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霞 張冬梅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焦作454001)
我院1例患者行肺大泡切除胸膜固定術后應用參麥注射液致休克,經(jīng)積極搶救治療,痊愈出院?,F(xiàn)報告如下。
患者,男性,17歲,以“右側胸部疼痛、胸悶5d”于 2009年12月25日入院。查體:精神可,呼吸平穩(wěn)。呼吸運動節(jié)律尚規(guī)整,右側呼吸音低,左側正常。既往無過敏史。胸片示:右側自發(fā)性氣胸。完善各項檢查后,于2009年12月28日在全麻胸腔鏡下行肺大泡切除胸膜固定術,術后入重癥監(jiān)護室。應用(1)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加頭孢米諾2.0g;(2)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加維生素 C3.0g、維生素B60.3g、10%氯化鉀 10mL;(3)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參麥注射液 20mL;(4)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5)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加頭孢米諾針2.0g共5組液體靜滴無異常。第2日由重癥監(jiān)護室回病房,生命體征平穩(wěn)。遵醫(yī)囑持續(xù)吸氧3L/min,胸腔閉式引流管護理;應用液體同上。
12月29日上午10時給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參麥注射液20mL(河北神威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09110732)靜滴約5min后,患者訴心慌、全身皮膚瘙癢,視物不清,大汗淋漓,肢體濕冷。測不到血壓。處理:快速更換輸液帶和液體,建立雙靜脈通道,心電監(jiān)護,皮下注射鹽酸腎上腺素,多巴胺、地塞米松等抗休克治療。40min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患者自述癥狀好轉,視物清晰,末梢循環(huán)良好。
臨床研究表明中藥注射液不宜與抗菌藥物混合輸入,混合配伍后會產(chǎn)生一系列變化:包括pH值改變,澄清度改變,絮狀物或沉淀出現(xiàn),顏色改變等。在臨床使用時應盡量單獨使用或2種藥物不在同一輸液瓶內使用[1]。此組液體輸注時所有物品均合格,無配伍禁忌,符合用藥規(guī)范和要求,加藥后液體無異常改變。但參麥注射液在頭孢米諾后輸入,不排除在輸液帶中產(chǎn)生反應的可能。
中藥不良反應報道中,注射劑居首位,而湯劑較少[2]。靜脈滴注給藥的不良反應遠高于其他給藥途徑。由于靜脈滴注可使藥品直接進入人體,且靜脈滴注給藥產(chǎn)生ADR的直接誘因很多,如內毒素、pH值、滲透壓、微粒等。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對中藥新劑型用法、給藥途徑應熟練掌握,準確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用法、用量、配伍禁忌清楚明了。
參麥注射液組方源于《千金藥方》之生脈散,是生脈散衍變方,由人參與麥冬經(jīng)超濾法與水醇法制成的純中藥制劑。但中藥成分中能產(chǎn)生過敏反應物質的不確定性及過敏物質無法通過預試驗減少,所以應用參麥注射液的不良反應存在不可預知性。此患者即為第2次用藥發(fā)生反應。先輸入頭孢米諾,接輸參麥注射液,引起了反應。所以在臨床中對需要靜脈輸液多組的患者,應注意將中藥注射液液體首先使用,以免發(fā)生反應時無法鑒別。同時,隨著中藥制劑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不良反應也在不斷增加,護士要像詢問西藥藥物過敏史一樣,養(yǎng)成詢問中藥過敏史的習慣。如果曾經(jīng)有過中藥不良反應,要及時報告醫(yī)生,同時在用藥過程中加強巡視和觀察。
[1] 盧海儒,文友民.中藥注射劑產(chǎn)生不良反應的原因[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6:71-72.
[2]羅勇,林建海.參麥注射液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醫(yī)藥導報,1998,17(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