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周
魏晉過年,是從臘日開始。臘日在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南北朝以后的臘日就是臘月初八,而在魏晉,臘日是指臘月的第一個辰日。比如2006年臘月第一個辰日是臘月初四,2007年臘月第一個辰日是臘月初十,2008年臘月第一個辰日還是臘月初四,總之都不是臘月初八。
現(xiàn)代人講究在除夕團聚,魏晉人講究在臘日團聚。臘日臨近,在外經(jīng)商的、游學(xué)的、傭工的、串親戚的,都要趕回家,和父母兄弟團圓?!稑犯娂防镉幸皇住豆聝涸姟罚骸案改敢讶ィ稚┝钗倚匈Z。南到九江,東到齊與魯。臘日來歸,不敢自言苦?!边@個沒爹沒娘的孩子出外經(jīng)商一年,到了臘日還是回到家里,跟哥嫂團圓。
現(xiàn)代人臘八要喝臘八粥,魏晉人在臘日也要喝臘日粥。臘日粥里沒花生,沒豌豆──這些食物都是魏晉以后才引進到中國的。那時候臘日粥的主料只有大豆,大豆磨成粉,去皮熬湯,或者不去皮,泡一夜,擱水里煮,放青菜,放鹽,來點兒菜油,來點兒花椒,很簡陋。不過這也算合理,食品安全總是越來越惡劣,烹調(diào)技術(shù)總是越來越高明,魏晉人吃得到綠色食品,吃不到燕翅鮑和佛跳墻,老天公平得很。
現(xiàn)代人臘八不放假,魏晉人臘日是否放假,暫時不得而知。想來這一天是會放假的,因為大伙都在臘日這天全家團圓,不放假似乎說不過去。那時候的法定假日:每六天之內(nèi)休息一天,叫“休沐”,近似周末;冬至、夏至、元日各休息五天,近似黃金周。這里面沒有臘日。
現(xiàn)代人說除夕,是指臘月的最后一天,有時是臘月二十九,有時是臘月三十,全看當(dāng)月是大月小月。魏晉時的除夕也是這樣。從臘日到除夕,間距十六天到二十九天不等,這中間的日子,魏晉人用來辦年貨。
魏晉年貨分三種:食物、衣物、辟邪之物。食物有五辛:蔥、韭、薤、蒜、芫荽。有糖稀,有肉類,有齏、菹、脯、靭,有油炸的環(huán)餅。薤是頭,齏是菜泥,菹是泡菜,脯是干肉,靭是干魚,環(huán)餅是麻花,是一種車輪狀的大型油炸面包圈。衣物有華勝帽、皮襖和棉鞋。華勝帽是繡了人形飾品的帽子,給孩子戴;皮襖和棉鞋由媳婦親手做,給公婆穿。至于辟邪之物,主要包括竹子、花椒、柏枝、桃木、蘆葦,還有剪成雞形的剪紙。
臘日之后的第二個節(jié)日就是除夕。除夕這天,族人團聚,祭祀祖先,喝大酒,吃環(huán)餅,把蔥、韭、薤、蒜、芫荽等五辛涼拌了擺在桌子上下酒。魏晉流行大宗,一族上萬人是不稀奇的,萬人食客得坐上千桌吧,場面肯定很壯觀。
人多了喝酒,沒有游戲是不成的,魏晉除夕酒桌上有一種“藏鉤”游戲,同桌之人公推一倒霉蛋出來,讓他猜誰的手里藏著金鉤或者別的小玩意兒,猜對了,被猜中的那位要罰酒,猜不對,猜家要罰酒。這游戲如今也有,不叫藏鉤,叫“猜枚”。猜枚和劃拳是當(dāng)今酒桌上必不可少的兩大游戲,有那素質(zhì)低的酒友,猜著猜著常常會打起來。魏晉大族在一塊兒喝除夕酒,人數(shù)很多,不可能素質(zhì)都高,萬一也打起來,那過年可就熱鬧多了。
現(xiàn)代人喜歡熱鬧,一說過年,全國人民一起瘋,瘋完了還要守歲,也就是等著新年的鐘聲慢慢敲響,好像意義挺重大似的。其實你不守歲,新年也是照來不誤,你守了歲,你的新年也不會比別人早來多少,有那閑工夫還不如早點上床睡個暖和覺呢。
魏晉人不玩守歲這種游戲。他們的歷法跟咱們有點兒不一樣。咱們走的是周朝的路子,以夜半為朔,把除夕當(dāng)夜十二點當(dāng)成新年的開始;魏晉人走的是夏朝的路子,以平明為朔,天不大亮,就不算新年。所以,魏晉人在大年初一那天要比我們起得晚一些。
大年初一,魏晉稱為“元日”。元日那天這樣過:早上起來,全家人團團圓圓吃“歲飯”,然后在堂屋門口生一堆火,把竹子扔進去,燒得啪啪作響,這就是“爆竹”?,F(xiàn)代人說爆竹,指的是鞭炮,跟竹子沒關(guān)系;魏晉人說爆竹,那才是真爆竹。爆竹完了,在大門口粘貼雞形的剪紙,門首插上蘆葦,門鼻子掛上桃木,再給小孩子衣領(lǐng)上插一根柏樹枝。這些玩意兒都有講究,爆竹、蘆葦、桃木、柏樹枝可以驅(qū)鬼,門上貼雞形剪紙,則是為了把趕跑的鬼擋在門外。
但是大王之風(fēng)與庶民之風(fēng)不同,老百姓玩爆竹玩剪紙,在底下瞎熱鬧,領(lǐng)袖們則喜歡在元日這天干些大事情。不信去查查《三國志》,劉備就是在元日這天登基的,曹丕也是在元日這天登基的,孫權(quán)還是在元日這天登基的。
魏蜀吳三國都是始于大年初一,這一點請您牢記。
鏈接······
春節(jié)詩話
元日
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tài)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xiāng)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屠蘇酒
元明·瞿佑
紫府仙人授寶方,新正先許少年嘗。
八神奉命調(diào)金鼎,一氣回春滿絳囊。
金液夜流千尺井,春風(fēng)曉入九霞觴。
便將鳳歷從頭數(shù),日日持杯訪醉鄉(xiāng)。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蕭疏白發(fā)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