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愛鳳
國內(nèi)有研究報道認為,短期胰島素泵強化輸注胰島素治療初發(fā)型2型糖尿病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輸注方式,能夠使50%的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緩解,其輸注方式更加接近胰島素的生理型分泌模式,得到廣大患者的認可[1]。本文比較兩種胰島素輸注方式治療初發(fā)性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內(nèi)分泌科2007年1月到2009年2月收治的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平均(55.6±4.7)歲,體重指數(shù)(BMI)為(24.62±1.22)kg/m2;觀察組,男28例,女 22例,平均(55.5±4.4)歲,BMI為(24.57±1.20)kg/m2。
1.2治療方法 兩組治療時均同時進行嚴格糖尿病飲食和運動干預等。觀察組采用美國產(chǎn)胰島素泵皮下連續(xù)輸注諾和銳,以0.44U/kg為初始劑量,基礎量、餐前量分別占50%,基礎量24 h連續(xù)輸注,并根據(jù)不同時問段調(diào)整劑量,餐前量則于三餐前15 min輸注,且以早餐前20%、午餐晚餐前各15%泵入。對照組則給予諾和銳30分別于早餐、晚餐前30 min于皮下注射,并根據(jù)患者血糖情況調(diào)節(jié)各餐前用量。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糖達標時間、胰島素總用量、低血糖發(fā)生率等指標。
1.3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一般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FBG、2 h-PG以及HbA1c 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的FBG(對照組前后分別為:14.8±2.5/5.9±0.7 mmol/L);觀察組前后分別為:1.7±2.3/5.8±0.6 mmol/L)、2 h-PG(對照組前后分別為:20.4±4.1/7.9±1.2 mmol/L);觀察組前后分別為:20.2±4.0/7.8±1.3 mmol/L)以及HbA1c(對照組前后分別為:11.5±1.6/6.1±0.4(%));觀察組前后分別為:11.7±1.5/6.0±0.5(%))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血糖達標時間、胰島素總用量以及低血糖發(fā)生率 觀察組血糖達標時間(4.72±0.14 d)明顯以及胰島素用量(41.22±3.56 U/d)均明顯少于對照組(6.18±0.16 d;47.09±4.07 U/d)(P<0.05);觀察組低血糖發(fā)生2例,發(fā)生率為4.0%,對照組低血糖發(fā)生8例,發(fā)生率為16.0,觀察組的低血糖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大量的研究證實胰島細胞功能缺陷是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多個研究表明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可部分恢復初診2型糖尿病β細胞胰島素分泌的第一時相[1],促進胰島細胞休息,預防和延緩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改善患者預后,強化治療嚴格控制血糖對初診2型糖尿病治療有長期意義。因此,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外源性胰島素控制血糖對逆轉(zhuǎn)高血糖對胰島β細胞的抑制、胰島細胞的修復和功能的改善、緩解糖尿病自然病程的進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本文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種治療方式均能夠明顯降低患者的FBG、2 h-PG以及HbA1c水平,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而胰島素泵組的血糖達標時間和胰島素用量也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且低血糖發(fā)生率更低。臨床實踐說明,對于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短期胰島素泵治療比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更為安全和有效,胰島素泵是目前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最佳工具。
[1]祝方,紀立農(nóng),韓學堯,等.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誘導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良好控制的臨床試驗.中國糖尿病雜志,2003,11(1):5-9.
[2]李偉,張勤,蒲琳,等.短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對初發(fā)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西部醫(yī)學,2009,21(10):166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