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071 空軍青島航空醫(yī)學鑒定訓練中心 叢智敏
地面加壓供氧訓練是指用YD-地面加壓供氧器對飛行員進行突然加壓和慢加壓鍛煉,指導飛行員掌握加壓供氧時的呼吸技巧。這項訓練的目的是使飛行員在高空飛行中一旦座艙失密閉發(fā)生迅速減壓、缺氧時,能夠正確使用航空加壓供氧防護裝備,做加壓呼吸動作,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保障飛行安全。近年來,我們在這項訓練中不斷適應訓練要求,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有效地促進了訓練質量的提高。現(xiàn)將具體實施情況報告如下。
2008年以來在我院進行地面加壓供氧訓練的836名飛行員,年齡23~46歲。
2.1 訓練前教育 飛行員一入院我們就開展訓練前教育。一是進行摸底。通過查閱訓練檔案、與飛行員逐一談話,摸清飛行員對訓練的態(tài)度,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打下基礎。二是進行高空生理學理論教育。講清高空因素對人體的影響原理,并通過動物實驗,讓飛行員觀察動物高空不良缺氧反應以及大氣壓力降低后胃腸脹氣和體液沸騰的狀況,加深對高空不良因素危害性的認識。三是進行防護原理教育。講清加壓供氧防護裝備保護人體克服高空不良因素危害的原理以及對保障飛行安全的重要意義,提高飛行員參加訓練的積極性。四是進行訓練前身體準備教育。訓練前2 d叮囑飛行員注意生活規(guī)律,合理安排飲食,防止感冒,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
2.2 訓練中教育 飛行員一進入訓練現(xiàn)場我們就開展訓練中教育。一是環(huán)境適應教育。醫(yī)護人員精心設置訓練場所,做到室內清潔整齊,布局合理,夏季清涼舒適,冬季溫暖如春,物品擺放有序,器材保養(yǎng)良好。飛行員來參加訓練時,醫(yī)護人員熱情接待每一位飛行員,帶領他們進入各個訓練室,向他們介紹科室人員和訓練設備器材,耐心解答詢問,使飛行員盡快熟悉環(huán)境,消除陌生感。二是心理適應教育。參訓飛行員突出的心理特點是有很強的優(yōu)越感,希望得到醫(yī)護人員的尊重和重視,同時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十分注重訓練的安全性。對此,醫(yī)護人員堅持飛行員至上的服務理念,在語言、行動、環(huán)境等方面努力營造為飛行員、為飛行事業(yè)服務的良好氛圍;采取醫(yī)護人員現(xiàn)場示范的形式,化解飛行員對訓練安全性的疑慮。三是即時指導教育。首先按照飛行員人體參數為其選用加壓面罩、頭盔和代償服,仔細檢查確保裝備穿著合體、密閉、性能良好。其次,以準確的口令、嫻熟的動作認真指導飛行員加壓呼吸動作和頻率,在飛行員進入加壓呼吸狀態(tài)無法用語言溝通時,醫(yī)護人員密切觀察其心電監(jiān)測指標和表情、姿態(tài),及時向飛行員傳遞指導、鼓勵、安慰信息,使其心情平穩(wěn)、動作到位、體驗深刻地完成訓練。
2.3 訓練后教育 訓練結束后,對訓練時身體有不適反應的飛行員及時進行安慰教育,告訴有不適反應屬正常情況,不會對身體有任何損害,防止其產生恐懼心理。根據訓練記錄對參訓飛行員逐一作出加壓呼吸耐力評定,指導耐力不良者掌握增強耐力的鍛煉方法。
教育前有些飛行員認為高空飛行中座艙失密閉概率小訓練無用,把訓練當作額外負擔;還有的飛行員對訓練存在恐懼心理或焦慮情緒。教育后飛行員的責任意識顯著增強,認為訓練對飛行安全有重要作用的由87.3%提高到98.2%,參訓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同時飛行員對訓練原理的理解不斷加深,對訓練程序的安排逐漸熟悉,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程度不斷提高,懷疑訓練對身體有損害的由21.5%降低為2.3%,普遍保持良好心態(tài)完成每一個動作,使得訓練體驗深刻、記憶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