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萍 楊旭東 金光海
(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吉林通化 134000)
護理管理是護理領導者行使職權,促使護理人員為病人或健康人提供良好優(yōu)質服務的管理過程。
護理管理的特點是以提高護理質量為主要目標的工作程序,其內容可分為行政、業(yè)務和教育管理3個部分。護理管理的作用是通過運用科學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對護理人員及護理工作進行管理,促進護理學科的發(fā)展,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護理技術管理是醫(yī)院技術管理的組成部分。加強技術管理可以提高技術水平及醫(yī)療護質量。護理技術質量直接影響著醫(yī)療效果,又是衡量醫(yī)院護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護理技術管理的核心是質量控制。
加強護理技術管理,可以充分發(fā)揮技術和醫(yī)療儀器、設備的最大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促進各科室之間協(xié)作,現代醫(yī)學技術協(xié)作要求越來越高。
(1)掌握“三基”,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2)加強臨床??谱o理技術訓練;(3)提高特殊護理技能;(4)開展護理新技術、新業(yè)務;(5)安全技術管理、要求達到無事故、無護理意外等;(6)運用新理論,開展身心整體護理;(7)開展護理科研、護理學術活動。
(1)根據技術操作的目的、要求,制定操作方法和步驟;(2)技術操作的具體步驟必須符合人體解剖、生理、病理、心理的特點,避免增加病人痛苦;(3)各項技術操作應嚴格掌握清潔、消毒、無菌和預防醫(yī)院內感染的原則;(4)各項技術操作目的,必須符合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并保證病人的安全;(5)制訂護理技術操作每項要求,要以省人力、物力、時間,消除無效動作,減少病人痛苦,使病人舒適,保證質量,符合科學性為原則。
(1)首先應了解技術操作的目的,掌握病情,不可盲目執(zhí)行;(2)執(zhí)行各項技術操作前,應備齊用物,做好準備工作,向病人解釋操作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病人的合作;(3)認真執(zhí)行查對制度,嚴格遵循操作規(guī)程,防止發(fā)生差錯事故及意外,確保病人安全;(4)操作時,要根據局部解剖生理特點,以嫻熟的技術取得良好的效果;(5)操作中,必須嚴密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6)按省時、節(jié)力原則,避免疲勞,提高功效。
(1)護理單元和護理人員配置和合理程度;(2)護士職業(yè)道德教育程度;(3)技術水平及業(yè)務訓練程度;(4)護理質量標準的健全程度;(5)護理用具的先進程度;(6)物質器材保證程度。
明確護理質量要素的意義,是抓住護理質量問題,形成護理質量管理體系的主要內容,以全面實施護理質量管理與控制。
(1)目的:護理質量的評價是判斷預定的護理標準所取得的進展和終末質量。①可以說明護理工作的價值,證明和使人確信,已給病人提供有質量的護理;②可以衡量各項護理標準是否達到,檢測工作進展程度和達到的水平;③根據所提供的護理質量,評價護理質量標準是否滿足需要,為管理者決策標準提供依據;④通過評價肯定成績,找出缺點;⑤為護理人員提供繼續(xù)教育的內容和方向。
(2)內容:護理質量評價內容包括要素質量評價,環(huán)節(jié)質量評價和終末質量評價。①要素質量評價:主要評價護理人員素質、護理服務行為,包括護理人員和她所執(zhí)行的任務有關的基本素質。②環(huán)節(jié)質量評價:評價各項護理標準實施的進展情況,這是護理質量評價的主要內容。③終末質量評價:評價的結果對病人的影響怎么樣;也就是病人對護理結果的滿意程度。
評價工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也是不斷循環(huán)逐步提高的過程。
(1)制定評價標準:評價標準要具體化,要使被評價對象能做得到,盡量量化,便于考察,并符合實際。(2)實地檢查和收集有關信息:用實地檢查、現場觀察的方法獲取第一手資料,從護理病歷記載中以及交班報告,醫(yī)院執(zhí)行記錄中收集信息。(3)收到的資料與標準對照:檢查完成了多少,沒有完成多少,后果怎樣。(4)判斷評分:評價的最后判斷是對其運行水平的描述??梢园讯ㄐ缘臉藴兽D化成定量的標準,便于統(tǒng)一作出判斷。(5)分析評價:是對評價的過程進行分析,分析評價標準是否完整、適合,收集的信息是否可靠,方法是否正確,判斷的前后使用的標準是否一致等。(6)反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改進工作,提高護理質量。所以應充分利用評價的結果,不應是形式主義的無效的評價。把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并反饋給護理人員,肯定成績,表揚優(yōu)良,對差的提出糾正方案,以改進護理工作。
[1]彭錦秀.縣級醫(yī)院護理管理方法探討[J].護理管理雜志,2003,3(3):52.
[2]譚振花,魏玲本,高更春.醫(yī)院護理管理模式改革之初探[J].實用護理雜志,2003,9(9):53.
[3]范玉玲,聶俊青.醫(yī)院護理管理的實踐及體會[J].護理研究,2003,1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