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蓮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天津 300193)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疽合并糖尿病62例
馬紅蓮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天津 300193)
目的 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疽合并糖尿病的療效。方法將62例腦疽合并糖尿病予中醫(yī)辨證施治,局部治療、抗菌藥物、支持療法。結果臨床治愈60例,無效1例,死亡1例,總有效率96.77%。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療效顯著,加速傷口愈合。
腦疽 中西醫(yī)結合 糖尿病
腦疽屬中醫(yī)學“有頭疽”范圍,是發(fā)生于皮肉間的急性化膿性炎癥,現(xiàn)代醫(yī)學稱之為癰。臨床常見于糖尿病患者,感染嚴重者常合并酮癥酸中毒、膿毒敗血癥而危及患者生命。腦疽合并糖尿病,是瘍科急癥重癥,好發(fā)于體弱的中老年患者,處理不當易發(fā)內(nèi)陷,甚則造成死亡。筆者1990-2010年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本病62例取得滿意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62例,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齡20~72歲,中位年齡46歲;病程3~7d,平均 5.13d;臨床表現(xiàn)為持續(xù)高熱,體溫 39~41.2℃;部位為頸部,范圍 9~20cm2;糖尿病病史 2~30 年;初診空腹血糖 10~25mmol/L,血白細胞(18~32)×109/L;細菌學檢查發(fā)現(xiàn)均為需氧菌及厭氧菌混合感染,致病菌中需氧菌包括化膿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桿菌,厭氧菌以消化鏈球菌和類桿菌為主,少見單純厭氧菌感染。
1.2 治療方法 (1)中醫(yī)辨證施治。初期實證治以清熱解毒、和營托毒,方用仙方活命飲加減,常用藥物為當歸、赤芍、丹參、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陳皮、貝母、炙穿山甲、皂刺、生甘草等,熱毒盛者合黃連解毒湯。虛證陰液不足、火毒熾盛證治以滋陰生津、清熱托毒,方用竹葉黃芪湯加減,常用藥物為生地黃、麥冬、石斛、生芪、當歸、竹葉、黃連、紫花地丁、金銀花、連翹、玄參、皂刺等;氣血兩虛,毒滯難化證治以補氣養(yǎng)血,托里解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加減。常用藥物為黨參、生芪、白術、當歸、白芍、桔梗、皂刺、茯苓、金銀花、生甘草、連翹等。中期實證治以解毒透膿,方用透膿散合解毒方加減,常用藥物為當歸、黃芪、穿山甲、皂刺、金銀花、白芍、黃連、白花蛇舌草等。虛證治則同初期,方藥加倍補益透托之品。后期虛證治以補養(yǎng)氣血,方用八珍湯加減,常用藥物為黨參、黃芪、當歸、白芍、茯苓、白術、陳皮、炙甘草等。(2)配合有效抗生素治療。根據(jù)血培養(yǎng)或瘡面膿液細菌培養(yǎng)結果選擇高度敏感的抗生素短期大劑量使用,以迅速阻止毒邪擴散,控制毒敗血癥,截斷扭轉病勢;在危重階段過后,腫勢不再擴散,腫形漸高,膿出增多時,應及時停用抗生素。(3)積極控制血糖、合并酮癥酸中毒應糾正支持療法。注意對原發(fā)疾患的治療。在重用扶正托毒透邪中藥治療下,必須全程積極治療糖尿病,迅速控制血糖于6~8mmol/L之間,參照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情況,皮下注射諾和銳30特充、長效胰島素(來得時),使用胰島素泵有效地控制血糖。一旦感染控制,其用量應隨著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血糖濃度的下降而相應的明顯減少,此時應及時調(diào)整用量,防止低血糖發(fā)生。注意維持水/電解質(zhì)及酸堿平衡、營養(yǎng)補給;如合并酮癥予以糾酮,加強營養(yǎng),必要時可給予比白蛋白或血液制品等。(4)外治法。初期治以清熱散結,消腫止痛,實證用金黃膏外敷,虛證用沖和膏外敷。中期膿或未潰或腐肉阻塞,膿液蓄積難出者,治以排膿去腐,應用洞式切口引流或“+”或雙“+”、多“+”字形切開引流,剪除壞死組織。切開時注意切口宜小,不超過瘡瘍紅腫范圍,務求膿泄暢達,并注意盡量保留皮角,既不破壞護場(癰瘍防御圈),又有利于早日生肌長肉,并且愈合后瘢痕也小,潰破或切開創(chuàng)面按去腐生肌原則外用中藥。當肉芽新生時,外用生肌象皮青紗條。后期: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撒以珠母粉,外用生肌象皮膏紗條敷蓋,直至傷口愈合。若瘡口有空腔,皮膚與新肉不能粘合者,可用墊棉法,加壓包扎,達到促進空腔皮膚與新肉的黏和而達到愈合的目的;無效則采取手術擴創(chuàng),外用生肌象皮膏紗條直到傷口愈合。
1.3 療效標準 全身中毒癥狀消失,傷口愈合為治愈;住院期間感染未能控制為無效。
本組62例,治愈 60例,無效 1例(自動出院),死亡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總有效率96.77%。治愈出院時血糖均降至8mmol/L以下。治愈60例時間:早期實證17例,虛證11例,平均治愈天數(shù)分別為27.80、32.60d。中期實證12例,虛證12例,平均治愈天數(shù)分別為 40.12、43.75d。后期虛證8例,平均治愈天數(shù)7.35d。
腦疽,俗稱“砍頭瘡”,其產(chǎn)生的病機是因外感風濕、濕熱,內(nèi)有臟腑蘊毒,凝聚肌表,以致經(jīng)絡阻隔、營衛(wèi)不和,氣血凝滯而成。當體虛之際,容易發(fā)生,故消渴患者容易伴發(fā)本病。又如陰虛之體,每因水虧火熾,而使熱毒蘊結更甚;氣血虛弱之體,每因毒滯難化,不能透毒外出,以致病情往往加劇??梢娀颊哒龤庵⑺?。與本病的轉歸,順和逆,陷與不陷,有著重要的關系。因此辨證施治扶正祛邪是全身療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糖尿病易誘發(fā)本病,本病又可使糖尿病病情加重,對較重的病例,我們應用胰島素的劑量為一般內(nèi)科糖尿病用量的1~2倍。但在應用大量胰島素時,在感染得到控制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臨床表現(xiàn)及血糖濃度下降情況,及時調(diào)整用量,防止低血糖發(fā)生。
重視對局部病變組織的處理。特別在本病中期要重視壞死的組織的清除,通暢引流去除膿腐,促進肉芽生長,使傷口愈合順利進行,但在邪實正虛,瘡形平塌,散漫不策的情況下,毒邪有內(nèi)陷的趨勢,不宜立即切開,以防毒邪擴散,待正氣漸復,炎癥局限后,行“十”字形切開術。正確的方法是隨著炎癥的消退分次清創(chuàng),待炎癥局限后,剝離皮片并徹底剪除壞死組織,這樣可有效地防止內(nèi)陷的發(fā)生以利患者康復。
R587.2
B
1004-745X(2011)09-1499-01
201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