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成余繼田
(1.阜陽師范學院政法學院,安徽阜陽236041;2.河南省信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河南信陽464000)
近來,律師的政治素質與社會責任問題成為社會公眾與法律人關注的一大主題,這與目前我國律師和律師業(yè)所面臨的困境有內在聯(lián)系。盡管腐敗與黑社會問題是世界難題,但司法腐敗尤為惡劣,它使人們喪失了實現(xiàn)正義的最后一線希望,使得社會矛盾喪失了一個極其重要的緩沖器,長期以來成為社會詬病的重要對象之一,而司法腐敗的成因則有各種不同說法。有一種說法認為,法官(與高官們)的腐敗,律師是重要幫兇,而不少黑老大(和司法官員)的背后常常見到律師的身影。一系列窩案背后都能找到律師,這些案件的發(fā)生,值得我們進一步分析,盡管解決這些問題僅靠律師的努力難以完成,但至少需要吸取教訓,為律師(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歷史使命。
律師與律師業(yè)所遇到的最大困境是道德困境,即律師在執(zhí)業(yè)中如何處理收益和正義的關系問題,這在現(xiàn)實中主要表現(xiàn)為律師及其行業(yè)失去了崇高的目標和理想,過于追求名利是律師(業(yè))陷入迷途的催化劑。如何讓律師找到自己的方向實現(xiàn)自我價值又不淪為壞人的幫兇,就需要具備良好政治素質和政治敏銳性,同時要勇于承擔維護法律正確實施和維護公正的社會責任。
1、美國律師之現(xiàn)狀
在美國,人們對律師懷著的是既恨又愛或者說離不開的心境,畢竟相當多的美國政治領導人都是出身律師職業(yè)。如,美國總統(tǒng)中有半數來自律師,國會議員中超過半數來自律師,美國全國有百萬律師。盡管美國律師收入及政治地位仍維持高位,但英美律師及律師業(yè)的發(fā)展卻遭遇到自身的危機——理想的缺少或衰落。其主要表現(xiàn)就是美國律師深受商業(yè)化的沖擊,或者說公眾對律師的不滿主要集中在律師過分商業(yè)化方面。人們喜歡律師,那是因為律師是他們國家的領導,人們離不開他們,但又非常痛恨他們。美國學者克羅曼在《迷失的律師:法律職業(yè)理想的衰落》中感嘆道,“盡管有律師豐厚的物質生活的粉飾,它(指美國律師所特有的政治家理想)仍然是一種觸動他們核心的職業(yè)自豪感的精神危機”[1]P3。就是說,美國律師界同樣面臨著失去其靈魂的境地。有許多關于美國律師唯利是圖嘴臉的刻畫。阿蒂亞與薩默斯就指出,“我們毫不懷疑它(指勝訴分成制,類似于我國的風險代理制,筆者注)有時扮演了鼓勵律師們尋求潛在客戶挑起訴訟的角色。人身傷害訴訟中臭名昭著的‘救護車追逐者’(‘ambulance chasers’,指專辦交通損傷案件的律師,譯者注)的滑稽眾所周知(即便常常有夸張的成分,用不著在這里細說)”[2]P321。說律師缺乏道德責任的:一個人看到一塊墓碑,上面寫道:“一個律師,一個好人,長眠于此”,這個人大惑不解地自言自語道:這么小的地方,怎么能埋兩個人。文藝作品中更有對律師形象之貶抑之詞,就連莎士比亞也在其作品中借別人之口說道,“杰克·凱德,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死所有的律師”(《亨利四世·第一幕》)。這些可謂人們既恨律師但又離不開律師的復雜心態(tài)的表現(xiàn)。
2、中國律師之困境
中國律師及其律師業(yè)所存在的亂象則超越了國外同行。清華大學的張衛(wèi)平說,“我們在美國大片中見到的律師,全部是唇槍舌劍、才思敏捷的律師。但在我們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一些律師的智慧和技巧,不是在陽光底下,不是在法庭上面展現(xiàn)的?!保?]他的說法有幾層意思,一是說美國律師善于辯論、有才,二是說中國一些律師確實沒有把腦筋或聰明用到該用的地方,三是他還同情或理解中國律師這種行為,那就是中國社會這種環(huán)境是造成律師動歪腦筋的重要原因,畢竟“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當代中國律師制度仍處于轉型與發(fā)展時期,律師隊伍參差不齊,違背職業(yè)道德、執(zhí)業(yè)紀律、與司法人員中的不良分子勾肩搭背者有之,與腐敗官員及黑社會稱兄道弟者有之。其實這是一種“自殺”或“自殘”的行為。同時,盡管律師與公正或正義有聯(lián)系,但有人將律師拔高為正義的化身,不免言過其實,筆者倒覺得西方的說法更科學,那就是把法官作為正義的化身,法官們不是一般人,他們近乎神,像教士或修女,而律師則屬于正義的“騎士”,那就是要有“為權利而斗爭”的精神,即好斗,但要善斗,善于說理,思維敏捷,要有精神,更要有獻身精神。正義實際是律師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其直接目的是全心全意為當事人服務,這應當是執(zhí)業(yè)的基本理念。
3、前途是光明的
