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李友林教授運用塞因塞用法治療過敏性鼻炎

      2011-02-10 12:02:22宋芊李友林
      中醫(yī)藥信息 2011年5期
      關鍵詞:鼻塞肺氣鼻炎

      宋芊,李友林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醫(yī)院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肺病慢性咳喘),北京 100029)

      過敏性鼻炎是呼吸系統(tǒng)的常見疾病,以鼻塞、流涕、噴嚏、鼻癢等為主要癥狀。因其病程較長,易反復發(fā)作,故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筆者在臨床上跟隨導師李友林教授,應用塞因塞用法治療此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今總結論述如下。

      “塞因塞用”法與通因通用同屬于反治法。它是根據“甚者從之”的原則制定的一種治療法則。塞因塞用法中的前一個“塞”是指填補正氣;后一個“塞”是壅塞充滿之意。馬蒔注曰:“塞因塞用者,如虛病中滿而補虛卻滿。”由此可見,見壅塞充滿的癥象不用啟壅開塞之方,而反治以補益之法,這就是“塞因塞用”,狹義的“塞因塞用”意指此法。

      1 塞因塞用法的理論淵源

      塞因塞用法始見于《素問·至真要大論》,張介賓注:“病熱而治寒,病寒而治熱,于病似逆,于治為順,故曰逆,正順也。病熱而治熱,病寒而治寒,于病若順,于治為反,故曰順,正逆也”。因此,所謂反治是針對疾病癥象而言。當疾病的臨床癥狀與病變性質不符,出現(xiàn)假象時,醫(yī)生須審證求因,治療上采取順從癥狀假象,卻合乎疾病本質的方法來治療。因此,反治法,是“治病求本”之法,如《內經·至真要大論》中所述,“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2 塞因塞用法的延伸和發(fā)展

      塞因塞用法在《金匱要略》中始用于治療各種因虛而致的閉塞不通的癥狀。如《腹?jié)M寒疝宿食病篇》,用大建中湯治療胸腹?jié)M痛;《血痹虛勞病篇》,用腎氣丸治療小便不利等。至金元時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皋,以“甘溫補益”法進一步推廣應用了塞因塞用法,充實完善了這種理論,并創(chuàng)補中益氣湯,一直流傳應用至今。至明代,張介賓以補脾益腎法治療內傷咳嗽,為后世醫(yī)家運用塞因塞用法治療肺系疾病提供了理論基礎。他認為“…內傷之嗽必皆本于陰分,則病必自上而下,由肺由脾以及于腎,五臟之精氣受傷,則病必自下而上,由腎由脾以及于肺,肺腎俱病,則它臟不免矣?!?/p>

      及至現(xiàn)代,塞因塞用法的應用又有了進一步的拓展,可在臨床各科廣泛靈活的運用。朱鳳鳴[1]以補益法治療耳鼻咽喉因虛而致閉阻的真虛假實證,療效確切。趙勝權[2]以八珍湯補脾益氣治療久咳,取得奇效。由此可見,塞因塞用法已經成為各種癥狀較為復雜的內科雜病的治療法則。

      3 塞因塞用法在過敏性鼻炎中的應用

      過敏性鼻炎在急性發(fā)作時往往“標實”較為明顯,很容易掩蓋其“本虛”的實質,而且其發(fā)作往往與外感并存。因此,醫(yī)者在辨證時易將其按表證處理,遣方用藥往往以祛風、散寒、通竅為主,即只重視了疾病的外因,而忽視了“本虛”這一根本原因。在這種情況下,直接解表祛邪可以獲得短期的療效,但由于“本虛”得不到改善,疾病常反復發(fā)作,因而其療效難以持久,便導致了此類疾病難以根治的現(xiàn)狀。

