chǎn)兒的生長發(fā)育。早期的研究認為早產(chǎn)兒使用大劑量的氨基酸可引起代謝性酸中毒、高氨血癥、腎功能受損及生長受限等不良后果[4]。目前早產(chǎn)兒使用的是小兒專用氨基酸,含有較高濃度的小兒必需氨基酸,而甘氨酸含量較低,可防止血氨過高。另有研究表明,早產(chǎn)兒生后24~48 h若接受1.5~2.5 g·kg-1·d-1氨基酸足以避免內源性蛋白質分解,給予3.0~3.5 g·kg-1·d-1氨基酸可達到與宮內相似的蛋白質增長速率[5]。筆者認為,從早產(chǎn)兒生后第1天起給予氨基酸1.5 g·kg-1·d-1是合理的。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恢復出生體質量時間、靜脈營養(yǎng)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極低出生體質量兒早期應用大劑量氨基酸可以更容易贏得正氮平衡,可防止儲存蛋白質的丟失。2組患兒在治療期間pH、碳酸氫鹽、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變化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第7天血尿素氮較對照組有所上升,但數(shù)值在正常范圍內,這可能是大劑量氨基酸氧化的結果,表明早期大劑量輸注氨基酸沒有增高并發(fā)癥或代謝紊亂發(fā)生率,是安全有效的。
筆者認為,早產(chǎn)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在出生后早期應用大劑量小兒專用氨基酸能使患兒避免早期的負氮平衡,較快恢復出生體質量,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避免早期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生,有利于早產(chǎn)兒的生長發(fā)育。
[1] 蔡威,湯慶婭,陶曄璇,等.中國新生兒營養(yǎng)支持臨床應用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6,44(9):711-714.
[2] 吳圣楣,賁曉明,蔡威,等.新生兒營養(yǎng)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02-304.
[3] 柳潔,劉正娟,張振強.早產(chǎn)兒早期靜脈營養(yǎng)耐受性的探討[J].新生兒科雜志,2005,20(1):53-56.
[4] Johnson J D,Albritton W L,Sunshine P.Hypenmmonemia accompanying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newborn infants[J].J Pediatr,1972,81(1):154-161.
[5] T hureen P J,Melara D,Fennessey P V,et al.Effect of low versus hig h intravenous amino acid intake on very lowbirth weight infants in the early neonatal period[J].Pediatr Res,2003,53(1):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