盡管我國律師行業(yè)目前存在困境,但不是說律師業(yè)或做律師就是前途暗淡。法學家江平就說過,律師興,則法治興,法治興,則國家興。而筆者認為,也可以反過來說,那就是國家興,則法治興,法治興,則律師興。此處的國家興不僅僅是指經濟和軍事上強盛的硬實力,更重要的是具備所謂的軟實力,主要包括先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甚至包括民族凝聚力等,而法治屬于政治制度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此處的法治不僅僅指法律的制度層面(即外在形態(tài)),更指法律至上的理念、對法律的忠誠和信仰。
說到對法律的忠誠和信仰,要提到西方兩大先賢,一個是亞里士多德,他指出了法治屬于良法之治,法治是指人們普遍服從法律,而這種法律又是制定得好的法律。法律體現(xiàn)正義,而正義則意味著某種平等?!保?]P14他指出了法與正義的內在聯(lián)系,法律事業(yè)是一個正義的事業(yè),因此,律師作為法律人,必然要以正義作為其最高的追求。另一個是蘇格拉底,當他被判處死刑后,其學生和朋友準備打通關節(jié)讓其逃離,但他沒有逃走,不是因為他不怕死或對生命的淡然,而是因為他對法律的忠誠與對法律的信仰。他認為,如果他逃離雅典,等于踐踏了雅典的法律。如果人人都踐踏法律,造成法律的裁決失去權威,雅典將不復存在;盡管他認為雅典對他的審判是不公正的,是他的同胞送給他的,而法律本身仍是公正的,他不是一個以惡報惡的人,因此,他不能也不愿逃走。對法治的信仰成為西方法治社會的一個內在特征,正如美國學者伯爾曼所說,“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保?]P3凡是民主、法治的國家,都切實需要建立、發(fā)展與壯大律師業(yè)。民主、法治體現(xiàn)了公平、正義,也為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條件,而律師業(yè)對于社會公正之實現(xiàn)具有特殊的意義,因而律師業(yè)的興盛與否就與國家之法治發(fā)展緊密相連。
中國情況也一樣。幾千年歷史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律師,僅有的萌芽也歷經磨難。據史料記載,中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出現(xiàn)了最早的訴訟代理現(xiàn)象,而鄭國大夫鄧析更是助人訴訟、傳播訴訟法律知識(特別是善于找出法律中的漏洞),甚至有人稱之為中國律師之始祖,可惜其結局悲慘,最后被統(tǒng)治階級以“巧辯而亂法”為由殺害。其后則是2000余年的封建統(tǒng)治,缺乏律師制度產生的基礎,現(xiàn)代意義上的律師制度則是清末變法修律才從西方引進。歷朝歷代亦沒有律師地位,民間一直稱類似律師助人訴訟之人為紹興師爺、訟師、訟棍,未能發(fā)展為律師。
從新中國60年歷史來看,律師業(yè)歷經坎坷,1954憲法后,律師業(yè)開始有所動作,但1957年反右擴大化則使這種努力化為泡影,其后文革十年,公檢法都不復存在,律師業(yè)更在劫難逃,改革開放后律師制度得以重建,而真正讓律師走向所謂“自由執(zhí)業(yè)”、走向市場迄今為止不過20年。律師職業(yè)仍未得到社會大眾的真正理解,長期延續(xù)的官本位及司法不公對律師的生存與發(fā)展也存在較大的消極影響。
總之,律師業(yè)的發(fā)展與一個社會制度是否追求民主與法治息息相關,而我國已經確立了依法治國之方略,2011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進依法行政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進行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國家行政學院胡建淼教授、中央黨校卓澤淵教授做了報告,可見中央對于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重視程度,這是我們律師的福音。根據歷史經驗,我國律師業(yè)發(fā)展將會隨著我國民主、法治的進步完善而得到新的發(fā)展機遇,因為作為執(zhí)政黨中共中央對法治的重視,必然對整個法治建設產生重大的、積極的影響。在律師業(yè)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律師如何樹理想、擴影響、樹形象、避風險、練內功才是當務之急,這其中特別需要注意的兩個問題就是律師的政治素質和社會責任問題(法律素質是律師的基本功,此處不擬探討)。