      李友林教授根據塞因塞用法“治病求本”的特點,強調以“扶正”為主,認為感受外邪的原因乃是自身正氣不足所致,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因此,在治療上將“扶正”原則貫徹始終。其運用塞因塞用法治療過敏性鼻炎,不是通過藥物干預直接“祛邪”,而是強調通過“扶正”來彌補自身正氣的不足,間接的促進機體主動“抗邪”的能力,因此,其療效可靠、持久。

      3.1 應用塞因塞用法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適應癥

      過敏性鼻炎患者,因疾病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因此,來就診時其癥狀往往虛實夾雜,在鼻塞、鼻癢、打噴嚏、流涕等主要癥狀的基礎上,可有正氣不足,肺、脾、腎三臟功能偏低的表現(xiàn),具體可包括:

      3.1.1 因之肺氣不足

      主要表現(xiàn)為: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差,如對冷熱交替敏感,遇冷或遇熱均可加重或誘發(fā)病情。容易感冒,后背冷感或拘緊感,汗出較多。

      3.1.2 因之脾胃虛弱

      主要表現(xiàn)為:納呆或口淡無味,鼻干、口干或口干不欲飲,食后腹脹,大便稀溏或粘膩不爽,舌體胖大、有齒痕。

      3.1.3 因之腎虛

      主要表現(xiàn)為:活動后氣短、乏力,癥狀多于晨起或夜間加重,許多患者可因鼻炎導致哮喘發(fā)作。

      3.2 應用塞因塞用法的辨證分析

      塞因塞用法應用于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中強調本虛標實。

      3.2.1 “本虛”是指肺、脾、腎三臟虛損

      肺為嬌臟,為五臟之華蓋,主宣發(fā)肅降,輸布津液。不論外感或內傷,皆可病及于肺,影響肺之宣肅功能,使津失輸布,聚而為痰、為涕?!胺伍_竅于鼻”,“肺病則鼻為之不利”,“肺在液為涕”,所以出現(xiàn)鼻塞、鼻癢、打噴嚏,流涕?!胺沃鳉猓竞粑?,在體合皮”,肺氣不足,失其司開合功能,導致衛(wèi)外不固,腠理失司,則自汗出、易感冒,易因冷熱變化而加重或誘發(fā)病情。

      脾虛不運,運化失職或肺氣不足,日久傷及脾土,即“子病及母”,均可致中焦氣機不利,故納呆或口淡無味、腹脹?!秲冉洝吩?“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今脾虛不能散精,肺虛不能輸布津液,所以口干或鼻干。中焦脾胃功能虛弱,運化無權,水谷不化,清濁不分,故大便稀溏;脾虛易生痰濕,濕性粘滯,故大便粘膩不爽。

      肺金不足,金不生水,易導致腎臟功能失調?!澳I為欠為嚏”,腎氣不足則易打噴嚏。氣“根于腎,關于脾,出于肺”,說明氣之根在腎,腎虛則攝納無權,氣不歸陰,易于耗散,風邪得以內侵而引起諸癥。

      3.2.2 “標實”即指有表證及痰、濕熱等實證

      此實證具體可表現(xiàn)為鼻塞、打噴嚏、流鼻涕、鼻音重濁、頭痛、嗅覺差、腹脹、大便粘滯不爽、舌苔黃膩等癥狀,臨證時需加辨識。

      4 典型病例

      李某某,女,54歲。因鼻塞、流涕反復發(fā)作10年,加重1周就診。

      患者10年前因接觸刺激性氣味始鼻塞、打噴嚏、流鼻涕,診斷為“過敏性鼻炎”。曾多方求醫(yī),應用西藥滴鼻劑及激素等藥物治療,可暫時控制癥狀,但常反復發(fā)作。1周前,因感冒再次誘發(fā),鼻塞、打噴嚏、流清涕明顯,服用激素類藥物后,打噴嚏及流涕可緩解,但鼻塞未減。