有觀點認為,律師的天職、從業(yè)原則就是依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并最終維護社會與司法公正的目標。這沒有錯,但問題是不能脫離中國國情,特別是不能脫離中國的政治國情。有人認為政治與律師關系不大,律師只是以法律為武器,這種觀點實際上就是沒有真正理解中國之國情。畢竟律師制度是國家司法制度,因而也是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律師執(zhí)業(yè)與司法部門甚至政府及其他機關都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中國的司法環(huán)境還有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在中國,法官(包括檢察官)與律師本應是正義的兩端,但有時卻在頻發(fā)的腐敗案中演繹“二人轉”,與法官和法院的政治架構有一定關系。在中國,檢法人員與律師出處或者產生方式不一樣,政治地位不一樣,二者也不存在像西方那種相互轉換的關系,一官一民,長期官本位,法院之運行方式與行政機關沒有區(qū)別,法院之獨立審判機制尚未真正形成,法院之監(jiān)督制約機制亦不健全。在這種情況下,律師的執(zhí)業(yè)環(huán)境就很難得到根本改觀。其實,在腐敗案和涉黑案中出事的律師也是受害者。不少律師盡管先富起來了,但活得特壓抑,特不爽,他們對當事人和法官都需要曲意逢迎,幾乎沒有了尊嚴。故有律師轉向其他行業(yè),但法官很少轉行干律師,學歷高點的去高校當教師,年紀輕的拼命考入公檢法司等機關部門。我國律師不但缺乏與法檢的交流渠道。而且從政的概率就更小了。這倒不是律師一定都要去當政治家,但律師又不能不懂政治,不能不講政治,要有政治敏銳性,否則他難以成為一個真正扎根于中國大地上的好律師。一句話,律師需要具備基本的政治素質。
如前所述,律師具備基本的政治素質是其抵御職業(yè)風險、確立正確的價值觀、職業(yè)觀與樹立正面形象、擴大積極影響的前提條件。政治是指,“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人們圍繞特定利益,借助于社會公共權力來規(guī)定和實現(xiàn)特定權力的一種社會關系”。[6]P9律師雖然不要求成為政治家,但他需要具備必須的、基本的政治素質,這是做好律師工作不可或缺的素質或要求之一,甚至是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律師雖名為自由職業(yè)者,但實際上是難以與政治分開的,即使是英美律師,似乎他們是真正的自由職業(yè)者,但實際上,英美律師才是真正的律師政治家,他們的理想就是政治家,那是他們的理想和追求。在美國,律師的理想并非掙錢,而是成為大法官或政治家,可以說,“相當多的美國政治領導人都是出身律師職業(yè)。”[1]P4雖然律師成為政治家不一定需要黨派身份,但是由于美國兩黨制的影響,執(zhí)政黨更傾向于把贊成本黨主張或傾向于本黨或就是本黨之律師提名為各級法院之法官或各類行政官員甚至總統(tǒng)。而英國的首相多有來自律師、各級法院法官除了最低級的地方治安法官外,一般均來自律師界。與英美相比,我們的律師倒真像自由職業(yè)者了。我們的律師在政治架構中被嚴重邊緣化,但越是如此,我們越要對政治進行研究,努力參與。
律師的政治素質應包含以下內容:
1.律師政治素質的含義
律師的政治素質主要包括律師在執(zhí)行職務中所采用的立場、觀點與方法。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及為人民服務,是律師政治的基本要求。既然我國的律師制度是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律師就是社會主義的法律工作者。而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從理論上說就是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也是司法制度和司法行為的指導方針,因此,律師工作以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為指導,是基本國情的必然要求。廣大律師應當自覺接受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指導,黨員律師更應當在律師工作中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2.律師需要講政治
律師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要有高度的鑒別力和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在2009年新疆烏魯木齊打砸搶燒暴力犯罪事件中,有律師居然聲稱參與暴力犯罪的罪犯的行為是合法行為,這是要不得的。律師要端正從業(yè)思想,正確處理競爭與協(xié)作、效率與公平、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要正確處理利益與正義的關系,要正確處理律師職業(yè)道德與一般意義上的倫理道德之間的關系。
3.律師要堅持三個至上的總要求
律師的法治理念是社會正義性質的,要根據三個至上的要求,即堅持黨的事業(yè)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要置黨、人民、法律和正義于心中,要在執(zhí)業(yè)過程中將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有機統(tǒng)一起來。律師講政治,就需要具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需要堅持和擁護黨的領導。不能攻擊社會主義制度,不允許組織或參與非法組織及其活動,不允許在執(zhí)業(yè)活動中唆使或誘導當事人上訪和鬧事。在代理敏感案件、群體性案件中,要注意講大局,嚴守職業(yè)道德與執(zhí)業(yè)紀律,不參與妨礙社會秩序和影響穩(wěn)定的活動(也不支持和鼓動當事人)。
4.律師要積極參政議政
律師講政治,需要加強或提高律師參政、議政的意識,拓寬律師參政、議政的途徑,作為律師管理部門的司法行政機關可以利用其與政界的密切關系,積極推動、鼓勵律師參政議政。例如進入人大、政協(xié)機關或積極參與人大政協(xié)之活動,積極加入民主黨派,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優(yōu)秀律師通過公開選拔、公務員錄用考試等途徑進入黨政機關,特別是進入法檢等機關工作?!奥蓭熞蚱涫熘至浚哂袐故斓姆杉记桑虼艘渤蔀橐婪ㄖ螄闹匾瞬??!保?]P564而且,律師作為法律人,其所具有的獨特素質,為其成為優(yōu)秀的公職人員提供了重要保證。
5.積極推進律師隊伍黨建工作和律師事務所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
盡管律師被稱為“自由職業(yè)者”,但是,由于律師隊伍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建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強黨對律師業(yè)的領導,是律師業(yè)健康發(fā)展的政治和組織保證。而且,新形勢下,律師工作要積極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重要貢獻,因此,如何加強與改進律師與律師業(yè)的黨建工作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在全國開展共產黨員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的大背景下,律師業(yè)也應緊跟時代步伐,針對行業(yè)所存在的問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改進與完善律師隊伍和律師行業(yè)的黨建工作,為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提供組織與制度上的保證。
當然,“從律師中選拔法官,是普通法國家的傳統(tǒng),這一制度為英國所創(chuàng)”[7]P571。盡管英國沒有明確規(guī)定法官的任職資格,但法官均要從律師中選拔。從優(yōu)秀律師中選拔法官,無疑使法官具有較強的專業(yè)素質和實務經驗,保證了法官隊伍之素質,同時決定了由法官所創(chuàng)定的普通法始終保持著極強的生命力和價值。美聯(lián)邦法官的任命,大多從優(yōu)秀律師中考慮。美國律師協(xié)會(ABA)在推薦聯(lián)邦法官候選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凡經過該協(xié)會推薦的人士,可以說具備了法官的任職資格,而半數以上的州法院的法官也來自于律師界。大陸法系法官與律師是分離的,但許多國家采取法官、律師同考制度,甚至同培訓制度,其中最典型的是德國和日本。這樣兩者之間具有了較為一致的法律背景和淵源。當然,現(xiàn)今大陸法系也在學習英美判例法制度中的優(yōu)點,例如判例制度。實踐證明,這種借鑒英美法系國家經驗的做法,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國有必要建立從資深律師和優(yōu)秀學者(具備其他相應條件)中甄選法官、檢察官的制度,這樣既可以提高整體司法水平,也可以加強律師與司法人員之間的橫向交流。
從律師所追求的直接目標來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第一類是所謂政治家型的律師,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yǎng),積極參與政治活動,以政治家作為其追求的目標。第二類是學者型律師,喜歡追究學理和法理,對案件中問題的本質有深刻的把握。第三類是商人型律師,此類律師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增加知名度,最大限度地追求經濟利益。當然,這類律師不一定就是唯利是圖。第四類是訟棍型律師。完全是一副狡猾的紹興師爺,不負責任,牛皮哄哄,口無遮攔。這類律師是害群之馬,應當堅決清除出律師隊伍。
如今,不僅在我國,即使在律師地位很高的英美國家,律師也越來越商業(yè)化。有美國學者指出,“律師越來越把工作看作一種謀生方式,但花大量的時間在工作上,有理由希望能在工作中找到某些內在的意義;其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的界限難以劃清,因而他們期待在這些時間中所做的工作會有其內在的自身價值,而不僅僅是工具性價值;法律是一種職業(yè)的思想。選擇了法律,意味著選擇一種職業(yè)身份,而不僅僅是選擇了一個工作或一門行當”[1]P385。克羅曼還指出,美國律師界正處于失去其靈魂的境地[1]P1。理想的缺失導致了律師行業(yè)的自身危機,這對律師所從事的工作是否能夠繼續(xù)作為一種內在地令人滿足的工作產生了疑問,對它是否能夠為律師提供深層的個人實現(xiàn)自我價值產生了疑問。那么律師社會責任是什么,其有何意義,如何履行和承擔社會責任呢?