      現(xiàn)癥見:鼻塞,鼻音重,訴嗅覺差;打噴嚏、流清涕,遇冷、熱空氣可加重,噴嚏頻發(fā),清涕漣漣;后背冷感,易感冒;無明顯咳嗽、咳痰及喘憋。納食可,眠差,多夢易醒,大便每日2~3次,便質稀。舌紅,苔薄黃膩,脈沉。

      辨證分析:患者素體肺氣虛,衛(wèi)表不固,邪氣乘虛而入,犯及鼻竅,正邪相爭而致鼻癢、噴嚏、流清涕;肺氣充實有賴于脾氣的輸布,腎氣的溫養(yǎng),脾腎虧虛,攝納無權,氣不歸元,耗散于上,則噴嚏頻發(fā),清涕漣漣,癥狀加重。肺衛(wèi)之氣不足,則易感冒;衛(wèi)陽失于溫煦,所以后背發(fā)冷。脾虛運化失職,失其泌別清濁之功,故大便稀,次數(shù)較多;子病及母,可致心脾兩虛,所以夜眠難安。舌苔薄黃,非內有邪熱,而是因氣虛蘊熱所致,脈沉皆為“肺脾兩虛”的表現(xiàn)。

      本病屬于“鼻鼽”范疇,證屬肺脾兩虛,風寒襲表。因“標實”與“本虛”并見,故治療當益氣溫陽健脾,解表散寒通竅。

      方藥如下:生黃芪 30g,桂枝 6g,白芍 12g,防風9g,辛夷包煎6g,干姜 9g,五味子 9g,白芷 9g,薄荷炭后下6g,茯苓 15g,炒棗仁 12g,知母 12g,浙貝母 9g,紫蘇葉9g,細辛3g,生甘草6g。7 劑。

      二診患者鼻塞、打噴嚏、流鼻涕較前減輕,但鼻孔通氣不順,交替堵塞;后背發(fā)冷及睡眠均較前改善。舌紅,苔薄微黃,脈沉。治療當益氣健脾,溫陽散寒。

      處方:生黃芪 30g,黨參 24g,茯苓 15g,桂枝 6g,防風9g,干姜 6g,五味子 9g,砂仁后下6g,辛夷包煎6g,白芷6g,白芍 12g,細辛 3g,甘草 6g,炒谷芽 12g,知母 12g,浙貝母9g。7劑。

      方中黃芪、茯苓、白芍益肺氣、健脾氣;桂枝、干姜、細辛溫陽健脾,溫陽以化痰,健脾以除生痰之源;防風、白芷、薄荷、辛夷、紫蘇葉發(fā)表散寒、宣通鼻竅,配以五味子斂肺氣,并防發(fā)散太過,進一步耗傷氣陰;知母善清虛火、養(yǎng)肺陰;浙貝母清肺中郁熱,兼可化痰,二藥并用清蘊熱,化痰濁;炒棗仁養(yǎng)心安神。

      患者復診,癥狀明顯減輕,標實緩解,當進一步固本,故減去發(fā)表散寒之品薄荷炭、紫蘇,而增加了健脾益氣之品黨參、砂仁、炒谷芽。

      三診患者鼻塞等鼻部癥狀基本消失,唯夜間感鼻塞加重,訴乏力,活動后氣短。納眠可,大便每日1~2次,較之前成形。舌淡紅,苔薄白,脈沉。

      處方:生黃芪 30g,制附子先煎15g,桂枝 6g,干姜9g,五味子 9g,白芍 12g,防風 9g,當歸 12g,山茱萸12g,茯苓12g,砂仁后下6g,白豆蔻后下6g,辛夷包煎6g,細辛 3g,知母 12g,炙甘草 6g,麥門冬 12g,山藥 15g。7劑。

      患者“標實”緩解之后,“本虛”的癥狀逐漸顯露,故治療當以培本固元為主,調理肺、脾、腎三臟。

      經診療后1個月,患者自訴癥狀較前大為改善,病情平穩(wěn),未出現(xiàn)典型急性發(fā)作,生活質量大為提高。

      5 討論

      應用塞因塞用法治療過敏性鼻炎,其病因病機主要是臟腑虛損,正氣不足,腠理疏松,衛(wèi)表不固,以致邪氣侵襲鼻竅而致,其病位在肺,關乎脾腎;以肺為標,以脾腎為本。因此,導師在辨證治療時,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5.1 重視排除疾病的假象

      在前來就診的患者中,其舌苔可出現(xiàn)黃膩或黃厚,導師謂之疾病的“假象”。舌苔乃由脾胃蒸騰水谷精微上泛于舌而成,今患者長期脾肺功能不足,肺失其輸布功能,脾失其運化升清功能,臟腑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濁氣上泛,故舌苔可見厚、膩;患者素體正氣不足,易感外邪,感邪后抗邪無力,導致邪氣羈留,入里化熱,故可見黃苔。因此,此舌象系因肺脾氣虛所致,而非實熱或陰虛內熱,辨證時應結合整體詳加分析,不可見此舌即投辛涼清熱之劑,而仍當以補益溫通為主,酌加清熱化痰之品即可。隨著脾肺之氣的恢復,脾胃運化功能正常,此舌苔亦可恢復正常。

      5.2 重視健脾益氣

      脾肺母子相關,肺病往往可導致脾臟功能失調,因此,治療中應重視健脾胃、益脾氣。導師在臨診時常應用黃芪、黨參、白術、陳皮、砂仁、炙甘草等藥物以益氣健脾,而較少應用辛涼解表、清熱解毒類藥物。因此類藥物性偏寒涼,用之更傷脾氣,易致“虛虛實實”之弊。正如柯韻伯所言:“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芪護皮毛而開腠理,不令自汗;元氣不足,懶言,氣喘,人參補之;炙甘草之甘以瀉心火而除煩,補脾胃而生氣?!舭仔g以健脾;當歸以和血;氣亂于胸,清濁相干,用陳皮以理氣,且可散諸甘藥之滯……。”

      5.3 重視益腎溫陽

      腎為先天之本,為氣之根,久病腎虛、失其攝納往往可致氣短、乏力,甚至哮喘的發(fā)作。因此,在治療中不可忽視培補腎氣、顧護腎陽。導師亦常應用附子、補骨脂、磁石、山茱萸、山藥、桂枝、茯苓等補腎溫陽益氣之品,對于鞏固療效,預防復發(fā)效果顯著。

      [1] 朱鳳鳴.塞因塞用法在耳鼻咽喉科應用舉隅[J].新中醫(yī),2002,34(1):59.

      [2] 趙勝權.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治驗舉隅[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96,20(2):16.

      猜你喜歡
      鼻塞肺氣鼻炎
      為什么鼻塞的時候,經常堵一邊?
      百科知識(2024年4期)2024-03-20 22:33:19
      淺談喉咳肺氣虛證
      針刺配合印堂灸治療肺氣虛寒型過敏性鼻炎的臨床觀察
      鼻塞不通食辛夷花
      寶寶鼻塞,媽媽有哪些對策
      遠離『鼻炎鬧』 靜享黃菊之秋
      豬萎縮性鼻炎的防治
      中醫(yī)趕走惱人鼻炎
      調暢氣機在咳嗽病中的應用
      寶寶鼻塞,媽媽有哪些對策
      乡宁县| 加查县| 舟曲县| 泰和县| 丹凤县| 成安县| 澄迈县| 改则县| 威远县| 临颍县| 博爱县| 大安市| 龙南县| 天镇县| 江山市| 根河市| 博乐市| 大同县| 太仆寺旗| 铜鼓县| 桃园市| 龙江县| 庆元县| 浮梁县| 龙川县| 上饶县| 博爱县| 德江县| 淮南市| 新乐市| 大余县| 北碚区| 上林县| 那曲县| 阳东县| 清涧县| 洛宁县| 凉山| 麻阳| 依兰县| 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