1、律師社會責任的含義
所謂的社會責任是指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一個組織應以一種有利于社會的方式進行經營和管理。社會責任通常是指組織承擔的高于組織自己目標的社會義務。[8]社會責任感就是在一個特定的社會里,每個人在心里和感覺上對其他人的倫理關懷和義務。具體點說就是社會并不是無數個獨立個體的集合,而是一個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整體。盡管社會不可能脫離個人而存在,但是純粹獨立的個人卻是一種不存在的抽象。簡單點說就是沒有人可以在沒有交流的情況下獨自一人生活。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對社會負責,對其他人負責的責任感,而不僅僅是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這樣才能使社會變的更加美好。[9]而律師的社會責任,根據北京律協(xié)的觀點,是指律師利用其獨特知識構成、法律技能,從事律師職業(yè)行為并以推動法治、提高公眾對律師的信任以及的對于法治的信仰為指向的各種實踐,或者雖以拓展業(yè)務或獲取合法收益為目標,但客觀達到提高公眾對律師的信任與對法治的信仰的行為。[10]
2、律師社會責任是律師的重要義務
根據2008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二條的規(guī)定,“本法所稱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zhí)業(yè)證書,接受委托或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zhí)業(yè)人員。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律師社會責任是對律師的目標性和理想性要求,也就是說律師不能在追求利益的時候唯利是圖,他應當在維護法律正確實施(合法的前提)和維護社會公正(道德的天平)的前提下去追求利益?!奥蓭熞撚袨榇蟊姺盏呢熑巍粌H要有意識地維護其委托人的利益,并且還要維護法規(guī)和制度的精髓、完整性,……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律師實踐就會失去其應有的職業(yè)地位,并且會退化為錘子和槍炮般的、缺乏道德榮譽感的工具?!保?]P375律師以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為其應盡的社會責任至少有以下原因,一是維護社會公正是律師及其律師業(yè)存在的正當性基礎。律師作為法律人,他應當和法官、檢察官一樣,承擔著維護社會公正的責任,盡管他不像法官那樣被視為正義的化身,但他至少是維護正義的“騎士”。律師通過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維護了法律的正確實施,平衡了公權力和私權利以及私權利之間的關系,使得失衡的社會關系重新回到公正的軌道。二是維護社會公正是律師的終極目標,失去公正之目標,律師就失去了理想,精神上沒有了寄托。三是維護社會公正的價值追求是律師贏得人心,贏得尊重的關鍵。四是維護社會公正是律師抵抗強權、扶助弱者的動力支持。
3、律師社會責任的主要內容
律師社會責任的要求是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這是律師承擔社會責任的前提或基礎。律師與委托人的關系是律師職業(yè)的基礎,按照江平的觀點,律師應當全心全意地為當事人服務。這是律師的基本職責,既是法定的義務,也是倫理上的要求,“律師的職業(yè)倫理的核心宗旨是為最大限度地確保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奮斗,即所謂‘黨派性忠誠原則’”,為此,“律師行為規(guī)范嚴格禁止利益相反的代理、建立避忌制度,也不允許律師獨自追求公益而把客戶權益放在從屬的位置?!保?1]因此,律師不能謀求屬于當事人系爭的利益,不能泄露當事人的秘密,不能違背誠信,即使該當事人有不為司法機關所知的罪行,律師也不能主動告發(fā),此時律師應當說服當事人按照法律規(guī)定自首,否則就應主動辭去代理。律師維護當事人的權益指的是合法的權益,當委托事項違法或者委托人利用委托事務從事非法活動時,律師對于法律公正實施的義務要求律師應當拒絕委托(《律師法》第32條)。
其次,律師應當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既然“律師的地位介于客戶和國家、市場和法律之間,在履行黨派性的忠誠義務的同時,還要忠于法制和公共秩序。”[11]盡管律師手中無權,但他之所以稱為律師,就是因為他把法律作為其信仰和支柱的,因此,離開了法律的正確實施,律師也必然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要依法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不怕斗爭。應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通過合法手段來完成當事人的委托,不得故意曲解法律,更不能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guī)定。
第三,律師應當維護社會之公正。通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為實現(xiàn)社會之公正而奮斗。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進行法治宣傳,進行公益活動,救助弱勢群體,積極獻言獻策,等等,都是在踐行維護社會公正的社會責任。
4、如何踐行律師的社會責任
律師社會責任對于律師及其律師業(yè)的興旺發(fā)達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在實踐中,我們至少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應當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堅持三個至上的總要求。這是履行律師社會責任的政治保證。要努力樹立法律之信仰,要樹立憲政之意識,要以公平正義為終極追求。其次,要作為法治理念的布道者。要善于、愿意宣傳、傳授法律,不以案結事了為目的,應當通過案件之辦理,向當事人和社會公眾宣講法律,為法治理念之傳播做出貢獻。第三,應當講求誠信,嚴格自律,恪守職業(yè)道德和執(zhí)業(yè)紀律。第四,關注弱勢群體,服務公益事業(yè)。這是律師維護社會公正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體現(xiàn)律師愛心、良心和責任心的重要途徑。第五,律師應當在利益和正義之間做出適當的平衡。既不能唯利是圖,將自己變成一個丑陋的奸商,也不能成為黑惡勢力、腐敗分子等的幫兇,更不能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第六,積極參政議政,從而更好地履行其社會責任。
律師作為法律職業(yè)共同體中的一員,他的角色和使命決定了他負有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使命。維護社會公正與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這兩項使命的取向是一致的,都是強調了律師執(zhí)業(yè)時在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所附加承擔的社會責任。這是律師職業(yè)的崇高使命,是律師使命的價值取向,是律師的精神追求和依托。這一歷史使命對于我國律師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與意義,是克服律師業(yè)困境的關鍵。
[1][美]安索尼·T.克羅曼.迷失的律師:法律職業(yè)理想的衰落[M].田鳳常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2][英]阿蒂亞,[美]薩默斯.英美法中的形式與實質:法律推理、法律理論和法律制度的比較研究[M].金敏、陳林林、王笑紅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
[3]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4/272477/1/0/1.shtml,2011-04-21.
[4]沈宗靈.現(xiàn)代西方法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5][美]伯爾曼.法律與宗教[M].梁治平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6]王浦劬.政治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7]王利明.法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8]http://baike.baidu.com/view/258520.htm.2011-04-08.
[9]http://baike.baidu.com/view/269467.htm#8.2011-04-08.
[10]《北京律師社會責任報告》,北京市律師協(xié)會,2010年4月,轉引自:http://www.chineselawyer.com.cn/program/search.jsp.2011-04-08.
[11]季衛(wèi)東.現(xiàn)代市場經濟與律師的職業(yè)倫理[J].律師文摘,2003,(1).